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常熟古城的西南隅,有一座“一園看盡兩園色”的江南古典園林,趙曾園。是一處充滿歷史韻味與江南園林風(fēng)情的絕佳景點(diǎn)。</p><p class="ql-block">趙曾園,其實(shí)并不是一座單個的園林,它是兩所園林的合稱,即曾園和趙園。這里本是明代侍御史錢岱私人花園“小輞川”的遺址,晚清年間遺址被分隔,分別由曾家和趙家人建起了兩座私家園林。</p> 曾樸是曾園的第二任主人,他在這里度過了少年和晚年。自小聰慧的曾樸,19歲考中舉人,青年時期便在當(dāng)時的文壇有一定的影響力。民國初年,他在曾園的瓊玉樓(即紅樓)一邊侍奉母親,一邊構(gòu)思寫作《孽?;ā?、《魯男子》等,終成一代文學(xué)大家。而曾園也在歷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印記。 曾園的歷史一脈相承,軌跡比較簡單,歷史上所屬主人都是曾家。而一墻之隔的趙園,歸屬歷史則較為曲折。據(jù)記載,清嘉慶、道光年間,該園為吳峻基所有,初名水壺園,又名水吾園。清同治、光緒年間,被趙烈文買入,門額“靜圃”,俗稱趙吾園、趙園。民國后,園又被賣給富商盛宣懷。富甲一方的盛宣懷又將這座園林贈與常州天寧寺為其下院,故又更名寧靜蓮社。 雖然“趙園”這座園林幾經(jīng)易主,但在趙烈文為園主期間,可謂對它傾盡心血,園林的大體建筑都是在趙烈文手中完成的。趙烈文本是武進(jìn)陽澄人,宦游多年游歷常熟后,心生動念想安家在這兒。安家置業(yè)本是大事,但趙烈文在一次郊游時看中這個園林,從看中到厘清產(chǎn)權(quán),買入簽訂契約,前后只有五天,可謂速戰(zhàn)速決。 此后便是趙烈文傾盡畢生精力精心建造趙園的過程。據(jù)趙烈文的日記記載,趙園的建造前后持續(xù)了二十二年,其規(guī)模是逐漸擴(kuò)大的,在光緒十二年(1886),整個趙園終于“全園合龍完工”。此時,趙園規(guī)模已經(jīng)高達(dá)“住宅及園中樓堂榭亭等房間一百二十間,走廊內(nèi)外通共八十余間,石山兩堆,大小橋六架,果樹、花卉數(shù)以千計(jì)”。 歷史滄桑,恢弘的趙園如今雖然規(guī)模不在,但是景致依然不遜當(dāng)年。趙園以長方形的水池為主體,以水景取勝,不負(fù)“水園”之名。景點(diǎn)皆環(huán)池而建,參差錯落,巧而得宜。并與曾園一樣,借虞山為景,引入園中,水光山色共一園,令人稱絕。 <p class="ql-block">百年滄桑,歷史變遷。如今,“曾趙園”成為常熟人民的“后花園”。我們常州人來到常熟古城,曾趙園走一走,尋覓我們常州武進(jìn)人的腳印,也品味了常熟風(fēng)土人情,欣賞到古典園林絕佳之處。更是我個人2024年最后完成的收官之作。 </p><p class="ql-block"> 拍攝于2024.12.29</p><p class="ql-block"> 取景地/常熟市趙園曾園</p><p class="ql-block">編輯整理/江河湖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