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陜西四位茅獎得主路遙、陳忠實、賈平凹、陳彥的授獎詞和獲獎感言</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一、《平凡的世界》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xué)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作者:路遙</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平凡的世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1、授獎辭</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寫給孫少平的頒獎詞</b></p><p class="ql-block"> 他,熱愛讀書。讀書使他的思想走在了時代的前沿,讓他對未來的生活充滿向往,在書中,他看到了從未看到過的世界;他,堅韌不拔。他從來都不屈于生活,甚至勇敢追逐自己的夢想。生活給他帶來種種苦難,他不僅僅是接受它們,并且勇于反抗和超越它們,他對未來滿含希望;他,孝順善良。十幾歲的年紀已懂得為家里著想。照顧家人,他悉心周到,幫助別人,他不求回報。他從青澀少年到街頭小工,再到煤礦工人,他有品德,有人格,更有思想,他是80年代黃土高原上的強者,他是平凡世界里不平凡的人,他就是孫少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寫給孫少安的頒獎詞</b></p><p class="ql-block"> 他,出身貧窮。他是家里的老大,上有年老的父母,下有年幼的弟弟妹妹。他不得不6歲開始干活,13歲就撐起了整個家,他是全家的希望;他,吃苦耐勞。去縣城拉磚,吃的是菜葉子和稀飯,住的是別人廢棄多年的破舊老窯洞,種種困苦他也從未抱怨過。汗水如泉涌般順著臉頰淌下,他吃的是別人吃不了的苦,賺的是別人賺不到的錢;他,無畏失敗。磚廠燒制的磚不符要求,給他帶來了金錢的虧欠與精神上的壓力,但他并沒有放棄,而是選擇重新開始。他,是黃土高原上樸實無華的奮斗者,用汗水書寫著屬于自己的篇章。他是平凡世界里不平凡的人,他就是孫少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路遙的獲獎感言</b></p><p class="ql-block"> 非常感謝評委們將本屆茅盾文學(xué)獎授予我們幾個人。</p><p class="ql-block"> 本來,還應(yīng)該有許多朋友當之無愧地集成受這一榮譽。</p><p class="ql-block"> 獲獎并不意味著作品的完全成功。</p><p class="ql-block"> 對于作家來說,他們的勞動成果不僅要接受當代眼光的評估,還要經(jīng)受歷史眼光的審視。</p><p class="ql-block"> 以偉大先驅(qū)茅盾先生的名字命名的這個文學(xué)獎,它給作家?guī)淼牟粌H榮譽,更重要的是責(zé)任。</p><p class="ql-block"> 我們的責(zé)任不是為自己或少數(shù)人寫作,而是應(yīng)該全心全意全力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需要。</p><p class="ql-block"> 我國各民族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歷史壯麗的生活,也用她的乳汁育了作家藝術(shù)家。</p><p class="ql-block"> 人民是我們的母親,生活是藝術(shù)的源泉。</p><p class="ql-block"> 人民生活的大樹萬古常青,我們棲息于它的枝頭就會情不自禁地為此而歌唱。</p><p class="ql-block"> 只有不喪失普通勞動者的感覺,我們才有可能把握社會歷史進程的主流,才有可能創(chuàng)造出真正有價值的藝術(shù)品。</p><p class="ql-block"> 因此,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之中,在無數(shù)胼手胝足創(chuàng)造偉大歷史偉大現(xiàn)實偉大未來的勞動人民身上領(lǐng)悟人生大境界、藝術(shù)的大境界應(yīng)該是我們畢生的追求;因此,對我們來說,今天的這個地方就不應(yīng)該是終點,而應(yīng)該是一個新的起點。</p><p class="ql-block"> 謝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8px;">二、《白鹿原》獲得第四屆茅盾文學(xué)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8px;">作者:陳忠實</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陳忠實</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陳忠實獲獎感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興趣與體驗一一《白鹿原》獲獎感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當代》1995年第1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1</b></p><p class="ql-block"> 到五十歲了才捅破了一層紙,文學(xué)僅僅只是一種個人興趣。</p><p class="ql-block"> 為什么讀了頭一本小說就無法抑制,就產(chǎn)生了一種想把中學(xué)圖書館的小說都挨個讀一遍的強烈欲望,現(xiàn)在想來就只能歸于興趣。人的興趣是多種多樣的,興趣在小小年紀就呈現(xiàn)出來,有的喜歡畫畫兒,有的精于算計,有的敏于樂感,有的巧于魔術(shù)變幻……文學(xué)只是人群中千奇百怪的興趣中的一種。</p><p class="ql-block"> 興趣不衰,熱愛之情便不泯。于是就想通了那些被文學(xué)這個魔鬼纏住的人之所以被監(jiān)禁被流放被剃陰陽頭被踢屁股歷經(jīng)九死而不改不悔的全部緣由。如果他的興趣轉(zhuǎn)移了,可能就會去造導(dǎo)彈保衛(wèi)疆土,也可能轉(zhuǎn)移到耍猴變魔術(shù)玩雜技博取觀眾的喝彩去了。我常想那些走出牢門結(jié)束了流放的作家,之所以還能擰開鋼筆攤開稿紙,恐怕不是為了出名為了發(fā)財抑或還為了什么什么吧?我想只是興趣。</p><p class="ql-block"> 興趣是會轉(zhuǎn)移的,不是所有人都會受一種興趣的支配而在文學(xué)這條路上從天明走到天黑。興趣轉(zhuǎn)移是人類的正常行為,許多人的興趣從文學(xué)轉(zhuǎn)移到另一樣事業(yè)上而且作出了卓越的成績。從這個意義上說,關(guān)于文人下海的討論沒有多少實際意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b></p><p class="ql-block"> 到五十歲時還捅破了一層紙,創(chuàng)作實際上也不過是一種體驗的展示。</p><p class="ql-block"> 體驗包括生命體驗和藝術(shù)體驗而形成的一種獨特體驗。千姿百態(tài)的作品是由作家那種獨特體驗的巨大差異決定的。紅花沒有必要嘲諷白花,黃花也不必笑傲紫花,家花更應(yīng)被容忍野花,洋花和土花最好是和平共處。所有紅花黃花白花紫花家花野花洋花土花,應(yīng)該不斷完善自己以期更加完美,應(yīng)該互相鼓勵以求更加擴大差異,才會百花齊放爭奇斗艷;要么互相雜交取長補短生出一種或幾種土洋結(jié)合家野合壁的雜種新種,可能不失為一種創(chuàng)造。</p><p class="ql-block"> 總之,不要互相消滅;應(yīng)該消滅的不是任何一種花,而只能是罌粟毒株。</p><p class="ql-block"> 生命體驗由生活體驗發(fā)展過來。生活體驗常常出問題,旁人不敢列舉只敢面對自己,曾經(jīng)以闡釋“階級斗爭”而寫下的小說處女作讓我久久汗顏于文壇,如今才覺釋然,想到那些尷尬如同想到曾經(jīng)穿開襠褲一樣。生命體驗是可以信賴的,因為這不是聽命于旁人也不是按某本教科書去闡釋生活,而是以自己的生命所體驗到的人類生命的偉大和生命的齷齪,生命的痛苦和生命的歡樂、生命的崇高和生命的卑鄙等等難以用準確的理性語言來概括而只適宜于用小說來表述來展示的那種自以為是獨特的感覺。</p><p class="ql-block"> 藝術(shù)體驗也是由藝術(shù)的學(xué)習(xí)發(fā)展而來。</p><p class="ql-block"> 如果連自己的生命體驗也不能展示或不熊信賴,我寧可去養(yǎng)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3</b></p><p class="ql-block"> 剛剛交上知天命的五十歲時,寫完了《白鹿原》。</p><p class="ql-block"> 小說從發(fā)表到現(xiàn)在接近兩年,收到過數(shù)以千計的讀者來信,許多信讀罷我常常陷入沉默無言只想喝酒。“我想寫出這本書的人不累死也得吐血……不知你是否活著還能看到我的信么? ”這是石家莊一位醫(yī)生或護生寫來的信中的一句。我想借此機會向這位讀者和所有關(guān)心關(guān)注我和我這本小說的朋友致以真誠的謝意,我活得依然沉靜如初,也還基本健康。</p><p class="ql-block"> 《白》書獲獎,總是令人欣慰高興的事,但不至于忘乎所以,因為從最初的創(chuàng)作動機來說是自私的,就是想給自己造出一部死時可以墊棺作枕的書。仍然是那個興趣。</p><p class="ql-block"> 1994.11.7.西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8px;">三、《秦腔》獲得第七屆茅盾文學(xué)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8px;">作者:賈平凹</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賈平凹《秦腔》</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1、《秦腔》授獎辭</b></p><p class="ql-block"> 賈平凹的寫作,既傳統(tǒng)又現(xiàn)代,既寫實又高遠,語言樸拙、憨厚,內(nèi)心卻波瀾萬丈。他的《秦腔》,以精微的敘事,綿密的細節(jié),成功地仿寫了一種日常生活的本真狀態(tài),并對變化中的鄉(xiāng)土中國所面臨的矛盾、迷茫,做了充滿赤子情懷的記述和解讀。他筆下的喧囂,藏著哀傷,熱鬧的背后,是一片寂寥,或許,堅固的東西都煙消云散之后,我們所面對的只能是巨大的沉默?!肚厍弧愤@聲喟嘆,是當代小說寫作的一記重音,也是這個大時代的生動寫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賈平凹獲獎感言</b></p><p class="ql-block"> 在偉大的茅盾先生的故鄉(xiāng),第七屆茅盾文學(xué)獎能授予我,我感到無比的榮幸!</p><p class="ql-block"> 當獲獎的消息傳來,我說了四個字:天空晴朗!那天的天氣真的很好,心情也好,給屋子里的佛像燒了香,給父母遺像前燒了香,我就去街上吃了一頓羊肉泡饃。</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寫作中,《秦腔》是我最想寫的一部書,也是我最費心血的一部書。當年動筆寫這本書時,我不知道要寫的這本書將會是什么命運,但我在家鄉(xiāng)的山上和在我父親的墳頭發(fā)誓,我要以此書為故鄉(xiāng)的過去而立一塊紀念的碑子。現(xiàn)在,《秦腔》受到肯定,我為我欣慰,也為故鄉(xiāng)欣慰。感謝文學(xué)之神的光顧!感謝評委會的厚愛!</p><p class="ql-block"> 獲獎在創(chuàng)作之路上是過河遇到了橋,是口渴遇到了泉,路是遠的,還要往前走。有幸生在中國,有幸中國巨大的變革,現(xiàn)實給我提供了文字的想像,作為一個作家,我會更加努力,將根植于大地上敏感而憂患的心生出翅膀飛翔,能夠再寫出滿意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四、《主角》獲得第十屆茅盾文學(xué)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作者:陳彥</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陳彥《主角》</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1、授獎辭</b></p><p class="ql-block"> 在《主角》中,一個秦腔藝人近半個世紀的際遇映照著廣闊的社會現(xiàn)實,眾多鮮明生動的人物會合為聲音與命運的戲劇,盡顯大時代的鳶飛魚躍與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品格。陳彥繼承古典敘事傳統(tǒng)和現(xiàn)實主義文學(xué)傳統(tǒng),立主干而擅鋪陳,于大喜大悲、千回百轉(zhuǎn)中顯示了他對民間生活、精神和美學(xué)的精湛把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陳彥獲獎感言</b></p><p class="ql-block"> 自17歲發(fā)表第一篇作品以來,我在文學(xué)和戲劇文學(xué)的道路上,已經(jīng)跋涉了40年。這個獎是對我40年奮斗歷程的一個肯定,讓我滿懷激情與喜悅,也充滿了焦灼與感奮。我是從散文、小說寫作開始,中途轉(zhuǎn)向戲劇文學(xué),最終又回歸小說創(chuàng)作的。今天驀然回首,倍感滄桑與歡欣。我出生的山鄉(xiāng)小縣鎮(zhèn)安,在上世紀80年代出現(xiàn)了一股文學(xué)熱潮,青年人幾乎個個都在做著熱辣辣的文學(xué)夢。我就是那時被裹挾進去,40年,再沒有停止過丈量、勘測人性與生命溫度的腳步。我要感謝我的戲劇,感謝讓我閱歷了幾十年的中國戲曲,感謝生命深度融合了幾十年的文藝院團。我在那里做編劇、搞管理,更重要的是經(jīng)歷一種下沉的生活方式。這讓我最終在寫作《主角》時,有了一種流淌與噴涌的感覺,幾乎不需要做任何功課便能信手拈來。我寫他們,總感覺是他們中的一個。我個人的寫作體驗反復(fù)告誡自己,必須寫最熟悉的生活,寫那些呼之欲出、欲罷不能的生命記憶,這個最靠得住?!吨鹘恰凡皇菓騽⌒∥枧_的行當主角,而是飽蘸著社會大舞臺演進的各色人等。我們都是社會的主角,也都是社會的配角。象征和隱喻不需刻意尋找,它總是在我們目不能及的生活視域,自然而然地使平面景象變得壯闊立體起來。作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一部千年秦腔史,本身就包含著經(jīng)濟社會的方方面面,當它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前,自然會產(chǎn)生出前所未有之戰(zhàn)栗、陣痛、持守與蛻變。舞臺上的主角之所以堪當主角,就是因為他能堅守別人所不能堅守的,創(chuàng)造別人所不能創(chuàng)造的。主角既是個人的生命高度,也是社會生命價值衡量的溫度、厚度與寬度。我要感謝陜西那塊厚土,養(yǎng)育了厚重大氣的秦文化,也養(yǎng)育了前赴后繼、延綿不絕的作家群。我是從那塊土地上走出來的作家,面對前賢,我們不能不敬畏他們的高度,并努力承接過他們的衣缽,繼續(xù)奮力向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