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烘籠

糖豆

<p class="ql-block">  大妞是北方人。從東北零下二十多度來到零上7度的湖北還直呼冷。</p><p class="ql-block"> 她問,你們南方人就這么過冬嗎?</p><p class="ql-block"> 我說,是啊!你們北方人靠暖氣,我們湖北人就靠一身正氣和烘籠。</p><p class="ql-block"> 她沒見過烘籠,就很好奇,直問我烘籠是什么過冬寶物。</p><p class="ql-block"> 我問她看沒看過《紅樓夢》,里面就寫到過烘籠。</p><p class="ql-block"> 《紅樓夢》第五十一回:晴雯麝月皆卸罷殘汝,脫換過裙襖,晴雯只在熏籠上圍坐。</p><p class="ql-block"> 她說,那不是熏籠嗎?</p><p class="ql-block"> 我說,熏籠就是大號烘籠。直到那天老娘把一只黑黑的東西塞到她的手里,端詳好一陣子,才明白那個如成熟的柚子一般大的東西叫烘籠。</p> <p class="ql-block">  這只外表看起來黑黑的、摸起來光滑滑的烘籠跟了老娘很多年。如果沒有記錯,應(yīng)該是27年前從農(nóng)村搬出來時就有。</p><p class="ql-block"> 95年父親意外離世,母親便從鄉(xiāng)下搬到城里跟大姐住。搬家時,除了衣服被褥,幾乎沒帶什么家具,就連她用了三十年的飛人牌縫紉機也送給了二姐,不多的家當里,就有這只烘籠。</p><p class="ql-block"> 后來我從部隊轉(zhuǎn)業(yè),老娘又和我們一起住。商品房用不上烘籠,但屢次搬家,這只烘籠都被老娘當作寶貝搬來搬去。那些年,冬天的時候老娘都是用熱水袋或電熱寶,這只烘籠一直放在她的床底積灰累塵。</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淚濕羅巾夢不成,夜深前殿按歌聲。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span>后來讀白居易的詩《后宮詞》,發(fā)現(xiàn)比《紅樓夢》更早的烘籠。 </p><p class="ql-block"> 無論是唐代后宮的熏籠,還是后來《紅樓夢》中晴雯圍坐的熏籠,不過是大號的烘籠,不同之處在于熏籠有罩子,象小時候見過的那種火盆,上面有一個鏤空的弧形陶蓋,可烘烤可取暖。</p><p class="ql-block"> 宮廷局里也常見熏籠。據(jù)資料記載,宮廷里的熏籠都掐絲琺瑯等景泰藍的精品,也有鑄銅鎏金、鏨刻的極品。而民間一般用竹片編成,可熏香、熏衣、熏被。</p><p class="ql-block"> 我所在的管窯鎮(zhèn),就出產(chǎn)過烘籠。明清時期,管窯就出產(chǎn)民用的陶器,除了水缸、陶罐,也有各式火盆、烘籠等一些細小的家用陶器。</p> <p class="ql-block">  小時候,常有上鄉(xiāng)人從管窯挑窯貨經(jīng)過我們家門口,并在那里歇腳,或討口水喝。一擔(dān)窯貨里有大件的缸、甕,小件的多是烘籠什么的。</p><p class="ql-block"> 那時的冬天極冷,烘籠是寒冬里必備的取暖利器。冬閑的時候,烘籠是不離手的。小孩子似乎不怕冷,但烘籠在我們手里有別的功用。我們把大人用過的凡士林鐵盒裝上黃豆,放進烘籠的火里烤,火灰里的炭火很快就讓黃豆發(fā)出一陳清脆焦香。從炭灰里里掏出鐵盆,打開蓋子,小小的豆粒都炸開了,變得焦黃焦黃,散發(fā)出陣陣焦香。</p><p class="ql-block"> 大冷的時候,我們也會偷偷地烘籠提著去上學(xué),上課的時候就放到課桌下暖腳,一個烘籠在教室里傳來傳去,早上在家盛滿炭火,提著暖手暖心去學(xué)校,而到放學(xué)時早已灰飛火滅,提在手里冰冷如鐵,恨又得丟掉。</p><p class="ql-block"> 烘籠肯定不敢丟的,火盆、烘籠算是家里的大件家具,很多貧寒家庭用得起,卻買得起。我娘有個結(jié)拜的姐姐在管窯的李家窯,走動間總會帶回些小件窯貨,如咸菜壇子、烘籠之類的,所以我家總是有各式各樣的烘籠,有上釉的,摸上去手感光滑的;有陶土直接燒制的;有大的可以放上兩只腳,小的只有手掌那么大,捧在手里如玩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其實,中國南方很多地區(qū)冬天都用烘籠。近在蘄春北部山區(qū)的烘籠是鐵皮焊制的,需要放在一個半圓型的木桶。烘烤的時候,可把腳和小腿放進半圓的開口里,溫?zé)峥膳跋掳肷?。這種烘籠還是一個提在手里的凳子,放下便能坐。</p><p class="ql-block"> 安徽安慶一帶,人們過冬也用烘籠,他們的烘籠就是一個木桶,人可以直接坐進去,暖和是沒得說,只是移動起來不方便。</p><p class="ql-block"> 雖然都稱烘籠,也都是用于冬天烤火取暖,但最具有美感的,還要數(shù)我們管窯陶瓷的烘籠。</p> <p class="ql-block">  六年前,我和老娘回歸鄉(xiāng)下,家里也有了柴火灶,烘籠自然又配上了用場。</p><p class="ql-block"> 還是那一只輾轉(zhuǎn)城里鄉(xiāng)下的瓷釉烘籠,入冬寒來,老娘便從床底找出來,每天在土灶做飯的時候,添夾些燒燼的硬柴炭火,把烘籠燒得旺旺的。</p><p class="ql-block"> 燒烘籠最好的東西不一定是炭火,而是茶籽殼。每年鄰居大姐收茶籽褪下來的外殼,老娘都會裝一大袋子回來,入冬燒烘籠時埋進去,底下一層炭,中間是干茶籽殼,上面再蓋上灶堂里的草木火灰,中飯和晚餐燒灶再添加些炭火,這樣燒的烘籠一整天都不會熄滅。</p> <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的冬天再也見不到小時候屋檐吊著長長的冰凌,四百年的管窯也早已熄了爐火。在資本的運作下,管窯雖然被包裝成文旅項目四處招搖,但它畢竟已經(jīng)失去了往日的輝煌。每當老娘睡前把她的寶貝烘籠塞到我手里的時候,我就會想起外公帶著三歲的母親在窯上給人做窯的情景。這只被老娘幾十年捧在手里包出漿來的烘籠,也仿佛是外公傳給她的作品,于是我捧著烘籠,就有冥冥中與遠在天堂的外公之間的聯(lián)系。</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