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物無非彼,物無非是。自彼則不見,自知則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說也?!?lt;/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 《莊子·齊物論》</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作家卡爾 ? 榮格曾說過:「人類的最大痛苦,往往源自與過去的聯(lián)系斷裂?!褂袝r在想,如果能有機會和過去的自己坐下來,喝一杯,哪怕只是簡單的聊一句“好久不見”,會是怎樣的一種心境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從火車上下來的時候,太陽才剛剛升起,四顧蕭瑟,寒風凜冽,這已經是過去兩年第三次踏上中原大地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雖有些疲憊,但一切總歸是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年輕的體魄可以戰(zhàn)勝所有的徘徊,新的一天總會給人以希望。從甲方到乙方的角色變化,已經從開始的新鮮感變成了些許的迷茫和猶豫,仿佛人生的旅途才剛剛起步,便遇到了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從。走的路越多,遇到的路口也會越多,需要做出的抉擇也會越多。每一個擁抱的背后都會有一段舍棄,但卻無法抹去,因為每一幀的經歷才組成了完整的人生,才是真實的自己,就像面對著太陽的我們,影子總會在身后默默地陪伴,無論是刺眼的陽光還是和煦的春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那個時候日子過得慢,卻也知足。</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每一次的出差更像是一次旅行,提前兩天就開始準備了。沒有Ctrip和鐵路12306,甚至于高德地圖還沒流行,只能打電話訂酒店,到火車站排隊買票,寫好出行的itinerary,裝訂好技術資料,再收拾幾件衣服,就可以出發(fā)了。在車廂內可以慢慢欣賞窗外的風景,翻看著幾本閑書,沒有微信的瑣碎,也沒有無盡的會議,日子在延伸的軌道上被拉的很長,以至于多年后再去回想,依舊記得那時的陽光輕柔,暖暖的,裹在了心頭,滿滿的,都是幸福。</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一切,雖已久遠,卻從未消散。</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接到B公司HR來電時,我剛喝完一碗胡辣湯,身體也漸漸暖和了起來。在確定offer的那一刻,我知道,新的一頁又要翻開了。那時是隆冬季節(jié),我知道新的春天已經不遠了。那一年27歲,頭發(fā)濃密,眼神清澈,憧憬著未來,也向往著美好。</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在湖南博物館中有一件漢代的銅鏡——四乳八枝草葉紋鏡,在它的上面刻有這樣幾句話:日有熹,宜酒食,長富貴,樂毋事。正所謂“無事小神仙”。古往今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總是如此的一致。世界上總有一些美好,值得我們全力以赴。生命的美好,源于熱愛。無論是三餐一宿,還是工作出差,在每分每秒中,我們總能捕捉到熱愛的意義,仿佛這冬日里的藍天,總會擁抱每一個抬頭的人,給人以溫暖。</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每一個春暖花開,都是從隆冬中努力蘇醒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2009年的春節(jié)也是在一月底。春晚依然是大年三十飯桌上最亮的星,那一年想想仍覺得幸福。在“不差錢”回憶中,那些年我們聚在電視前一起看春晚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那時,沒有的東西很多:能夠人臉識別的智能手機、微信、朋友圈、美團…… 但卻過得很充實,品得出年味;現(xiàn)在,我們擁有了許多,卻覺得愈發(fā)匱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坐在諾大的辦公室里,看著周圍的一切,所有外企的體面都在細節(jié)中展現(xiàn)著,一個隔斷工位,一臺筆記本電腦,一杯咖啡,夾雜著英文單詞的中文對話,還有儂好,再為,霞霞…… 然后朝九晚五,偶有出差,日子就這樣波瀾不驚地開始了,一晃兩年就過去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杰克·韋爾奇的《商業(yè)的本質》中,有一個章節(jié)中有句話記憶猶新:「很多人坐在辦公桌前想:“我到底在這里做什么?” 」總有那么一刻,我們忍不住也會這樣問自己的。有時候在旅途的車廂內,有時在午后的陽臺前,有時看著遠處的小鳥掠過湖面,有時夕陽把自己的影子漸漸拉長……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在辦公桌前,我也常有類似的疑惑——自己到底在這里做什么?只是為了一份新的工作嗎?</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實際一開始,我也是迷茫的。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是坐輪渡到黃浦江對岸,再轉至五角場復旦大學的邯鄲校區(qū),雖然舟車勞累,卻也漸漸適應了這樣的生活。B公司在員工培訓方面是很用心的,加上寬松的工作環(huán)境和包容的企業(yè)文化,除了專業(yè)知識外,我已經慢慢領會到了許多新的工作方法和理念,最重要的是漸漸理解了工作的意義和價值。</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第二次遇到Colin還有一些熟悉的面孔時,已經是B公司收購C公司后的時候了,當年Dr.H的一句笑談,卻應在了此時。時光仿佛一場剛入春的清風,溫暖中總會夾帶著絲絲寒意,拂過每個人的臉頰時,留下的或許是微笑,也時有不快。我們每個人對于工作本身的理解,其實在開始的時候都是模糊的,仿佛遠方的燈塔尚不清晰,我們便已經被大浪裹挾其中,失去了方向,也來不及思考,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一份發(fā)自心底的純真,樂觀、善良的去面對所有的未知,去感知生活,去遇見美好。</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2012年,B公司開始在全球范圍推進新的項目,亞太區(qū)和中國市場也不例外?,F(xiàn)在回想起來,那幾年或許是工作以來最投入的一段時光了。一邊要重整全國渠道管理,另一邊又要積極推進新項目的迅速落地。有一次因為過分勞累,身體突然高燒,直到休息兩天后才能正常工作。還有一次記得在香港拜訪客戶的那天晚上,壓力大到放聲痛哭……好在都扛過去了,再回頭看時,原來也不過如此。</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工作帶給我們的,有時候可能就是忙碌吧。那一年,從廣東到山東,從江浙赴河南,一次次的考察拜訪,一次次的學習總結,終于在這一年的冬季,在中國地理位置最中心的一座城市成功了。只記得那時大雪紛飛,路面早已被積雪覆蓋,昏黃的路燈下,留下了我們堅持的腳印。幾位隊友,在一起堅持了近三周的時間,從早忙到晚,對測試現(xiàn)場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認真對待,對每一個實驗現(xiàn)象都進行及時分析調整,功夫不負有心人,付出終歸有了回報,每月十噸的銷量,算是一個milestones般的事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忘不了那時成功的喜悅,忘不了團隊的力量,也忘不了那大碗的燴面。在此之后,接連的項目推廣成功,銷量突破兩百噸每月,不僅極大地促進了團隊信心,也進一步證明了創(chuàng)新應用的重要性——一個新的產品,如果沒有了應用的創(chuàng)新,無法接地氣,將永遠只是一個lab的產品。</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我們的團隊沒有一味地迷信國外專家經驗,而是根據(jù)國內客戶的實際情況并結合產品特有的性能,從一味地提高產品品質到優(yōu)化成本結構,成功地實現(xiàn)可真正商業(yè)化的value selling。在浙江某家大型企業(yè)測試時,在極大地壓力下,我們靈活調整了產品現(xiàn)場添加次序和用量配比,最終達成了預定的目標,為客戶帶來了可觀的成本優(yōu)化。而在廣東一家企業(yè)測試時,我們依照穩(wěn)妥原則提出了option1-3三個選項給客戶,最終的驗證也證實了我們最初的方案,給客戶的成本優(yōu)化是極大的,更是excited的。在廣西和山東的測試中,性能的優(yōu)越表現(xiàn)不僅讓客戶倍感鼓舞,也讓我們受益頗多,特別是我在lead這個項目的過程中,不僅鍛煉了自己的心智,更從客戶現(xiàn)場還有團隊同事中學到了許多知識,這些都是無法估量的收獲。</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這個項目的成功,后來在我學習工商管理課程的時候,做了進一步的分析。除了應用創(chuàng)新外,其實我們在目標市場的選擇上也剛好做到了“創(chuàng)新”。在克萊頓·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的《創(chuàng)新者的窘境》一書中,他提出了“顛覆式創(chuàng)新”這一概念,這個理論認為,可以通過服務被市場領導者忽略的小眾、邊緣客戶,來和大企業(yè)競爭。而我們,恰好是從渠道服務的小客戶入手,累積了經驗也贏得了信任,更是循序漸進地取得了一個個的成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多年后,回想剛入職時去現(xiàn)場測試fixing agent,因為自己缺乏經驗被設備噴濕全身的囧像,突然間就明白了工作的意義是什么,或許就像楊絳先生說得那樣:“工作的最大意義不僅僅在于工資,更重要的是它能讓生活有規(guī)律,提供社交機會,鍛煉心智,促進個人進步。”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有時候,每個人對于自己的努力,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亦或是這匆忙一生,總會思考這一切是否值得,又是否有意義呢?或許在某一個夕陽醉了的湖畔,當你一個人獨自徘徊時,才會發(fā)現(xiàn),歲月竟是如此的厚重,以至于我們輕輕翻過去的一頁,便是你我匆匆的一生,以至于那些曾經的值得或者意義,都變得無足輕重了,或許在霞光映紅了湖面的剎那——方能體會到人生的美好,源于將那些值得的人,請進了你的生命。</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第二年,也就是2013年,由于這個項目的巨大成功,我和團隊們一起獲得了亞太區(qū)年度Sales Award,這是對我們努力的肯定,也是成熟企業(yè)對員工的一種鼓勵與尊重。</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B公司的這十年,除了業(yè)績的提升、職位的升遷,還有日漸成熟、平和的心態(tài),最大的收獲應該是在這分分合合的常態(tài)中,遇見了那么多亦師亦友的同事好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人生就是山長水遠,恰好遇見,也遇見了美好。</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后來我所在的部門和水處理合并了,再過三年,我們整個被B公司轉移到了合資公司,再后來我就離開了,加入了D公司,那是2019年春節(jié)后。浮塵吹作雪,終與青山見。十年的時光,也是十年的沉淀。十年時間,足夠一株幼苗長成大樹,而我已經從而立之年走向了不惑。無論此前亦或此后,是非錯對,皆已成往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這十年的寶貴時光,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生命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嚴寒酷冷的時刻,我們不妨在心里種一棵花草,相信自己,所有蟄伏的日子,都是在為以后明媚的春天積蓄力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春天,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中的主角,勇敢地做回自己,一切都將是美好的樣子,是生活最溫暖的所在。而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風景,還有恰好遇見的美好。</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無論工作多么忙碌,我總是眷戀著自己的四季,特別是偏居小城的歲月里。曉風溫煦,漫山的花兒就開了,頃刻間姹紫嫣紅,多得都來不及辨識;夏天到了,水木明瑟,那山澗的溪流潺潺澄澈,緩緩地匯入錢湖,夕陽下漫步時,長長的影子都交織在了一起;待到秋風起時,紅楓和銀杏浸染了整個季節(jié),落葉??颯颯,疊翠流金;入了冬,我便依著老樹,曬曬太陽,一壺山茶酌情,芳靄芬怡,濃的不得了……小憩時,梨云夢遠,仿佛回到了古城墻邊的那棵老槐樹下,聽著雪花簌簌的聲音,漸漸睡著了…… 夢,沉浸在了春的繁花中。在那里,有一方院子,一間小屋,種幾畦菜,燙一壺酒,一卷閑書,遠望青山如黛,近處自在飛花,流水裊裊,遣欲澄心。</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回到十年前,2009年的春季,《明朝那些事兒》全七冊完結。在全書的結尾處,有這樣一段話:“當同朝的其他人在追逐富貴與功名時,徐霞客卻坐在黃山絕頂,聽了一整天的大雪融化聲?!?lt;/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所以,相比明朝的那些大人物們,徐霞客當時的心情應該是愉悅而放松的。“乾坤容我靜, 名利任人忙?!?這是近代著名詩僧蘇曼殊,題于普陀山普濟寺的一副楹聯(lián)。或許,便是這份境界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我們每個人,匆匆一生,是否有過真正的快樂呢?而那些快樂的時光,還能記得多少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行盡江南,回首往事,這匆匆十年,想來莫過于晏幾道在《臨江仙》中寫的那句:“當年明月在,曾照彩云間?!?lt;/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