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79年9月15日,渭北高原,秋雨綿綿,在通往韓城——西安鐵路鐘家村車站的田間小路上,17歲的我,戴了一頂草帽,披了一塊塑料布,掂了一大包石頭饃,跟著父親深一腳淺一腳的去坐火車,去西安鐵路運輸學(xué)校(如今的西安鐵路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報到。那是我第一次坐火車,第一次進省城。那是韓城開往西安的一趟慢車,在擁擠不堪的火車上哐當了半天,終于到了西安火車站。由于是第一次坐火車,我一落地有點發(fā)懵,列車??吭诙九_,我瞅見一站臺上密密麻麻往出走的旅客,就不假思索便欲跨越股道。旁邊的站務(wù)員一陣大聲斷喝,父親眼疾手快,一把將我拽回。</p><p class="ql-block"> 在人山人海的車站廣場上,父親把我托付給接站的老師后,就急匆匆返身進站趕回家去了。我站在學(xué)校接站的卡車上,回頭望著父親的背影<span style="font-size:18px;">漸漸消失在人群中</span>,忍不住悄悄流下了茫然的淚水。</p> <p class="ql-block"> 1981年7月23日下午,驕陽似火,空氣似乎在燃燒。我們畢業(yè)被分配到安康鐵路分局的三百多名同學(xué),從西安車站啟程,登上了開往安康的綠皮火車硬座車廂。列車翻越秦嶺,跨過漢江,有幾位女同學(xué)哭哭啼啼了整整一路。</p> 我在安康機務(wù)段見習期滿后,就到運轉(zhuǎn)車間成為一名機車乘務(wù)員。從此,回家的機會變得格外奢侈,西安站也成了我心中遙不可及卻又朝思暮想的遠方。聽三個姐姐和妹妹講,逢年過節(jié),一聽到西安——韓城線的火車轟鳴聲,父親就獨自默默地起身走向村東頭,他從那里送走了自己的兒子! <p class="ql-block"> 1985年我入黨提干,1986年擔任機務(wù)段團委書記,休假相對容易一點了。記得1987年春節(jié),我滿心歡喜要帶著半歲多的女兒回老家,提前好幾天就托人找關(guān)系,預(yù)訂臥鋪票。然而,當好不容易拿到那張承載著希望的臥鋪車票時,艱難的旅程才剛剛拉開序幕。那時,西安至安康鐵路尚未建成,回老家需先經(jīng)陽平關(guān)至安康鐵路,再輾轉(zhuǎn)繞道寶雞至成都鐵路,到寶雞后又轉(zhuǎn)頭向東駛向西安。第二天上午,列車終于抵達西安,而距離換乘去韓城的列車僅剩下一個多小時。我抱著女兒,在站內(nèi)終于覓得一根避風的柱子,安頓好她們娘倆后,便撒腿飛奔出站,買了幾個熱氣騰騰的包子,又馬不停蹄地跑回站內(nèi)。就這樣,在歷經(jīng)近30個小時的折騰后,我們終于在第二天下午回到了魂牽夢繞的老家。</p> <p class="ql-block"> 轉(zhuǎn)眼到了2000年,西安——安康的鐵路修通了,我仿佛被賦予了回老家的雙翅,利用雙休日,幾乎每個月都能回老家看望父母,幾乎每個月也都要見一見“面皮”車站,而它就像一位默默守望的老友。</p> <p class="ql-block"> 2005年3月18日后,原西安鐵路分局與安康鐵路分局,組合成了新的西安鐵路局。2008年初,我受鐵路局集體經(jīng)濟管理處的委派,組織帶領(lǐng)本系統(tǒng)40多名志愿者支援春運,就住在西安站招待所。那一年的春運,遭遇罕見冰雪災(zāi)害。我站在候車大樓二樓招待所的窗前,望著窗外大雪紛飛,站前廣場上瑟瑟發(fā)抖的人群,感慨萬千,“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每一趟春運志愿者乘務(wù)組出發(fā)前,我除了認真?zhèn)鬟_客運部門的電報通知,特別叮囑志愿者們,要把每一位旅客都當作自己的親人,特別是那些辛苦一年、滿心期盼回家過年的農(nóng)民工兄弟姐妹們。后來,作為鐵路局機關(guān)的志愿者,我多次前往車站廣場協(xié)助維持秩序。我看到站前廣場上水泄不通的人群,還有廣場南側(cè)解放門(順便提一句,解放門在解放前叫中正門)下臨時搭建的一排排候車大棚,心中不禁喟嘆:什么時候才能讓坐火車的人們,既走的了,又走的好啊。</p> <p class="ql-block"> 隨著中國鐵路的高質(zhì)量快速發(fā)展,2011年1月11日西安北高鐵站開通運營后,西安車站的客流量得到了初步緩解。2021年12月31日,西安站最大的一次改擴建工程完美收官,站內(nèi)由原來的6臺11線增加到9臺18線,運輸能力提升了2.4倍。旅客候車區(qū)域全部遷至寬敞明亮的二樓室內(nèi),進出站大多乘坐電梯,輕松便捷。廣場上曾經(jīng)熙熙攘攘的擁擠場景,一排排臨時搭建的候車棚,都已成為歷史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 特別值得稱道的是,改擴建后的西安站增加了南北對稱的北廣場,而北廣場正對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的正門——丹鳳門。每當朝陽升起,縱貫東西的18條股道閃耀著一道道金光,連接南北的雙站房勢如雙翼,一趟又一趟列車呼嘯而出,整個站場宛如一只浴火重生的神鳥丹鳳,揮別漢唐的宮闕,飛向復(fù)興的遠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