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亞太經(jīng)合組織(APEC)第三十一次領(lǐng)導人非正式會議即將在秘魯首都利馬舉行這也是秘魯繼2008年和2016年后第三次舉辦APEC會議</p><p class="ql-block">對于地球另一端的秘魯你有多少了解?你知道“from China to Peru”的真正含義嗎?</p><p class="ql-block">輾轉(zhuǎn)二段13個小時的長途飛行,布宜再轉(zhuǎn)一段國際段飛行??,才到達本次南美行程的第一站秘魯首都利馬。</p> <p class="ql-block">秘魯共和國(英語:Republic?of?Peru,西班牙語:República?del?Perú),簡稱秘魯(Peru),首都利馬。位于南美洲西部。北鄰厄瓜多爾、哥倫比亞,東接巴西,南接智利,東南與玻利維亞毗連,西瀕太平洋。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從西向東分為熱帶沙漠、高原和熱帶雨林氣候。礦業(yè)資源豐富。總面積128.5萬平方千米,海岸線長2254千米。全國劃分為26個一級行政區(qū)。截至2023年末,總?cè)丝跒?372.6萬人,其中印第安人占45%。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大部分居民信奉天主教。</p><p class="ql-block">在古印第安語中,秘魯意為“玉米之倉”,因此地盛產(chǎn)玉米而得名。公元11世紀,印第安人以庫斯科城為首都,在高原地區(qū)建立印加帝國。15~16世紀初形成美洲三大古代文明之一:印加文明。1533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544年,成立秘魯總督區(qū),成為西班牙在南美殖民統(tǒng)治的中心。1821年7月28日,宣布獨立,成立秘魯共和國。1835年,與玻利維亞合并,成立秘魯-玻利維亞邦聯(lián),1839年,秘魯-玻利維亞邦聯(lián)瓦解。1879~1883年,軍人曾多年執(zhí)政。1980年5月,舉行民主選舉,恢復文人政府。</p> <p class="ql-block">利馬市(西班牙語:Lima),秘魯首都,分為舊城、新城兩部分。舊城區(qū)位于城市北部,臨近阿普里馬克河,街道自西北向東南伸展,同阿普里馬克河呈平行狀。街道多以秘魯?shù)氖『统鞘忻?,街區(qū)狹窄 ,房屋低矮,大多為殖民統(tǒng)治時期所建造。舊城區(qū)有眾多的廣場,以城區(qū)中心的“武器廣場”最著名。以這個廣場為中心,條條街道成輻射狀向四周延伸,通向城區(qū)各個角落,街面以大塊石板鋪砌,顯得古香古色。廣場中央有噴水池,水花飛濺,霧氣蒙蒙,在陽光下晶瑩閃爍,使城市顯得格外有生氣。廣場東端是始建于17世紀的天主教堂,保持著濃厚的西班牙建筑風格,教堂內(nèi)有銀飾祭壇、建筑精巧的小教堂和停放著廣場設(shè)計者、當年西班牙殖民軍首領(lǐng)弗朗西斯科·皮薩羅的玻璃棺材。廣場四周其他著名建筑有建于1938年的政府大廈、建于1945年的市政大廈以及眾多的商業(yè)大樓、超級市場等。舊城區(qū)還有風光優(yōu)美的阿拉梅達公園、最繁華的商業(yè)中心烏尼昂大街、寬闊的繁華大街尼科拉斯德皮埃羅拉大街、圣馬丁廣場、博洛洛內(nèi)西廣場以及建于1551年的南美洲最古老的大學——圣馬科斯大學。</p> <p class="ql-block">風土人情</p><p class="ql-block">秘魯人崇拜太陽神自稱“太陽的子孫”每年冬至日會舉行祭拜太陽神的祭祀活動秘魯人偏愛向日葵將其視為國花忌諱烏鴉認為是一種不祥之鳥。</p><p class="ql-block">土豆“老家”</p><p class="ql-block">土豆原產(chǎn)于秘魯安第斯山脈在秘魯,土豆被稱為“papa”秘魯有約4000種土豆不僅顏色多樣形狀也各具特色除了土豆秘魯特色食物還包括檸檬汁腌生魚、烤豚鼠、秘魯烤雞、羊駝肉......秘魯?shù)膰剖瞧に箍凭朴善咸颜麴s釀制而成黃色汽水印加可樂則是秘魯?shù)膫鹘y(tǒng)飲料連美國可口可樂都不是其對手</p> <p class="ql-block">中秘建交一百周年紀念碑</p> <p class="ql-block">利馬愛情海公園地畫,據(jù)說是復刻了縮小版的納斯卡地畫。</p> <p class="ql-block">利馬愛情海公園的太平洋日落??</p> <p class="ql-block">跟著機靈的小松鼠???一起認識橄欖樹</p> <p class="ql-block">真心希望世界和平與友好!</p> <p class="ql-block">庫斯科城位于海拔3410米的安第斯山高原盆地,是秘魯南部著名古城,古印加帝國首都,現(xiàn)為庫斯科省省會。</p> <p class="ql-block">印加文明發(fā)祥地</p><p class="ql-block">公元11世紀印第安人以秘魯南部庫斯科城為首都在高原地區(qū)建立印加帝國作為古老印加文明的搖籃秘魯人文歷史遺跡密布旅游資源豐富。</p> <p class="ql-block">“神獸”羊駝</p><p class="ql-block">羊駝是秘魯“國寶”生活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安第斯山區(qū)被譽為“會走路的黃金”羊駝毛發(fā)厚實但柔軟輕盈能承受晝夜溫差50℃的氣候羊駝毛產(chǎn)業(yè)是秘魯?shù)闹еa(chǎn)業(yè)之一羊駝毛制品同樣受到中國消費者喜愛在進博會上秘魯羊駝玩偶火爆“出圈”</p><p class="ql-block">在庫斯科品嘗了當?shù)孛朗常▏L了駝羊肉,酸檸檬腌鱒魚,黑玉米汁,藜麥湯…)</p><p class="ql-block">還遇到了大游行,都是一種經(jīng)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庫斯克老城區(qū)武器廣場上的主教堂,以一幅畫“最后的晚餐”聞名遐邇</p> <p class="ql-block">海勒姆·賓厄姆這個名字總是與馬丘比丘緊緊相連——1911年,正是這位探險家,在隊友都要放棄時堅持登山,首次拍下了馬丘比丘的真實樣貌并做了系統(tǒng)研究,讓馬丘比丘“重見天日”,引起舉世轟動。</p><p class="ql-block">雖然后世有研究表明他并不是馬丘比丘的首位發(fā)現(xiàn)者,但無疑是他的經(jīng)歷讓世人找回了這座“失落之城”,為了紀念他的偉大貢獻,連通庫斯科與馬丘比丘的豪華列車Belmond Hiram Bingham正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p> <p class="ql-block">馬丘比丘(西班牙語:Machu Picchu),又譯麻丘比丘,位于秘魯(Perú)共和國庫斯科(Cuzco)省西北75公里,地理坐標南緯13°9′23″,西經(jīng)72°32′34″。整個遺址高聳在海拔約2350米的山脊上,是秘魯著名的前哥倫布時期印加帝國在15世紀建造的遺跡,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馬丘比丘在克丘亞語(Quechua)中為“古老的山脈”之義,也被稱作“失落的印加城市”,是保存完好的前哥倫布時期的印加遺跡。馬丘比丘是南美洲最重要的考古發(fā)掘中心,也因此是秘魯最受歡迎的旅游景點。由于獨特的位置、地理特點和發(fā)現(xiàn)時間較晚,馬丘比丘成了印加帝國最為人所熟悉的標志。1983年,馬丘比丘古神廟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批準作為文化/自然雙重遺產(chǎn)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p> <p class="ql-block">“天空之城”馬丘比丘遺址隱藏于安第斯山脈中是印加文明的標志坐落在利馬以北的卡拉爾古城擁有比埃及金字塔更古老的金字塔鯨魚、猴子、蜂鳥、蜘蛛......神秘壯觀的納斯卡地畫仍是世界未解之謎</p> <p class="ql-block">智利詩人巴勃魯·聶魯達可能是中國讀者最熟識的拉美作家之一,他生于115年前的今天,逝于1973年,終年69歲。1971年,聶魯達被正式授予諾貝爾文學獎。</p><p class="ql-block">1943年10月的某一天,聶魯達騎著馬,翻越重重大山,專為馬丘比丘而來。這位時年39歲的詩人并不知道,這次尋訪將成為他和馬丘比丘命運的節(jié)點。</p><p class="ql-block">他為這座神秘而古老的印加遺址寫下了一首500行的曠世長詩《馬丘比丘之巔》,洋洋灑灑的超現(xiàn)實主義筆法之下,是安第斯山巔曾經(jīng)繁榮的都城、曾經(jīng)熙攘然而永遠消失的人群、古印加帝國的輝煌和消亡...</p><p class="ql-block">這首詩是聶魯達最有影響、發(fā)表次數(shù)最多的詩作之一,它激發(fā)了無數(shù)人對馬丘比丘的好奇與想象??梢哉f,這首詩讓馬丘比丘成為了世界上最詩意的遺跡之一,促成了馬丘比丘真正意義上的“被發(fā)現(xià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于是,我在茂密糾結(jié)的灌木林莽中, </p><p class="ql-block">攀登大地的梯級, </p><p class="ql-block">向你,馬克丘·畢克丘,走去。 </p><p class="ql-block">你是層層石塊壘成的高城, </p><p class="ql-block">最后,為大地所沒有掩藏于 </p><p class="ql-block">沉睡祭服之下的東西所居住。 </p><p class="ql-block">在你這里,仿佛兩條平行的線, </p><p class="ql-block">閃電的搖籃和人類的搖籃, </p><p class="ql-block">在多刺的風中絞纏一起。 —— 《馬丘比丘之巔》節(jié)選</p><p class="ql-block">《馬丘比丘之巔》被收錄在聶魯達的詩集《漫歌集》的第二章,這本被認為是聶魯達畢生代表作的詩集,靈感正是來自于古印加人給予他的震撼和啟示。如果說《漫歌集》是聶魯達獻給拉丁美洲的史詩,那么《馬丘比丘之巔》就是其中的華彩樂章。</p> <p class="ql-block">中國人的“老鄉(xiāng)”?</p><p class="ql-block">秘魯是華人最早到達和聚居數(shù)量最多的拉美國家之一據(jù)統(tǒng)計,擁有中國血統(tǒng)的秘魯人約占秘魯總?cè)丝诘?0%秘魯人用西班牙語“老鄉(xiāng)”稱呼中國人中餐館被稱為“Chifa”(吃飯)</p><p class="ql-block">今年5月,秘魯國會通過法案將每年春節(jié)前后的2月1日定為“秘中友誼日”以示對華人移民特殊貢獻和價值的認可1971年11月2日中國與秘魯正式建交2013年4月兩國關(guān)系提升為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guān)系。</p> <p class="ql-block">如果你熟悉時尚圈,你一定聽說過馬里奧·特斯蒂諾的大名,他曾經(jīng)是戴安娜王妃的私人攝影師,為諸多一流雜志拍攝時尚大片。你或許并不了解,秘魯?shù)氖锥祭R不僅是他的出生地,也是他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場所,他的作品中所展現(xiàn)出的獨到視角和濃郁色彩也都源自這里。</p><p class="ql-block">馬里奧·特斯蒂諾曾花超過5年時間,在秘魯創(chuàng)作了以傳統(tǒng)服飾與人文文化為主體的人像作品Alta Moda,表達他對跨文化與時尚的理解。正如他所說,你可以在這片多彩土地感受到不同文化基因的融合,它們共同造就了今天的秘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