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25年1月11日,我和老伴一同來到了長春市寬城區(qū)的偽滿皇宮博物院。這一天天氣寒冷,輕度霧霾籠罩著這座城市,但絲毫沒有影響我們對這段歷史的興趣。博物院內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仿佛在訴說著曾經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 同德殿。1938年末建成‘,薄儀的妃子福貴人李玉琴在此殿居住。</p><p class="ql-block"> 系1936年修建的黃琉璃瓦頂二層宮殿。溥儀為表示“日滿一心一德”而取此殿名。原作溥儀辦公起居之所,因恐室內裝有竊聽設備,未敢使用。一樓自西向東依次為溥儀親屬等候召見的候見室、與家屬共餐的大廳、預備作正殿用的叩拜室、“接見”日本關東軍司令和“帝室御用掛”的便見室、休息室、鋼琴室;門外有臺球室,按日本風俗陳設的日本間,以及隔走廊與正殿相對的電影廳。</p><p class="ql-block"> 二樓自東向西為溥儀妃子“福貴人”李玉琴的客室、臥室、書房、覲見室等。</p> <p class="ql-block">瓦當?shù)嗡畬懼恍囊坏?lt;/p> <p class="ql-block">叩見廳</p> <p class="ql-block">薄儀便見室</p> <p class="ql-block"> 同德殿里的薄儀臥室,但他并不在此居住。</p> <p class="ql-block"> 李玉琴的臥室。</p> <p class="ql-block"> 1943年剛入宮的李玉琴</p> <p class="ql-block"> 勤民樓 <span style="color:rgb(0, 3, 17);">勤民樓的歷史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原為吉黑榷運局辦公樓。1932年溥儀就任偽滿洲國“執(zhí)政”后,將其作為處理政務的主要場所,并更名為“勤民樓”,以表達其“勤政愛民”的決心。</span></p><p class="ql-block"> 二樓東南即勤民殿,西南為西偏殿,勤民殿系“登極”和接見外國使節(jié)的場所。1934年3月1日晨,溥儀身著“龍袍”粉墨登場,并在南郊杏花村“天壇”祭天,回勤民樓后易大元帥服,在勤民殿舉行了“登極典禮”<span style="color:rgb(0, 3, 17); font-size:18px;">,標志著偽滿洲國的正式建立。</span>1933年9月15日簽訂出賣東北主權的《日滿議定書》均在此進行。</p> <p class="ql-block"> 勤民殿: 薄儀第三次登極的場所。</p> <p class="ql-block"> 懷遠樓 1934年秋建。該樓主要用于溥儀祭祀祖先,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懷遠樓的名字取自《中庸》中的“柔遠人則四方歸之,懷諸侯則天下畏之”,意在懷念和感恩列祖列宗。?</p><p class="ql-block"> 懷遠樓的建筑結構包括一樓和二樓。一樓設有侍從武官處及宮內府帝室審查局、近侍處、掌禮處辦公室等。二樓則有奉先殿、尚書府辦公室和清宴堂。奉先殿供奉著大清列祖列宗的牌位和畫像,每逢年節(jié),溥儀會在此行三拜九叩大禮。清宴堂則是偽滿洲國皇宮的中型宴會廳,溥儀在此設宴招待來賓或賜宴高官。</p> <p class="ql-block"> 緝熙樓: 緝熙樓原為吉黑榷運局辦公樓,始建于1908年,并在1928年進行了翻建。該建筑立面呈對稱布置,兩翼突出,正立面入口上方正中為磚發(fā)券圓窗,其余窗洞上方為平券裝飾風格,頗為精美。?</p><p class="ql-block">? 1932年,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就任偽滿洲國執(zhí)政后,遷居至此,并將這座樓房命名為“緝熙樓”。緝熙樓在偽滿洲國時期是溥儀及其后妃婉容、譚玉齡的寢宮。?溥儀取《詩經·大雅·文王》“於緝熙敬止”句為此樓命名,意為行事光明正大又謹慎。</p><p class="ql-block"> 二樓西側為溥儀的生活區(qū),包括臥室、客廳、書房、佛堂、浴室、理發(fā)室、中藥庫等;二樓東側為婉容的生活區(qū),包括臥室、客廳和書房。由于婉容受到冷落,最終吸食鴉片成癮,生活在一間吸煙室中。(這半側成為了冷宮)</p><p class="ql-block"> 一樓西側原為溥儀的會客廳,1937年譚玉齡入宮后,改為譚玉齡的生活區(qū)。</p><p class="ql-block"> 溥儀在緝熙樓度過了近14年的傀儡生涯,受到日本關東軍的操縱和控制。盡管生活條件優(yōu)越,但精神生活空虛,最終結局大多悲慘。</p> <p class="ql-block"> 薄儀臥室</p> <p class="ql-block"> 薄儀客廳</p> <p class="ql-block"> 薄儀書房</p> <p class="ql-block"> 婉容臥室</p> <p class="ql-block"> 偽皇宮時的婉容</p> <p class="ql-block"> 譚玉玲臥室</p> <p class="ql-block">譚玉玲客廳</p> <p class="ql-block"> 1937年3月譚玉玲入宮。</p> <p class="ql-block"> 1906年2月7日薄儀出生于醇親王府。</p> <p class="ql-block">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三歲即帝位,由其父攝政。宣統(tǒng)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民國元年(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統(tǒng)治結束。仍居清宮,享受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議定的清室優(yōu)待條件。 </p> <p class="ql-block"> 1917年7月,張勛復辟,擁立薄儀(11歲)第二次登基,但復辟僅持續(xù)12天,便以失敗告終。</p><p class="ql-block"> 圖片為薄儀坐在乾清宮寶座上。</p> <p class="ql-block">18歲時被馮玉祥逐出皇宮。</p> <p class="ql-block"> 1922年(16歲)在乾清宮舉行了大婚。一后一妃。</p> <p class="ql-block"> 婉容為皇后,文繡為妃。(圖片上為婉容,下為文繡)</p> <p class="ql-block"> 1925年2月薄儀由北京來到了天津。19歲的薄儀在天津的張園和靜園度過7年?公生活。</p> <p class="ql-block"> 1931年8月,文繡離開靜園與薄儀離婚。</p> <p class="ql-block"> 1932年2月,日本侵略者在沈陽召開“東北行政委員會會議”,通過“滿洲國建國方案”,決定成立偽滿洲國執(zhí)政府,并以溥儀為“執(zhí)政”,定都長春,改名新京。同年3月9日,在日本軍隊的攛掇下,溥儀(26歲)從天津秘密潛逃至東北,在長春成立了傀儡政權——偽滿洲國。?</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偽滿洲國覆滅后,溥儀準備出逃日本,結果被蘇聯(lián)人擒獲帶到了蘇聯(lián)。</p><p class="ql-block"> 1950年8月1日,蘇聯(lián)政府正式將溥儀及其他戰(zhàn)犯轉移到中國,送到撫順戰(zhàn)犯管理所,在這里接受了近十年的改造。</p> <p class="ql-block"> 1959年,溥儀迎來特赦,并且因為改造良好成為了第一批特赦的人,政府給他開了介紹信,介紹他去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園工作。</p> <p class="ql-block"> 晚年的溥儀認識了護士李淑賢,李淑賢也一直陪伴到溥儀去世。</p><p class="ql-block"> 1967年,這位末代皇帝就悄無聲息的去世了,從此湮滅在了歷史的長河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