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緣起 <p class="ql-block"> 晨間活動時,小朋友對超輕黏土十分感興趣,他們自顧自地捏出了許多物品,但我發(fā)現(xiàn),他們搓圓,壓扁,壓條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并且十分依賴模具進行創(chuàng)作,沒有達到鍛煉手指精細動作的目的?!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和《3 - 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都強調(diào)了鍛煉幼兒精細動作的重要性。精細動作主要是指手和手指的動作,包括抓、握、捏、按、扣、擰、揉、搓等。讓我們伸出雙手,跟著大二班的孩子們一起來體驗手工制作的樂趣吧!</p> 活動目標 <p class="ql-block">1.手部精細動作:通過搓、捏、揉、壓、等動作,鍛煉幼兒手部小肌肉群,提高手指靈活性與協(xié)調(diào)性,如用指尖捏出小動物的精細五官。</p><p class="ql-block">2. 形狀與空間認知:認識常見幾何形狀(球體、圓柱體、正方體、長方體等),并能組合構(gòu)建復雜物體,理解物體的空間位置和遮擋關(guān)系。</p><p class="ql-block">3. 色彩認知:辨別多種顏色,掌握基礎(chǔ)色彩搭配原則,提升審美能力,如用對比色裝飾花朵。</p><p class="ql-block">4. 依據(jù)生活經(jīng)驗、故事或主題,獨立構(gòu)思粘土作品內(nèi)容,設(shè)計獨特造型。</p><p class="ql-block">5. 合作交流:通過小組合作完成大型作品,學會分工協(xié)作、溝通交流、分享材料與創(chuàng)意,增進同伴關(guān)系。</p> 一、美工區(qū)——松果叢林 <p class="ql-block"> 當秋風輕拂,大自然換上了五彩斑斕的盛裝,孩子們一同和家長走進大自然,探尋秋天的秘密,并搜集了各種各樣的樹葉、樹枝和松果等,孩子們深入了解秋天樹林的特點,色彩變化,認識不同材料(松果、樹枝、樹葉、超輕黏土、)的特性和用途,知道如何根據(jù)創(chuàng)作需求選擇合適的材料。</p> <p class="ql-block"> 在這個自由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孩子們自由選擇材料和合作伙伴,根據(jù)自己的創(chuàng)意對“松果叢林”進行布局設(shè)計,不需要遵守任何既定的規(guī)矩和模式,老師們在一旁靜靜地觀察、欣賞。每個孩子都是小小“設(shè)計師”、也是小小“建筑師”,期間,孩子們遇到了諸如結(jié)構(gòu)不穩(wěn)定、超輕黏土粘貼不牢固等問題,但他們相互協(xié)商、多次嘗試。</p><p class="ql-block">“看,我做的小松鼠,它摘了一顆枇杷,劃著小船去旅行啦”!</p><p class="ql-block">“老師,我做的霸王龍累了,它躺著睡覺了”。</p><p class="ql-block">“我做了一個松鼠老板,它開了一個水果超市”。</p><p class="ql-block">“小刺猬把南瓜和柿子運回來準備過冬了”。</p><p class="ql-block">“我的兩只貓頭鷹住在帳篷里,享受著美好的夜晚”。</p><p class="ql-block"> “我的小刺猬和小熊在玩蹺蹺板”……在拼搭完成后,孩子們大方、自豪地向老師和小朋友們講述著自己的創(chuàng)意成果。</p> 二、食作坊——包餃子 <p class="ql-block"> 冬至將至,我們通過包餃子這一傳統(tǒng)民俗活動,讓孩子們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同時也鍛煉了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幼兒靈活地轉(zhuǎn)動面皮,用勺子取適量的餃子餡放到面皮上,再用手指捏合餃子皮邊緣,像捏褶子等動作,充分鍛煉了幼兒手指的捏、壓等精細動作,瞧,他們有模有樣地包著餃子,竟一個都沒有煮垮呢!</p> 三、黏土雪人 <p class="ql-block"> 瞧,冬日暖陽下的一群小可愛,圓圓的腦袋,胖胖的身體,簡單的小雪人,宛如一個個夢幻的小精靈,潔白的雪地里,裝滿了冬日純粹的快樂,快來一起動手,創(chuàng)造屬于你的小雪人吧!</p> 四、捏面人 <p class="ql-block"> 捏面人也稱面塑,是一種制作簡單但藝術(shù)性很高的傳統(tǒng)民間工藝品,幼兒根據(jù)所需隨手取材,經(jīng)過捏、揉、搓,塑造自己喜歡的形象,插上棍子即可,讓我們一起來瞧瞧他們的捏的可愛的小臉吧!</p> 五、科學探索——如何保持平衡 <p class="ql-block"> 幾個孩子運用樹枝和黏土,嘗試制作一顆枇杷樹,可是制作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問題,樹為什么總是會倒呢?我引導幼兒理解平衡的基本概念,知道物體保持平衡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幼兒可以通過簡單的實驗和觀察,發(fā)現(xiàn)影響物體平衡的因素,如物體的形狀、重量分布等,鼓勵幼兒運用觀察、比較、實驗等方法探索保持平衡的奧秘,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探究能力,比如在輕的一端放上重一點的石頭,把樹枝掰向輕的一端或者增加輕的一端的果實、增加樹根的受力面積等來達到平衡,讓幼兒體驗到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快樂并培養(yǎng)幼兒的耐心和細心,以及勇于嘗試、不怕失敗的精神。</p> 六、教育成效 <p class="ql-block"> 在小小的黏土里,藏著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仿佛在訴說著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一塊小小的黏土,被賦予了新的生命,成為他們手中獨一無二的藝術(shù)品,好的活動是豐富多彩的,讓孩子各有所愛,在每一個小空間,探索大天地,讓樂趣自然生發(fā),讓幼兒做游戲的主人。此次活動,孩子們的手部精細動作得到了極大發(fā)展,幼兒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極大地激發(fā)了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和探索能力,增強其自信心。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