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篇:神廟&神廟</p> <p class="ql-block"> 歷史可以中斷,文明可以失落,但文化是不可能磨滅的。神廟,作為古埃及宗教建筑,是現(xiàn)存古埃及文明遺存最重要的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公元前16世紀(jì)至前11世紀(jì)埃及新王國時期,法老們修筑了眾多宏偉的神廟。神廟多以石塊砌筑,分帶有柱廊的內(nèi)院、大柱廳和神堂,大門前有方尖碑或法老雕像,正面墻上刻有著色淺浮雕。</p> <p class="ql-block"> 這些神廟雖歷經(jīng)數(shù)千年時間的洗禮和人為劫難,破敗而蒼桑。但仍高聳地挺立在尼羅河兩岸,氣勢宏闊、雄偉莊嚴(yán)。這些凝固下時空精魂古老磚石,仍然在與遠(yuǎn)古對話。</p> <p class="ql-block"> 伊西絲女神廟,因建在阿斯旺諸島中的菲萊島上,故又稱“菲萊神廟”。</p> <p class="ql-block"> 伊西絲女神廟是托勒密二世費拉迪弗新在古法老神廟的廢墟上修建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祭司女神伊西絲。其主體建筑由前后塔樓、前后廳、產(chǎn)房及托勒密二世神廟組成。</p> <p class="ql-block"> 阿布辛貝神廟,位于埃及阿斯旺南距離蘇丹邊境只有30公里的地方。建于公元前1300年,據(jù)說名字來源于最早帶西方人去現(xiàn)場的一名小向?qū)У拿?。它坐落于納賽爾湖西岸,由依崖鑿建的牌樓門、巨型拉美西斯二世摩崖雕像、前后柱廳及神堂等組成。</p> <p class="ql-block"> 阿布辛貝神廟和它下游至菲萊島的許多遺跡一起作為努比亞遺址,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遺產(chǎn)。1966年因興建阿斯旺水壩,神廟整體遷移至高出河床水位60余米的后山上。</p> <p class="ql-block"> 科翁坡神廟,在古埃及語中意為“金城”,這里曾是古埃及的金礦。神廟同時供奉老鷹神荷魯斯和鱷魚神索貝克,因此也被稱為“雙神殿”。</p> <p class="ql-block"> 神廟沿一條中軸線分成兩部分并有兩個大門,一個是專為荷魯斯建造的,另一個是專為索貝克建造的。左右兩邊無論是建筑還是雕刻都自成體系,互不相干。鷹象征善,鱷魚象征惡,但古埃及人相信以惡制惡,希望在善與惡的共同守護下收獲肥美的莊稼與安樂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埃德夫神廟,又叫荷魯斯神殿,它是繼卡納克神廟后最大及保存得最好的一座神廟。除了用作供奉鷹神荷魯斯之外,神廟亦作宗教祭祀活動。此外,廟內(nèi)墻壁的銘文也為學(xué)者提供了不少古埃及于希臘羅馬時期在語言、神話及宗教方面的資料。</p> <p class="ql-block"> 盧克索神廟坐落在古埃及中王國和新王國的都城底比斯南半部遺址上。由尼羅河畔朝拜的人從這里可通過一條兩旁蹲坐著上百獅身人面像的大道通向東北方向。</p> <p class="ql-block"> 在古代這條大道連接盧克索神廟與2.5公里外的卡納克神廟。其前院的西南是一座巨大的大門。這里原有拉美西斯二世的兩尊坐像、四尊立像和兩根方尖塔?,F(xiàn)只剩下兩尊坐像、一尊立像和一根方尖塔了。</p> <p class="ql-block"> 卡納克神廟,位于盧克索北部,始建于中王國時期,新王國時期開始大規(guī)模建筑,至希臘人統(tǒng)治結(jié)束,是獻給太陽神阿蒙及其妻子的神廟。</p> <p class="ql-block"> 主殿有十分壯觀的森林柱,柱身和墻壁上滿是雕刻和象形文字銘文,著名的《圖特摩斯三世年代記》、拉美西斯二世有關(guān)卡迭什戰(zhàn)役的情況和銘文就刻在這些柱子和墻壁上,為歷史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實物資料。</p> 原創(chuàng)圖文? 承蒙惠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