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行記 <p class="ql-block"> 滇西行,與張震老師為伴,倆人去了滇西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芒市、瑞麗、盈江和保山市的騰沖。從長沙黃花機場出發(fā),飛抵芒市機場租車,走瑞麗到盈江,再至騰沖,從騰沖駝峰機場飛回長沙,共7天時間。搞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在同伴張老師的關照下,渡過了一個非常愉快、開心而又有許多收獲的時光。</p><p class="ql-block"> 第一站,芒市。傣語稱“勐煥”。中國唯一單名市,德宏州首府,多民族聚居地,有濃郁的東南亞風情。</p><p class="ql-block"> 勐煥金塔。芒市地標性建筑,屬南亞傣王宮建筑風格。中國第一金佛塔,亞洲第一空心佛塔,傣族人的圣地。它位于城區(qū)雷牙山之巔,傳說釋迦牟尼生前轉(zhuǎn)世為金雞阿巒時曾生活于此。在陽光照耀下,它金光燦燦,光彩奪目,雄偉壯觀,神圣不已。</p><p class="ql-block"> 勐煥銀塔。也是芒市地標性建筑,與金塔遙相呼應,行走只需十多分鐘。它風景別致,塔身通體銀白,周圍環(huán)繞許多小塔,塔身裝飾及塔尖均用傣銀、鍍銀等材質(zhì),純手工雕刻而成。在陽光下,它熠熠生輝,顯得十分肅靜、莊嚴、神圣。銀塔也是傣族人的圣地。</p><p class="ql-block"> 芒市樹包塔。位于城區(qū)廣場。第十五世土司(1741一1770)為紀念一場勝戰(zhàn)而建,已有二百余年歷史。約百余年前,塔縫中長出了一株榕樹,幾經(jīng)風雨,樹根逐漸將塔纏繞包裹,形成今日奇觀。塔頂樹,樹包塔,塔頂上枝葉蔥蘢繁茂,樹腳下佛塔生輝,堪稱塔中一絕。</p><p class="ql-block">金塔</p> <p class="ql-block">銀塔</p> <p class="ql-block">金塔與銀塔同框相連</p> <p class="ql-block">樹包塔</p> <p class="ql-block"> 第二站,瑞麗。古稱“勐卯”,因“祥瑞美麗”而得名,是傣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它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邊境城市,與絢甸接壤。瑞麗擁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觀,莫里熱帶雨林、獨樹成林和一寨兩國、姐告口岸、畹町南洋華僑機工抗日紀念園是許多游客必去的打卡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獨樹成林</p> <p class="ql-block"> 在獨樹成林小景點,拍了一照片,想想取了個名,就叫著“向心聚力”吧。或許,有時代特征的含義。</p> <p class="ql-block">莫里熱帶雨林</p> <p class="ql-block"> 一寨兩國。確實是一寨兩國,但目前被高高的鐵制柵欄所隔離,去緬甸那邊需要辦手續(xù)。但景區(qū)情景有點令人失望。</p> <p class="ql-block">姐告國門</p> <p class="ql-block"> 畹町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紀念園。1939年,3200多名南洋華僑青年司機和修理工,響應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主席陳嘉庚先生的號召,組成“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簡稱“南僑機工”,毅然回到硝煙彌漫的祖國,在抗日運輸線滇緬公路上,戰(zhàn)勝無數(shù)艱難困苦,任勞任怨,勇往直前,流血犧牲,從緬甸運載軍事物資進入大后方,為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p><p class="ql-block">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紀念碑和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 瑞麗有個重要的宗教場所總佛寺,它是傣族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是信仰圣地、藝術殿堂,也是中緬邊境最大的佛教寺廟。由緬甸出資修建,東南亞建筑風格。該處是德宏州非常佳的晚霞拍攝地,在落日前,我們趕到總佛寺。立在殿前廣場,晚霞中的總佛寺及瑞麗城顯得寧靜祥和、十分怡人。觀晚霞,賞日落,真是令人心情激動。</p> <p class="ql-block"> 第三站,盈江。盈江與緬甸接壤,屬多民族居住地,人口以少數(shù)民族為主。它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旅游資源豐富多樣,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因為時間關系,我們只是匆忙欣賞了城邊的濕地公園、橡膠壩和盈江灘涂。濕地公園里的孔雀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橡膠壩上四樽銀光閃閃的大象非常氣派。特別是盈江上由村民修建、收費的簡易竹橋及守橋人的生活令人回憶。無論人或摩托車過橋,每次收費3元。騎行在1.2米寬左右、長達300多米的竹橋上,真替他們捏把汗。</p> <p class="ql-block">守橋人用歺</p> <p class="ql-block"> 第四站,騰沖。徐霞客稱之為“極邊第一城”。因良好的氣候特征,豐富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尤其是中國遠征軍在騰沖方面的抗日悲壯和英勇之舉,令其蜚聲中外,許多游客慕名前往。</p><p class="ql-block"> 滇西抗戰(zhàn)紀念館是必打卡之地,它詳實展現(xiàn)了中國軍民特別是遠征軍的抗戰(zhàn)歷史,其悲壯、慘烈、英勇事跡令后輩動容。在短短一年多時間內(nèi),動用15萬人工,基本憑人力修筑1146公里的滇緬公里。在短短一年多時間里,中國軍人傷亡6.7萬人,九千多有名有姓的中國軍人名字刻在歷史豐碑上。</p> <p class="ql-block"> 和順古鎮(zhèn)離騰沖城區(qū)4公里,是云南著名的僑鄉(xiāng)。六百多年來,中原文化、西洋文化、南詔文化、邊地文化在這里交融碰撞,形成了獨特的僑鄉(xiāng)文化和馬幫文化,使和順成為云南省四個典型的生態(tài)文化村之一。古鎮(zhèn)依山傍水、環(huán)山而建,綿延數(shù)里,聚落著寺院、道觀、祠堂和眾多小巷,還有100多幢清代宅院,建筑中西合璧,既有徽派建筑的婉約,又有西式建筑的明朗,兼有東南亞風情。2024年2月,和順古鎮(zhèn)景區(qū)被文化和旅游部評定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和順圖書館</p> <p class="ql-block">古鎮(zhèn)小巷</p> <p class="ql-block">河邊留影</p> <p class="ql-block">古鎮(zhèn)田園</p> <p class="ql-block"> 銀杏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宋、元時期,當時這里就有少數(shù)民族居住。明代時期,江東地區(qū)的陳、黃、楊、張四大姓氏的先祖從四川、湖南、江西等地遷徙至此,發(fā)現(xiàn)此地有豐富的銀杏資源,便在此地安營扎寨,繁衍生息。 銀杏村距離騰沖市區(qū)35公里,擁有天然連片的銀杏林1萬余畝,共分布有古銀杏樹3000多棵,另外還有幼林1000畝,約33000株。其中,樹齡1000年以上的十余株,500年以上的有400余株,400年以上的740余株,200到300年的1000余株,30年以上的1800余株,20年以上的有4200株。全村年產(chǎn)干銀杏果55萬斤,每斤售價50元,收入2750萬元。每到秋天,這里金黃一片,吸引眾多游客前來觀賞。此行銀杏村,已葉落過季,雖不雍容華貴,但裸露的樹干樹枝,更顯其古樸、粗獷、干練、飽經(jīng)風霜的品質(zhì)。</p> <p class="ql-block">1300多年以上的銀杏王</p> <p class="ql-block">祈愿</p> <p class="ql-block">農(nóng)家小院</p> <p class="ql-block">留住美麗</p> <p class="ql-block"> 司莫拉瓦寨,習總書記到過的地方,感受一番“阿佤人民唱新歌”。</p> <p class="ql-block"> 鎮(zhèn)寨之寶,600余年的金絲楠木,桿壯葉茂。</p> <p class="ql-block">火山熱海地質(zhì)公園</p> <p class="ql-block">熱海大滾鍋</p> <p class="ql-block">峽谷中的熱氣人氣</p> <p class="ql-block">烤背</p> <p class="ql-block"> 云南十八怪之一,雞蛋串著草繩賣。商販為游客準備的生雞蛋,讓他們感受大滾的熱度和體驗雞蛋在大滾里煮熟后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火山地質(zhì)公園</p> <p class="ql-block"> 游客乘坐熱氣球準備在高空俯視火山囗。</p> <p class="ql-block"> 難得一見的熱氣球、飛機、動力滑翔傘同框</p> <p class="ql-block">綺羅古鎮(zhèn)</p> <p class="ql-block">翻拍后的馬幫圖</p> <p class="ql-block">來鳳山國家森林公園</p> <p class="ql-block">北海濕地公園</p> <p class="ql-block">疊水河</p> <p class="ql-block">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