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稱 君子蘭CZM</p><p class="ql-block">美篇號 6703996</p><p class="ql-block">課文 【逢入京使】岑參</p><p class="ql-block"> 七年級語文下冊</p> <p class="ql-block"> 去年初秋赴喀什古城的第三天,來到距喀什200公里的莎車古城,我們參觀莎車喀贊其老街后,來到莎車老城墻遺址公園。莎車老城墻是葉爾羌汗國時期的古城墻,修建于明代1473年,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p> <p class="ql-block"> “<b>摧輪踠蹄泥數(shù)尺,城門晝開眠賈客”</b>,來到莎車古城門前,推開那扇厚重的古城門,莎車古城的歷史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距離喀什200公里左右的莎車,有著三千多年的歷史,曾被稱為莎車國、渠沙國、葉爾羌汗國,它是古絲綢之路的要沖,軍事駐守重地。</p> <p class="ql-block"> 進入古城門,漫步在莎車老城墻遺址公園,仿佛聽到了當年的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想象著當年狼煙四起時,中華民族的將士們?yōu)榈钟庾迦肭?,英勇奮戰(zhàn)的峰火傳奇、英雄豪杰的故事及老城墻發(fā)揮的巨大作用。正如王昌齡的邊塞詩:<b>“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b></p> <p class="ql-block"> 歷經(jīng)歲月的滄桑,老城墻雖然已千瘡百孔,卻依然屹立在蒼茫戈壁之上,墻邊的綠植頑強生長,見證著老城墻的歷史變遷。徜徉于此,看著斷壁殘垣的老城墻,“<b>往昔豪情如云煙,今朝斷壁殘垣?!?lt;/b>給人一種蒼涼的感覺。這是歷史的遺跡,是新疆南北統(tǒng)一的見證。</p> <p class="ql-block"> 唐朝著名邊塞詩人岑參的一首《逢入京使》<b>“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lt;/b>詩中表達的報國豪情和思鄉(xiāng)的親情,不正是戌邊將士家國情懷的真實寫照嗎!感嘆那些書本里教我們的東西,當時只是淺淺的理解,而多年后站在課本里所描繪的西域大地時,才真正理解了課本里的這些詩詞的含義,一瞬間醍醐灌頂。</p> <p class="ql-block"> 從古城門到古城墻,再到鋼筋水泥澆筑的仿古城墻,一路走來,景色壯觀。雨后天晴,藍天白云,步道綠樹成蔭,非常愜意。我們沿著步道慢慢向莎車府(縣衙)走去……</p> <p class="ql-block"> 清朝是我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進一步發(fā)展和鞏固的關(guān)鍵時期,18世紀中期,清政府先后平定了天山北準葛爾勢力和天山南部的大小和卓叛亂,完成了天山南北的統(tǒng)一,安定了西陲的大業(yè)。</p> <p class="ql-block"><b> “葉爾羌河萬古流淌,莎車大地千年滄桑”。</b>莎車一名,起于漢代。清朝統(tǒng)一新疆之后,設(shè)葉兒羌辦事大臣管轄八大城34年;1884年,新疆建省前后,設(shè)莎車直隸州,升為前步車府,屬喀升葛爾道;民國年間改莎車縣,屬喀什地區(qū)管轄。</p> <p class="ql-block"> “<b>人事有代謝,往事成古今。”</b>新疆自古以來就是我們偉大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民族是中華民族的組成部分。莎車府通過實情,還原、圖文展示等方式,帶領(lǐng)我們踏著時光的足跡,去領(lǐng)略百年前清代新疆莎車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風(fēng)貌。</p> <p class="ql-block"> 1875年,在中國西部出現(xiàn)嚴重危機時,陝甘總督左宗棠指出:“<b>新疆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b>,毅然反對放棄,以68歲高齡,抬棺進疆,收復(fù)新彊。委派手下大將劉錦棠為前敵總指揮,調(diào)配戰(zhàn)斗力最強的湘軍入疆作戰(zhàn),從內(nèi)地調(diào)集大批糧草,以保證后勤供應(yīng)。制定“<b>先北路、后南路、再伊犁。”</b>的收復(fù)方略,指揮大軍收復(fù)了被外族侵占的南疆、鳥魯木齊和伊犁,這是左宗棠在中國近代史上的最大貢獻。他那“<b>身無半畝,心憂天下。</b>”“<b>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lt;/b>的愛國情懷至今鼓舞著我們。</p> <p class="ql-block"> 劉錦棠,湖南湘鄉(xiāng)人,左宗棠手下英勇善戰(zhàn)的大將,1876年,年僅31歲的劉錦棠率軍收復(fù)了南北疆。1884年,新疆建省,劉錦棠為首任巡撫。新疆建省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從此新疆與內(nèi)地的關(guān)係更加密切,劉錦棠的功績將永遠留在新疆的歷史上。</p> <p class="ql-block"> 莎車不僅有漢武帝的鐵蹄,還有玄奘師徒西行的取經(jīng)之路。玄奘曾在公元643年取經(jīng)東歸途經(jīng)莎車,在莎車城當時的東城門旁寺廟里講經(jīng)三天,教化當?shù)孛癖姡刻煊幸蝗f余居民聽取玄奘講經(jīng)。</p> <p class="ql-block"> 玄奘講經(jīng)臺系朱具婆佛塔遺址,曾經(jīng)在土堆底內(nèi)發(fā)掘過百余枚宋朝前期的錢幣,紀念幣等,至今已有1200余年歷史。講經(jīng)臺因年代久遠而破壞,于1400年在原址維修,至今只保存一12米高的土塊堆積物。</p> <p class="ql-block"> 踏入莎車古城墻遺址公園,仿佛穿越千年的塵埃和時空的隧道,觸摸到歷史的痕跡。藝術(shù)的瑰寶、宗教的信仰與民俗的交融,都在這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我們帶著千年的記憶,遇見了這個西域古都千年古城的印記。新疆的壯麗與遼闊,驚艷一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