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安縣位于湖北省西部、居宜昌市之東北。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111°14′~111°52′,北緯30°53′~31°22′。東距省會武漢市355千米,西南距宜昌市117千米??h域之東、東南與荊門市、當陽市毗鄰,西南、西與夷陵區(qū)為鄰,北與??悼h、南漳縣接壤,四鄰邊界總長326.07千米。境內(nèi)東西橫距61.3千米,南北縱距54千米。國土面積1739平方千米。<div><br></div><div> 遠安歷史悠久,春秋戰(zhàn)國時屬楚國封地。西漢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置縣,“以其臨沮水”得名臨沮縣,屬南郡,直至東漢。三國時隸屬新城郡。東晉隆安末(401年)改臨沮為高安縣,隸屬襄陽郡。南朝宋初(420年)為汶陽郡治,齊梁因之。北周武成元年(559年)改高安為遠安,隸屬峽州。隋大業(yè)三年(607年)隸荊州夷陵郡。唐乾元初(758年)復(fù)夷陵為峽州,屬山南道,遠安隸屬峽州。后唐初年遠安曾并入荊南(南平)。宋代仍屬峽州夷陵郡,隸荊湖北路。元升峽州為路,仍領(lǐng)遠安,隸河南行省。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峽州為夷陵州,隸荊州府,領(lǐng)遠安。清初因之。雍正十三年(1735年)屬荊州府。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升荊門為直隸州,改遠安屬荊門直隸州。民國時期,遠安始屬襄陽道,繼屬荊宜道。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屬湖北省第九行政督察區(qū)。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改屬第六行政督察區(qū)。第二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時期,遠安是湘鄂西蘇區(qū)荊(門)當(陽)遠(安)根據(jù)地的組成部分。1948年8月初,成立愛國民主南遠縣政府,隸江漢軍區(qū)當陽專署。1949年5月,與南漳分治,改屬宜昌行政公署。1992年3月,宜昌地區(qū)與宜昌市合并,成立宜昌市。遠安縣隸屬宜昌市至今。</div><div><br></div><div> 遠安縣轄6鎮(zhèn)1鄉(xiāng),有102個村15個社區(qū)451個村(居)民小組。6鎮(zhèn)1鄉(xiāng)即:鳴鳳鎮(zhèn)、花林寺鎮(zhèn)、洋坪鎮(zhèn)、舊縣鎮(zhèn)、茅坪場鎮(zhèn)、嫘祖鎮(zhèn)和河口鄉(xiāng)。</div><div><br></div><div> 礦產(chǎn)資源:遠安縣礦產(chǎn)資源豐富,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的礦種8類31種(含亞種),已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chǎn)24種,其中磷礦累計查明資源量17.58億噸,居湖北省第二位(以縣域為單位)。(該數(shù)據(jù)為遠安縣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提供的最新信息)<br><br> 植物資源:遠安縣森林覆蓋率77.29%,林地面積142608.5公頃,森林面積134451.6公頃,森林蓄積量1064萬立方米。遠安縣森林植被屬落葉和常綠闊葉混交林區(qū),有森林植物132科554種,其中用材樹種30科59種,用材林以馬尾松、櫟類和杉木為主;經(jīng)濟林樹種46科89種,常見品種有烏桕、油桐、杜仲、板栗等。(該數(shù)據(jù)為遠安縣林業(yè)局提供的最新信息)<br><br> 動物資源:遠安縣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其中有黑鸛、禿鷲、雕鸮、鴛鴦4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野生動物有國家I級重點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黑鸛、東方白鸛、白冠長尾雉、林麝、小靈貓,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紅腹錦雞、白琵鷺、黑鳶、白尾鷂、斑頭鵂鹠、紅腹角雉、花臉鴨、鴛鴦等,省級保護野生動物50多種。(該數(shù)據(jù)為遠安縣林業(yè)局提供的最新信息)</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