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攝影山石編輯山石</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華為美拍文字百度文庫</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廈門植物園2024.12.29</b></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h-ceramic.com.cn/59tson1n" target="_blank">植物科普,?——眼花繚亂山茶</a></p> <p class="ql-block">《茶花賦》是散文作家楊朔創(chuàng)作的作品?!恫杌ㄙx》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作者寫的雖然是云南花事見聞,贊美的是茶花,抒發(fā)的卻是作者的愛國激情。全文借絢麗多姿的茶花,喻祖國欣欣向榮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相關(guān)信息</b></p><p class="ql-block">作品名稱:茶花賦</p><p class="ql-block">作者:楊朔</p><p class="ql-block">創(chuàng)作年代:1961年</p><p class="ql-block">作品出處:《楊朔散文集》</p><p class="ql-block">文學體裁:散文</p><p class="ql-block">字數(shù):1300余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作品原文</span></p><p class="ql-block">久在異國他鄉(xiāng),有時難免要懷念祖國的。懷念極了,我也曾想:要能畫一幅畫兒,畫出祖國的面貌特色,時刻掛在眼前,有多好。我把這心思去跟一位擅長丹青的同志商量,求她畫。她說:“這可是個難題,畫什么呢?畫點零山碎水,一人一物,都不行。再說,顏色也難調(diào)。你就是調(diào)盡五顏六色,又怎么畫得出祖國的面貌?”我想了想,也是,就擱下這樁心思。</p> <p class="ql-block">今年二月,我從海外回來,一腳踏進昆明,心都醉了。我是北方人,論季節(jié),北方也許正是攪天風雪,水瘦山寒,云南的春天卻腳步兒勤,來得快,到處早像催生婆似的正在摧動花事。</p> <p class="ql-block">花事最盛的去處數(shù)著西山華庭寺。不到寺門,遠遠就聞見一股細細的清香,直滲進人的心肺。這是梅花,有紅梅、白梅、綠梅,還有朱砂梅,一樹一樹的,每一樹梅花都是一樹詩。白玉蘭花略微有點兒殘,嬌黃的迎春卻正當時,那一片春色啊,比起滇池的水來不知還要深多少倍。</p> <p class="ql-block">究其實這還不是最深的春色。且請看那一樹,齊著華庭寺的廊檐一般高,油光碧綠的樹葉中間托出千百朵重瓣的大花,那樣紅艷,每朵花都像一團燒得正旺的火焰。這就是有名的茶花。不見茶花,你是不容易懂得“春深似海”這句詩的妙處的。</p> <p class="ql-block">想看茶花,正是好時候。我游過華庭寺,又冒著星星點點細雨游了一次黑龍?zhí)?,這都是看茶花的名勝地方。原以為茶花一定很少見,不想在游歷當中,時時望見竹籬茅屋旁邊會閃出一枝猩紅的花來。聽朋友說:“這不算稀奇。要是在大理,差不多家家戶戶都養(yǎng)茶花。花期一到,各樣品種的花兒爭奇斗艷,那才美呢?!?lt;/p> <p class="ql-block">我不覺對著茶花沉吟起來。茶花是美啊。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勞動創(chuàng)造的。是誰白天黑夜,積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澆著花,像撫育自己兒女一樣撫育著花秧,終于培養(yǎng)出這樣絕色的好花?應(yīng)該感謝那為我們美化生活的人。</p> <p class="ql-block">普之仁就是這樣一位能工巧匠,我在翠湖邊上會到他。翠湖的茶花多,開得也好,紅彤彤的一大片,簡直就是那一段彩云落到湖岸上。普之仁領(lǐng)我穿著茶花走,指點著告訴我這叫大瑪瑙,那叫雪獅子;這是蝶翅,那是大紫袍……名目花色多得很。后來他攀著一棵茶樹的小干枝說:“這叫童子面,花期遲,剛打骨朵,開起來顏色深紅,倒是最好看的。”</p><p class="ql-block">我就問:“古語說:看花容易栽花難——栽培茶花一定也很難吧?”</p> <p class="ql-block">普之仁答道:“不很難,也不容易。茶花這東西有點特性,水壤氣候,事事都得細心。又怕風,又怕曬,最喜歡半陰半陽。頂討厭的是蟲子。有一種鉆心蟲,鉆進一條去,花就死了。一年四季,不知得操多少心呢?!?lt;/p> <p class="ql-block">我又問道:“一棵茶花活不長吧?”</p><p class="ql-block">普之仁說:“活的可長啦。華庭寺有棵松子鱗,是明朝的,五百多年了,一開花,能開一千多朵?!?lt;/p><p class="ql-block">我不覺噢了一聲:想不到華庭寺見的那棵茶花來歷這樣大。</p> <p class="ql-block">普之仁誤會我的意思,趕緊說:“你不信么?大理地面還有一棵更老的呢,聽老人講,上千年了,開起花來,滿樹數(shù)不清數(shù),都叫萬朵茶。樹干子那樣粗,幾個人都摟不過來?!闭f著他伸出兩臂,做個摟抱的姿勢。</p> <p class="ql-block">我熱切地望著他的手,那雙手滿是繭子,沾著新鮮的泥土。我又望著他的臉,他的眼角刻著很深的皺紋,不必多問他的身世,猜得出他是個曾經(jīng)憂患的中年人。如果他離開你,走進人叢里去,立刻便消逝了,再也不容易尋到他——他就是這樣一個極其普通的勞動者。然而正是這樣的人,整月整年,勞心勞力,拿出全部精力培植著花木,美化我們的生活。美就是這樣創(chuàng)造出來的。</p> <p class="ql-block">正在這時,恰巧有一群小孩也來看茶花,一個個仰著鮮紅的小臉,甜蜜蜜地笑著,唧唧喳喳叫個不休。</p><p class="ql-block">我說:“童子面茶花開了?!?lt;/p> <p class="ql-block">普之仁愣了愣,立時省悟過來,笑著說:“真的呢,再沒有比這種童子面更好看的茶花了?!?lt;/p> <p class="ql-block">一個念頭忽然跳進我的腦子,我得到一幅畫的構(gòu)思。如果用最濃最艷的朱紅,畫一大朵含露乍開的童子面茶花,豈不正可以象征著祖國的面貌?我把這個簡單的構(gòu)思記下來,寄給遠在國外的那位丹青能手,也許她肯再斟酌一番,為我畫一幅畫兒吧。</p><p class="ql-block">一九六一年1</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創(chuàng)作背景</span></p><p class="ql-block">《茶花賦》,發(fā)表于一九六一年。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由于蘇聯(lián)修正主義以攫取利益的搗亂對中國施壓和自然災害的襲擾,中國人民經(jīng)歷了一段短暫的艱難歲月。環(huán)境固然嚴酷而人心卻是火熱的。發(fā)憤圖強,反修抗災是那個年代人民群眾精神面貌的主要方面。立足嚴峻的現(xiàn)實生活,放眼光明的前景,楊朔對于茶花的贊美表達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從而給予斗爭中的人民以鼓舞力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作品鑒賞</span></p><p class="ql-block">主題思想</p><p class="ql-block">散文作家楊朔創(chuàng)作的散文——《茶花賦》,其主題是贊美祖國、歌頌祖國的美的生活,歌頌創(chuàng)造美的生活的勞動者。作者通過茶花的美來歌頌祖國的美,茶花美寫得越詳細,祖國美就越明顯,主題也就越突出。楊朔擅長通過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描寫, 以小喻大, 刻畫人民群眾的氣質(zhì),體現(xiàn)時代的精神,反映社會的風貌。《茶花賦》正是這樣的作品。它寫于一九六一年,這是中國國民經(jīng)濟最困難的年頭,作者懷著無限熱愛祖國的赤子之心,以藝術(shù)家特有的慧眼,透過“祖國上空的烏云”,看到光明燦爛的未來。滿懷激情, 揮毫臨墨,寫下了這篇熱情洋溢而又含蓄深刻的散文。</p> <p class="ql-block">《茶花賦》托物言志,見景抒情,通過對“春深似海”的茶花美的歌頌,熱情地贊頌創(chuàng)造祖國美的勤勞質(zhì)樸的勞動者,歌頌了祖國無限美好的未來。全文寫茶花美是客,寫祖國美是主,作者采取以客襯主,以客顯主的方法,精心構(gòu)思,使文章詩畫并茂、神韻悠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寫作手法</span></p><p class="ql-block">《茶花賦》這篇“賦”由三個部分構(gòu)成:茶花——養(yǎng)花人——看花人。三層意思、三層境界都附麗在“歌頌祖國” 這條思想主線上,一脈相承而又次第分明:先寫昆明茶花的紅艷、茂密,令人心醉,使讀者聯(lián)想到祖國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面貌特色,次寫?zhàn)B花人的勞心勞力、終年辛勤,以此聯(lián)想到社會主義祖國創(chuàng)業(yè)維艱和締造者的不朽業(yè)績。同時啟迪一個重要的生活哲理: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在辛勤的勞動、艱苦的斗爭中成長、壯大的,再寫“童子面茶花”(看花人)的活撥可愛、神采煥發(fā),使讀者聯(lián)想到祖國不僅有美好的現(xiàn)在、艱辛的過去,更有著光輝燦爛的未來。三層意思把祖國的今天、昨天和明天聯(lián)系起來,顯示了豐富的生活內(nèi)容和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2</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結(jié)構(gòu)脈絡(luò)</span></p><p class="ql-block">文章第一段寫作者長期身處異域,非常懷念祖國;想請畫家畫一幅能表現(xiàn)祖國“面貌特色” 的畫掛在眼前卻未能如愿。這一段從結(jié)構(gòu)上說,是為文章的末段蓄勢。文章的本意不僅在此寫茶花而且在彼寫祖國,這一段抒寫心情的文字就十分必要:它有力地烘托了散文的主題。</p> <p class="ql-block">文章第二、三兩段寫昆明的春色,移步換形,與第一段好象無關(guān)。但傾注在天真的狂喜和熱情的贊嘆中的一往深情,與第一段中孺子對祖國母親的思戀與傾慕之情仍然是一脈相通的。寫春色,是為茶花鋪墊;而表現(xiàn)這春色的,又莫過于花。寫花,一則寫其香,二則寫其色,著墨不多,筆下卻呈現(xiàn)出“嫣紅妮紫開遍” 的動人景象,令人覺著春意盎然。</p> <p class="ql-block">文章四、五兩段寫茶花,有點、有面,主次分明。第四段著力寫華庭寺前那一棵老茶樹,極言其熱烈、興旺,老樹新枝,生機勃發(fā)。第五段著眼于茶花的多,到處可見。角度不同,重點不一。這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在安排結(jié)構(gòu)和展開描寫方面,體現(xiàn)嚴謹、 一絲不茍。</p> <p class="ql-block">文章第六段是過渡段,從寫茶花到寫?zhàn)B花人,以作者一段內(nèi)心獨白把上下文銜接下來,顯得從容、自然。</p> <p class="ql-block">以下各段著重寫作者與普之仁的對話。</p><p class="ql-block">寫普之仁,除了寫他對于栽培茶花的豐富經(jīng)驗以及為此付出的辛勤勞動外, 更突出寫他那質(zhì)樸平凡的普通勞動者的性格。</p> <p class="ql-block">文章第十四段中作者的抒情獨白,與第六段遙相呼應(yīng),揭示了重要的生活哲理。</p> <p class="ql-block">作者從自己在國外時思念祖國的心情,寫到回國后一腳踏進昆明時的感受 ;從昆明的春色,寫到華庭寺、黑龍?zhí)兜忍幍牟杌?;寫到養(yǎng)花人的辛勤勞動和他那飽注憂患的過去。2</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社會評論</span></p><p class="ql-block">《茶花賦》簡約質(zhì)樸,誠摯深沉,幾句話就營造出一個詩情畫意的情境。文美,字也美。3</p><p class="ql-block">——鄭 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作者簡介</span></p><p class="ql-block">楊朔原名楊毓瑨,1910年生于山東蓬萊。5</p> <p class="ql-block">幼讀詩書,16歲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他的作品以小說和散文為主,其中又以散文的成就最大,被認為是中國建國初17年間(1949年到1966年)最有代表性的散文作家之一。6</p> <p class="ql-block">代表作品有《荔枝蜜》、《雪浪花》、《《雪浪花》、《茶花賦》等。5</p> <p class="ql-block">1979年前后,中國外交部作出楊朔“被迫害致死”的結(jié)論。1980年9月15 日,在北京“和大”原址的大禮堂舉行楊朔追悼會。悼詞說,楊朔同志忠于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國人民,在文藝創(chuàng)作和國際活動中,都做出了出色的成績,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優(yōu)秀黨員。6</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參考資料</span></p><p class="ql-block">[1] 朱自清等 · 《中國最美的散文世界最美的散文》 · 北京:華文出版社 · 2009年10月(第一版):124-125</p><p class="ql-block">[2] 周慶基. 歌唱社會主義祖國的春天 — 楊朔《茶花賦》欣賞[J]. 淮北煤師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1980,(4): 75-77.</p><p class="ql-block">[3] 《茶花賦》手稿 · 中國作家網(wǎng) · 2015-04-27 [引用日期2015-07-05]</p><p class="ql-block">[4] 歷史上的今天:中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楊朔逝世 · 人民網(wǎng) · 2007-08-02 [引用日期2015-03-26]</p><p class="ql-block">[5] 1968年,作家楊朔為何看到一行粉筆字后自殺? · 人民網(wǎng) · 2012-02-13 [引用日期2015-03-26]</p><p class="ql-block">[6] 揭密楊朔文革中離奇之死 · 中國網(wǎng) · 2009-03-02 [引用日期2015-03-2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