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為心,為教學評畫圓
——龍游縣陽光小學語文教研組活動 <p class="ql-block"> 走過,春的燦爛</p><p class="ql-block"> 走過,夏的喧囂</p><p class="ql-block"> 走過,秋的張揚</p><p class="ql-block"> 安靜的冬天悄然登場,</p><p class="ql-block"> 務(wù)必沉下心來思考、思索……</p> <p class="ql-block"> 陳先云先生在第五屆小學青年教師語文教學展示與觀摩活動上的發(fā)言《路徑與策略》第一點就提到:評價一節(jié)課,看這節(jié)課是否基于教科書選擇教學內(nèi)容、確定教學目標?目標定位是否合理?</p><p class="ql-block"> 文中也提到:教師備課、研究課例,首先要能靜下心來,在鉆研教材編排意圖,在讀懂、讀透單篇課文內(nèi)容上多下些功夫。</p> <p class="ql-block"> 基于這樣的思考,在教學評一體化的研討背景下,陳月芬老師以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寫信》一課為例,嘗試從教材解讀出發(fā),以“文本”為中心,實現(xiàn)教學評共融共進。12月12日,全校語文老師齊聚四2教室參與研討。</p> 教材解讀 <p class="ql-block"> 一、關(guān)注教材中提到的“書信是人們和遠方親人朋友互通消息、交流感情的主要方式,現(xiàn)在仍然是重要的聯(lián)絡(luò)手段”,讀出關(guān)鍵詞是互通消息、交流感情,從中讀出信中的“紙短情長”“見字如面”。</p><p class="ql-block"> 二、關(guān)注教材中信的范示,了解信的組成內(nèi)容,并與學生原來已學的留言條進行對比,在對比中既明確信的格式,又感受信的內(nèi)容以及格式處處都飽含信所承載的情意。</p><p class="ql-block"> 三、關(guān)注信的寄出方式,在教材中提到信可以通過郵局寄給對方,也可以通過電子郵件發(fā)給對方。那么,也就意味著要與時俱進,嘗試兩種方式。</p> 學法思考 <p class="ql-block"> 教師對教材的解讀如何推動為學生的學,陳老師巧搭支架,助力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去感悟:</p><p class="ql-block"> 一、情感支架:為何寫信?通過原班級學生和四川學生互通書信的畫面、視頻,引導(dǎo)學生感受信的魅力,產(chǎn)生寫信的沖動。</p><p class="ql-block"> 二、方法支架:與留言條對比,在對比中了解格式背后的原因,并能規(guī)范格式。</p><p class="ql-block"> 三、內(nèi)容支架:提供教材中的范例,以及黑夫和驚寫給兄弟衷的家書為例,了解信除了要寫清消息,也要表達情感。</p> 評價生成 <p class="ql-block"> 評與教、學同行,是教與學的目標,也是教與學成果的具象化。評的依據(jù)隨課堂教學生成,課中安排的兩次寫也逐層推進。</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寫信,注意信的格式,寫清信的內(nèi)容。</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改信,注意信的格式,寫清信的內(nèi)容,注意情感交流。</p> <p class="ql-block"> 一節(jié)課,40分鐘,隨著教學活動的推進,教師和學生一起實現(xiàn)了教學評的有效閉環(huán),一張張薄薄的信紙便承載起學生一份份情,或深或淺,或可愛或俏皮,或有趣或遺憾……</p> <p class="ql-block"> 行走在冬日的課堂, 感受著寒涼中的那份寧靜與溫馨,我們研有思,思后行,行講效,效有果,果求新……教研活動,我們經(jīng)歷著,也盡情享受著教研之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