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23日上午9點50分,沿S201省道,經(jīng)靈壽、駝梁進入山西境內(nèi)的太行1號公路,行車公里,于中午12點抵達山西忻州五臺山景區(qū)停車場。停車場免費停車,有衛(wèi)生間24小時開放,有熱水、直飲水免費供應(yīng)。</p><p class="ql-block">每逢周末、節(jié)假日還有農(nóng)歷的初一、十五,自駕車是需要提前約私家車進入景區(qū)的名額的,沒有約到的話,客人只能把車停放在景區(qū)門口的停車場。</p><p class="ql-block">每天上午8點-12點景區(qū)交通限流,車輛很難進入到游客中心停車場,管理人員會直接疏導至外圍停車場。我就是被這樣疏導的。因天氣太熱,我計劃明天早晨進入景區(qū),乘坐免費區(qū)間車至游客中心,打探清楚相關(guān)規(guī)定返回駐車地已至下午1點半,發(fā)現(xiàn)車輛已隨便進入,于是驅(qū)車至距游客中心最近的與B區(qū)停車場緊鄰的小車停車區(qū)。距離衛(wèi)生間、游客中心都很近。</p><p class="ql-block">五臺山為國家5A景區(qū),門票135元/人,60周歲以上憑身份證免費進入。景區(qū)內(nèi)區(qū)間大巴車24小時運營,全部免費。</p> <p class="ql-block">五臺山,位于中國山西省忻州市,是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也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梵境,指的是五臺山中的佛教寺廟和修行場所,這里充滿了濃厚的宗教氛圍和深厚的文化底蘊。</p><p class="ql-block">今天下午沒有游玩計劃,小休半天。</p> <p class="ql-block">五臺山景區(qū)有多個停車場,要想找到適合房車停泊的場所就要選好時間段,一是早,要在早上6-7點前就進入。二是晚,要在下午4-5以后進入。我到達五臺山景區(qū)停車場已是10點,由于車輛管制只能進入距離景區(qū)最遠的停車場,既沒有水也沒有衛(wèi)生間,很不適合房車停泊過夜。沒有辦法只能服從指揮,臨時停下,然后乘坐區(qū)間車前往游客中心并找尋停車位置。</p><p class="ql-block">我今天并不打算進入景區(qū),一直等到解除管制后,驅(qū)車前往房車駐車營地,這里有冷熱水、有衛(wèi)生間。此時車位已很寬松,找好合適的位置安頓好車輛,與臨近車友喝茶聊天。</p> <p class="ql-block">距離晚飯時間尚早,我閑逛時發(fā)現(xiàn)停車場附近有一個叫“梵境里”的去處,外觀看上去很是不錯,便前往一探究竟。梵境里是一個旅游小鎮(zhèn),內(nèi)里小橋流水,很是宜人。</p> <p class="ql-block">進入梵境里小鎮(zhèn)讓人眼前一亮。</p><p class="ql-block">“梵境里”位于五臺山風景名勝區(qū)南入口處,緊鄰五臺山游客服務(wù)中心、又見五臺山劇場,是游覽五臺山之前的“必經(jīng)驛站”。是一處集國際標準五星級度假酒店,溫泉 、康養(yǎng)、會議中心、娛樂購物、非遺文創(chuàng)、商業(yè)會所等于一體,涵蓋文化研學、住宿、餐飲、宴會等功 能的 5A 級旅游度假綜合體。</p><p class="ql-block">初入梵境里,煙光凝翠細草繁花,綠涌石現(xiàn)層疊起伏,如夢如幻禪境初啟。隨景而入,豁然開朗——梵境里美術(shù)館在山水松環(huán)抱下含而不露,自然連貫,與梵境益彰。</p><p class="ql-block">步入其內(nèi),古今藝術(shù)珍品匯集,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藝術(shù)碰撞,國風唐韻之展,匠人精益之作,AI智慧和多元化技術(shù)應(yīng)用于此,科技化呈現(xiàn)當代藝術(shù)與傳統(tǒng)文化的相因相生。</p><p class="ql-block">商業(yè)街環(huán)中心湖分布,沿街建筑分布錯落有致,簡繁相依飛閣流丹,傳統(tǒng)建筑元素點綴其間,綠蔭如醉,青瓦如幕。國際知名品牌、山西老字號的入駐以及非遺文化街、 文創(chuàng)中心、山西特產(chǎn)的展示賦予街區(qū)完善的功能, 遺匠作、琴棋書畫、詩 花茶,禪意 活極情盡致。業(yè)態(tài)豐富品牌匯集,文化交流資源聚合,旅游文化中心、景區(qū)管理 中心應(yīng)運而生。夜幕降臨,燈光璀璨,人群聚集熙熙攘攘,繁華之景宛然在目。</p> <p class="ql-block">浪淘沙?梵境里小鎮(zhèn)</p><p class="ql-block">翠竹輕搖梵音起,</p><p class="ql-block">古剎幽深。</p><p class="ql-block">香煙繚繞夢初醒。</p><p class="ql-block">石徑蜿蜒通禪院,</p><p class="ql-block">心靜神寧。</p><p class="ql-block">山色空蒙雨初晴,</p><p class="ql-block">溪水泠泠。</p><p class="ql-block">鳥語花香入畫屏。</p><p class="ql-block">塵世喧囂皆忘卻,</p><p class="ql-block">獨享清寧。</p> <p class="ql-block">傍晚時分,夕陽的余暉灑在小鎮(zhèn)的屋檐上,給這座小鎮(zhèn)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外衣。小鎮(zhèn)的街道上,游客和當?shù)鼐用窠豢椡鶃?,一派熱鬧非凡的景象。</p><p class="ql-block">晚飯后我與老伴再次進入梵境里,游覽其亦夢亦幻的夜景。梵境里小鎮(zhèn)白天和夜晚完全是兩個世界,缺失一個都是一種遺憾。</p><p class="ql-block">梵境里不僅是一個文旅小鎮(zhèn),更是一個融合了文化、旅游、休閑和養(yǎng)生的綜合性度假勝地,旨在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旅游體驗和文化享受。這里集成了“梵集”(游覽)、“梵宮”(住宿)、“梵藝”(觀賞)、“梵修”(學習)、“梵宴”(餐飲)等多種體驗于一體,讓人耳目一新。小鎮(zhèn)內(nèi)設(shè)有秘境山地樂園、溫泉度假酒店群、五星級酒店等旅游元素,提供一站式復合型度假體驗。</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臨。</p><p class="ql-block">隨著夜幕的降臨,小鎮(zhèn)的燈光逐漸亮起,與天空中初現(xiàn)的星星交相輝映。我們漫步在小鎮(zhèn)的石板路上,兩旁的古建筑在燈光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古樸典雅。</p><p class="ql-block">漫步于星空下的梵音</p><p class="ql-block">在五臺山,最不可錯過的便是在星空下聆聽梵音。我找到了一處開闊地,仰望星空,耳邊是遠處寺廟傳來的鐘聲和誦經(jīng)聲。這一刻,心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寧靜和凈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五臺山梵境里小鎮(zhèn)有一個湖叫“梵境里湖”,湖的中央有一座塔,這里是一個風景優(yōu)美的湖泊,漫步湖邊,悠然自得。</p> <p class="ql-block">五臺山梵境里小鎮(zhèn)的夜景,如同一幅動人的畫卷,讓人流連忘返。在這里,你可以放下塵世的喧囂,感受一份寧靜與祥和。希望我的游記能激發(fā)你對這片圣地的向往,親自來體驗這份獨特的美。</p> <p class="ql-block">夜晚的梵境里更是別有一番風味。水幕3D燈光秀、夢幻歌舞、戲劇等精彩節(jié)目輪番上演,為游客們帶來了一場視覺與聽覺的盛宴。特別是《梵天靈舞》和《康熙尋父》等節(jié)目,將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科技完美結(jié)合,讓游客們在欣賞演出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這些表演不僅豐富了游客們的夜生活,更為五臺山增添了無限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五臺山梵境里小鎮(zhèn),自然與人文的和諧共存。每一步都是風景,每一處都有故事。不僅有著寧靜的美,更有著深邃的內(nèi)涵。</p><p class="ql-block">小鎮(zhèn)的夜景,如同一幅動人的畫卷,讓人流連忘返。在這里,你可以放下塵世的喧囂,感受一份寧靜與祥和。</p> <p class="ql-block">?五臺山梵境里小鎮(zhèn)的無人機表演是一場結(jié)合科技與禪意的視覺盛宴?,其<span style="font-size:18px;">表演通常在每周二至周六晚上20:00進行?。</span>表演由千余架無人機組成,以璀璨星空為幕,五臺群山為景,通過現(xiàn)代、新穎的形式,將蓮花、龍文化及美好祝福等多種元素融入其中,展現(xiàn)了佛國境內(nèi)的人間煙火?。</p><p class="ql-block">無人機表演通常在每周二至周六晚上20:00進行?。</p> <p class="ql-block">1000余架無人機在空中嗡嗡作響、上下翻飛、左右穿插,各種圖案變幻無窮。一會兒編組“荷花盛開”,一會兒變幻“鳳凰展翅”,最后組成“梵天凈地,繁花似錦”,令人眼花繚亂。</p> <p class="ql-block">清晨,當?shù)谝豢|陽光穿透云層,灑在五臺山的山巔,遙望群峰云霧繚繞。</p><p class="ql-block">勿說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朝臺信徒早已絡(luò)繹不絕,有求財升遷的,有求婚生子的,有求學擇校的,有祈福求壽的,還有貪財求安保穩(wěn)的,人們急急匆匆,各懷所求,奔向不同的方向。</p><p class="ql-block">我和老伴便踏上了前往梵境的旅程。五臺山,以其巍峨的山峰、古老的寺廟和深厚的佛教文化而聞名,吸引著無數(shù)信徒和游客前來朝拜和探訪。</p><p class="ql-block">我們在游客中心乘坐免費區(qū)間車前往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五臺山之所以叫五臺山,名字來源于其獨特的地理特征。?五臺山有五個主要山峰,分別是東臺望海峰、西臺掛月峰、南臺錦繡峰、北臺葉斗峰和中臺翠巖峰,這些山峰形狀平坦,宛如平臺,因此得名“五臺山”。?</p><p class="ql-block">五臺山的名字不僅反映了其地理特征,還蘊含了深厚的文化和歷史背景。五臺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擁有豐富的佛教文化和歷史遺跡。東漢時期,漢明帝派人西行求道,遇到天竺高僧迦葉摩騰和竺法蘭,他們認為五臺山有靈氣,適合建立寺院供奉文殊菩薩。于是,顯通寺(即大孚靈鷲寺)在此建立,成為五臺山佛教寺院的開端。</p><p class="ql-block">此外,五臺山因其氣候涼爽,夏季不知炎暑,故又有“清涼山”的美譽。五臺山的自然風光和佛教文化相映成趣,吸引了無數(shù)游客和信徒前來朝圣和觀光。</p> <p class="ql-block">五臺山的五臺分別是東臺望海峰、南臺錦繡峰、西臺掛月峰、北臺葉斗峰和中臺翠巖峰,每個臺頂都有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歷史。??</p><p class="ql-block">?東臺望海峰?,海拔2796米,是觀賞日出的絕佳位置。峰頂平坦,東望可俯瞰云海翻騰,故名“望?!?。這里夏季綠草如茵,冬季銀裝素裹,寺內(nèi)供奉聰明文殊菩薩。</p><p class="ql-block">?南臺錦繡峰?,海拔2485米,因其風景如畫而得名“錦繡”。南臺頂?shù)钠諠聝?nèi)供奉智慧文殊菩薩,是徒步愛好者的理想選擇。這里四季分明,風景優(yōu)美,牛馬成群。</p><p class="ql-block">?西臺掛月峰?,海拔2773米,是觀賞日落的最佳地點。每當夕陽西下,天邊云霞絢爛,山峰在余暉中更顯莊嚴。法雷寺內(nèi)供奉獅子吼文殊菩薩,象征著威嚴與力量。</p><p class="ql-block">?北臺葉斗峰?,海拔3061米,是五臺山的最高峰,素有“華北屋脊”之稱。這里常年氣溫偏低,四季如冬,是體驗高山雪景的最佳地點。靈應(yīng)寺內(nèi)供奉無垢文殊菩薩,代表著純潔與神圣。</p><p class="ql-block">?中臺翠巖峰?,海拔2890米,以其獨特的綠色植被和巖石地貌而著稱。演教寺內(nèi)供奉孺童文殊菩薩,寓意著純真與善良。這里大片的綠地和清新的空氣,仿佛來到了呼倫貝爾大草原一般。</p> <p class="ql-block">五臺山方圓約30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撥地崛起,巍然矗立,峰頂平坦<span style="font-size:18px;">寬闊,頂無林木,形似壘土之臺,</span>故而得名五臺。又因山上氣候多寒,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又別稱清涼山。五臺山是馳名中外的佛教勝地,是文殊菩薩的道場,而五臺山又以其建寺歷史之悠久和規(guī)模之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在日本、印度、斯里蘭卡、緬甸、尼泊爾等國享有盛名。五臺山寺廟始建于漢明帝,唐代因文殊倍仰的繁盛,寺院多達360多處。清代隨著喇嘛教傳入五臺山,出現(xiàn)了各具特色的青、黃二廟。五臺山五座臺頂合圍的地區(qū)稱為臺內(nèi),其外圍則稱臺外。</p> <p class="ql-block">錦繡峰是五臺山五大主峰之一的南臺?。南臺位于臺懷鎮(zhèn)南20公里處,海拔2485米,是五臺山五大主峰中較低的一座?。南臺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風景,被稱為錦繡峰,也稱為仙花山?。</p><p class="ql-block">南臺的地理特征顯著,遠望山形如一匹臥馬,立于山巔可以感受到站在覆盂之上的感覺。南臺的臺頂面積約200畝,建有普濟寺,主供智慧文殊,屬于文殊菩薩五大化身之一?。此外,南臺山系舊有宗教靈跡21處,包括仙花山、普賢塔、古南臺、古罅與神龜、石城、白龍池、插箭嶺等?。</p><p class="ql-block">五臺山的其他四臺為連綿起伏的一列山脈,而南臺則另為一峰,這種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南臺在五臺山中顯得尤為突出。</p> <p class="ql-block">五臺山西臺,又稱掛月峰,海拔2773米,頂部平坦。?西臺頂?shù)男螤钸h望如一只翩翩起舞的開屏孔雀,每當明月高照時,山泉潺潺,景色如詩如畫。?</p><p class="ql-block">西臺頂?shù)臍v史文化底蘊深厚,法雷寺始建于唐代,主要供奉獅子吼文殊。周圍有多個靈跡,包括魏文人馬跡、八功德水、二圣對談石等,這些靈跡不僅豐富了西臺頂?shù)淖匀痪坝^,也賦予了其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p><p class="ql-block">西臺頂是一個理想的賞月地點。每當夜幕降臨,明月高懸峰巔,為寂靜的夜晚增添了一抹別樣的風采。</p> <p class="ql-block">五臺山中臺,又名翠巖峰,海拔2894米,是五臺山的第二高峰??。中臺不僅是自然風光的絕佳觀賞地,還承載著深厚的佛教文化。</p><p class="ql-block">中臺位于五臺山的中心位置,是東南西北四座臺頂?shù)陌l(fā)脈之祖,也是諸多河流的發(fā)源之地?。其地形獨特,與旁邊的三岔山構(gòu)成了山脈的“十字路口”,三條山脊線分別通向東臺、西臺、南臺?。中臺頂平坦寬闊,方圓2.5平方公里,因此也被稱為平頂山?</p> <p class="ql-block">五臺山北臺葉斗峰,又名北臺頂,是五臺山中最高的山峰,海拔3061.1米,被譽為“華北屋脊”??,因其“頂平廣,圓周四里,其下仰視,巔摩斗杓”而得名?。葉斗峰不僅是華北地區(qū)的最高峰,還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觀而聞名。</p><p class="ql-block">葉斗峰,臺高、風狂、雪猛,終年多霧,一年中有近200天被霧籠罩。這里常刮大風,尤其是隆冬季節(jié),旋風狂卷,景象壯觀?。</p> <p class="ql-block">望海峰為五臺山東臺,位于臺懷鎮(zhèn)東10公里,海拔2795米,面積100余畝,臺頂曾建有望海樓。遠望山形,猶如一只站立的大象。居頂環(huán)視,又像一個特大的龜甲。古人說:“登上東臺頂,極目到海瀛”。登東臺而看日出,是五臺山旅游的一大景觀。而望日出中,又數(shù)“云海日出”最為壯觀。夏日天氣晴好時,黎明登臨其上,可見云海盡頭的紅日噴薄而出。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詩人趙樸初,1981年登臨東臺時曾即景詠詞:“東臺頂,盛夏尚披裘,天著霞衣迎日出,峰騰云海作舟浮,朝氣滿神州。”</p> <p class="ql-block">沁園春?五臺吟</p><p class="ql-block">五臺巍峨,</p><p class="ql-block">峰巒疊翠,</p><p class="ql-block">佛光普照。</p><p class="ql-block">望西臺高聳,</p><p class="ql-block">云海翻騰;</p><p class="ql-block">南臺秀麗,</p><p class="ql-block">花木扶疏。</p><p class="ql-block">北臺寒峭,</p><p class="ql-block">雪峰映日;</p><p class="ql-block">中臺雄渾古剎幽。</p><p class="ql-block">五峰秀,</p><p class="ql-block">看佛國仙境,</p><p class="ql-block">心馳神往。</p><p class="ql-block">古剎鐘聲悠遠,</p><p class="ql-block">引無數(shù)信眾競折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念文殊智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普照眾生;</span></p><p class="ql-block">香煙裊裊,</p><p class="ql-block">梵音悠揚。</p><p class="ql-block">觀音慈悲,</p><p class="ql-block">澤被四方,</p><p class="ql-block">緣起五百為朝臺。</p><p class="ql-block">望五峰,</p><p class="ql-block">漫漫朝圣路,</p><p class="ql-block">佛光普照。</p> <p class="ql-block">五臺山是中國青廟黃廟共處的佛教道場,有宗教活動場所86處,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來參拜。著名的有: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南山寺、黛螺頂、金閣寺、萬佛閣、碧山寺等。</p> <p class="ql-block">去五臺山的人一定你見到文殊菩薩,這是文殊菩薩發(fā)的大愿。他說:只要你來五臺山,我保證會見你,只是以什么樣的方式見你,你們并不知道,或許是一朵漂亮的小花,亦或是擦肩而過的陌生人。都有可能是文殊菩薩的化身,這是何等美好的遇見。</p><p class="ql-block">我們?nèi)ノ迮_山是五月下旬,正值高考前夕,到殊像寺許愿的人絡(luò)繹不絕,人頭攢動。他們?yōu)榱艘粋€孩子,或父母、或祖父祖母、或外公外婆,千里迢迢奔赴殊像寺,獻上幾百上千的果籃,敬上一柱高香,真可謂虔誠至極。</p> <p class="ql-block">我沒有任何宗教信仰,也從來沒有參拜任何寺院,不叩不拜,更不會進香。但從來不反對宗教信仰,更不會褻瀆神靈。我到任何寺院都是以參觀游覽為目的。</p><p class="ql-block">自然來五臺山,參觀游覽寺院也是必不可少的。五臺山寺院林立,也是獨特的黃廟(藏傳佛教)、青廟(漢傳佛教)共存的道場。五臺山的五座山峰(東臺望海峰、南臺錦繡峰、中臺翠巖峰、西臺掛月峰、北臺葉斗峰)如同五根手指,而掌心處是臺懷鎮(zhèn),大部分寺廟也在這里。許多人來此若時間倉促,往往會來臺懷鎮(zhèn)這里的寺廟。 殊像寺,與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羅睺寺不五大禪處,又是五臺山青廟十大寺之一。 殊像寺,因為供奉文殊菩薩像而得此名,據(jù)說該寺始建于唐代,于元代擴建,后來損毀于火,又于明弘治六年修復。 殊像寺,最著名的是文殊閣(即大殿),殿內(nèi)正中佛臺上供奉的文殊騎獅塑像,總高9.87米,這是五臺山所有寺廟中最高大的一尊文殊塑像,是明代文殊騎獅造像的經(jīng)典作品遺存。 </p> <p class="ql-block">?五臺山殊像寺的文殊菩薩塑像高達9.87米,是五臺山寺院中最高的文殊菩薩塑像??。殊像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臺懷鎮(zhèn)新坊村,是五臺山五大禪林之一,與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羅睺山并稱五臺山五大禪處,同時也是青廟十大寺之一?。</p><p class="ql-block">殊像寺的文殊菩薩塑像不僅是五臺山最高的文殊菩薩塑像,還具有極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殊像寺始建于東晉(公元317-420年),歷經(jīng)唐、元、明等朝代的多次重建和修繕,現(xiàn)存建筑多為明代弘治二年(1496年)鐵林果禪師主持修建?34。寺內(nèi)主要建筑包括山門、天王殿、大文殊殿和藏經(jīng)樓,建筑風格獨特,融合了多個歷史朝代的建筑精髓與特色?3。</p><p class="ql-block">殊像寺不僅在佛教界具有重要地位,還因其精湛的雕刻藝術(shù)和濃厚的佛教文化氛圍而聞名。寺內(nèi)的文殊菩薩塑像不僅是殊像寺的驕傲,也是信徒們朝拜的重要對象?。</p> <p class="ql-block">殊像寺可謂一生曲折、多災(zāi)多難。</p><p class="ql-block">殊像寺創(chuàng)建于東晉初年,唐代重建,后毀于大火。明代弘治九年再建,萬歷年間又予重修,到了清代磨難更多。相傳清廷為籠絡(luò)具有勢力的漢族大官,便將順治的妹妹三公主嫁給吳三桂之子吳應(yīng)龍。后來,吳三桂叛清,康熙下令將吳應(yīng)龍及其子吳世霖絞死;康熙的姑姑三公主不能另嫁他人,只好來五臺山殊像寺。那時寺內(nèi)有個因失戀而來這里削發(fā)為僧的年輕人,他精通內(nèi)典,常與三公主在“善靜室”研討經(jīng)文,引起流言。在京城的康熙聽見后,以為有損皇族聲譽,于是派人火燒殊像寺,試圖將三公主與年輕和尚燒死。大火燒了三天,全寺片瓦無存。還是文殊菩薩眼清,知道三公主和和尚的清白于是保佑三公主與年輕和尚“坐靜”的善靜室無恙??滴跏潞蟠笪颍s緊下旨撥巨款重建殊像寺。重建后,有人提議把它改名“清白寺”或“無瑕寺”,以示三公主的清白純潔。但由于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殊像寺”即意味著有文殊菩薩的真像,所以重建后仍叫“殊像寺”。</p><p class="ql-block">文殊殿內(nèi)的殿壁上還塑造了五百羅漢渡江的故事。說的是羅漢在崇山峻嶺間,或是降龍伏虎,或是撼山探海,或是聆聽講經(jīng),或是端坐習定,或是腳踩水獸,或是坐船渡海,或是飛行空中。彩塑中,有山、水、云、路、溪澗、石洞、棚舍、殿堂、花草、樹木、一葉飛舟、旋渦激浪。更加說明羅漢們的苦行,表現(xiàn)了他們的法力神通。</p> <p class="ql-block">五爺廟,又稱?五龍王殿、?萬佛閣。</p><p class="ql-block">五爺廟整體坐北向南,主要建筑有五龍王殿與?文殊殿,共有殿堂6間、崇樓3間、僧舍20間、戲臺1座、?佛塔2座、明碑3通。五爺廟的空間格局由文殊殿、五爺?shù)?、萬佛閣、僧舍、戲臺組成,建筑別致,兩層樓房的文殊主殿坐東向西,而俗稱“五爺廟”的配殿則坐北朝南,正面還有戲臺一座。</p><p class="ql-block">寺內(nèi)供奉的五爺就是傳說中的?廣濟龍王菩薩,是文殊菩薩在臺懷本土化、世俗化的產(chǎn)物。廣濟龍王菩薩也叫五爺,是佛教傳說中的財神,相傳是龍王的第五個龍子,名叫圣衍,但也有文殊菩薩化身和龍宮財神的說法。</p> <p class="ql-block">五爺廟因五爺有求必應(yīng)的傳說,成為了五臺山風景名勝區(qū)中祈福人數(shù)最多、香火最旺的圣地,寄托著人們祈愿農(nóng)作物豐收、不發(fā)生災(zāi)害、家人健康、事事順遂的美好心愿。</p><p class="ql-block">在五爺廟,人潮涌動,氛圍熱烈而莊重,朝拜的信徒手持高香,三叩九拜,<span style="font-size:18px;">默默許愿,眼中充滿誠摯與祈盼。</span>讓人深深感受到信仰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五臺山大白塔位于塔院寺內(nèi),始建于元代大德六年(1302年),由尼泊爾匠師設(shè)計建造。大白塔高75.3米,周長88.3米,塔身狀如藻瓶,造型優(yōu)美。塔頂有八塊銅板和一枚銅頂,周圍裝飾著36塊垂檐,每塊垂檐下掛著風鈴,風吹過時會發(fā)出叮當聲?。</p><p class="ql-block">大白塔,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高聳入云,莊嚴屹<span style="font-size:18px;">立,倍顯威嚴</span>。它是五臺山的標志性建筑,塔身潔白,在藍天的映襯下更加圣潔,<span style="font-size:18px;">古寺依憑高山增添了一番雄渾的氣韻,鐘聲敲響,佛經(jīng)念誦,頓顯神秘</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五臺山白塔的轉(zhuǎn)經(jīng)筒數(shù)量為127個?。這些轉(zhuǎn)經(jīng)筒上寫滿了經(jīng)文,古時候很多人不識字,就通過手來轉(zhuǎn)經(jīng),表示念過了經(jīng)文。轉(zhuǎn)經(jīng)的方式要順時針方向右,古印度右轉(zhuǎn)是一種非常高的禮儀。每個經(jīng)筒上都刻有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一邊右轉(zhuǎn)一邊念六字真言就可以</p><p class="ql-block">圍繞著大白塔轉(zhuǎn)經(jīng),仿佛時間都慢了下來,心靈也在這一過程中得到了凈化。</p> <p class="ql-block">在五臺山藏著一處紅色革命遺址——五臺山毛澤東路居紀念館。</p><p class="ql-block">1948年4月7日,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等中央領(lǐng)導同志由陜北進駐河北西柏坡途中,路居此地。入住五臺山塔院寺,所以塔院寺也是毛澤東的路居。</p><p class="ql-block">五臺山山頂高聳入云,標志性大白塔在夜晚毅然聳立,倍顯威嚴,古寺依憑高山增添了一番雄渾的氣韻,鐘聲敲響,佛經(jīng)念誦,頓顯神秘。</p><p class="ql-block">正房對面有一照壁,上書毛主席的題詞“從建立山西的五臺山,到建立全中國的五臺山,爭取最后的勝利”。</p><p class="ql-block">大門兩側(cè)貼一副對聯(lián):</p><p class="ql-block">勸君莫打三春鳥</p><p class="ql-block">子在巢中盼母歸</p><p class="ql-block">毛主席評價這副對聯(lián)頗有意境,要廣為宣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圓照寺?,是五臺山一座歷史悠久的佛教寺廟,始建于元代,古稱普寧寺。在明永樂年間重修,宣德年間再建,并在清代進行了多次修葺。寺廟占地12600平方米,擁有殿堂樓房80余間,建筑風格獨特,布局嚴謹?。</p><p class="ql-block">圓照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元代,明永樂初年,印度高僧室利沙來到中國宣揚佛法,為紀念他,明宣宗下旨在五臺山修建了這座寺廟。明永樂年間,西藏黃教祖師宗喀巴的大弟子蔣全曲爾計也曾在此弘揚黃教。清初,圓照寺改為黃廟?。</p><p class="ql-block">圓照寺的建筑風格獨特,山門稱為“五朝門”,為五臺山所特有。寺廟建有一進三院,中軸線上排列著天王殿、毗盧殿和都綱殿。天王殿內(nèi)有彌勒佛和韋馱菩薩的塑像,大雄寶殿內(nèi)供有三尊佛像:釋迦牟尼佛、藥師佛和阿彌陀佛。寺廟內(nèi)還有許多精美的彩塑和懸塑,展示了高超的工藝水平?。</p> <p class="ql-block">圓照寺的建筑風格獨特,山門稱為“五朝門”,為五臺山所特有。寺廟建有一進三院,中軸線上排列著天王殿、毗盧殿和都綱殿。天王殿內(nèi)有彌勒佛和韋馱菩薩的塑像,大雄寶殿內(nèi)供有三尊佛像:釋迦牟尼佛、藥師佛和阿彌陀佛。寺廟內(nèi)還有許多精美的彩塑和懸塑,展示了高超的工藝水平?。</p> <p class="ql-block">廣化寺坐北朝南,現(xiàn)有殿堂6間,房間60余間。南北中軸線上依次有山門、天王殿,三開間,單檐歇山頂,內(nèi)供面善口笑的彌勒佛,背后為韋馱菩薩,兩山墻間為單檐四阿頂,前出廊。</p><p class="ql-block">佛壇上,中供文殊,側(cè)為普賢,觀音,合稱“三大士”。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這里的十六尊者石刻,每位尊者均雕刻于一塊石板之上,高1米,寬0.5米,黑底白線,異常醒目,生動逼真,栩栩如生,為難得的藝術(shù)珍品。</p><p class="ql-block">后殿為二層樓房,單檐硬山頂,五開間,面寬12.4米,進深9.6米。兩旁為耳房,原為供奉五方文殊的殿宇,現(xiàn)正在按照原樣恢復。</p><p class="ql-block">廣化寺昔為華嚴道場,繼為章嘉佛爺?shù)牧幹?,在阿旺金巴的住持下將變?yōu)橐蛔屡d的黃教寺廟。</p><p class="ql-block">廣化寺歷史悠久,是五臺山著名的華嚴道場,在其后殿后至今還保存著一座北宋元豐三年(1080)的一座八角單亭閣式石塔。塔身正面下部刻一方門,門之兩側(cè)下方還雕有兩位金剛,門之上方為一豎匾,上書“宋故金壇郎十宮德之塔”,字體剛勁有力,似為瘦金體。該塔通身由青石雕成,雕刻華麗細膩,十分典雅精致。</p> <p class="ql-block">廣化寺主要是求平安和化解困難的場所,以“化災(zāi)、化難、化小人”而聞名?。廣化寺是一座典型的清代建筑的黃教寺院。作為五臺山著名的華嚴道場,廣化寺以其獨特的歷史和文化背景吸引著眾多信眾前來參拜,<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民間信仰中被認為求智慧、事業(yè)成功和考試順利最為靈驗?。</span></p><p class="ql-block">廣化寺不僅以其建筑風格獨特著稱,還保存有北宋元豐三年的八角單亭閣式石塔,雕刻華麗細膩,十分典雅精致。此外,廣化寺內(nèi)供奉的文殊菩薩像也是其特色之一,文殊菩薩象征智慧和學業(yè)。</p> <p class="ql-block">五臺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其佛教文化歷史悠久,最早的寺廟大孚靈鷲寺建于東漢年間,隨后經(jīng)歷代相繼修建,至唐代多達360余座。經(jīng)過多次興廢,現(xiàn)在仍存86處宗教活動場所,包括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南山寺等著名寺院?。五臺山保存了世界上罕見的古建筑群和佛教造像群,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筑藝術(shù)寶庫”?。</p><p class="ql-block">五臺山地域廣闊,面積達600多平方公里,五臺之間相距較遠,又要攀山越嶺,加之寺院眾多,像我和老伴這樣70歲的人,每天朝臺一個都很吃力,遍訪五臺山起碼要5天以上。</p><p class="ql-block">在五臺山有這樣一段傳說。乾隆帝來五臺山后屢次欲登臺頂進香拜佛,皆被風雨所阻,乾隆對黛螺頂?shù)那嗪蜕姓f:“五年后我再來時,既要登臺頂,還要拜五方文殊,你替我辦這件事?!钡搅说谖迥辏嗪蜕袑|臺頂?shù)穆斆魑氖?、西臺頂?shù)莫{子吼文殊、南臺頂?shù)闹腔畚氖?、北臺頂?shù)臒o垢文殊、中臺頂?shù)娜嫱氖?,合塑于黛螺頂?shù)恼睿ㄋ源说钣址Q五文殊殿),登黛螺頂?shù)扔诘俏鍌€臺頂,進正殿朝拜等于朝拜五個臺頂?shù)奈宸轿氖?。五年后乾隆帝來此殿進香,朝拜五方文殊并親筆題詩,刻在黛螺頂碑記的背后。此后,朝山僧侶及一眾朝臺信徒到此寺正殿參拜,即可代替朝謁五座臺頂,省去許多路程。因此民間便有了“不登黛螺頂,不算臺山客”之說。</p><p class="ql-block">因此,我也選擇了登臨黛螺頂。</p> <p class="ql-block">?順治皇帝的《歸山詞》刻在善財洞的山墻上?。善財洞是順治皇帝出家后常去的一座寺院。據(jù)傳,順治皇帝因愛妃董鄂氏病故,厭倦了紅塵,來到五臺山出家為僧。他在善財洞寫下了《歸山詞》,表達了他對紅塵的厭倦和對出家的決心?。</p><p class="ql-block">善財洞依崖壁而建,坐東面西,院東西窄而南北長,建筑有序,院面整潔。洞內(nèi)正中供有漢白玉雕刻的善財童子,前方左為宗喀巴大師,右為伽藍關(guān)羽。順治皇帝在善財洞寫下的《歸山詞》刻在寺內(nèi)山門過道的山墻上,全詩長達四十句,表達了他對出家的決心和對紅塵的厭倦?。</p> <p class="ql-block">沿途,遇眾多信徒,他們懷揣虔誠之心,向著心中的圣地前行。其堅毅之態(tài),令人動容。他們頭頂炎炎烈日,汗水濕透衣背,三步一叩首,雙膝跪地、額頭觸階,極為虔誠。一次五臺山,緣起五百年”不登黛螺頂,不算朝臺人。</p><p class="ql-block">黛螺頂海拔2894米,21層,1080個臺階。據(jù)說爬上1080層的黛螺頂,可以忘掉1080和煩惱。</p><p class="ql-block">所求皆所愿,所盼皆可期</p> <p class="ql-block">登臨黛螺頂有兩種方式,一是徒步,二纜車。因纜車維護停運,我們別無選擇只能徒步。</p><p class="ql-block">黛螺頂?shù)纳铰菲D難崎嶇,有很長一段崎嶇山石路,這條路叫大智路,途中還有1080個臺階。攀登這1080個臺階,非常耗費體力。我們一路<span style="font-size:18px;">互相鼓勵、相互攙扶</span>,走走停停、站站坐坐,用了一個半小時才抵達山頂。</p><p class="ql-block">攀登黛螺頂?shù)倪^程本身,便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和身體的鍛煉。每一步的攀爬,都是對毅力和決心的考驗,也是對內(nèi)心向往的堅守。沿途的風景,無論是山間的松柏,遠處的山峰,還是石縫中的小花,過往的游客,都在訴說著大自然的神奇和生命的頑強。</p><p class="ql-block">當終于抵達黛螺頂?shù)纳巾敃r,那種成就感和自豪感是難以言表的。站在山頂俯瞰四周,只見群山連綿,云霧繚繞,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此時此刻,所有的疲憊和艱辛都化為了烏有,只剩下內(nèi)心的喜悅和滿足。</p> <p class="ql-block">?五臺山黛螺頂?shù)?080個臺階在佛教中具有深刻的象征意義。?這些臺階象征著從凡人到成佛的十個境界,每個境界都有108種煩惱需要消除。攀登這些臺階被視為一種修行方式,每走一步都象征著消除一種煩惱,最終達到消除所有煩惱、增添智慧、逢兇化吉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黛螺頂,是五臺山歷史悠久,聞名遐邇,別具一格的一座古剎。黛螺頂,始名青峰,寺宇初名佛頂庵,明萬歷二十年到清代乾隆十五年 ,曾名大螺頂,乾隆十五年改名為黛螺頂,一直沿續(xù)至今。</p><p class="ql-block">黛螺頂始建于明成化年間(1465—1487年),萬歷年間重修。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改名大螺頂;至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才更名為黛螺頂。</p><p class="ql-block">黛螺頂坐東面西,寺宇不大,內(nèi)有殿堂僧舍48間。中軸線上由西向東依次有天王殿、旃檁殿、五文殊殿和大雄寶殿。主要景點有五文殊殿、大雄寶殿等景點。</p><p class="ql-block">登黛螺頂也稱小朝臺,這里有五方文殊殿,里面供奉這五個臺頂?shù)奈宸轿氖猓ゲ涣伺_頂?shù)目梢栽谶@朝拜。</p> <p class="ql-block">建造于唐朝的黛螺頂是五臺山中歷史悠久,盛名遠播的一座古剎,走進黛螺頂正殿——五方文殊殿進行朝拜,就相當于登遍了五臺山五座臺頂朝拜五方文殊,亦稱“小朝臺”。相比朝拜五座臺頂?shù)摹按蟪_”,同樣能了卻“朝臺”的心愿。所以來五臺山一般都會先朝黛螺頂。</p><p class="ql-block">來五臺山之前,就聽說這樣一句話:“不登黛螺頂,不算朝臺人。”</p><p class="ql-block">要至黛螺頂,必登大智路。1080級臺階往往不是一個數(shù)字那么簡單,有很深的寓意。</p><p class="ql-block">據(jù)僧人們講,走在大智路上,踏1080級臺階,能給人增添智慧,消除煩惱,逢兇化吉,一生平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滿江紅?黛螺頂</p><p class="ql-block">五臺之巔,</p><p class="ql-block">黛螺頂上云海茫。</p><p class="ql-block">望群峰,</p><p class="ql-block">翠微深處,</p><p class="ql-block">古剎藏光。</p><p class="ql-block">金輪高聳接天宇,</p><p class="ql-block">玉帶蜿蜒繞山梁。</p><p class="ql-block">問蒼茫大地誰為主,</p><p class="ql-block">心自量。</p><p class="ql-block">晨鐘起,</p><p class="ql-block">梵音揚,</p><p class="ql-block">香煙裊,</p><p class="ql-block">佛光煌。</p><p class="ql-block">看人間萬象,</p><p class="ql-block">盡收眼底。</p><p class="ql-block">松濤陣陣傳禪意,</p><p class="ql-block">石徑幽幽引思量。</p><p class="ql-block">登高望四海皆兄弟,</p><p class="ql-block">共天長。</p> <p class="ql-block">中國四大佛教圣地是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和安徽九華山。?這些圣地分別是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和地藏菩薩的道場。它們隨著佛教的傳入,自漢代開始建寺廟和修道場,延續(xù)至清末,現(xiàn)已成為蜚聲中外的宗教和旅游勝地。?</p><p class="ql-block">五臺山位于山西省,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普陀山位于浙江省,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峨眉山位于四川省,是普賢菩薩的道場。九華山位于安徽省,是地藏菩薩的道場。這些圣地不僅在宗教上有重要地位,還因其美麗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文化底蘊吸引了大量游客。</p><p class="ql-block">五臺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也是文殊菩薩的道場。五臺山有很多寺廟,每個寺廟都有其獨特的信仰和崇拜對象。</p><p class="ql-block">1.五爺廟:求財、求平安</p><p class="ql-block">五爺廟供奉的是五方五圣之一的黃財神,傳說五爺是文殊菩薩的化身,掌管著世間財富,因此五爺廟也是五臺山香火最旺的廟宇之一。</p><p class="ql-block">2.殊像寺:求智慧、求事業(yè)、求考試成功</p><p class="ql-block">殊像寺供奉的是五臺山最大的一尊文殊菩薩像,文殊菩薩在佛教中掌管智慧,所以崇拜文殊菩薩以求智慧和學業(yè)有成的人很多。</p><p class="ql-block">3.菩薩頂:求真容文殊菩薩的加持和保佑</p><p class="ql-block">菩薩頂是供奉真容文殊菩薩的地方,相傳為文殊菩薩講經(jīng)說法的地方,也是五臺山藏傳佛教的首府和皇宮式建筑。</p><p class="ql-block">4.黛螺頂:求消除煩惱,增長智慧</p><p class="ql-block">黛螺頂供奉五方文殊,人們登頂后即可朝拜五方文殊,也是五臺山的“小朝臺”。</p><p class="ql-block">5.塔院寺:求舍利子的功德和福報</p><p class="ql-block">塔院寺內(nèi)有大白塔,是五臺山的標志建筑,也是供奉佛祖釋迦牟尼的舍利的地方。</p><p class="ql-block">6.梵仙寺:求姻緣、求偏財</p><p class="ql-block">這里是唯一供奉仙家的寺廟。寺廟側(cè)畔,郁郁蔥蔥,云霧繚繞,頗有幾分迷醉的仙氣,梵仙寺最受善男信女喜愛的,要數(shù)這里有求必應(yīng)的好姻緣、偏財運 。也許是求緣問卦非常靈驗的緣故,這座寺又叫作“靈應(yīng)寺”。</p> <p class="ql-block">五臺山在全國知名度極高,求應(yīng)靈驗。每天求學求職、求官求財、求婚求子的絡(luò)繹不絕,每個人一輩子一定要來一趟五臺山,一方凈土,三柱清香,愿所愿皆所求,三分求,七分修,但行好事,莫問前程。</p><p class="ql-block">即便沒有這些信奉,五臺山也很值得一來。這里的佛教文化、人文歷史、寺院建筑、自然風光都有很多看點。</p> <p class="ql-block">五臺山山門上的禪意楹聯(lián),非常值得細嚼慢咽,品味十足,且富含哲理??催^幾幅禪意楹聯(lián),讓感悟頗深,愿與大家分享共勉。 </p><p class="ql-block">一、心中悟無盡之境;境上了難思之心。 </p><p class="ql-block"> 二、空色圓融,何有去來之路;我人頓息,本無生滅之門。 </p><p class="ql-block"> 三、退一步看利海名場,走出了許多魑魅;在這里聽晨鐘暮鼓,打破了無限煩惱。 </p><p class="ql-block"> 四、行至云深處;坐看日出時。 </p><p class="ql-block"> 五、看破人生難睜眼,閱盡人情暗點頭</p><p class="ql-block"> 這幾幅禪意楹聯(lián),道出了人間的許多真理。這第四幅楹聯(lián),貌似熟悉。細一查,方才得知出自王維《終南別業(yè)》一詩: </p><p class="ql-block">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p><p class="ql-block">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p><p class="ql-block">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p><p class="ql-block">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p><p class="ql-block"> 五臺山的出家人讀王維的詩,拿來修身修性,又被恰到好處地用作山門之上的楹聯(lián)。真乃禪俗妙處通也! </p> <p class="ql-block">五臺山之旅,如同一場心靈的洗禮。在這里,我感受到了自然與信仰的和諧共存,每一處寺廟都訴說著千年的故事,每一座山峰都承載著歷史的厚重。隨著夕陽的余暉灑滿山巔,我?guī)е鴿M滿的回憶和內(nèi)心的寧靜,告別了這片圣地。五臺山,不僅是一處風景,更是一段旅程,一次心靈的對話。期待未來,能再次踏上這片神圣的土地,繼續(xù)探索它無盡的奧秘。</p> <p class="ql-block">至傍晚,夕陽余暉灑在山間,染上一層金黃。站在停車場,遙望魏巍五臺,看云卷云舒、緣聚緣散,心中滿是對五臺山的留戀與敬畏。</p> <p class="ql-block">送你一縷清晨的陽光,帶給你一天的快樂。萬里路遙,快樂同行。輪跡經(jīng)緯,風雨兼程。文字和相機記錄下自駕路上的點點滴滴,樂享自駕途中的所見所聞。讓我們體驗旅游的力量吧!歡迎繼續(xù)關(guān)注、品味《輪跡經(jīng)緯——北岳攬勝 悟道恒山(15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