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喀什古城吾斯塘博依路是最熱鬧的街道。從早到晚人流不斷,當(dāng)霓虹閃起,夜幕降臨,步行街游人“塞車”你可能有點不相信。道路兩旁,生意攤一字?jǐn)[開,烤串師傅麻利的翻卷著手里幾十串羊肉串,燒烤的煙火氣飄散在古城的夜空。聞著這撲鼻的燒烤香,你至少擼十幾串羊肉串自然也不在話下。再看薄皮烤包,香脆至極,但心急是吃不了“烤包子”,小心燙!等不及,當(dāng)你一口下去,便湯汁盈口,順著嘴角流下的那點油汁,絕對你也舍不得浪費。你可能在不知饑飽的情況下,再要一份缸子肉,如另加一張馕,那就真多了。松松褲帶再要一份刨冰酸奶,這一份是為看表演而特地點要的。至于說手抓飯、大盤雞就過個眼飽吧。吾斯塘博依路堅守如斯?fàn)N爛文化,并延展出多條特色小巷,演繹著各自的精彩。</p> <p class="ql-block"> 油畫街,最有藝術(shù)氛。古樹上掛著的各式各樣的陶罐,油畫街木牌隨著那些壇壇罐罐一起隨風(fēng)晃動。街道兩旁,藝術(shù)家們在自家門口設(shè)計出獨特的小藝術(shù)環(huán)境,邊畫畫、邊喝茶、邊聊天。你在其中深受感染,買一副有著西域特點的油畫做個紀(jì)念也是不錯的想法。</p><p class="ql-block"> 塔哈其巷是有名的旅拍街,最早起源于編織布袋與褡,久而久之,得名塔哈其巷,即布袋巷。隨著名聲的擴(kuò)大,“小孩嬉戲多” “小巷故事多” “網(wǎng)紅打卡多” “居民笑臉多” “花花草草多”成了它的名片。我們在這里偶遇意大利著名旅行家維納女士,她在這里拍攝《維納中國行》記錄片。她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里,延古代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行走的路線,重走“絲綢之路”。既然相遇,就有緣分,更不能與這位世界著名旅行家擦肩而過。于是我們與她合影留念并互致問候。</p> <p class="ql-block"> 回頭我也想學(xué)學(xué)人家,有可能明年咱也出一本自己的《旅游日記》,把自己多年看過的景色和旅途中的感受,以書本的形式介紹給朋友,也算是給自己六十歲生日的禮物吧。 </p><p class="ql-block"> 巴格其巷,過去是有錢人聚集區(qū)。院落寬敞,果樹連片,以無花果居多。現(xiàn)在,民宿的興起,大的院落正好適應(yīng)民宿的需要,如今,巴格其巷成為民宿一條街,尤其受小年輕們推崇。也是對有經(jīng)濟(jì)實力的大款們將人生的后半段安置于此的候選地。在我們小的時候,大概都看過動畫片《阿凡提》,里面的地主巴依老爺我想大家都有印象。在喀什古城,就有一座300多年歷史的豪宅“巴依老爺家”。電影里的地主“巴依老爺”就是以此為原型,虛構(gòu)了銀屏里的地主其狡詐和陰險。購票進(jìn)入,“巴依老爺”家院落寬敞,閣樓貫通,主人房、傭人房、廚房、糧倉、地庫等一應(yīng)俱全,真是闊綽有余。按照現(xiàn)在的審美,有點土的掉渣。</p> <p class="ql-block"> 地毯街,在整個新疆范圍內(nèi)是規(guī)模最大的專業(yè)性地毯市場。市場門面不排場,就是個鐵大門,稍不注意就一晃而過。我也是慕名而來,好為新家購置一款心儀的地毯。 新疆地毯,色澤鮮艷,做工考究,工藝可以追溯2000多年前。在先秦時期,就東傳,影響著中原地毯的流派。因此又叫“東方地毯”。如今,工藝的不斷改進(jìn),染色水平的不斷提高,新疆地毯圖形的還原度極高。在維吾爾族家庭里,地毯是生活必需品。無論貧賤,家家必備?!盁o地毯,不成家”。地毯也是家庭幸福美滿的吉祥物。咱就單為這個吉祥物,買一塊大的更“吉祥” </p><p class="ql-block"> “帕爾拉克地毯”是這里有名的一家店鋪,面積大、品種多、經(jīng)營幾十年對新疆地毯情有獨鐘。特別是店內(nèi)的一塊絲編地毯,做為“鎮(zhèn)店之寶”引起人們的注意。面積不足1平方米,厚度大概只有瓦楞紙三分之一的厚度,聽店長講,這么一塊地毯,一個嫻熟的年輕女編織工需在放大鏡下三年才能完成。被人們稱為“毯上毯”,堪稱叫絕。真是大開眼界。</p> <p class="ql-block"> 在古城里,還有花帽巴扎區(qū)、服飾巴扎區(qū)、陶藝巴扎區(qū)、農(nóng)具鐵器巴扎區(qū)以及特色食品巴扎區(qū)等等幾十個功能性的巴扎。巴扎的街道兩旁,店鋪井然有序。琳瑯滿目的商品前擠滿了挑選的人,吆喝聲此起彼伏,仿佛把人們帶入那個久遠(yuǎn)的歷史畫面。維吾爾族商人似乎從來不懼競爭,同一行當(dāng)他們總是扎堆,有巴扎的地方便生長出了繁華。 千百年來,當(dāng)?shù)氐木用衽c這座古城廝守。一茬走了,一茬頂上。人間的煙火從一條街上彌漫到整個古城。久而久之,就演繹成了今天種類繁多的巴扎集散地。</p> <p class="ql-block"> 在走街串巷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由于受傳統(tǒng)觀念和接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古城居住的年紀(jì)稍大的人,文化程度都不高。有時用漢語交流都存在一定的困難,只能憑借上學(xué)的孩子們或歲數(shù)梢年輕的人做臨時翻譯。 但這些人都是手藝精湛,憑借老祖宗留下的那點技藝,兢兢業(yè)業(yè),通過幾代人的努力在喀什古城站穩(wěn)了腳跟。你到現(xiàn)場看看,就那么幾平方米的小屋,就那么幾件祖輩傳下來工具,寂寞時,就順手拿起鏨子,將未完工的銅壺敲打一陣。累了,他們喜歡靠著自家門口那面生土墻曬著太陽;困了,直接依在石榴樹下迷迷糊糊睡著了。只有光線透過石榴樹枝葉,在他的臉上輕輕的滑過方才夢醒。人們說,在古城生活的久了,就會忘記時間在這里的變化,一個人一輩子一寸地。</p> <p class="ql-block"> 家家戶戶在門前養(yǎng)花是喀什居民共同的愛好。有時還互相攀比。你門前栽一顆石榴樹,我門前種一棵蘋果樹,盛花季的時候大家可以共同賞花養(yǎng)眼。在每家大門兩旁,都并排放著好多形狀各異的土陶,陶罐里栽各種花花草草。這些還不夠,她們將一些爬墻的藤類植物也種上。這樣,家家戶戶雖各有不同,但綠色成為這條小巷的主色調(diào)。這天,我們正好遇到社區(qū)人員開著小型灑水車,給每家每戶門的花壇澆水。我想,這個不錯。你栽我養(yǎng),共建花園古城。 維吾爾族熱情好客,古城里自己“豪宅”游客隨便可以參觀。推開五顏六色的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茂密的葡萄樹和下面掛的一長串一長串的葡萄。葡萄架下,一張碩大的床上鋪著一張色澤鮮艷的波斯地毯。于是這里成為全家遮陽避暑的好地方。盛夏也可以夜宿吸涼。各式各樣的地毯從大門一直鋪到家里雙腳所能觸及的每一個地方。我們換鞋走近小院里,到處都是花團(tuán)錦簇,大小不等的小陶罐種植的各種花卉,懸掛在過道、樓梯、窗沿,擺放在茶幾、轉(zhuǎn)交,扶手等地方,讓這里到處飄逸著自然的芬芳。</p> <p class="ql-block"> 順著木梯上二樓,每一個所能看到的地方,都是雕梁畫柱,極其精美。所雕刻的內(nèi)容也大多數(shù)與葡萄藤和石榴花有關(guān)。這些雕刻都由木匠師傅手工完成,雕工價格不是一個小數(shù)目。這家維族主人笑著說;“這是美的代價 !住在自己的花園里,心情好,很滿足,我的幸福感也就滿滿的!” </p><p class="ql-block"> 是啊,有時幸福就在那縷陽光掃過的剎那間,有時幸福就在那陣花香飄過的一瞬間。滿足是幸福的前提。當(dāng)你闖過自我滿足的終點,在欲望的驅(qū)使下卻全然不知,汗流浹背,拼命奔跑在遠(yuǎn)離幸福的路上,那可能是一條不歸路。幸福有時說起來也很簡單,看你如何把握它的分寸。幸福就如黑夜轉(zhuǎn)角的那盞燈,沒有人為你點亮,只能自己去點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