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閻老是一寶</p><p class="ql-block"> 閻老是一“寶”,是禮泉縣的一“寶”,咸陽市的一“寶”,文化陜軍的一“寶”。閻老者誰?為什么這么說呢?諸君聽我侃侃道來。</p><p class="ql-block"> 閻老者,閻綱也!出身咸陽市禮泉縣的名門望族之中,100年前的禮泉縣閻家曾出過位大家長在地方做官,與“關(guān)中名宿”宋伯魯有義結(jié)金蘭之誼,閻家詩書傳家,代有才俊。閻老今年九十有三,但依然身材高挑,清瘦矍鑠,雙目炯炯,思維敏捷,是禮泉閻家的代表性人物之一。1986年調(diào)中央文化部,曾擔(dān)任中國當代文學(xué)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新文學(xué)學(xué)會副會長,是“首屆冰心散文獎”的獲得者。作為一位文壇評論家和作家,閻綱老師在全國文藝界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廣泛的影響力。曾參與編輯過《文藝報》、《人民文學(xué)》、《小說選刊》、《評論選刊》等重要刊物,著作豐碩,整個作品摞起來比自己一米八幾的身高還高。九十余歲后,從北京回到禮泉后,于二零二二年親自參與創(chuàng)刊了《禮泉文藝》,還為家鄉(xiāng)禮泉的文化發(fā)展做過其它很多卓越積極的貢獻,加之年高德韶,因此稱之為禮泉一“寶”也。</p> <p class="ql-block"> 因情戀故土,心寄桑梓,關(guān)心家鄉(xiāng)發(fā)展,還想重拾與九十七歲高齡哥哥的兒時溫情與童趣,故從北京回來安居家鄉(xiāng),立下宏愿,愿用骨灰滋養(yǎng)九嵕山上的松柏長青,但卻引得咸陽文壇各路大神紛紛拜訪,沐其雨露,聆其教誨,繁榮和昌盛了整個咸陽文化,因此尊其為咸陽一“寶”也。</p><p class="ql-block"> 閻老曾早在一九八三年六月,就對陜西作家發(fā)出“走出潼關(guān)去”的呼聲。潼關(guān)是陜西的東大門,走出潼關(guān),意味著解放思想,勇于超越,抖擻精神,拿出“硬貨”,對陜西作家震撼很大。他鼓勵陜西作家的同時,也指出陜西作家“誠實無欺但傷于太實;出于泥土卻失之太土”的短處,讓陜西作家開始認真正視自己,反思自己,檢討自己,引發(fā)了全國矚目的文學(xué)陜軍東征現(xiàn)象,因此尊其為陜軍文化一“寶”也。</p> <p class="ql-block"> 我對閻老之印象</p><p class="ql-block"> 大約是二零二二年十一月中旬,我在咸陽翰墨唐韻書畫院高建科先生的邀請下,驅(qū)車從咸陽來到了禮泉永康頤養(yǎng)中心,拜訪了大名鼎鼎的閻綱老師。那日巧遇了劉典安兄長與美女作家張艾,還結(jié)識了慕名已久的王海主席、董信義主席等各位文學(xué)大咖。當時,適逢我的詩稿《海之婉約》剛剛交付陜西太白文藝出版社不久,正有心求取這位方家一副墨寶作為新書的扉頁,誰不想讓自己的新作有大腕的推崇呢?但因為不認識老師心里甚是忐忑,但曾聞?wù)f閻綱老師對文學(xué)新人的態(tài)度一向是極力支持的,所以就舔著臉請董信義主席將我的想法告訴了閻老,沒想到閻老師直接就答應(yīng)了,并對我耳提面授了自己對格律詩創(chuàng)作之見解,其支持新人可見一斑。緊接著,閻老給每人都贈送了自己的書《散文是同親人們談心》,并認認真真的在扉頁題寫了九十二歲閻綱敬請某某先生某某女士雅正的字樣,其虛懷若谷謙謙君子的品質(zhì)非常值得人尊敬。后來,在茶靡手熱骨筋舒展以后,為來賓每人都手書一墨,尤其為我寫的“興觀群怨”,讓我感動一生。我沒負承諾,把它濃重地印在我處女作新書《海之婉約》的扉頁,也永遠地印在了我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 這其中有一個插曲,最讓我汗顏與終生銘記。當時閻老給前面三位老師寫完以后,我不懂規(guī)矩地請他給我寫“詩以養(yǎng)心”四個字,結(jié)果遭到了批評,鬧了一個紅臉。多虧劉典安兄長打圓場,說閻老師寫個啥就是啥,肯定符合你的要求。原來原來閻老師題字都是自己擬內(nèi)容,因人而不同,絕不復(fù)制他言,這才有了我新書扉頁“興觀群怨”的四個大字??赡苁菫榱私o我圓個面子,老師對大家解釋了這四個字的意思。他說詩歌必須用飽滿的感情起興來感動人、鼓舞人,激發(fā)人的情感和志向,詩人最需要通過詩歌觀察社會現(xiàn)象、政治得失和風(fēng)俗民情,詩歌使人在集體中交流情感和思想,達到和諧自然。用怨表達人民的不滿和怨恨,使人民對不良的社會現(xiàn)象進行批評和揭露,起到社會監(jiān)督和警示。那一剎那,閻老的形象在我面前越來越高大起來,像一座豐碑,厚重而有棱角,溫情而有責(zé)任。</p> <p class="ql-block"> 第二次拜訪閻老,是受劉典安主席邀請,因為崇敬,我與邊科倫兄弟準備帶些許禮物去拜訪老人家,但遭到典安兄長拒絕,他講到老人家不喜歡繁文縟節(jié)與俗白之物,但我們心中不忍,覺得慢待了先生,回來經(jīng)過“討價還價”,劉兄終于允許我們帶一盒茶葉一點水果與一束花。果然到了以后,老人家對茶葉與水果沒有任何感覺,言說帶這些東西干什么,全是浪費。反而見到那束花很開心,直夸花兒長得嬌艷漂亮。我想這可能是他對美的推崇,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命的癡戀吧。因為當天人不多,在他送走禮泉文聯(lián)的兩位主席后,我們一起動情地聆聽了他對新作《我還活著》這本書的內(nèi)容的解讀,聆聽著他對生活與生命,對人性與文化的深刻理解;聆聽了他在文壇七十余載的珍貴往事;聆聽了他和柳青,王蒙,吳冠中,陳忠實,賈平凹,路遙,蔣子龍,高建群亦師亦友,緣情成文的故事。他說他對寫作的態(tài)度是不觸動靈魂,不寫;沒有新的、深的感受,不寫。隨后又工工整整地向我們請贈的書簽上敬請某某君雅鑒的題名,倒讓我們誠惶誠恐。唉……,這個倔強而尊敬的老頭。</p> <p class="ql-block"> 胡楊樹的啟示</p><p class="ql-block"> 半年來,我一直想寫一篇關(guān)于他或者以我的了解解讀他的文字。我在想,他身上泛著什么樣的光輝受人尊重?有著什么樣的精神感人至深?我該用什么來形容他表達我的膜拜?</p><p class="ql-block"> 在塔里木河流域,有種樹叫胡楊樹,它被歷代的維吾爾族人稱為“英雄樹”,有著“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的說法。胡楊樹和一般的楊樹不同,能忍受荒漠中干旱、多變的惡劣氣候,對鹽堿有極強的忍耐力。在地下水的含鹽量很高的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照樣枝繁葉茂,人們贊美胡楊樹為“沙漠的脊梁”。</p> <p class="ql-block"> 我想用胡楊樹形容閻老應(yīng)該最為恰當!他是親人的朋友,你看他《散文是同親人談心》寫爺爺寫父親多么親情濃濃;回家鄉(xiāng)興文化多么眷戀故;“羊肉泡饃傳奇”“寬心謠”多么熱愛生活;“西峽緣”“伊利行”多么熱愛大自然。他是文壇的活化石,《我還活著》見證了陜軍東征的篳路藍縷,見證著文化陜軍的輝煌與浮沉。他活了一些人幾輩子的生命,是真正地把生而一千年不死做到了淋漓盡致!</p> <p class="ql-block"> 讀他的作品,字里行間能讀出仁愛思想,他是儒家仁義禮智信文化的真正踐行者,是陜軍東征的堅定支持者,他的評論文章以仁心待人,以義舉處事,用智慧洞察世事,用誠信堅守文學(xué)的陣地。他對文壇新人,散發(fā)著儒家仁愛的溫暖光芒,卻讓人心生敬意。他對朋友,釋放著禮與義的謙虛與和氣而受人尊重。他,更是陜軍東征的堅定支持者,當陜軍的文學(xué)之花綻放時,他在旁喝彩助威。他用真誠的筆觸,為陜軍的崛起搖旗吶喊,他的支持,如同春風(fēng)化雨,滋潤著陜軍創(chuàng)作者的心田。他更是一個有著貴族氣質(zhì)與風(fēng)骨的人,九十二歲高齡,吃飯時他不允許別人給他夾菜,走路上坡踏臺階時,他不允許別人攙扶,讓人不由得充滿佩服與敬畏。我斷想,他的事跡與思想必定會永載禮泉縣志,咸陽地方志,陜西文化志,中國文學(xué)志,他的風(fēng)骨與氣質(zhì)一定會像胡楊一樣死而一千年不倒。</p> <p class="ql-block"> 閻老曾題過一聯(lián),“生前有血氣,身后有骨頭”。精神,一種屬于那些在黑暗中堅守真理的先驅(qū)者,他們不懼風(fēng)雨,不怕打壓,為了心中的光明,勇往直前。精神,一種屬于那些默默奉獻的普通人,他們用勤勞的雙手和善良的心靈,編織著生活的美好。哪怕生命的燭火漸漸熄滅,他們留下的溫暖與愛,也會長存于世,永不腐朽。他身上具備著前者與后者共同的印記,是真正地居廟堂之高則憂江湖風(fēng)雨,居江湖之遠又憂廟堂之難,于市于野皆懷悲憫大愛之心,祝愿閻老精神像三千年的胡楊一樣,永不腐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