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從佛光寺出來,四十多公里,對于汽車來說不是很遠。行駛在鄉(xiāng)村公路上,路上穿過集鎮(zhèn),鄉(xiāng)村,五十分鐘就到了南禪寺。</p><p class="ql-block">南禪寺位于佛光寺西南方向陽白鄉(xiāng)李家村。唯一的鄉(xiāng)村公路蜿蜿蜒蜒把車輛引至遠離村莊的山巒深處。路前方十分搶眼的紅柱金檐的騎樓橫跨在小路上。六個金字“李家莊南禪寺”赫然在目。昭示慕名而來的各地游客,南禪寺到了。</p> <p class="ql-block">南禪寺座落在一個地勢平坦的山谷。寺院坐北朝南,向陽而建。寺廟兩側(cè)及后面是溝溝豁豁的一道道山梁。寺廟門前不大的空地上,棗樹高高的枝頭上掛著幾粒殘留紅紅的棗。</p><p class="ql-block">南禪寺同佛光寺一樣,沒有專門的停車場,也無人收費。但是有專人服務停車,只要不影響通行,把車隨意停在路邊棗樹下即可。</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青山小溪,松柏掩映</span>的環(huán)境之中。黃土坡上,環(huán)境幽雅,紅墻灰瓦,清凈而隱秘。這里就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木結(jié)構(gòu)建筑——南禪寺。</p><p class="ql-block">一千多年過去了。天在變,地在變。朝代更迭,春秋輪回。多少生命早已流逝在歷史的遠處。而高壽千載的南禪寺,就在這里不驚不辱,不急不徐,靜靜的生存了至少1242年。</p> <p class="ql-block">南禪寺是一個村建小寺廟。歷史上毫不起眼,籍籍無名。雖然座落在佛教圣地五臺山腳下,但是不但和<span style="font-size:18px;">五臺山的其他香火旺盛的寺廟不可相提并論。就是和官家所建的</span>佛光寺東大殿也無法相比。</p><p class="ql-block">南禪寺更像是一個農(nóng)家小院。進入掛著“南禪寺保護利用部”牌子的院門,分為<span style="color:rgb(0, 0, 0);">東、西兩個院落。東院低矮的小平房為</span><span style="color:rgb(0, 0, 0); font-size:18px;">明,清所建的</span><span style="color:rgb(0, 0, 0);">僧人用房。</span>從東院左邊的小木門進入西院,才是南禪寺大殿所在的正院。</p><p class="ql-block">院子呈長方形,四面圍合,面積不大,比二個藍球場大不了多少。坐北朝南的是南禪寺大殿。大殿的對面是南禪寺原有的院門?,F(xiàn)已關(guān)閉。院子兩側(cè)是明清時期的廂房。環(huán)顧四周,東西南北的圍墻和建筑全在咫尺之間。</p> <p class="ql-block">三開間的南禪寺大殿和佛光寺七大間的大殿相比,遜色了許多。按照唐朝當時的規(guī)制,七開間以上均為朝廷所建。三開間屬民間寺廟。</p><p class="ql-block">大殿在唐期建造年代沒有記載。但是,1954年山西省文物普查時,在殿內(nèi)的梁上發(fā)現(xiàn)墨跡 “因舊名(時)大唐建中三年……重建殿法顯等謹志”,明證了南禪寺重建時間為唐建中三年,也就是公元782年。</p><p class="ql-block">到今年為止,南禪寺重建已經(jīng)1242年了。這是國內(nèi)現(xiàn)存唐代最早的木結(jié)構(gòu)建筑。沒有之一,只有第一。</p><p class="ql-block">其實把歷史再往前延展,建于公元782年的大殿,到今天,已經(jīng)不僅是唐代建筑的老大,更是中國二千多年來僅存的最古老的木結(jié)構(gòu)建筑。</p><p class="ql-block">二千多年前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大秦王朝的“阿房宮”不知誰點燃的一把大火,早已灰飛湮滅。</p><p class="ql-block">漢高祖的長樂宮,漢武帝的未央宮今天也是傳說。四百年的兩漢宮闕建筑,如今也只有在考古發(fā)掘的壁畫和東漢畫磚上才能見到。</p><p class="ql-block">“晉不入史”的晉朝,百年之后帶來的是“八王之亂”“五胡亂華”。魏晉南北朝近四百年的時間,連人口都減大半,更別提建筑的留存了。</p><p class="ql-block">短暫的隋朝,留到今天的自然遺產(chǎn),只有現(xiàn)在還在緩緩流淌的南北大運河。</p><p class="ql-block">到了唐朝,唐太宗的輝煌壯麗的大明宮。至中唐以后,天下大亂,戰(zhàn)火屢焚。到晚唐已是遍地瓦礫,廢墟一片。</p><p class="ql-block">所以留存到今天的南禪寺。才更顯珍貴。不僅是大唐的木構(gòu)建筑,也代表了更早遠的漢唐建筑文化,活現(xiàn)了漢唐建筑的風格。說中國木構(gòu)古建筑,今天的南禪寺是當之無愧,無可爭辯的千年老大。</p> <p class="ql-block">南禪寺這座村級的小佛堂,沒有官式建筑的雄偉大氣,沒有皇家寺院的肅穆莊嚴。三間見方的小廟,<span style="font-size:18px;">平緩的屋頂,單檐灰瓦,屋頂?shù)幕彝?,跟李家莊的村名一樣鄉(xiāng)土氣息濃郁。上面的裝飾僅有一對鴟吻。檐柱12根,廟內(nèi)無柱。梁架簡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南禪寺</span>平緩舒展之中,展示著自己的樸實簡單,不經(jīng)意間流露出他的從容自在。去盡鉛華。時間的年輪刻印在他身上的是一道道深刻的歷史痕跡。千余年風雪洗禮。千余年隱于鄉(xiāng)野。好似一位老者千年不離的看守家園。</p><p class="ql-block">這座被譽為“中國古建筑的活化石”。隱匿于鄉(xiāng)野之中的小小寺院,歷經(jīng)風雨洗禮,仍保留著唐代建筑的原貌。按常理來說,南禪寺這么一座不起眼的村級小廟,是輪不到由它來代表大唐的榮光。但是一次席卷全國的宗教界風暴,卻讓這座小廟注定成為歷史的特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正是因為南禪寺的小,也正因為南禪寺的偏僻,南禪寺卻在它建寺63歲那年,也就是公元845年,躲過了唐武宗會昌五年,聲勢浩大的全國滅佛運動。這是一場席卷整個唐朝古寺廟在劫難逃的滅頂之災。南禪寺小而有命,逃脫英年早逝的危難,安然無恙地活了下來,成為唐朝的孤例。這就是南禪寺的宿命。</p><p class="ql-block"> 盡管十幾年后,佛光寺等五臺名剎紛紛重建,但唯有這座小廟,才是唯一幸存的武宗滅佛前的木構(gòu)建筑。</p><p class="ql-block">在這方小小的天地,我們靜靜地聽著講解員介紹南禪寺的前世今生。講解中不時提到佛光寺,千年的老大南禪寺比佛光寺年長75歲。這二個國寶。至今已經(jīng)分別是1242歲和1167歲的高齡。</p> <p class="ql-block">進入大殿,和所有的寺廟一樣,殿內(nèi)原有17尊精美的唐塑佛像,可是<span style="color:rgb(0, 0, 0);">1999年被盜走三尊,至今下落不明。如今只剩十四尊佛像。佛像主次有序排列在佛臺上,各司其職,佛面善眉善眼,圓潤有光。</span></p><p class="ql-block">近距離的面對這<span style="font-size:18px;">頂級的國寶,</span>假裝認真的看了半天,可惜真的看不懂。本應格守戒律,著裝嚴肅的佛門大師,為何坦胸露肉,豐腴的臂膀還做著指若蘭花般的舞姿。面對佛學之精深,只有感嘆自己學識之淺薄。</p> <p class="ql-block">三千年很遠,南禪寺很近。南禪寺很小,卻深藏遠大。離開時,太陽西落。紅霞滿天。</p><p class="ql-block">樸拙之美,簡約之美的南禪寺。吸引著眾多游客來到這里。一眼千年,為了真實的感受漢唐風采。</p><p class="ql-block">它是前世的香火,后世的尊榮。值得驕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