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1年4月15日早晨,7點吃了早餐,8點集合去了明朝的宰相劉基故里。劉基,字伯溫,封誠意伯,謚號文成,文成縣名由此而來。他是明朝開國元勛,“學為帝師,才稱王佐”,是中國歷史上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著有兵書《百戰(zhàn)奇略》、散文集《郁離子》。劉基樹開國勛業(yè),兼?zhèn)魇乐恼?,后人尊稱為立德、立功、立言的千古人豪。</p> <p class="ql-block"> 我們參觀了劉基故居,院子不大,里面為五開間。1311年月15日,劉基生于此;1375年4月16日死于此?,F(xiàn)存有劉基48歲棄官歸隱后修建房舍碑志,石臼等用物。故居室內(nèi)布置了介紹劉基的圖片,生平介紹。知道劉基祖上是將軍出身,劉母富氏是丞相之女,溫良敦厚,才學過人。對劉基的教育非常重視,曾勸導劉基投靠朱元璋,幫助朱打天下,也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業(yè)。劉基當時住房的簡陋,生活條件一般,但母親注重他的人格培養(yǎng)。使他有了高尚的品格,卓越的見識。劉基天資聰慧,好學習,由父親啟蒙識字。閱讀速度極快,據(jù)說七行俱下。12歲考中秀才,鄉(xiāng)間父老皆稱其為“神童”?!眲⒒┯[群書,諸子百家無一不窺,尤其對天文地理、兵法數(shù)學,更有特殊愛好,潛心鉆研揣摩,十分精通。元統(tǒng)元年(1333年),二十三歲的劉基赴元朝京城大都(今北京)參加會試,一舉考中進士,元末,兵荒馬亂,戰(zhàn)火連連,在家閑居三年。</p> <p class="ql-block">劉基故里</p><p class="ql-block">一統(tǒng)江山劉伯溫,立德立言又立功。</p><p class="ql-block">髫年早慧稱神童,過目成誦通百經(jīng)。</p><p class="ql-block">運籌帷屋出奇謀,整肅綱紀懲奸佞。</p><p class="ql-block">世事洞明察人情,留書教子早退隱。</p> <p class="ql-block"> 至元二年(1336年),才被元朝政府授為江西高安縣丞(正八品),協(xié)助縣令處理政務。他勤于職守,執(zhí)法嚴明,很快就做出了政績。至正六年(1346年),劉基接受好友歐陽蘇的邀請,</p> <p class="ql-block">與歐陽蘇一同來到丹徒,在距歐陽蘇家附近的蛟溪書屋住下,過了一段半隱居的生活。以教授村里中的子弟讀書來維持生活,偶爾和月忽難、陶凱等好友時相往還。</p><p class="ql-block"> 劉基至正二十年(1360年),被朱元璋請至應天(今南京),委任他為謀臣,劉基針對當時形勢,向朱元璋提出避免兩線作戰(zhàn)、各個擊破建策,被采納。輔佐朱元璋集中兵力先后滅陳友諒、張士誠等勢力。劉伯溫并建議朱一方面脫離“小明王”韓林兒自立勢力,卻另一方面以“大明”為國號來招攬?zhí)煜铝x師的民心。太祖于是說道:“我的丞相,確實只有先生你最合適了?!眲⒒x絕說:“我太疾惡如仇了,又不耐煩處理繁雜事務,如果勉強承擔這一重任,恐怕要辜負皇上委托。天下何患無才,只要皇上留心物色就是了。這幾個人確實不適合擔任丞相之職?!焙髞?,楊憲、汪廣洋、胡惟庸都因事獲罪。</p><p class="ql-block"> 可見劉基知人善任之深,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出了劉基的故居,我們又去了武陽書院。少年時,劉基胸懷大志,夢想將來出人頭地,光宗耀祖。于是,他學習很勤奮。他把家里的典籍經(jīng)書飽覽精讀。</p> <p class="ql-block"> 十四歲之后,劉基出武陽書院,去外地求學。他先赴郡癢學習,研讀《春秋》等儒家經(jīng)典。期間,他接受了郡癢的系統(tǒng)教學,又受永嘉學,婺州學等耳需目染,同事對軍事,天文歷法等諸書的涉獵,皆是過目不忘,識其要。</p> <p class="ql-block"> :書院內(nèi)四周樹木蔥蘢,樹上上的鳥兒嚶嚶成韻。書院前有一個池塘,微波粼粼,荷葉未長,只有殘桿。偶有魚兒游動,激起一陣漣漪。池塘的中間建有一亭。亭中擺一棋盤,這是課余休憩的好去處。書院內(nèi)的擺設古樸典雅,有孔子像,書桌,臥房,使人似乎聽到郎朗的讀書聲,學子們的苦心攻讀。</p> <p class="ql-block">南浦鎮(zhèn)庫村 </p><p class="ql-block"> 十點半集合上車,我們又去了泰順的南浦溪鎮(zhèn)庫村,唐代的古村延續(xù)至今。十一點半到達參觀一小時,十二點半離開,再去南浦溪景區(qū)。庫村距今有1000年以上的歷史,具有唐宋遺風的古村落,又因街巷,山墻等皆用鵝卵石砌造,被稱為石頭村。唐時吳畦,包全等先賢愛其山水之勝,在此地建宅隱居,后世繁衍遂成。千百年來包,吳兩大家族創(chuàng)造了深厚的甌越文化,遺留下豐富的人文古跡。</p> <p class="ql-block"> 庫村現(xiàn)存古建筑19座,70年代前古民宅25座。主要歷史遺存有,清陰井,古戲臺,牌坊,古樹,古道。吳宅和包宅村中東西兩側各有一條小溪環(huán)抱村莊,清陰井相傳為唐代所掘,井水清澈,水量充沛,是村中居民的主要水源。</p> <p class="ql-block"> 村中有衣德堂,恒德堂,食德堂等古民居為三合院式木構建筑,房舍均為瓦蓋坡頂重檐,圍墻外均有懸魚,懸龍的圖案花紋。卵石圍墻分隔成各自大院,天井,房舍。村內(nèi)各厝依地形高低合理布局,巷道中間用大卵石,兩側用小卵石整潔古樸。庫村是典型山區(qū)水港古民居建筑群,具有很高的科學,歷史,美學價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