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宋桂梅</p><p class="ql-block">那日拿到大哥的書《我寫我心》一口氣看了幾十篇文章,因為所寫內(nèi)容都是我熟悉的人和事,感覺就特別親切和共鳴。大哥雖然和我是一輩人,但他只比我父親小了三四歲,出生于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算年齡和我父親是一代人,建國初期,物資匱乏,百廢待興,無論是國家還是小家,都是一窮二白??吹酱蟾鐬榱艘患胰说纳嫋|奔西跑,走南闖北,當兵務(wù)工,既佩服又心疼。當讀到哥哥嫂子領(lǐng)證結(jié)婚那段,不由得淚水漣漣了,原來大嫂受了那么大的委屈,擱到現(xiàn)在誰能受得了這委屈?我也深深地理解大哥內(nèi)心的愧疚和不安,只領(lǐng)了一個證,沒辦婚禮,在家里說在部隊里舉行了婚禮,在部隊又說在家里舉行的婚禮,實在是條件不允許,家里孩子多,溫飽問題都難以解決,如果按現(xiàn)在的條件,哪個男人不想風風光光地娶媳婦?何況大嫂蕙質(zhì)蘭心,賢妻良母,通情達理,怎么都是值得用八抬大轎娶得媳婦。</p><p class="ql-block">如今大哥大嫂都已到了古稀之年,早已不用為溫飽發(fā)愁,何不補辦一場婚禮,以彌補彼此的遺憾,難道要把這遺憾帶到墳?zāi)估锶??當然這是我的一個個人想法,因為我不想在此生留下任何遺憾。也許人老了就只想平淡健康,也是一種清凈。</p> <p class="ql-block">看完那段我的腦海里浮現(xiàn)的第一個念頭就是:那會我父母是怎么結(jié)婚的?放下書我開上車,一腳油門就到了娘家。大門開著,母親在院子里剝蔥,父親在廚房里做飯。看我回來了,父親就說,你吃啥呀?我做混面哩,冰箱里面有餃子和攪團。我說今天回來不吃飯,我想知道你和我媽結(jié)婚時,有彩禮沒有,有三媒六證里沒有,舉行婚禮了沒有,爬席了沒有?</p><p class="ql-block">父親放下勺子,看了看我說,你今天是回來和我算賬來了,還是嫌你自己沒爬席?</p><p class="ql-block">我說你先回答我的問題,不要打岔。母親聽見我的話,走到廚房來問我,你咋了?</p><p class="ql-block">父親一本正經(jīng)地說,我娶你媽,是給了彩禮的,有三媒六證,媒人就是鹼上楊家你姨婆,也有婚禮,大家也是爬了席的,就是你沒爬上,你媽也是有嫁妝的,你問問你媽去。</p> <p class="ql-block">聽到這我噗嗤一聲給笑了。母親剝好了蔥,拿到廚房來一邊切一邊說,你外爺給我陪了一個縫紉機,縫紉機現(xiàn)在就在朝南的那個房子里,還給我陪了五冊《毛選》,叫我好好學習,好好勞動哩。我們那個年代沒房沒車,都是靠自己,劍偉家你姨,結(jié)婚時陪了兩個糞籠、兩個化妝匣子,還有一個扁擔。母親的話我是深信不疑的,五零后的父母們,處在一個物資匱乏的年代。能有口吃的就不錯了,娶媳婦舉行婚禮都是奢侈。而那個年代的人們,生活的艱辛教會了他們艱苦奮斗自力更生勤儉節(jié)約的精神,以至于后來物質(zhì)富裕時他們也難以忘記那些艱苦歲月,摳摳搜搜地過了一輩子。</p><p class="ql-block">除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外,換親、娃娃親、童養(yǎng)媳、上門女婿、政治聯(lián)姻和經(jīng)濟聯(lián)姻等也是封建思想下的婚俗方式,當然這些婚俗都是發(fā)生在舊社會,窮人家的孩子為了娶媳婦想出的特殊的辦法,這些習俗成婚的夫妻雙方?jīng)]有啥感情,為婚姻的分崩離析埋下了隱患。</p><p class="ql-block">換親發(fā)生在那些貧窮的家庭,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有姐妹的男人,條件就是把這個男人的姐妹換來給自己的兒子當媳婦。這樣的情況就是你家灶火前坐著別人家的閨女,別人灶火前坐著你家閨女,彼此好像都把自己的閨女當人質(zhì)一樣,所以一般都不敢對換親的這個媳婦太差,如果一個家庭出現(xiàn)問題,同樣換親的那家也難保。這種陋習源自貧窮,雙方也沒什么感情,都是父母為了解決孩子的婚姻而想出來的辦法,換親的兩個家庭基本都是把孩子當了犧牲品,把女性當做傳宗接代的工具和免費的勞動力,女人就在那個家里當牛做馬任勞任怨,毫無自由地被捆綁在那個家里,直到油盡燈枯,生命結(jié)束。</p><p class="ql-block">“娃娃親”是指在小孩子還沒成年的時候,家長們就為他們定下的親事。這是一種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特殊現(xiàn)象。</p><p class="ql-block">在古代,偏遠地區(qū)或者少數(shù)民族由于交通不便和信息閉塞,人們很難有機會認識遠方的異性,因此常常通過媒婆的介紹或兩家的交情,為還沒成年的孩子們定下親事。這樣,等孩子們長大了,就可以直接成親,省去了許多找對象的麻煩。</p><p class="ql-block">童養(yǎng)媳:又稱“待年媳”,就是由婆家養(yǎng)育女嬰、幼女,待到成年正式結(jié)婚。舊時,童養(yǎng)媳在中國甚為流行。原因就是當時的社會非常貧窮落后,老百姓的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生了女孩的家庭因家境貧寒而無力撫養(yǎng)這個女孩子,他們就將女童賣予有男孩的家庭來做童養(yǎng)媳。待女童長到十四、五歲時,就讓她同男方“圓房”。解放后,國家頒布了婚姻法,才徹底解放了女性,杜絕了這種陋習。</p><p class="ql-block">上門女婿:通常叫“入贅”,是民間的一種婚姻習俗。女婿,一般指女兒的丈夫。普通的婚俗就是女方嫁入男方家庭,成為男方的家庭成員。而上門女婿是指由女方家負責結(jié)婚等費用,結(jié)婚之后,男方住在女方家里,成為女方的家庭成員。這樣的家庭一般都是獨生女或者男方兄弟多,經(jīng)濟負擔太重,或者家在偏遠地區(qū),而女方的條件比男方好,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長。</p><p class="ql-block">但由于中國傳統(tǒng)的婚姻模式影響,男人們不愿意上門,他們覺得那是一件非常丟人的事情,因為上門女婿的孩子一般都隨母姓。在計劃生育的政策影響下,許多雙職工的父母都生了一個獨生女,他們也不招上門女婿,讓孩子們自由地選擇自己的婚姻。體現(xiàn)了父母們對孩子的婚姻越來越包容和理解,只要孩子們婚后生活過得幸??鞓?,又何必注重那些形式性的東西。</p><p class="ql-block">政治聯(lián)姻和經(jīng)濟聯(lián)姻一般都是雙方為了達到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而約定的婚姻方式,例如蔣某人和宋某人。經(jīng)濟聯(lián)姻主要發(fā)生在大財團之間為了彼此的經(jīng)濟利益得以鞏固和擴大他們的實力而進行的家族聯(lián)合。依我看來,法國的總統(tǒng)娶了大他那么多的老師,就有經(jīng)濟聯(lián)姻的嫌疑,也許人家還是真愛,我們就不得而知了。</p> <p class="ql-block">到了我們這一代七零八零后,婚俗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自由戀愛的呼聲傳遍了角角落落,似乎不推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就活在封建社會一樣,人人都崇尚戀愛自由。結(jié)婚的年齡也慢慢推后,因為男女結(jié)婚的法定年齡是?男性不得早于二十二周歲,女性不得早于二十周歲?。我覺得主要還是為了讓男女雙方心理成熟,讓婚姻更具有穩(wěn)定性,慎重選擇和考慮,畢竟這是終身大事,馬虎不得。</p> <p class="ql-block">那時的彩禮基本都是兩千到一萬不等,因家庭條件而異,但不超過萬。陪嫁基本上是四大件:縫紉機、自行車、手表、收音機,稱為:三轉(zhuǎn)一響。到了八十年代陪嫁就有新四大件了:電視機、冰箱、洗衣機、甚至還有摩托車。</p><p class="ql-block">農(nóng)村的孩子,條件相對差點,為了結(jié)婚借得七窟窿八眼睛的事常有發(fā)生。記得我們家剛搬到南邊屋子時,是1995年,一天我放學回家,母親說,隔壁陳老五訂婚了,老五媽定了結(jié)婚的日子,都說好了,人家丈母娘又提出來給她們家一人扯一身衣服。老五媽一咬牙說,扯!那個準媳婦娘家在柳林,家里有八口人:爺爺奶奶,父母,兄弟姐妹還有四個。為了結(jié)婚,男方背了一身的債,以那時候農(nóng)村人的收入,婚后三年基本都是還債哩。</p> <p class="ql-block">隨著改革開放的發(fā)展,無論是農(nóng)村還是城市,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婚俗的變化也是巨大的?;橐鲂螒B(tài)的多元化?:傳統(tǒng)的婚姻模式逐漸被打破,出現(xiàn)了閃婚、試婚、奉子成婚、同居式婚姻等多種形式的婚姻關(guān)系。這些新型婚姻形態(tài)反映了人們對婚姻的不同需求和期望。彩禮也不斷攀升,從五萬到十萬甚至更多,陪嫁也有房車的。雖然條件越來越高,但婚姻的穩(wěn)定性越來越差。</p><p class="ql-block">60后打死不離婚,70后吵死不離婚,80后吵一下就離婚,90后不高興就離婚,零零后一言不合就離婚。究其原因八零后是獨生子女的第一代,他們沒有兄弟姐妹,在這種集家庭萬千寵愛于一身的環(huán)境里,要承擔起生活的重擔,雞零狗碎的事情,柴米油鹽和父母孩子工作讓原本一帆風順的日子變得狼狽不堪。</p> <p class="ql-block">去年我在新區(qū)某知名酒店參加了一場婚禮,其場面非常排場。先是在大廳里有新娘新郎的婚紗照,婚禮在三樓舉行。婚禮舞臺背景圖片音樂燈光主持人應(yīng)有盡有。婚禮的程序設(shè)計都由專業(yè)人員精心設(shè)計,新郎新娘的服飾是古裝式中國紅,很是喜慶,接新娘的婚車隊有十幾輛車,都是一個品牌,聽說是婚慶公司的車,新娘坐的花車裝扮的非常漂亮。</p><p class="ql-block">宴席也非常豐盛,八涼菜八熱菜四碗子兩個湯,雞鴨魚肉一應(yīng)俱全。這樣的檔次,都不是一般家庭能承受得了的,這樣的場面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p> <p class="ql-block">從童養(yǎng)媳、娃娃親、換親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自由戀愛再到多元化的婚姻習俗,是社會發(fā)展進步的必然結(jié)果,是物質(zhì)文明進化的結(jié)果,也是人們思想開放,受教育程度提高,女性觀念更新的結(jié)果。在舊社會婦女是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的,他們通常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跟上當官的做娘子,跟上殺豬的翻腸子。她們通常也是無力反抗,因為她們基本沒有賺錢的能力,因此經(jīng)濟上不能獨立,依靠自己的男人生存。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女人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她們有了自立的能力,不用依附男人而生存時,就開始追求自己的幸福。她們希望找到一個志同道合心靈相通雙向奔赴的靈魂伴侶,與自己共度此生。無論形式如何變化,人們追求幸福生活的初衷不變。每個人在追求幸福生活的同時,要考慮自身的條件,門當戶對旗鼓相當,從實際出發(fā),不要好高騖遠。過分追求自己達不到的生活,只能讓自己筋疲力盡。如果提前消費更是透支未來,讓自己身陷困境。國亂思良相,家貧思賢妻,一個賢妻旺三代,娶妻不賢毀三代。無論嫁娶,都要把人品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長相和家庭條件。家貧夫丑而妻美,勢必要走武大郎的老路。</p><p class="ql-block">百年婚俗巨變既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從積極方面來看,現(xiàn)代婚姻觀念的變遷打破了傳統(tǒng)的束縛,剔除了包辦和買賣婚姻,讓婚姻回歸到個體的情感體驗和幸福追求之中。這種變化推動了性別平等和社會進步。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幸福生活的權(quán)力和方式,提高了婦女的社會地位,促進了社會和諧和家庭和睦。</p> <p class="ql-block">消極影響體現(xiàn)在:現(xiàn)代婚姻觀念的多元化和個性化可能導致婚姻關(guān)系的不穩(wěn)定性和脆弱性增加,也有借著結(jié)婚的名義騙取錢財?shù)模残聟捙f閃婚閃離的,尤其是娛樂圈出軌離婚率很高,對青少年婚戀觀的影響很大。過于追求物質(zhì)的婚姻關(guān)系可能在面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困難和挑戰(zhàn)時顯得無力,遇到一點小事都處理不好就勞燕分飛,讓父母孩子承擔自己失敗婚姻的苦果。比如把孩子丟給父母,讓孩子在父愛母愛缺失的環(huán)境中長大,沒有父母陪伴和指導的孩子,在茫然中成長,沒有人生的目標,三觀的形成都是靠周圍人的一言一行決定的,如果不加以正確引導,很可能誤入歧途,一生盡毀。</p><p class="ql-block">希望每個人都慎重選擇自己的婚姻,擺正自己的觀念和位置,婚姻不僅是追求幸福,更多的是責任和義務(wù)。以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的觀念,小心謹慎地選擇自己的婚姻,選擇了就要用真誠忠誠和全心全意之心,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一生。</p><p class="ql-block">祝愿每個人都能擁有一個幸福的婚姻。</p> <p class="ql-block">宋桂梅:耀州區(qū)寺溝鎮(zhèn)阿姑社村人,西安外國語大學英語系本科畢業(yè)。耀州區(qū)作協(xié)會員,銅川市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初中英語教師,愛好寫作、書法。有數(shù)十篇文章發(fā)表于銅川地區(qū)網(wǎng)絡(luò)平臺:《銅川文苑》《沮水微瀾》。主要作品《父親和他的土地》(一萬五千字,發(fā)表于2017年第三期《印臺文苑》)《母親是我的保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