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瀕臨波羅的海,是一座古典美與現(xiàn)代文明融為一體的都市,又是一座都市建筑與自然風光巧妙結(jié)合在一起的花園。市內(nèi)建筑多用淺色花崗巖建成,有北方潔白城市之稱。在大海的襯托下,無論夏日海碧天藍,還是冬季流冰遍浮,這座港口城市總是顯得美麗潔凈,被世人贊美為波羅的海的女兒</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市內(nèi)湖泊星羅棋布,遍布于街間巷尾,既有芬蘭過去的輝煌傳統(tǒng),又講究現(xiàn)代生活的品味。整個城市新舊混合得體,處處流露著大都會的魅力與北歐式的優(yōu)雅,富有特色的建筑和博物館數(shù)不勝數(shù)文化中心。芬蘭地處高緯度,在夏季,光照時間長達20個小時,因此赫爾辛基又被稱為北方的白晝城,太陽不落的都城</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莊嚴肅穆的赫爾辛基大教堂以俯視的姿態(tài)矗立在3000平方米的石板鋪成的議會廣場上。大教堂原名路德大教堂,又稱尼古拉斯大教堂、白色大教堂,是當?shù)馗R袈返陆虝蹠龆Y拜的場所。新古典式的綠色圓頂白墻,高大的塔樓四周環(huán)繞圓柱,屋頂上有12徒像<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大教堂是赫爾辛基最著名的建筑,乳白色的大教堂建于1852年,其結(jié)構(gòu)之精美,堪稱芬蘭建筑藝術(shù)的精華。在大海上一眼就能看見,無論身處市區(qū)的哪個角落,也都能望到它的身影。它是赫爾辛基的象征,也是赫爾辛基的重要地標。希臘神殿式的白色廊柱和醒目的青銅圓頂,為大教堂倍添威嚴。每星期日晚上這里都會舉辦管風琴獨奏會和音樂會</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大教堂里燈籠骨架的燭臺,燭光搖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由于大教堂的特殊地位,芬蘭情侶都希望在這里舉行婚禮,為此甚至需要提前一年半預約。而北歐最好的大學之一——赫爾辛基大學的神學院學生畢業(yè)典禮,每年也都選擇在這里隆重舉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與西歐的各大教堂比較起來,赫爾辛基大教堂顯得更加簡約和質(zhì)樸</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每當教堂的鐘聲響起,整個教堂廣場都會一片靜謐,眾多的游人也可以一同感受這種宗教帶來的心靈寧靜時刻</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議會廣場中心聳立的是俄皇亞歷山大二世的青銅雕像,因為他曾給予芬蘭廣泛的自治。在銅像基座上有四組青銅雕塑,主題分別是:武力、和平、勞動、收獲,我理解就是用武力保衛(wèi)國家,才能得到和平;通過辛勤勞動,才有豐厚的收獲<br><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議會廣場TheSenateSquare是一處正方形的美麗廣場,芬蘭議會、赫爾辛基大學和大教堂都坐落在周邊面朝著大海方向<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議會廣場就是芬蘭的歷史中心,也是芬蘭新古典主義的中心,其于1818年至1852年間完成,由C.L. Engel所設計。包括大教堂、參議院、都市管理局和赫爾新基大學及其圖書館,都是新古典主義的代表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議會廣場不僅是赫爾辛基市民活動的中心,也是欣賞新古典主義建筑的最佳場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建于1640年的赫爾辛基大學,位于廣場一側(cè),是斯堪的納維亞地區(qū)最大的高等學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在眾多景點中,我們一行老師,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直奔赫爾辛基大學</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赫爾辛基大學(University of Helsinki),是一所古老的世界頂尖級高等學府,世界百強名校。1640年創(chuàng)建于芬蘭古都圖爾庫,1828年遷至赫爾辛基,現(xiàn)已成為芬蘭歷史最悠久、最大的綜合性大學,豐富的藏書,一流的設備, 齊備的專業(yè)以及杰出的成就,聞名歐洲</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芬蘭赫爾辛基大學主圖書館(Helsinki University Main Library)</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這是一個開放性大學,沒有高設的圍墻,也沒有戒備森嚴的門衛(wèi)</font></h3> 寂靜優(yōu)美的校區(qū) <h3><font color="#010101">芬蘭總統(tǒng)府(Office of the President of Finland)位于南碼頭北側(cè),建于1814年,沙俄統(tǒng)治時期是沙皇的行宮,芬蘭獨立后成為總統(tǒng)府至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總統(tǒng)府的原有設計圖,是由格斯特切于19世紀初所繪制,1818年是作為私人住宅而設計的,整棟建筑在1820年落成后,再被改作俄國沙皇行宮。芬蘭獨立時期,它一度作為總統(tǒng)府第,現(xiàn)在的芬蘭總統(tǒng)已經(jīng)不在這里居住了,這個總統(tǒng)府只用作總統(tǒng)宴會聚集場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總統(tǒng)府向西依次是最高法院、瑞典大使館和赫爾辛基市政廳<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烏斯彭斯基教堂,也稱紅教堂,建于1868年,可以說是是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最大的希臘東正教教堂,金色洋蔥式的屋頂洋溢著俄羅斯風味,也顯示了俄國在芬蘭所留下的文化遺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教堂是由俄羅斯建筑師設計,烏斯彭斯基(Uspensky)一詞由俄文的uspenie而來,意為“升天”。建筑除了延續(xù)俄國拜占庭式風格,同時也融入了些許西方羅馬式建筑的特色。。<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一般俄國教堂的正面多為白色或灰色,而烏斯彭斯基教堂的正面是深紅色,所使用的暗紅色的磚是從Bomarsund堡壘拆來。鎦金屋頂由四支石柱撐起,共計有13根金色洋蔥頭,代表基督和12個門徒</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西貝柳絲公園。一個巨大的西貝柳斯金屬頭像嵌在一旁的赤色巖石上,生動地再現(xiàn)了這位偉大的作曲家英姿勃勃的形象。他那凝神顰眉,栩栩如生的表情,逼真地反映出音樂家當年進行創(chuàng)作時的神態(tài)<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為紀念芬蘭最著名的音樂家西斯(1865-1957)。這座充滿浪漫色彩的紀念碑是芬蘭著名女雕塑家希爾圖寧花費了6年的心血,于1967年西貝柳斯逝世十周年之際完成的杰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西貝柳斯一生譜寫100多部作品,其中《d小調(diào)小提琴協(xié)奏曲》被譽為世界十大著名小提琴協(xié)奏曲之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西貝柳斯在芬蘭人的心目中有如救國英雄,因為他1899年所創(chuàng)作的《芬蘭頌》一曲,寫出當時被俄國統(tǒng)治的芬蘭人的悲苦命運和對未來的憧憬,也幾乎成了當時的芬蘭國歌<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這座紀念碑位于海邊西貝柳斯公園青松翠柏環(huán)抱之中,由高10米600余根銀白色不銹鋼管組成,酷似一架巨型管風琴,成為偉大的民族音樂家不朽作品的象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駐足傾聽,盲人手風琴手的琴聲讓人為之心動。每年6月都有"西貝柳斯節(jié)",即以這座公園為中心,舉辦7-10天的各種音樂會<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巖石教堂,世界上唯一一座建在巖石中的教堂,教堂入口象一座堡壘隧道口,進去才豁然開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巖石教堂由建筑師添姆和杜姆蘇馬連寧兄弟(Suomalaimen兄弟)在1969年設計建造的。建造在掏空的巖石中的巖石教堂,教堂為圓頂,教堂頂部的玻璃屋頂以銅網(wǎng)架支撐,直徑24米,外部墻壁以銅片鑲飾,內(nèi)壁則完全保持了天然的花崗巖石壁紋理,其余的壁面仍保有原始的巖石風味,整座教堂如同著陸的飛碟一般,趣味獨具<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高大的鋼制圓形屋頂,由許多鋼梁撐起,圓頂與石墻接連處還開有180處天窗。祭壇的位置經(jīng)過特殊計算,夏季的禮拜時間,陽光會透過天窗,直射祭壇上<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巖石教堂內(nèi)部空間可容納750人,內(nèi)部的墻有部分是巖石體本身,有的則是開挖的石塊所堆成,都保留了巖石的粗糙質(zhì)感,營造出特殊的冷調(diào)空間<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芬蘭人崇尚自然古樸的審美情感在此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巖石教堂內(nèi)的中心區(qū)域有一個圣壇,與玻璃屋頂所射下的自然光芒相互輝映,盡顯圣壇的神圣</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教堂內(nèi)部沒有過多的裝飾,大片裸露的巖石直接作為室內(nèi)墻壁,看不出巖石上的精工細雕。180根水泥柱子舉著紅色的圓形房頂,柱與柱之間是透明的玻璃相連,可是當時下雨,迅速腦補畫面,晴空萬里,光芒四射,信徒們披著霞光伴著音樂吟詩誦經(jīng)</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巖石教堂正廳左側(cè)巖壁上的管風琴很奇特,有4個鍵盤、43個音域和3001只音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它的與眾不同是用位于住宅街的巖石高地建造而成。據(jù)說設計者看到一塊巨大巖石,于是突發(fā)靈感,爆破鑿洞,形成現(xiàn)在的巖石教堂,整座教堂設計卓越,別具一格<br> </font></h3> 請不要打擾我的冥想 <h3><font color="#010101">赫爾辛基交通發(fā)達,有軌電車都為黃綠色,游人只要坐上車,便可到達城里任何地方,不用擔心迷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艾斯普那帝大道,綠蔭濃密,成為赫爾新基最受歡迎的散步大道。</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艾斯普拉那帝公園(Esplanadparken),在卡烏帕多利廣場東面,供市民休閑娛樂的一片美麗的街心花園,這里被譽為城市中心綠地內(nèi),餐館、酒吧、舞臺,人頭攢動</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據(jù)悉早在十八世紀,芬蘭的王公貴族們就喜歡在這公園里流連,或者是散步閑逛,或者是坐著曬太陽;想要“看人”,或者“被看”,這個公園絕對是最佳的場所,而這樣的傳統(tǒng)傳承了幾世紀,至今仍是不變。<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大道西端則有叁鐵匠(Three Smiths)銅像,為當?shù)刂匾募s會點,大型百貨Stockmann-Forum則在對面</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公園兩側(cè)商店、餐廳林立,芬蘭特產(chǎn)的陶器專賣店Arabia-Nuuta-javi及芬蘭設計中心(Finnish Design Center)也在此路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芬蘭的簡約主義風格配合各種活潑獨到的創(chuàng)意,融合成各種別致的家具、時裝、玻璃及陶瓷器具,令全球刮目相看,爭相奉為經(jīng)典</font></h3> 年輕人在準備晚上的音樂會 <h3><font color="#010101">著名的海的女兒雕塑。將近兩米高的阿曼達全裸地站在噴水池中心的最頂端,高昂著頭,在噴水池的基座上雕刻有四只海獅,向著池中心噴水。她面向大海,左手托腮,靜靜地凝望著芬蘭灣,人們親切地稱她為大海女神-一阿曼達海的女兒。整個雕塑呈現(xiàn)出一種莊嚴而又活潑的氛圍,雖然顏色是黑綠色的,但仍然難掩阿曼達的嫵媚動人。在雕塑落成后的第九年,芬蘭獲得了獨立,象征著芬蘭的新生<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風光明媚的南碼頭(South Harbour),北歐著名豪華游輪的詩麗雅號(Silja Line)及維京號(Viking Line),都是在此泊岸</font></h3> 橋上掛滿了情人鎖 <h3><font color="#010101">古埃及式的紀念碑,這座紀念碑是1833年,為了紀念俄皇尼古拉一世及其王后訪問而建的。一般昵稱為“女王之石”(The Stone of the Czarina)</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南碼頭廣場上有常年開設的露天自由市場,商販在這里出售新鮮水果蔬菜、魚肉及鮮花,還有芬蘭刀、馴鹿皮和首飾等各種傳統(tǒng)工藝品及旅游紀念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走累了,可以坐下來吃點芬蘭小吃,后面不遠就是總統(tǒng)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市政廳大樓建于1830年,曾被作為旅館和俄國海軍醫(yī)院。1932年,重建后的大樓正式作為市政廳,其外觀仍保持著原來的風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芬蘭是典型的北歐福利國家,社會福利保障體制相對完善。這種“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保障體制不僅為所有公民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也營造了和諧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芬蘭一向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廉潔的國家,政府官員濫用職權(quán)、以權(quán)謀私的現(xiàn)象極為少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952年第15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場。中國成立后,我國第一次參加奧運會是在赫爾辛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旅行中喜歡拍不同的人物, 從不同人物間的表情、 作息、生活中可以體會出這個國家, 地區(qū)的文化蘊涵<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早晨起來發(fā)現(xiàn)住的酒店很漂亮,早餐也很豐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芬蘭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這里的人們有著世界上最高的“幸福感”。《新聞周刊》歷時數(shù)月調(diào)查,推出了全球100個國家“幸福排行榜”,芬蘭、瑞士、瑞典分列前三名。喜歡這里的環(huán)境,靜謐與安詳!</font></h3> <p>婼曦 攝影、文字、編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