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是人生的一大喜事,從古至今都要熱熱鬧鬧地慶祝。相傳中國最早的婚禮從伏羲氏制嫁娶、女媧立媒約,才開始有婚姻關系。我國最早的古詩《詩經(jīng)》里就有“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的詩句。 我國地大物博,各地婚俗各有不同,但訂婚、下聘、迎親、拜堂、鬧洞房等似乎各地都是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 唐人楊師道寫過一首《初宵看婚》,描寫了當時結婚的狀況:“洛城花燭動,戚里畫新蛾。隱扇羞應慣,含情愁已多。輕啼濕紅粉,微睇轉橫波。更笑巫山曲,空傳暮雨過?!? 現(xiàn)在婚俗已經(jīng)有了很大變化,但在農(nóng)村,還會見到按傳統(tǒng)習俗舉辦的婚禮。 男方帶著大包小包去迎接新娘,在各地還是比較普遍的。 在一些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接新娘的隊伍十分壯觀,經(jīng)常是幾十上百人挑著各式各樣的禮品去女方迎親。 只有花這樣的大代價,才能夠把如花似玉的新娘接到男方家。 到了婆家,還有跨火,跨圈等各種習俗,營造吉利、喜慶的氣氛。 當然很多年輕人也采用西式的婚禮,穿上了白色的婚紗。 喜慶的花轎已經(jīng)很少見了,代之以各式各樣的轎車。 前不久我隨一批攝影人在吉安采風,正好碰到了另一種結婚禮儀。 首先一對新人穿著中國傳統(tǒng)婚衣攜手來到婚姻登記處,領取婚姻登記表。 按要求填好表格中的各種事項。 然后莊嚴地在登記表上按下自己的指印。 在訂婚書上簽上自己的名字。 辦好這個手續(xù),標志著這對情侶成功喜結良緣。新娘臉上的笑容表達了她心中的喜悅。 新郎也不甘落后,直接用一個深情的吻,表達此刻自己興奮的心情。 然后他們手牽手到戶外發(fā)證處去領取結婚證。 大批攝影人見證了他們的幸福時刻,也為他們留下了美好的記憶。 頒證員向這對新人提了一個最簡單也最關鍵的問題,你們兩人是自愿結婚嗎?新人們異口同聲回到“是”。 接著這對新人齊聲誦讀了“結婚誓言”,表示今后無論是順境逆境,富有貧窮,健康疾病,青春年老,都風雨同舟,同甘共苦。 頒證員把裝裱好的結婚證莊嚴地送到兩人手中。 新人用熱烈的親吻慶祝這個莊嚴的時刻,表達彼此的愛意,紀念這個神圣的禮儀。 婚禮,與出生、滿月、成人禮、喪禮一起被稱為人生五禮。在我國法律中,公民結婚只需地方政府民政部門進行結婚登記即可生效。讓婚姻登記過程更有儀式感,也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日益淡化的傳統(tǒng)婚俗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