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自2024年12月22日從紹興回到蘭州,這一趟為期11天的“蘇州-上海-金華-紹興”游玩或游學(xué)過程,趕著寫出了幾篇游記,四日蘇州游寫了上下兩篇長文,共一萬四千多字。</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59mlgd9b" target="_blank">初到蘇州品蘇味—蘇州游(一)</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59my78pd" target="_blank">穿越蘇州古與今-蘇州游(二)</a></p> <p class="ql-block">一日金華文化之旅,走訪了永康、浦江、義烏三個上山文化遺址,分別是永康的廟山遺址、浦江的上山遺址博物館和義烏的橋頭遺址博物館,捎帶著還去了永康的仙華山。這一日的信息量讓我寫了一篇8000字長文。<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59tat6pu"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浙江金華文化游</a></p> 這些文章自己不覺冗長,也不是照搬資料或簡單的流水賬,與幾年前的文化游記相比,現(xiàn)在寫得更加翔實、深厚、從容,但是這些文字只對本人有意義,別人讀起來怕是沒有耐心。<div><br></div><div>我在上海的行程相對輕松,一個下午和閨女一起參觀上海博物館的埃及文物展,一個上午全家一起參訪了同濟大學(xué)博物館和珠寶鑒定中心實驗室,這算是文化考察活動。我還有一天半的時間是自由的,愛人和孩子參加會議,我自己在上海街頭來了兩次深度的city walk,那感覺很棒,很新鮮!</div> 12月16日這天的游記本來也寫了文字,但信息量大得龐雜,朋友讀起來有點費勁,就隱藏了。如今忙完手頭的工作,正式放假了,想想才過去不到一個月,還是應(yīng)該把漏掉的游記補上。<br><br>明顯預(yù)感到,這些游記可能是以后晚年的美好回憶。 <p class="ql-block">12月16日上午,我行走的路線是自西藏路到蘇州河,之后沿蘇州河到外灘,再經(jīng)外灘、南京路回到金門大酒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2月17日的大半天,逛街的目標(biāo)是武康路、安福路、淮海路等幾條網(wǎng)紅街,并到上海中心52層的朵云書店觀景臺看了上海全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2月17日這天的行程以接近100張圖片,配以歡快的音樂,簡潔的文字展示了一場輕松摩登的上海街頭漫步。<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59bsoetq"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漫步上海網(wǎng)紅街</a></p> 12月15日晚從蘇州趕到上海時,我的頭腦中被蘇州的信息填塞得滿滿當(dāng)當(dāng),腿腳也相當(dāng)疲累,12月16日一家三口在金門酒店用完早餐后,他們父女倆各自回房休息,我也沒有明確目的,高德地圖一看四行倉庫距此不遠(yuǎn),那就導(dǎo)航去四行倉庫。<br><br>出酒店,路邊一家四口的著裝令我驚奇,倆孩子穿短褲。12月的上海不冷,但也絕不算熱,大多數(shù)人穿冬裝,穿短褲的人自然少見。倒是2018年1月在巴黎時,那里其實也冷,風(fēng)還有點大,我們穿羽絨服,卻時不時看到街上穿短褲和涼鞋的人,上海的氣候和巴黎有點像,是溫濕的海洋性氣候。但國人體質(zhì)和習(xí)慣與歐洲差別很大,這次十二月中下旬華東十幾日游僅在上海街頭見到這一家一例,而且是12月16日的早晨。 <p class="ql-block">酒店對面的人民廣場有不少晨練的市民和匆匆走過的行人,上海人司空見慣的場景,我卻帶著稀罕留戀不停拍照,因為西北的冬天,樹木早已凋落,雪已經(jīng)下過兩次,是標(biāo)準(zhǔn)的冬天了。蘇州上海這樣的景色,相當(dāng)于我們的仲秋時節(jié)。<br><br>蘇州很好,但是一到上海就感覺不一樣,上海不愧是魔都,毫不費力就呈現(xiàn)出大都市氣象。一座城市的氣韻,不一定只是典型的標(biāo)志性建筑,似乎在每一個平常的街景、每一個未經(jīng)渲染的細(xì)節(jié)中都能體現(xiàn)。</p> <p class="ql-block">西藏中路向北,經(jīng)過了第一百貨中心、泛太平國際大廈、美華大樓、美欣大廈、大上海電影院等,很多名字有濃厚民國味兒。而這片地方,就是舊上海公共租界的中區(q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藏中路以東、南京路步行街北側(cè),原本是舊上海租界的跑馬場。在清軍與太平天國拉鋸戰(zhàn)中,三十萬余蘇南浙北的難民進入上海避難,其中大部分難民進入租界,這片地方曾建起很多簡易住宅安置難民。</p> <p class="ql-block">1932年11月,上海電影院業(yè)的中心從虹口轉(zhuǎn)移到了公共租界的中區(qū)。<br><br><font color="#167efb"><b>突然覺得,城市漫步也好,city walk也罷,看的不僅僅是眼前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或花紅柳綠、俊男美女,而是流動的歷史,若不對比細(xì)思,掩埋在歷史深處的痛苦呻吟,就被眼前的繁華徹底清除了。</b></font></p> <p class="ql-block">我們住的金門大酒店已有98歲高齡,建于1926年,其建筑裝潢融合了意大利的復(fù)古典雅和文藝復(fù)興的藝術(shù)風(fēng)格,它的精美與豪華在近100年前的上海租界區(qū)引起了轟動,即使今天,佇立在南京西路的這棟歷史建筑仍然很有格調(diào)。<br></p> <p class="ql-block">這片區(qū)域如今的名字叫新世界城。新世界城是香港某公司經(jīng)營的地產(chǎn)項目,1999年7月底上市,“總建筑面積20多萬平方米,是一座集購物、娛樂、賓館、餐飲、休閑于一體的生活茂”,這句話摘自網(wǎng)絡(luò),我似乎理解了“茂”的意思,就是一個綜合性多功能商圈吧?</p> <p class="ql-block">天格外藍,陽光投射在棕櫚樹、綠草坪、鮮花上,似乎有一層絨毛似的光暈。在我看來,南方?jīng)]有冬季,離家時穿的派克服,這些日子我總是卸掉毛皮內(nèi)里,只一件毛衣外套搭派克服外皮,走著走著都覺得熱,只穿毛衣外套即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2月的上海,只要天晴,穿風(fēng)衣、裙子是不覺得冷的,怪不得《上海灘》中馮程程總是裙子加大衣,怪不得上海街頭很多小姑娘穿光腿神器配裙子。</p> <p class="ql-block">蘇州河在我心中是個很文藝的地理名詞,可能和一部電影《蘇州河》有關(guān)。蘇州河確實與蘇州有關(guān),它發(fā)源于蘇州附近的松陵地區(qū),穿越江南運河,流經(jīng)吳江、蘇州、吳縣、昆山、嘉定、青浦等縣市,最終在上海市區(qū)外白渡橋附近注入黃浦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這條發(fā)源于蘇州、注入黃浦江的河本來不叫蘇州河而叫吳淞江,吳淞江是黃浦江的支流,黃浦江是長江的支流,而上海市區(qū)北新涇至外白渡橋東側(cè)的這一段吳淞江,上海人對她情有獨鐘,起名蘇州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font color="#167efb"><b>如果黃浦江是上海的母親河,蘇州河則是上海的外婆河。蘇州河下游近海處,原本應(yīng)該是一片爛泥灘涂,被稱為“滬瀆”,因此上海簡稱“滬”。而這片爛泥灘涂如今就是洋氣的外灘。</b></font></p> <p class="ql-block">當(dāng)我隨著導(dǎo)航走到這條河跟前時,看到南蘇州路的路牌,才知道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蘇州河。<br><br>開埠前的蘇州河沿岸,也不過是窮苦漁人的棚戶區(qū),而1843年上海開埠后,外國資本涌入,商船穿梭于黃浦江和蘇州河兩岸,蘇州河兩岸和外灘就成了外國公司的碼頭、倉庫、洋行、俱樂部等的集中去,小漁村一躍成為十里洋場。</p> <p class="ql-block">至今在南北兩條蘇州路上,仍有很多看起來不太高大的老舊建筑,那是上海決意保留或努力修復(fù)的,它們是上海崛起的化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行倉庫本來是大陸銀行、中南銀行、金城銀行、鹽業(yè)銀行四家銀行的倉庫。淞滬會戰(zhàn)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420余名官兵,在謝晉元團長的帶領(lǐng)下,堅守四行倉庫,孤軍奮戰(zhàn)四天四夜。四行倉庫是一個英勇悲壯、令人肅然起敬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四行倉庫星期一閉館,灰色調(diào)的大樓上方懸掛著一塊紅色指示牌。能夠身臨其境,也算是一種心靈洗禮。上海,不僅僅是繁華浪漫的魔都,它也是慷慨熱血的英雄城市。</p> <p class="ql-block">四行倉庫路旁綠樹叢中的小徑蜿蜒曲折,通向遠(yuǎn)方。各種顏色的小花點綴著草地,默默致敬當(dāng)年保衛(wèi)上海堅守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p> <p class="ql-block">時光流轉(zhuǎn),蘇州河畔仍佇立著不少歷史遺跡,也有很多新開發(fā)的樓盤。<br><br>近一二十年間建造的摩天大樓,在陽光照射下格外明亮,北蘇州路一處名為“河濱豪園”的住宅區(qū),二手房每平方米大約13.6萬元。在上海,隨便一套一百平米的房子都要千萬元了。</p> <p class="ql-block">蘇州河畔的建筑也不一定都是摩天高樓,兩層、三層的舊樓,斑駁的白灰墻,肅靜的青磚墻,也并沒顯得寒磣窘迫,而是飽含歷史的滄桑和故事感。</p> <p class="ql-block">西藏路橋東側(cè)依次經(jīng)過了浙江路橋、福建路橋、山西路橋、河南路橋、四川路橋、乍浦橋,最后一座即外白渡橋。沿著蘇州河的流向,我在這不同的橋上來回穿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浙江路橋外觀不俗,是一座鋼架橋,專業(yè)名稱為“魚腹式簡支鋼桁架橋”。</p> <p class="ql-block">溝通浙江路的浙江路橋最初建于清光緒六年(1880年) ,當(dāng)時為木橋,僅能步行不能通車。光緒十三年(1887年),木橋已有毀損,舊橋被拆除,另建一座寬5.19米的新橋,橋仍為木結(jié)構(gòu)重建。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10月,改建成魚腹式簡支梁鋼桁架橋梁,當(dāng)時在亞洲是很罕見很時髦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不知為何,這座橋原本叫“老垃圾橋”,直到民國31年(1942年)才更名為浙江路橋。</p> <p class="ql-block">福建路橋、山西路橋、河南路橋、四川路橋都是磚石混凝土結(jié)構(gòu),但它們的歷史都很久遠(yuǎn),最起碼建于民國時期,有的更是在晚清時就有,比如河南路橋本來在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是一個名為三擺渡的渡口,后來架了座橋名“三擺渡橋”,此后光緒時期、民國時期屢屢改建易名,1927年正式改名河南路橋。</p> <p class="ql-block">走至河南路橋,河對岸具有歷史感的大門就是上??偵虝f址,上??偵虝髽墙ㄔO(shè)于1913—1916年,耗資12萬兩白銀,是當(dāng)時全國商家云集之地。</p> <p class="ql-block">建筑就是一部凝固的史書,上??偵虝芤赃@樣的面貌呈現(xiàn)在今日蘇州河畔,是諸多建筑師經(jīng)過長達五年修繕的結(jié)果,它的存在,仿佛重新揭開20世紀(jì)的歷史帷幕。</p><p class="ql-block"><br>河南路橋兩側(cè)更多的是拔地而起的新樓盤,似乎又彰顯著蘇河灣的復(fù)興。</p> <p class="ql-block">歲末年底的蘇州河畔,一些開放的花卉讓來自西北的我甚是稀罕,明黃色像野菊花一樣的花卉叫大吳風(fēng)草,生長于我國東部地區(qū),日本和朝鮮也有分布。</p> <p class="ql-block">嬌小粉嫩的小花叫火炭母草,喜溫濕,忌干旱,怪不得在干旱的西北沒有見過這樣的植物。</p> <p class="ql-block">狼尾草,可比常見的狗尾巴草好看多了,大吳風(fēng)草、火炭母草、狼尾草,總給人一種命如草芥的低賤之感,為何這不富貴的各種草長在蘇州河畔就能如此美麗呢?</p> <p class="ql-block">植物世界妙不可言,蘇州、上海等華東城市,冬天樹木還可蔥蘢繁茂,還有百花開放,也真是讓人羨慕。但是我也不會妄自菲薄,南方人會不會羨慕北方的四季分明?冬天就該凜冽蕭索,就像一個有脾氣的漢子一樣。大江南北,各有各的好。</p> <p class="ql-block">公園內(nèi)的景色,樹木呈現(xiàn)出秋天的顏色,樹葉金黃而鮮艷。這樣的場景讓人感到寧靜與美好,仿佛時間在這里變得緩慢。</p> <p class="ql-block">漫無目的聯(lián)想瞎逛著,不覺走到了四川路橋,見河北邊一座建筑骨像清奇,吸引我跨橋到跟前參觀。沒辦法,眼鏡度數(shù)不夠了,遠(yuǎn)處看不清大樓上的字,走著走著看清頂部是“人民郵政”四個大字。</p> 過了橋到跟前一看,哎呀喂!這是大名鼎鼎的上海郵政博物館,這可是上海最難預(yù)約的博物館了。本來沒打算參觀,也根本沒有查這個博物館在哪,我對上海諸多場館和街道的位置相當(dāng)茫然。但這樣不做攻略的不期而遇簡直令人喜出望外。 12月16日是個星期一,博物館不開門,但上海郵政博物館大門開著呢,門口還有幾個旅拍的姑娘,有一個工作人員,不知是值班的門衛(wèi)還是保安,問能不能進去看,他溫和地說:“今天星期一,展館不上班,不過你可以到二樓看看?!? 上海好多地方的工作人員特別友好,可以說彬彬有禮。沿著歐式老建筑的旋轉(zhuǎn)樓梯上到二樓,應(yīng)該是進入博物館前的大廳,可以看到很多老照片,也可以隔著一道門看到博物館內(nèi)部的廊道,上海郵政博物館,也算是打了個卡。 路標(biāo)指示,往北不遠(yuǎn)就是中共四大紀(jì)念館。<font color="#167efb"><b>上海的魅力,一部分是租界留下來的洋氣,以洋房別墅為代表,另一部分是全國金融中心和對外開放橋頭堡的現(xiàn)代派,還有一部分則是英雄純正的紅色基因,上海既是國際都市,也是一座革命之城</b></font>。 又沿四川路橋返回南蘇州路,中國石化加油站旁邊有個小花園,沿著花園內(nèi)的小徑行走,地磚上記載著中國石化銷售上海石油公司的發(fā)展歷程。<br> 1953年,中國石化銷售上海石油(原中國石油公司上海批發(fā)站)發(fā)布第一張汽油券。<div><br>1958年,中國石化銷售上海石油(原中國石油公司楊樹浦儲油所)試制成功國內(nèi)首臺電動加油機。</div> 1978年、1986年、2004年、2010年、2013年、2017年,一塊塊地磚引領(lǐng)我環(huán)繞一周,走到了加油站門前,這座加油站為幾何造型外觀,時尚新潮。這可是有著70余年歷史的中石化上海石油“第一加油站”。<div><br>作為一名與石化相關(guān)的從業(yè)者,覺得倍感親切。這個加油站還可以喝咖啡、賞河景,是不少年輕人打卡拍照的地方。</div> <p class="ql-block">再往前,就是更多的優(yōu)秀歷史建筑了:光陸大樓,1928年落成。頤中大樓,建于1920年。</p> <p class="ql-block">原新天安教堂,1886年建成。原新天安教堂教會公寓,1899年竣工。</p> 上海劃船總會(原劃船俱樂部),成立于1863年。 一直醉心于南蘇州路這些古老且洋氣的建筑,不覺已經(jīng)走過了乍浦橋,1843年上海開埠后,美國圣公會主教蓬恩(文惠康)就在此造過一座浮橋,外國人稱蓬恩橋,中國人稱白渡橋。1856年,又在白渡橋以東建了一座橋,稱外白渡橋。因為外白渡橋更有名,也有人把白渡橋稱二白渡橋,這樣不好,明明人家更早,索性叫乍浦橋,不想屈居老二。<br><br>在上海,尤其是蘇州河、外灘這片地方,隨便一個建筑、隨便一座橋都承載著近代上海崛起的豐富信息。 當(dāng)時行走時,沒有時間查詢這么多的信息,目光所及不僅被建筑、橋梁吸引,路邊花園里的花草也讓我目不轉(zhuǎn)睛。<br><br>諸多花卉并不認(rèn)識,就用形色軟件識別,蔓馬纓丹,這名字聽起來好像不太中國化,它真的是外來入侵物種,本來產(chǎn)自南美洲。 皋月杜鵑,這就像中國本土名字了,是杜鵑家族中比較名貴的一種。醉心于任何事物都有意思,杜鵑花的家族遠(yuǎn)比想象的龐大,皋月杜鵑有皋月二字,聽起來高潔如月,它似乎很嬌嫩,適合生長在上海這樣的溫潤之地。<div><br></div><div>在西北高海拔的山上,五六月份則會有一株株高山杜鵑怒放。</div> 蔓馬纓丹、皋月杜鵑、油茶、大花三色堇,讓12月的上海仍姹紫、嫣紅、明黃,讓人忘了今夕何夕。 而類似蒲葦、蘆荻般的植物也呈現(xiàn)一片白茫茫的花穗,提示人們這可不是春天。 這片讓我流連癡迷的花園原來叫“情人花景”,不同的時節(jié),這里總有不同的花卉開放,相同的是它們都太美了,比如3月就是郁金香的花海。 當(dāng)時只顧著去找外白渡橋,我的導(dǎo)航路線就是朝著它的方向,那是《情深深雨蒙蒙》中依萍跳橋的地方。 外白渡橋東側(cè)不遠(yuǎn)是一道水閘,這就是蘇州河與黃浦江的明確分界線了。開閘放水,蘇州河就匯入黃浦江。閘門閉合,蘇州河才有豐沛的水量。 蘇州河與黃浦江交匯處,上海市人民英雄紀(jì)念塔遠(yuǎn)比江對岸的東方明珠和陸家嘴三件套顯赫醒目,為了緬懷自1840年以來為解放上海而獻出生命的革命先烈而建,三根擎天巨柱象征不朽的革命精神。 紀(jì)念塔周邊的花圃,整整齊齊布滿著盛開的紫色長壽花,英雄的精神永垂不朽。 <p class="ql-block">黃浦江邊外灘廣場又叫外灘黃埔公園,憑欄眺望,自西南向東北流淌的黃浦江,被浦東這片凸伸的土地一阻擋,呈現(xiàn)一個逆時針旋轉(zhuǎn)的圓弧,蘇州河匯入此拐點,形成一Y型分叉。</p> <p class="ql-block">采砂船、運輸船的柴油機轟鳴著,在黃浦江逆流或順流穿行,對面的上海地標(biāo)東方明珠和陸家嘴三件套,仿佛浮在海面上。站在這里,有一種莫名的激動或感動。</p> 穿過馬路,就是外灘著名的優(yōu)秀歷史建筑群。2023年10月和愛人到上海時曾打車,給師傅說到外灘有很多外國建筑的地方,就是停在了這里。當(dāng)時對方位稀里糊涂,再次證明親自行走和打車的感受完全不同。 時隔一年多再次走入這片區(qū)域,那些建筑有種熟悉的感覺。2018年1月有機會到歐洲6國淺層旅行過,最突出的感受是他們的建筑,巴黎的住房150年還能保持原樣,就看人家這石質(zhì)堅厚的墻體,真的是能經(jīng)受時光的洗禮和地震等災(zāi)害的沖擊。 外灘27號這棟大樓建成于1922年,屬于仿英國復(fù)古主義派的商業(yè)建筑。是《繁花》中汪小姐的工作單位,當(dāng)然就是《繁花》拍攝地。 寄暢興是外灘27號一家百年老字號餐廳,前陣子因為《繁花》爆火變成外灘必打卡餐廳,隔著櫥窗往里瞄一眼,有一對年輕人在用餐。在這里吃飯,或許不是品味菜肴的美味,更主要的就是那個派頭。<br> 圓明園路88號,原怡和洋行、益豐洋行的商務(wù)辦公樓,1911年建造。天津路2號,江西中路349號,在外灘,很多建筑都有身份標(biāo)識,穿過上海半島酒店、萬國建筑博覽群、申華金融大廈,那一刻置身的就是舊上海的十里洋場。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北京東路、圓明園路、滇池路、天津路隨意穿插,再拐入南京路步行街,這里曾來過數(shù)次,但以前的感覺總是很表象,都不如此次踏實可靠,因為這一回是自己親自走過來的,帶著時間和空間移動的痕跡,帶著自己所看所想的諸多感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走出南京路步行街,11:30,我已經(jīng)回到了金門酒店,早上9:00出門,這兩個半小時,游歷了一個世紀(jì)上海最重要的一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之后花更長時間對照地圖、查閱資料,我對上海的這半日游歷,感觸越來越清晰起來。</span></p> <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