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從縣城到華龍洞景區(qū)十幾分鐘時間,在紅綠燈入口處被“東方家園古人類遺址”招牌引入博物館和遺址。這次東至來了一個大手筆不知效應(yīng)如何,有待古人類研究愛好者,學(xué)者定位與評價。</p><p class="ql-block">在縣城的不遠處,隱藏著一座古人類的家園——華龍洞。這里,不僅是一處自然形成的洞穴,更是一段歷史的見證,一段古人類智慧與生存的印記。距離具城不足七公里的華龍洞,以其豐富的出土文物,向我們展示了古人類的生活場景。</p><p class="ql-block">石器與智慧</p><p class="ql-block">華龍洞遺址出土了大量古人類加工使用過的工具,包括石器、骨器以及角制品等。這些工具的發(fā)現(xiàn),讓我們得以窺見古人類的智慧。他們采用錘擊法對質(zhì)地較好的燧石結(jié)核進行剝片和加工石器,每一片燧石石片的邊緣都留下了古人類使用過的痕跡。而對于石英原料,則采取砸擊法制作石制品,這種多樣化的適應(yīng)策略,反映了古人類對環(huán)境的深刻理解和利用。</p><p class="ql-block">生存與斗爭</p><p class="ql-block">動物骨骼的大量出土,大部分非常破碎,表面具有切割、砍砸、破碎等痕跡,這些都是古人類宰殺食用動物的直接證據(jù)。這些痕跡,不僅是古人類生存斗爭的見證,也是他們適應(yīng)自然、利用自然的智慧的體現(xiàn)。</p><p class="ql-block">時間的旅人</p><p class="ql-block">古人類生存的年代距今約30萬年,他們的體質(zhì)特征位于直立人和現(xiàn)代人之間,在演化上屬于古老型智人。2015年,這些古人類被命名為“東至人”。他們是迄今為止在我國發(fā)現(xiàn)的唯一同時保存有完整面部和下頜骨的中更新世晚期人類化石,對于探討東亞古人類的演化、分布與變異具有重要的價值。</p><p class="ql-block">少女的永恒</p><p class="ql-block">最近,中國科學(xué)院考古專家已認定東至人為12-14歲少女。這位少女,雖然生命短暫,卻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永恒的印記。她的存在,讓我們對古人類的生活有了更加生動的想象,也讓我們對生命的意義有了更深的思考。</p><p class="ql-block">保護與傳承</p><p class="ql-block">2019年10月,華龍洞遺址被國務(wù)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一認定,不僅是對華龍洞遺址歷史價值的肯定,也是對我們保護和傳承歷史文化遺產(chǎn)責(zé)任的提醒。華龍洞,作為時光的印記,需要我們共同的守護和傳承。</p><p class="ql-block">東至華龍洞遺址,不僅是一處考古發(fā)現(xiàn),更是一段歷史的傳承。它讓我們得以窺見古人類的生活,感受他們的智慧與勇氣。在這里,每一塊石頭、每一片骨骼,都是時間的見證,都是歷史的講述者。讓我們走進華龍洞,聆聽那些來自遠古的呼喚,感受那些跨越時空的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