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一座座老房子,特色小店,構(gòu)成了別樣的風景。今天的我?guī)е鴳雅f敬意的心情,閑逛熟悉的小馬路,重走學生時代記憶猶新一條長長的弄堂。我也要帶你走一走,看一看老盧灣的房子弄堂文化</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從皋蘭路西邊穿過瑞金二路斑馬線</p> <p class="ql-block">就到了瑞金二路48弄,這是個長長的弄堂</p> <p class="ql-block">弄堂內(nèi)有兩條路名的門牌號,弄堂的東邊是瑞金二路,弄堂的西邊是茂名南路</p> <p class="ql-block">一條長長的弄堂,穿出去,來到了茂名南路</p> <p class="ql-block">過了馬路就到了茂名南路156號</p> <p class="ql-block">哦!我讀書的學堂到了</p> <p class="ql-block">學堂成立于上世紀的1938年,校名叫作上海弘毅中學</p> <p class="ql-block">放學了,從茂名南路163弄穿過,163弄有11棟民國時期的老房子。日復一日,春夏秋冬,家、學堂,學堂、家,一條長長的弄堂,走過的腳步,丈量的前程,留下了美好。到如今仍對他記憶猶新</p> <p class="ql-block">經(jīng)過這里就是弄堂的東邊瑞金二路的門牌號了</p> <p class="ql-block">瑞金二路48弄有18個門牌號的老房子,其中有連排房,獨棟房,公寓房</p> <p class="ql-block">弄堂里的這棟房子,曾經(jīng)是教師食堂,學生們也可以去就餐?,F(xiàn)在空無一人,往里看記憶浮現(xiàn)</p> <p class="ql-block">穿出瑞金二路48弄,上學一日間,穿進弄堂又穿過弄堂。上海囡囡的弄堂文化與生俱來</p> <p class="ql-block">到達皋蘭路,家就在前面。小馬路上有31個門牌號,有近40棟民國時期建造的房子,它是由法租界公董局修筑。皋蘭路東起復興公園,西至瑞金二路,全長200多米。原名高乃依路,1943年更名文安路,1946年改名皋蘭路。路兩邊的法國梧桐比老房子還要多</p> <p class="ql-block">皋蘭路16號早年為東正尼古拉斯教堂,后為瑞金二路街道香山生產(chǎn)組,現(xiàn)為思南書院。一個可以喝咖啡看書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感謝有志人士、領(lǐng)導們的決策,保留了有故事有文化氣息的老房子</p> <p class="ql-block">31個門牌號,老房子、老弄堂,留下了我年少的腳印和成長的快樂</p> <p class="ql-block">皋蘭路31號是盧灣二中心,曾是老盧灣小學中的天花板,也是老盧灣的名片。2007年從原址搬遷到復興中路茂名南路,今又搬回一部分,成了二中心的分部?;貧w原址,縱然是讓游子們可以尋夢的地方,民心所向披靡無敵</p> <p class="ql-block">那年那月每天穿梭于三條盧灣路,為的是小女生上學堂。</p> <p class="ql-block">茂名南路122號是我年少時閨蜜的家,她是老紅軍的愛女,向明中學畢業(yè)生。每星期六下午是我必到的地方,一個帶花園的老房子。也是承載我快樂的時光</p> <p class="ql-block">皋蘭路,是我長大成長的地方,我從這里畢業(yè)走向社會單位工作,我從這里成家立業(yè)生娃生活過日子</p> <p class="ql-block">我的學生時代</p> <p class="ql-block">住過的老房子。這條路上的建筑都已經(jīng)百年了,依然風采卓越</p> <p class="ql-block">我的學生時代</p> <p class="ql-block">小弄堂,走過年少,走向成年</p> <p class="ql-block">我的學生時代</p> <p class="ql-block">住過的老房子,記憶里都是滿滿的愛。皋蘭路是一個充滿風情和故事的地方,它不僅是上海城市歷史的見證,也是現(xiàn)代都市生活與歷史傳承的結(jié)合</p> <p class="ql-block">2011年的6月,市政府的一紙文書下達,盧灣區(qū)正式合并給黃浦區(qū),從此上海市再也沒有了盧灣區(qū),老盧灣區(qū)的原住民心里縱然有著依依不舍的情節(jié)</p> <p class="ql-block">日月交替,日月為明。歲暮一何速,最是時光留不住,但可以陪伴</p> <p class="ql-block">常常是,一幅場景,一句話語,不自覺的眼里含了淚水。舉頭看看花</p> <p class="ql-block">細細想來,不就是老人的一句叮嚀,兒孫的一聲回應嗎?感情的潮水涌上心頭,不由自主的濕了眼睛。低頭細思量</p> <p class="ql-block">記得小時候的五六十年代,總看見母親穿著旗袍去上班,感覺好美??!細細想來我姆媽的衣櫥里有十幾件旗袍呢,旗袍的制作者是我的外公?。⌒南氲任议L大了也要穿上外公制作的旗袍。1965年上海市政府一紙文書,禁穿旗袍,從此上海馬路上再也沒人穿著旗袍了。改革開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穿上旗袍的我,圓了小時候的夢,但沒有了媽媽那一代人對旗袍的理解和熱愛</p> <p class="ql-block">有一年回江南水鄉(xiāng)看外公,87歲的外公說,來!外孫女,我來教你打旗袍的盤扣,看見翹著蘭花指拿著針線不帶老光鏡的外公,熟練的指導我打盤扣,一股感慨崇拜油然而生。那是匠人匠心對他心中專業(yè)的厚重體現(xiàn)和情感依托</p> <p class="ql-block">那就是閱歷,那是生活嗎?流淚,微笑,這就是人生。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努力學習是一生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邂逅所得,美!冬日重走通往學堂的老弄堂,也是找到了心靈的歸宿,找到了前行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茂名南路156號的學堂,最早的1938年用名弘毅中學,1958年改名紅星中學,1985年改名清華中學。幾天前走訪了清華學堂,查詢了教我們的先生們,得知都已作古。先生們都是畢業(yè)于民國的北平大學、夏門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交通大學等等。人生,哭著來,笑著走,也是一種圓滿</p> <p class="ql-block">皋蘭路的最西邊就是百年復興公園,年少時每星期都要去玩玩,年老時每月必定要去聚聚看看聊聊,還有也去穿穿老弄堂</p> <p class="ql-block">還有這八十多歲的老學堂</p> <p class="ql-block">一杯清茶,閑坐鄉(xiāng)村。一付老光眼鏡,讀懂人生,笑看世態(tài),我來人間一趟</p> <p class="ql-block">歲月如流水轉(zhuǎn)眼到古稀,回望成長之路,有時難免給人以“寂寞”甚至“荒涼”之感,可是我們卻不乏彼此之間相互渴望和給予的“溫暖”。萬物冬藏,歲月沉香;塵世尋味,初雪暖陽。心有所寄,有愛直前。2024年歲尾之際,致我心中的老盧灣、老房子,老馬路,老弄堂,老學堂,老同學,老同事,老鄰居,老朋友們,老復興公園,百年梧桐樹,百年依舊!如詩如畫如歌。一個老盧灣人的我要把美好的記憶,保存好郵寄給自己。別了2024年,你好呀!美好的2025年。日月星辰,歲月悠悠????謝謝大家跟隨我一起穿越了長長的老弄堂,走一走小小的老馬路,看一看優(yōu)雅的老房子。歷史不能斷代,文化定要傳承。一個美麗的區(qū)域,歷經(jīng)了百年變革,滄桑蒼穹間,不思量自難忘????????????????</p><p class="ql-block">七十自賀,吟一首小詩:</p><p class="ql-block"> 當年學堂妹,</p><p class="ql-block"> 而今古來稀,</p><p class="ql-block"> 閑庭信步走,</p><p class="ql-block"> 物是人事易。</p><p class="ql-block"> 攝像眼中景,</p><p class="ql-block"> 歲月情深憶。</p><p class="ql-block"> 心記弄堂路,</p><p class="ql-block"> 濃淡兩相宜。</p><p class="ql-block"> 謝謝大家!謝謝分享!</p><p class="ql-block"> 攝像: 云霞 (愛華)</p><p class="ql-block"> 地點: 上海老盧灣 茂名南路</p><p class="ql-block"> 清華中學 皋蘭路</p><p class="ql-block"> 瑞金二路 復興公園</p><p class="ql-block"> 盧灣二中心小學</p><p class="ql-block"> 背景音樂: 如 水 年 華</p><p class="ql-block"> 學生時代: 1961~1971</p><p class="ql-block"> 2024.12.2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