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21日,今天冬至,天上沒有一絲云彩,天空藍藍的卻寒風(fēng)凜冽。我有心去馬杭已經(jīng)很久了。在我的記憶里,也是在一個冬日,媽媽和小姨帶著年幼的我,坐上一條手搖小船,劃了很長時間才來到媽媽的故鄉(xiāng)--馬杭。下了船,大片的農(nóng)田映入眼簾,可能是被這一片農(nóng)田吸引,以至于到了外公家里的一切,沒有給我留下一絲記憶。</p><p class="ql-block"> 但今天的馬杭,高低錯落的房子替代了大片農(nóng)田。社會的發(fā)展讓農(nóng)村也充斥著濃濃的商業(yè)氣息。它沒有市中心繁華,但也是飲食,娛樂,百貨一應(yīng)俱全。</p> <p class="ql-block"> 馬杭是媽媽的老家,媽媽閑暇的時候常常和我說起她小時候的生活。外公的父輩原本也算殷實之家,自從鴉片進入中國,太公便沾染惡習(xí),家道就此一點點敗落。</p><p class="ql-block"> 外公沒了家庭的支撐,又沒錢上學(xué),也不識字,家里的一點薄田也被騙走,外公只好去給別人家放牛度日。倍受欺辱的外公,要求他的女兒們必須上學(xué),無論多么艱苦也要上學(xué)。就這樣頂著舊社會的觀念(女孩子是嫁人的,不必花錢花時間上學(xué)),外公的三個女兒進了私塾讀書。</p><p class="ql-block"> 媽媽家三姐妹都非常聰明,我的大姨心靈手巧,嘴還甜,學(xué)的一手好針線活;媽媽排行老二,由于從小體弱,上學(xué)時年齡偏大了,但是她從一年級跳到三年級,上到小學(xué)畢業(yè);后來也是家庭困難,又加上聽信別人讒言,說上學(xué)不交費,學(xué)了也會還給老師的愚昧之詞,也就早早結(jié)束了學(xué)業(yè)。從此走上了工作崗位,聽媽媽說她上班時只有十三歲;但是我的小姨就不同了,她一路求學(xué),直到大專畢業(yè),走上工作崗位后,成為一個非常優(yōu)秀的人。小姨也是家里的驕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馬杭橋的東面叫河?xùn)|街,也是馬杭的老街。這里生活著一些當(dāng)?shù)剞r(nóng)民,他們自己種些小塊菜地,嗮著冬日的暖陽,幸福的感覺寫在臉上。我走過他們的菜地,來到他們身旁,聊著面前的這條,一邊通太湖,一邊通運河的采菱河。他們告訴我,這條河以前沒有防護堤時,曾經(jīng)大水沖過河床,漫進房子里到了大人齊腰之深,現(xiàn)在政府給修了堤岸建了水閘,從此不再被水患騷擾。現(xiàn)在沒有了大片農(nóng)田,就種點自留地,沒有農(nóng)藥,只上有機肥,這地里的菜有蟲子來享用的菜極少,小蟲子也知道只吃這一小片的菜,把大片的肥美蔬菜留給農(nóng)民。</p> <p class="ql-block">這里是媽媽曾經(jīng)生活過的地方,我小時候那么一丁點未曾抹去的記憶,讓我對它多了許多不舍。真想念那大片大片記憶中的農(nóng)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