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為進一步落實“雙減”文件精神,踐行“新課標”理念,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養(yǎng)成樂學善講的習慣,學科與思維碰撞,講解與實踐相融,淄博十五中初二級部生物備課組于12月23-27日,開展“肺腑之言話循環(huán)”一2023級學生生物講題競賽活動,旨在全面提升學生生物學素養(yǎng),增加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生物知識、喜愛生物學科,讓每一個學生都可以成為一個自信的“小老師”,讓每一個學生都親身實踐“學與講”的實際運用,讓每一個學生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p> <p class="ql-block"> 模型建構:實現深度學習</p><p class="ql-block"> ?看,初二全體學生在“肺腑之言話循環(huán)”中把零碎的知識整合在一起,通過自己的講解人體消化、呼吸、循環(huán)等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活動,將模型和圖表中蘊含的靜態(tài)知識“激活”便于幫助學生理解圖表以及模型建構知識之間的思維轉換模式,同時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自然得到加強。</p> <p class="ql-block">?讓學生在分析、推理、抽象、概括中,不斷將思維引向深入。</p> <p class="ql-block">實踐體驗:親歷知識生成</p><p class="ql-block">?學生要成為學習的主體而不是被動的知識接收器,就得有參與“活動”的條件,有親身經歷知識的發(fā)現、形成和發(fā)展的機會。</p> <p class="ql-block"> ?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通過探索、體驗等方式去弄清模型和圖片背后所蘊含的原理,感受知識的豐富內涵。</p> <p class="ql-block"> ?注重體驗過程,努力實踐知情意統(tǒng)一的終身學習,只有從“教”到“學會”,信息必須經過兩次轉換,第一次轉換是從“教”到“學”,第二次轉換是從“學”到“學會”。只有實現了信息的第二次轉換,學生才有可能學會,成為自己的知識。讓學生知道要去哪里學?如何去?到哪里了?進而做到教、學、評的一致性。</p> <p class="ql-block"> ???備課組全體師生從講解模型或系統(tǒng)圖內涵知識的科學性、條理性、完整性、藝術性、創(chuàng)新性等多個角度對參賽者進行綜合評價,最終評選出一等獎22名,二等獎19名,并對獲獎同學逐一進行表彰。</p> <p class="ql-block"> 結語</p><p class="ql-block"> 新課標明確提出“教學過程重實踐”的課程理念,高度關注學生的實踐經歷,倡導教學中要創(chuàng)設更多的機會,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講臺上的主人,采用角色互換發(fā)自肺腑之言,向師生說出人體生理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科學思維發(fā)展,真正踐行實踐育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