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探訪直布羅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曲育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直布羅陀(Gibraltar)是英國在海外最小的領(lǐng)土,位于歐洲伊比利亞半島的南端。它的北部與西班牙接壤,南部與北非的摩洛哥王國隔海相望,象一個楔子似的嵌入阿爾沃蘭海(Mar de Alborán,地中海的附屬海)中。直布羅陀的西側(cè)就是著名的直布羅陀海峽。2024年12月20日,我和先生專程前往直布羅陀,游覽這處在地理課本中出現(xiàn)過的彈丸之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直布羅陀海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直布羅陀是一個面積僅為6.8平方公里的半島,海岸線長12公里,目前人口3萬余人。它扼守地中海與大西洋之間的航海要道——直布羅陀海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直布羅陀海峽位于歐洲和非洲之間,連接大西洋和地中海,水深300米,最窄處寬有14.3公里。因此,它的交通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雖然海峽兩岸是西班牙和摩洛哥,但直布羅陀是英國的海外領(lǐng)土,所以這里呈現(xiàn)出三國鼎立的局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直布羅陀往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713年,直布羅陀成為英國的第14塊海外領(lǐng)土。在1701年至1714年發(fā)生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zhàn)爭期間,英國于1704年8月攻占直布羅陀,成為其軍事基地,英國皇家海軍取得了西地中海的海上霸權(quán)。1713年4月11日,在戰(zhàn)爭中慘敗的西班牙被迫與參戰(zhàn)國訂立《烏得勒支條約》,將直布羅陀割讓給英國。1830年,英國正式宣布直布羅陀為其殖民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進入直布羅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進入一國國境,通常是通往海關(guān)查驗后即告完成。而在直布羅陀,過了海關(guān)后,要先橫穿英國皇家空軍的機場跑道,再通過吊橋和老城門進入直布羅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出了海關(guān),就是溫斯頓·丘吉爾大道。這條大道連接西班牙和直布羅陀,而且橫穿直布羅陀國際機場跑道。直布羅陀機場距離市中心僅500米,是一座軍民合用的機場 ,為英國國防部所有,由英國皇家空軍管理,民用航空由直布羅陀政府負責(zé)管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該機場始建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于1939年投入軍用。自1987年起,英國和西班牙政府準許兩國民航客機在此起降;2006年,英西兩國和直布羅陀簽署協(xié)議,允許所有來往直布羅陀的民航班機起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為保證飛機起降安全,政府在溫斯頓?丘吉爾大道與直布羅陀國際機場跑道交叉口設(shè)置管制閘門。每當飛機起降時,紅燈亮起,閘門關(guān)閉10分鐘(有時長達兩小時),往來行人車輛,必須等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公路和人行道建在飛機跑道上,行人及車輛進出國境,必須穿行軍用飛機場,舉世罕見,之前聞所未聞。這次真的開了眼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走出飛機場,來到直布羅陀城門。這座城門是從陸路進入直布羅陀的唯一通道。現(xiàn)在的城門和門前吊橋是在1727 年重建的。在此之前,為爭奪直布羅陀,曾經(jīng)發(fā)生過13場激烈的圍城之戰(zhàn),城門和吊橋多次毀于兵燹。目前,直布羅陀當局劃定此處為步行區(qū),禁止車輛通行,其中騎自行車和電動滑板車的最高可處罰款300 英鎊(約合人民幣2900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直布羅陀巨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直布羅陀巨巖(Rock of Gibraltar)是一座巨型石灰?guī)r,位于直布羅陀北部邊境,海拔高度426米。古希臘神話中認為它是“海格力斯之柱”(Pillars of Hercules,又譯“赫拉克勒斯之柱”)之一,據(jù)說另外一根柱子在北非的摩洛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乘坐中巴車,沿著狹窄的公路駛向巖頂。登山游覽為的是觀風(fēng)景、喂猴子、游溶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天公作美,一到巨巖上,天氣變得出奇的好,烏云散去,陽光明媚。從巨巖向下望去,只見遠處阿爾沃蘭海波瀾不驚,腳下的直布羅陀平靜安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巨巖頂部是自然保護區(qū),其中生活著250只直布羅陀獼猴,據(jù)說它們是歐洲唯一的野生猴子種群。近年來,觀猴喂猴成為直布羅陀旅游的熱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里的猴子性情似乎挺溫順的,不討人嫌,沒見搶奪游客手機包裹的。游客們爭相投喂猴子,它們個個吃得膘肥體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巨巖的半山腰上,有一個天然的洞穴——圣邁克爾溶洞。進入這個洞穴后,首先見到的主洞穴是最上層的大廳,大廳連接五個狹窄通道,通往一連串的小溶洞,最深處達到入口以下約 62.5 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據(jù)說這個洞穴在古羅馬時代就被發(fā)現(xiàn)了。當年,人們一直認為這個洞穴是無底的,洞穴里的地下通道與非洲大陸相連,而獼猴就是通過這條海底通道來到直布羅陀的。當然,這些都是故事和傳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這個溶洞被用作急救醫(yī)院。自 20 世紀 60 年代初,圣邁克爾溶洞的主洞穴對游客開放。這里被改造成一個有400個座位的洞穴劇場,可以舉辦音樂會,表演舞蹈或者戲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和丈夫菲利普親王在訪問直布羅陀期間,于1954年 5月10日參觀了這個溶洞。溶洞門前的紀念石碑上,對此有文字記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歐羅巴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歐羅巴角(Europa Point)是直布羅陀半島南端的海岬,也是直布羅陀主要觀光景點之一。我們乘坐中巴車從巨巖上下來,抵達這里,從市中心也有公交車往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歐羅巴角上,直布羅陀政府修建了觀景平臺,游客可以欣賞周邊的風(fēng)光和阿爾沃蘭海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歐羅巴角的南端,屹立著一座燈塔,這是地中海的出入口。在漆黑的夜空中,為航船指引航向。倘若在夜間觀賞這座燈塔,想必是別有一番感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歐羅巴角燈塔建造于1838年—1841年。塔高20 米,高于水平面49米,呈圓柱形,用磚石砌成。塔體外表漆成白色,有一圈紅色的水平條紋。塔上方是塔燈和陽臺。1841 年 8 月 1 日,歐羅巴角燈塔建成投入使用至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燈塔的光源最初是由人工操作的油燈,1905 年改用三個白熾燈。1994 年 2 月,實現(xiàn)自動化控制, 2016 年轉(zhuǎn)換為 LED 操作。目前,歐羅巴角燈塔的照射范圍達到33 公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回望觀景平臺北側(cè),有一座面向直布羅陀海峽的清真寺——易卜拉欣-易卜拉欣清真寺(???? ??????? ??????????)。這座建筑通體純白色,在藍天的映襯下,高大的宣禮塔和精美的穹頂耀眼奪目,為歐羅巴角增色不少。它是由沙特阿拉伯已故國王法赫德捐建的,于1997年8月8日啟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歐羅巴角觀景平臺上,安放著一塊“到此一吻”的標識牌(下圖),上面的文字提示游客直布羅陀是歐洲最后一個海岬,要“在這里吻我”。想必這里是為情侶拍照準備的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逛老城主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主街是直布羅陀老城區(qū)中一條南北走向的步行商業(yè)街,是直布羅陀最主要的街道。主街建造于14世紀,西班牙統(tǒng)治時期稱“皇家大街(Calle Real)”,當年是城市交通干道,因南面是隔海相望的非洲,因而又被稱為“非洲之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1779到1783年間,直布羅陀受到圍攻時,主街上幾乎所有的建筑物都受到法國和西班牙聯(lián)軍的損壞。 因為主街鄰近港口,在法西艦隊炮火的攻擊范圍之內(nè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主街兩側(cè)的店鋪鱗次櫛比,此時正值西方國家的圣誕節(jié)前,逛街購物的、旅游的熙熙攘攘,商家紛紛打折促銷,店里街頭一片熱鬧景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直布羅陀街頭安放著這種英國式的公用電話亭(見下圖),游客們紛紛駐足打卡拍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主街上有一家郵局。直布羅陀的郵政業(yè)務(wù)由皇家直布羅陀郵局辦理,這是一個成立于1886年的“公營單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05年,直布羅陀郵局增加“皇家”的前綴,這在英國海外領(lǐng)地中是唯一的一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位于主街的直布羅陀郵局還有四個下屬機構(gòu):北區(qū)分局、南區(qū)分局、包裹郵局、郵件分揀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主街南側(cè)盡頭是直布羅陀的炮臺廣場。這里的炮臺和堡壘是早年的城防工事,現(xiàn)在成為觀光景點,游人如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座身著夏季戰(zhàn)斗服的士兵的塑像坐落在廣場西北角。這是為紀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保衛(wèi)直布羅陀巨巖的直布羅陀志愿軍、國防軍和在軍團中服役的直布羅陀人而建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站在炮臺廣場上,仿佛還能嗅到兩百多年前炮火硝煙的味道。即將邁出直布羅陀海關(guān)時,空中悠然飄揚著的英聯(lián)邦旗、直布羅陀旗和英國國旗(下圖,自左至右)令人矚目,感覺卻是五味雜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span class="ql-cursor">?</span>(寫于2024年12月27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