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月10號上午10點,蘇州知青文學社和十二團隊近四十人在大鴻運酒店歡聚,餐桌上短短四個小時,老知青們用才藝和真情鳴奏了一首難忘的交響曲。</p> <p class="ql-block">活動開始,美麗端莊的主持人羅博生聲情并茂地朗誦“變老的時候”,一下子將全場知友的注意力凝聚起來:</p> <p class="ql-block">變老的時候,一定要變好,</p><p class="ql-block">要變到所能達到的最好,</p><p class="ql-block">猶如瓜果成熟,焰火騰空,</p><p class="ql-block">舒緩地釋放出最后的優(yōu)美。。。。。。。</p><p class="ql-block">變老的時候,</p><p class="ql-block">是起身回到兒童,</p><p class="ql-block">看起來未必鶴發(fā)童顏,</p><p class="ql-block">而內(nèi)心里卻趨向坦率而純真。</p><p class="ql-block">我們已經(jīng)變老,</p><p class="ql-block">而世界依然年輕貌美,</p><p class="ql-block">一切都是循環(huán)往復(fù),嬰兒在啼哭,</p><p class="ql-block">而這收留了我們笑容和淚水的人間,</p><p class="ql-block">又一場輪回正在聲色里進行!</p> <p class="ql-block">是啊,我們正在變老進行時,今日的歡聚才更令人倍加珍惜。早早趕來的幾位知青已經(jīng)開始即興排練各自的才藝。陳梅生(小草)老師舞起了蛇拳,姜晉正在從包里取出各種樂器,小提琴,長笛,我問他:“你帶口琴了嗎?”“當然!”“什么調(diào)”“三個調(diào)”我忍不住為他喝彩。他突然認真起來:“我是非常珍惜這種聚會的,我們已經(jīng)這個年紀了,要讓每一次聚會都開開心心,令人回味!”</p> <p class="ql-block">知青文化研究會會長虞永駿率先發(fā)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說這里人才濟濟,有大學教授,有校長,有記者,有作家,知青群體多才多藝,各個團隊成績顯赫。盡管我們大多數(shù)都已年逾古稀,但這個團隊依然充滿活力,每次活動搞得紅紅火火。</p> <p class="ql-block">虞會長用一曲“步步高”口琴獨奏,吹奏出對知友們深深的祝福,會場氣氛一下子推向高潮。雖然都是古稀老人了,但知青們展示才藝的熱情絲毫未減。姜晉老師更是多才多藝,笛子、小提琴、口琴輪番上陣,為大家伴奏,即興表演,贏得了陣陣掌聲。大鍔老師則因短視頻“老范講蘇州俗語‘’今年收官之作‘’蘇州俗語串燒‘’粉絲漲到十多萬,興奮不已。飯桌上,他一邊指著身邊的謝勤國老師,一邊向虞會長介紹“天然幾改做燒火凳”的故事。當年謝老插隊回城后當綠化工,大材小用,卻最終成就了《蘇州綠化志》《蘇州宗教志》的誕生,令人敬佩之余,回味雋永。</p> <p class="ql-block">十二團隊多數(shù)是原蘇州中學的老知青,而文學社會員則由一批愛好文學的知青組成。這里很多人既是十二團隊的成員,又是文學社的社員。知名蘇大教授王家倫本人就是其中之一,他戲稱自己是“兩棲動物”。令人驚喜的是,到會者中居然差不多有一桌都是“兩棲動物”。于是,單棲雙棲的各位知友互敬互干,吹拉彈唱,熱鬧非凡。</p> <p class="ql-block">在歡聚的時刻,薛招娣(網(wǎng)名雛菊園)和周敏英(網(wǎng)名曲苑風清)分別向大家贈書。兩位作者都已是江蘇省作協(xié)會員,一路孜孜不倦,人生碩果累累。他們的作品不僅是個人才情的展現(xiàn),更是知青文化的傳承。這些書籍傳遞著知青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文學的執(zhí)著。收到這樣珍貴的心血之作,怎不令人感謝,感慨!</p> <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活動的組織者魏惠琴為活動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從通知發(fā)出到活動流程的安排,每一個細節(jié)都體現(xiàn)了她的用心,為認真負責樂意付出的她點贊!</p> <p class="ql-block">歲月如歌,知友情深。當天晚上群里,大鍔老師已經(jīng)在分享剪輯制作好的聚會視屏,小草老師也已寫好一首“憶江南”《迎新年會賦》,而許之年老師已經(jīng)將詞做成視頻,范文賢老師又在醞釀新詩,今天沒有來的江南雪,原來是跟隨知青會筆耕墨耘書畫院的書畫家們?nèi)⒓泳旃?jié)送春聯(lián)字畫活動了!</p> <p class="ql-block">蘇州知青,在變老的時候,忙得不亦樂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