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四個老頭自駕游(二十)游湖北鐘祥明顯陵

東方何哥

<p class="ql-block">  2024.7.1下午我們進入湖北省鐘祥市,鐘祥隸屬于荊門市的一個四線小城。市區(qū)街道干凈,莫愁湖湖面寬闊,微風細雨惹得水波蕩漾、風景宜人。我們就在莫愁湖畔住下。</p> <p class="ql-block">  環(huán)繞莫愁湖一圈有6公里,四周有親水平臺和木制棧道,是鐘祥市民早鍛煉和休閑散步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翌日四個老頭興致勃勃的去明顯陵文化旅游景區(qū)游覽。顯陵是明朝嘉慶皇帝為父母親修建的陵園,花了47年才建成,嘉慶皇帝也是個大孝子了。</p> <p class="ql-block">  明顯陵,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親恭睿獻皇帝朱佑杭和母親慈孝獻皇后蔣氏的合葬墓。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迄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圍陵面積183.15公頃,整個陵園雙城封建,三十余處規(guī)模宏大的建筑群掩映于山環(huán)水抱之中,如同"天設地造",是建筑藝術與環(huán)境美學相結合的天才杰作。是嘉靖初年重大歷史事件"大禮議"的產物,在明陵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建造過程中,因政治因素、思想觀念、審美情趣等原因,形成了自己鮮明的特點和獨特的風格,尤其是"一陵兩家"的陵寢結構,在歷代帝王陵寢中絕無僅有,兩座隱密的地下玄宮神秘莫測,更為世人稱奇,堪稱中國帝陵的璀璨明珠。1988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p> <p class="ql-block"> 進入明顯陵風景區(qū)左邊是一張清澈的水塘,水塘邊斜擺設一塊刻有中英文的大理石碑。中文如下:</p><p class="ql-block"> 鐘祥.明顯陵</p><p class="ql-block"> 根據《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確認明顯陵之獨特歷史文化價值,并于二000年批準將其作為人類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為人類的利益,保護明顯陵人人有責。</p><p class="ql-block">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p><p class="ql-block">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p><p class="ql-block">中華人民共和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p><p class="ql-block"> 二00一年頒</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當時(明代)顯陵是不允許平民百姓進入的,而 官員人等到此也要一律下馬才準進入顯陵。大門兩邊豎著兩塊“官員人等至此下馬”碑。</p> <p class="ql-block"> 下馬碑</p><p class="ql-block"> 下馬碑是昔日皇家設立的諭令碑,是一種顯示封建等級禮儀的標志,上書"官員人等至此下馬"。以示對皇權的恭敬。封建社會皇帝陵園神圣的禁區(qū),尋常百姓不能入內,朝廷命官奉命謁陵,也必須在此下馬,步行而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 官員人等至此下馬》碑</p> <p class="ql-block">  走進顯陵只見一條彎曲的石鋪路,中間是平整的石板,兩邊是鵝卵石鋪設,完全不像王陵那樣大塊青石板通直鋪設??吹浇榻B才知道這是"龍鱗神道"。</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龍鱗神道</p> <p class="ql-block">  龍鱗神道</p> <p class="ql-block"> 龍鱗神道</p><p class="ql-block"> 明顯陵是明代帝陵中唯一整體保留龍鱗神道做法的陵寢。龍鱗神道全長1368米,中間鋪筑石板謂之“龍脊",兩側以鵝卵石填充,謂之"龍鱗",外邊以牙子石收束,總稱為"龍鱗神道"。龍鱗神道一反中軸對稱和通直的原則,隨地形變化而彎曲,因此也稱之"龍形神道"。</p> <p class="ql-block"> 世界文化遺產</p><p class="ql-block"> 明顯陵</p><p class="ql-block">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p><p class="ql-block"> 一九八八年元月十三日公布</p> <p class="ql-block">  九曲御河全長有2000米,是一條人工開鑿的河流,為陵區(qū)主要排水系統(tǒng),其設計非常巧妙,彎曲的河流以神路為中軸,左右貫穿五座石拱橋至外明塘,將陵區(qū)劃分為幾個不同的區(qū)域,使景觀與建筑巧妙的融合,恰到好處地發(fā)揮了自然要素山、水、樹木的空間限定作用。九曲御河的建造無疑也是出自風水"通脈護氣"的要求。</p><p class="ql-block">(可惜我沒辦法航拍,只能在視頻中拍到一個石拱橋)</p> <p class="ql-block">  睿功圣德碑亭,建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亦御碑樓,是供奉"御制睿功圣德碑”的專用建筑,碑亭平面布局為檐歇山頂式建筑,四面各開券門,正中立龍首龜跌睿功圣德碑,碑文為嘉靖皇帝朱厚熜親自撰記載著其父一生的文治武功、德行操守等,用以昭示后人。碑亭木建筑毀于明末戰(zhàn)火,2010年經維修恢復歷史原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睿功圣德碑亭</p> <p class="ql-block"> 石像生</p><p class="ql-block"> 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年)是帝王陵墓前禮儀性建筑和皇權儀衛(wèi)的縮影,具有守護、辟邪、吉祥和象征的功能。明顯陵石像生共12對,依次排列為:獅子1對,懈豸1對,駱駝1對,大象1對,麒麟2對,馬2對,武將2對,文臣2對。均用整塊巨石雕成,為國內少見的大型石雕群。</p> <p class="ql-block">  欞星門,亦稱龍鳳門,由三門六柱四壁組成,每根柱子的頂端都蹲踞著一只朝天孔,左右裝飾云板,額枋上有火焰寶珠,故俗稱"火焰牌枋"。古人曾說過"圣殿之有靈星門,蓋尊圣門如天門也"。因此,在陵寢中欞星門就是天門,它寓意帝王的靈魂過了此門便上天堂,因為皇帝是真龍?zhí)熳?,是上天的兒子,死后靈魂必須回到天上去。當然,這只是一種美好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 純德山祭告文碑</p><p class="ql-block"> 立于嘉靖十一年(1532年)正月,坐西面東,亭已毀。碑文為祭告山神的祭文。顯陵主山原名為松林山,嘉靖十年(1531年)二月,嘉靖皇帝效仿成祖朱棣將北京昌平黃土山(現十三陵主山)更名為"天壽山"的做法,將祖陵主山改為"基運山",皇陵主山改為"翔圣山",孝陵主山改為"神烈山",顯陵所在的主山"松林山"更名為"純德山",特立此碑以祭告山神。</p> <p class="ql-block"> 紀瑞文碑</p><p class="ql-block"> 立于嘉靖十一年(1532年)正月初八,坐東面西,亭已毀。嘉靖七年(1528年)五月,禮部右侍郎嚴嵩奉命前來顯陵立睿功圣德碑,回京后向嘉靖皇帝復命,說在送碑立碑的過程中遇上了幾件祥瑞之事,如改碑題時,靈風颯然,仿佛神靈而來;行禮之時,祥云滿天,群臣歡慶等等。嚴嵩特請命撰文刻石,以昭示萬世。嘉靖皇帝聽后特別高興,敕令大學士李時撰《紀瑞文》,刻碑立于顯陵。</p> <p class="ql-block">  紀端文碑原文1500字,這是節(jié)選。</p> <p class="ql-block"> 內明塘</p><p class="ql-block"> 內明塘,建于嘉靖六年(1527年),直徑33米,呈正圓形。"明塘"取"明堂"諧音,明堂是風水理論中的重要概念,原意為陵區(qū)內部開闊空地,靠近核心"穴"的位置,不宜太寬闊,可藏風聚氣。明顯陵修建內明塘,其一有調節(jié)地下玄宮水位的作用,與九曲御河相配合構成了明顯陵主要的排水系統(tǒng);其二,明代建筑多為木質結構,內明塘也具有消防功能;其三,內明塘為正圓形且位于裬恩門前廣場正中,還具有龍珠的寓意,如果說龍形神道是一條旱龍,那么九曲御河就是一條水龍,兩條龍交匯于此,便構成了雙龍戲珠的格局。</p> <p class="ql-block">  內明塘</p> <p class="ql-block">祾恩殿始建于明嘉靖四年(1525年),取“祭而受福"和"罔極之恩"之意,嘉靖"皇帝命名為"祾恩殿",是供養(yǎng)神牌和舉行祭祀的場所。明嘉靖七年(1528年),殿內立加上尊謚文碑一通。祾恩殿為重檐歇山頂式建筑,須彌座臺基,面闊5間,進深4間,殿內梁、枋、柱、檁、鎏金斗拱均為</p><p class="ql-block"> 金絲楠木雕鑿而成。殿宇四周,設有寬2米的回廊及漢白玉石雕欄板和望柱。外設全浮雕散水龍頭60具,四隅及前出月臺兩側共有螭首6具,地面建筑及木結構均毀于明末戰(zhàn)火。 </p> <p class="ql-block">  為保護殘存的棱恩殿地面特地鋪上了木板??吹竭@殘缺的建筑心里一陣陣疼痛,原來的棱恩殿一定是非常恢宏的。</p> <p class="ql-block">  內明塘前面就是棱恩門。大門兩側各有一幅琉璃壁影,已用玻璃圍罩著保護起來了。</p> <p class="ql-block">  琉璃影壁在棱恩門左右兩側各一幅,因為年經久遠已受損,現在用玻璃架圍罩著保護起來。</p> <p class="ql-block"> 琉璃影壁</p><p class="ql-block"> 祾恩門兩側設置有"八字"形的琉璃影壁為明代各帝陵所無。正面為瓊花圖案,"瓊花"是由牡丹花而引形,以葉為主,枝纏繞花點綴,因此由"窮花富葉"而引申為"瓊花富業(yè)"之意,寓意草木旺盛、國家繁榮;背面為雙龍圖案,有藏龍臥虎之意。此影壁不僅有裝飾作用,而且增添大門的氣勢,將棱恩門襯得更加華麗壯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原來的琉璃柱也保護起來了。</p> <p class="ql-block">  方城明樓</p> <p class="ql-block"> 方城明樓</p><p class="ql-block"> 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年)為重檐歇山頂式建筑,重檐正中懸掛"顯陵"牌匾。明樓是陵區(qū)供奉“圣號碑"的標志性建筑。圣號碑碑身楷書“恭睿獻皇帝之陵",為嘉靖皇帝親筆所書。明樓木制建筑毀于明末兵火,1990年明樓經維修恢復歷史原貌。</p> <p class="ql-block">  明樓供奉著“恭睿獻皇帝之陵”圣號碑</p> <p class="ql-block"> 御賜祭文碑亭</p><p class="ql-block"> 御賜祭文碑亭: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19年),是墓主朱佑杭還是藩王身份時留下的實物23年修繕。碑記錄的是墓主病逝之后,武宗皇帝朱厚照聞信皇叔薨逝,不僅輟朝三日,還與慈壽皇太后、皇室宗親和六業(yè)官員等先后派遣大臣前來顯陵吊唁的史實,以及人員姓名、祭文等內容。</p> <p class="ql-block"> 御賜謚冊志文碑亭</p><p class="ql-block"> 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是墓主朱佑杭還未被嘉靖皇帝追封為"皇帝"時留下的實物,2013年修繕。此碑文記載了墓主朱佑杭的生平,及武宗皇帝朱厚照對皇叔一生的評語"仁厚恭慎,人無間言",意思是皇叔為人仁慈謙遜,從沒有人對他有負面評價。同時,朱厚照對皇叔興王的去世非常痛心,特停止朝議三天以致衷悼。</p> <p class="ql-block">  方城 明樓后一條通道通向陵墓。</p> <p class="ql-block">  彰顯著皇家貴氣的琉璃影壁,對外阻擋邪氣護照著陵墓中的主人。</p> <p class="ql-block">  方城明樓后的城墻呈兩個大圓圍著雙塋。這里綠樹成蔭,寂靜中偶然有蟬鳴,環(huán)境幽靜。</p> <p class="ql-block">  雙塋城由前、后兩座塋城組成。前塋城建于明正德十五年(1519年),是墓主朱柘杭病逝時按藩王規(guī)制所建,呈橢圓形,東西寬112米,南北長125米。后塋城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是嘉靖南巡鐘祥時,欽定為其父母按帝陵規(guī)制建造的合葬墓,呈正圓形,直徑110米。兩座塋城間以瑤臺相連呈啞鈴狀,形成在中國歷代帝陵中絕無僅有"一陵兩冢"的特殊格局。</p><p class="ql-block">(照片為顯陵宣傳欄上翻拍)</p> <p class="ql-block">  因為忌諱我們在明顯陵都沒有留下自己的照片,好像有點惋惜。前兩天(6.29)路過青龍峽景區(qū)因為園區(qū)關門不讓我們游覽,周盈天只好在門前為我們拍下這張照片。老頭子生氣都不想睜開眼睛了。</p><p class="ql-block">(就用這張照片做結尾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