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有人說,看景不如聽景。</p> <p class="ql-block"> 話雖如此,實則不然。畢竟人生是用來體驗的,而不是道聽途說的。何況經(jīng)歷也是一筆難得的財富,追求人生體驗與經(jīng)歷的過程,何嘗又不是一種人生享受?再說沒有經(jīng)歷與體驗,又哪來感同身受?</p> <p class="ql-block"> 譬如“東梁”,對于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執(zhí)念--誰不想親手觸摸它無與倫比的美麗、親眼目睹它冰清玉潔的身姿?尤其是在隆冬季節(jié)!山中河道崎嶇蜿蜒,漫山遍野白雪皚皚,山頂霧凇垂掛、冷杉妖嬈……令人情不自禁地為之著迷!故而,戶外驢友美其名曰為“我的戀人,我的婆姨”。</p> <p class="ql-block"> 東梁位于秦嶺腹地,寧陜、周至、戶縣三縣交界處,海拔2965米,是秦嶺中段的最高峰,因其位于太白山以東而得名。俯瞰東梁,呈飛鳥展翅的形狀,它具有顯著的高山草甸地貌特征、獨特的自然風(fēng)景特征、多樣的氣候特征與典型的植被特征。登頂東梁,可一覽秦嶺群山之巍峨--北望首陽山(海拔2719米),西眺光禿山(海拔2800米),東瞰冰晶頂(海拔3015米)。秦嶺東梁有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有天崩地裂的第四紀冰川遺跡石海,以及廣袤無垠的東梁(高山)草甸,它在秦嶺諸峰中宛如一顆耀眼的明珠,璀璨奪目。</p> <p class="ql-block"> 當(dāng)然,我們也是慕名而來。凌晨4點起床、5點出發(fā),早上7點在秦嶺服務(wù)區(qū)(磨子坪,海拔1408米)集結(jié)、8點出發(fā),經(jīng)二道溝到三叉口(環(huán)形穿越的分岔口,海拔2100米)向左手方向走,擬從相對較緩的南梁繞行東梁,然后一路拔高約730米至南梁“夫妻樹”(海拔2830米)處,沿南梁埡口(海拔2855米)到達東梁測繪點(海拔2965米)時,已是下午兩點了。</p> <p class="ql-block"> “夫妻樹”亦稱“情侶樹”、“婆姨樹”,雖然關(guān)于“夫妻樹”的傳說有很多版本,但是無一例外都離不開人世間最美好的主題--愛情與忠誠,從而成為世間癡男怨女至死不渝的執(zhí)念與無數(shù)人心生向往的心靈圣地。</p> <p class="ql-block"> 相傳“夫妻樹”是由舜帝陵廟前的兩棵柏樹組成,一棵生機勃勃,另一棵則枝葉枯干,但兩者緊緊相依、不離不棄,形成了一幅“相呴于濕,相濡以沫”的動人畫面。</p> <p class="ql-block"> 又傳這兩棵樹是因一對相愛卻不能在一起的戀人幻化而來。男子名叫秋娃,女子名叫英英,他們因社會地位的差異而受到阻礙,英英最終含恨自縊,秋娃也悲痛萬分,撞石而亡。數(shù)年過后,英英的墳前長出兩棵小柏樹,兩樹并生,枝葉茂盛,筆直挺拔,廟中老僧將兩棵小柏樹移栽到廟前,精心護理,小柏樹越長越粗壯。百年過后,柏樹成材,參天入云。村里有個財主望著柏樹,心起邪念,一天晚上,他帶了兩個人偷偷伐樹。傾刻間,天色突變,大風(fēng)呼嘯,暴雨傾盆。財主心想“偷雨不偷雪”,老天為自己創(chuàng)造了方便,于是很快地伐倒了柏樹。但柏樹太大,兩個人搬不動,只得回家駕車來拉。哪知二次來到廟前時,伐倒的一棵柏樹與旁邊的另一棵柏樹緊緊纏抱在一起,重新屹立。財主目瞪口呆,渾身發(fā)寒,悄悄地領(lǐng)著來人退走了。</p> <p class="ql-block"> 這便是“夫妻樹”的來歷。</p> <p class="ql-block"> 然而,無論哪個版本,都賦予了“夫妻樹”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和濃郁的情感價值,使其成為愛情與忠誠的標志。當(dāng)你千辛萬苦爬上東梁,新手觸碰它們的時侯,你是否用心去傾聽它們凄美壯闊的愛情故事?你能否用愛去撫平它們飽經(jīng)滄桑的歲月褶皺?</p> <p class="ql-block"> 高山氣候就像娃娃的臉一樣--說變就變。從“夫妻樹”途經(jīng)南梁埡口到東梁之巔,僅僅100多米的拔高,卻讓人有種仿若隔世的感觸,似乎<span style="font-size:18px;">已達到身體的極限!不過,來都來了,總得了卻執(zhí)念--去吹山頂?shù)娘L(fēng)、看看山頂?shù)娘L(fēng)景……果然,</span>埡口山風(fēng)呼嘯,山頂迷霧重重,幾分鐘前的青天白日瞬間消失殆盡,遠遠望去,依稀可見前方一個孤寂的背影拖著沉重的雙腿頂著烈烈寒風(fēng)在彌天大霧中踽踽獨行。</p> <p class="ql-block"> 顯然,人生是用來體驗的,而不是用來演驛完美的。只要我們能夠忍受常人難以忍受的痛苦和磨難,才能有比常人更加強大的資本。</p> <p class="ql-block"> 半個小時后,我們順利登頂。</p> <p class="ql-block"> 所謂“于高山之巔,方見山河壯闊;于群峰之上,便覺長風(fēng)浩蕩?!碑?dāng)我站在東梁之巔環(huán)顧四周:群山連綿,層巒疊嶂,<span style="font-size:18px;">銀裝素裹,蔚然壯觀</span>;頭頂日月同輝,腳踏云海茫茫;目光所及皆為美好,心之向往皆是晴天。</p> <p class="ql-block"> 又過了半個小時,等所有人拍完照、打完卡,我們便開始下撤。</p> <p class="ql-block"> 有心驢友用冷杉枯枝在東梁山巔搭建的“瑪尼堆”已然成為東梁的代表,也有人更加走心--專程來為東梁掛牌(“瑪尼堆”上放滿了諸如:“美麗的東梁,我的戀人”、“東梁H2965m”等標示牌,還有國旗、鮮花、燈籠等物品)。站在最美的戀人面前,大聲表白,喊出心中壓抑很久的癡戀,歷盡滄桑,初心不變,愛在秦嶺,美在東梁。</p> <p class="ql-block"> 考慮到團隊人員實力參差不齊,加之時間關(guān)系,領(lǐng)隊確定了“原返”方案(東梁山巔打卡處--南梁埡口--“夫妻樹”打卡處--三叉口--二道溝--秦嶺服務(wù)區(qū)),否定了“P穿”方案(東梁山巔打卡處--分界梁--東二梁埡口--石海--三叉口--二道溝--秦嶺服務(wù)區(qū),“P穿”方案比“原返”方案多走4~5公里,同時也多耗時2~3個小時)。</p> <p class="ql-block"> 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走過“夫妻樹”進入冷杉林,原本冰天雪地的原始森林鴉雀無聲,忽爾飄起了點點雪花,加之迷霧遮天視線不好、體感溫度越來越低的緣故,總感覺瘆得慌,甚至后脊有點發(fā)涼(也可能是上山時出的汗水漸漸冰冷的原因),唯有鞋子踩在雪地里發(fā)出“咯吱,咯吱……”的響聲伴隨我們一路下撤。走著走著,天就要黑了;走著走著,河道的石頭越來越多;走著走著,腳趾頭越來越疼……</p> <p class="ql-block"> 也不知道走了多少石頭路,蹚了多少次河道(據(jù)有心驢友統(tǒng)計,下山過河共計14次),晚上8點,我們順利抵達秦嶺服務(wù)區(qū)。</p> <p class="ql-block"> 然而,事情遠遠沒有想像中那么簡單,同行一位驢友沒有下山,縱然帶著對講機也聯(lián)系不上,手機更加沒有信號。我們從晚上8點等到11點,不乏心中忐忑不安,有一些不好的猜測讓人胡思亂想,最后領(lǐng)隊終于坐不住了,于是帶人上山去找,只留下我們在午夜的寒風(fēng)中凌亂。偶爾看見一個下山的驢友,趕緊上前問東問西,卻終究無果;然后,只見一隊接著一隊的驢友陸陸續(xù)續(xù)趕來服務(wù)區(qū),他(她)們激情洋溢、<span style="font-size:18px;">整裝待發(fā),顯然是</span>準備今晚夜爬東梁。大約夜里12點左右,山上終于有了回復(fù),心中懸在東梁山巔的石頭終于落了下來。然后按照手機導(dǎo)航提示,我們前行至皇冠收費站再掉頭返程,來回又多跑了50公里(據(jù)資深驢友后來講,其實不必去皇冠調(diào)頭,可以從東梁徒步入口的反方向路口行至服務(wù)區(qū)對面,然后返程即可)。到家時,看了看表,已過凌晨3點了。</p> <p class="ql-block"> 雖說略有插曲,總歸還算順利。我想,生命不應(yīng)該在沉默中腐朽,而應(yīng)該在激情中燃燒。</p> <p class="ql-block"> 耗時一天一夜,失聯(lián)12個小時,徒步21公里,終于完成了我的東梁之行,也了卻了深埋心底的那份執(zhí)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