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烏石禪說

賴立位

<p class="ql-block">烏石禪說</p><p class="ql-block"> ----世愚杰峰禪師與他的杰出弟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衢州城西南郊外的烏石山,地處柯城區(qū)華墅鄉(xiāng)三官嶺村,與衢州的常山縣、江山市接壤,風景優(yōu)美,文化底蘊深厚。若從宗教意義上說,它是一座佛山。雖然主峰海拔只有521米,但是在禪宗里的地位比較高。唐昭宗龍紀年間(公元889年),高僧通濟大師在此結(jié)廬修行,取名福應院,開啟烏石山佛法濫觴。北宋大中祥符九年(1014)朝廷賜額?;鄱U寺。通濟大師當年親手種下的兩株銀杏樹,如忠誠的守護神,一左一右守衛(wèi)在寺院門口,1100多年來,任憑寺院幾度興廢,銀杏始終忠貞不移,堅強挺立。每到深秋時節(jié),滿樹金黃燦爛,每一張葉子都在輕輕訴說千年的滄桑佛緣。</p><p class="ql-block">但是,真正奠定烏石山佛山地位的是世愚杰峰禪師。</p><p class="ql-block">世愚禪師(1301-1370),號杰峰,元代衢州西安縣人,俗姓余。當他的母親臨產(chǎn)前,夢見觀世音菩薩抱著一個青衣童子送給她。從小就對佛塔、寺院表現(xiàn)出異乎尋常的崇敬。長大后到蘭溪顯教禪寺出家為僧。修行數(shù)年后,聽說杭州大慈山定慧禪寺的止巖禪師是位得道高僧,于是前往求教。在止巖禪師問他一個問題卻回答不上后,回去繼續(xù)修行。三年后,聽到鄰座僧人唱《證道歌》,當聽到“不除妄想不求真”時,突然領(lǐng)悟。于是再次去求見止巖禪師,終于經(jīng)過一番努力后,成為止巖禪師的入室弟子。1331年,世愚禪師辭別師傅,回到衢州,在烏石山搭建茅廬修行,弘揚佛法。十余年間,聲名遠播。吸引了成千上百的信眾紛至沓來,以致于無法容納。本地富紳陳慶甫見此情狀,慷慨出資,重建規(guī)模宏大的福慧新寺,并捐獻山場、田地,用于維持寺院日常運營。元至正六年(1346),安徽廣德縣石溪重建興龍禪寺,盛邀世愚禪師前往主持。在廣德三年,給興龍禪寺帶來高度興盛,其程度已與烏石山不相上下。而衢州本地信眾思念世愚禪師,渴望歸來。其時正好衢州本地新建了四座寺院,分別是古望寺、龍眠寺、寶蓋寺、普潤寺,都延請世愚禪師回來主持,作為開山祖師。世愚禪師盛情難卻,回到衢州。之后二十余年,在烏石山傳播佛法。明洪武三年(1370)十二月圓寂,享世壽七十,僧齡五十。</p><p class="ql-block">根據(jù)明末清初相繼成書的《補續(xù)高僧傳》《續(xù)指月錄》《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等禪宗典籍記載,烏石世愚禪師是禪宗臨濟宗南岳下二十三世,是杭州大慈山定慧禪寺止巖成禪師的法嗣,是湖州莫干山天池禪寺元翁信禪師的法孫。傳播佛法四十余年,培養(yǎng)了數(shù)十位高僧大德。其中最出名的兩位,《續(xù)指月錄》里將他們倆作為其法嗣即衣缽傳人,記入禪典?!赌纤卧鞫U林僧寶傳》里說,“繼愚后事者有二人焉,曰無涯幻,曰日本太初原?!?lt;/p><p class="ql-block">其一,金陵靈谷寺無涯非幻永禪師。非幻(1339-1420),法名道永,字無涯,號非幻。衢州西安縣浮石鄉(xiāng)人,俗姓吳。出生前夕,其父親夢見明果寺長老乘轎子來到家里,因此出生后取名原僧。十二歲,到烏石山拜世愚禪師為師。經(jīng)世愚悉心教導,“疑滯盡釋”,成長為得道高僧。永樂丁亥(1407),被朝廷請到首都南京。問答之下,獲明成祖高度賞識,命其主持當時的天下第一禪林靈谷寺,擢為僧錄司右闡教。僧錄司是明朝國家的僧人管理機構(gòu),其長官有左、右闡教,級別為從六品。用今天的話來說,類似于全國佛教協(xié)會副會長,妥妥的國家宗教領(lǐng)袖。</p><p class="ql-block">其二,溫州瑞安龍護太初啟原禪師。</p><p class="ql-block">太初(1333-1407),法名啟原,號太初。日本人,俗姓源(一說張)。九歲(1341)時,到鐮倉建長寺出家,拜物外可什禪師為師。十八歲時,向師傅提出請求,到中國江南學習佛法。吳王朱元璋丙午年,也就是公元1366年,抵達中國福州。二月份,到達南京,呈上相關(guān)文書和上貢物品。獲得指令前往拜見宗泐大師。宗泐大師接見后,告訴太初到各處走走,向各處高僧大德學習。數(shù)年間,太初先后參見了了堂、天童、無著、懶牧等四十五位名僧。最后,投入烏石山世愚禪師門下,成為其法嗣。</p><p class="ql-block">世愚禪師圓寂后,太初離開烏石山,開始了在中國江南的行走歷程。于洪武初年進入溫州瑞安(今屬溫州泰順)境內(nèi)。先后在仙巖庵、沓石庵、庫村廣度寺、羅陽三峰寺修行弘法,最后在離羅陽十余里的山交村建造龍護禪寺,在非幻主持靈谷寺的當年(1407)圓寂。明景泰三年(1452),泰順建縣,羅陽成為縣城。某日,首任知縣郭顯宗帶領(lǐng)縣衙一班人來到龍護寺(俗稱山交寺),在聽取了太初的弟子匯報后,命縣學教諭熊相撰寫了《山交寺開田記》一文,鐫刻于石碑上,以紀念太初和尚。明清兩代,龍護寺作為泰順最為清幽的寺院,時常得到官員、文士的光顧,留下了大量詩文,為寺院增添濃墨重彩。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寺院荒廢。如今,相傳為太初手植的兩株檜柏、明代《山交寺開田記》古碑,仍在默默地訴說著太初和尚的弘法往事。</p><p class="ql-block">其實,還真不能忘記世愚禪師的另兩位杰出弟子德隨和道達。世愚禪師圓寂后,這兩位弟子收集了世愚禪師的一生事跡,找到大明朝文臣第一的著名文士宋濂,由宋濂執(zhí)筆撰寫了《佛智弘辨禪師杰峰愚公石塔碑銘》,世愚禪師方為后世所知。由塔碑銘可知,德隨是世愚十五位“能其法者”的弟子之一,道達是世愚“所度弟子二十又三人”之一。前文所引的《補續(xù)高僧傳》《續(xù)指月錄》《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等禪宗典籍都編輯于明末、清初,從文字內(nèi)容看,基本上源自宋濂的塔碑銘文字。</p><p class="ql-block">先賢有語“從來人必托地以生,地必托人以傳,兩相需而交相重也?!笔篱g山川形勝,其聲名甚著者,往往都是自然風光與人文勝跡完美結(jié)合,即所謂的人杰地靈。烏石山與世愚禪師的佛法因緣,也正是人與地“兩相需而交相重”的結(jié)果。烏石山,世愚禪師弘法于此,歸藏于此,為之烙下了深深的禪法印痕,助力其步入中國佛教名山序列。烏石山從此由衢州出發(fā),走向浙江,走向安徽、江蘇,聲譽遍及全國,甚至名聞東鄰日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