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也是在冬季。那時還是在1974年的新春佳節(jié)到來之前,我坐上了有生以來第一次的火車--棚車。記得當(dāng)年的我和妹妹跟隨著姐姐朝著南來北往、客流擁擠不堪的上海鐵路北站走去時,內(nèi)心的興奮讓我顧不上一路的艱辛。開啟了從上海到浙江紹興的新春之旅。</p><p class="ql-block"> 掛靠著好多節(jié)車廂的棚車此刻正朝著目的地不疾不徐地行駛著。第一次坐棚車,完全不顧周圍的環(huán)境是如此的糟糕,只是一味地在興奮勁驅(qū)駛下從坐著的地上站起來,來到一個鑲著柵欄的小窗口前朝外眺望。窗外,一排排的農(nóng)田齊刷刷地向后倒去,略顯蒼白的田野下也許正蟄伏著將要萌發(fā)的春苗吧?零星分布的一幢幢民居不斷地在視野中消失。由于是第一次乘火車,我好想看看火車頭的樣子,無奈只能等到列車在彎道時才看見了火車頭與車輛的外貌:和車廂內(nèi)一樣黑的、一節(jié)節(jié)長方形的、沒有穹頂?shù)能噹谌济赫羝麢C(jī)的牽引下奔跑在這一望無際的原野上。輪子與鐵軌之間磨擦發(fā)出的聲響宛如在演奏一首交響曲:“哐啷、哐啷”的聲音不斷從車廂的縫隙中和唯一的小窗口傳了進(jìn)來的。這聲音居然不嫌煩,一路跟隨著我們從上海來到了浙江紹興。只是在??空九_時它才稍微喘口氣讓我們有片刻的安寧。但一停車車廂里坐著或站著的人群發(fā)出的嘈雜聲和這聲音別無二致。這著實讓我感到第一次乘坐火車的體驗感并沒有之前想象中的那么美好。</p> <p class="ql-block"> 但那時候乘坐火車確實是生活中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更何況年方二七的我還是頭一遭坐火車呢!記得那時候母親就跟我們說火車票是很難買到的。臨近春節(jié)更是一票難求,得使出渾身解數(shù)。好在姐姐早早地就和父母商量后在自己的單位里預(yù)訂了火車票。臨近春節(jié)前夕當(dāng)看到姐姐揚手向我和妹妹展示火車票時,高興得我倆在石庫門弄堂里逢人便說:“我們要去乘坐火車?yán)?!?lt;/p><p class="ql-block"> 望著小伙伴們羨慕的眼神,我內(nèi)心的喜悅溢于言表。長這么大還沒出過遠(yuǎn)門、出過上海呢!</p><p class="ql-block"> “棚車”里是沒有座位的。大家或報紙、或硬板紙、亦或是塑料紙往臟兮兮的地上一鋪席地而坐。身體靠在烏黑烏黑的車板上也不嫌臟,眼睛里還閃爍著幸福的光芒。我用眼晴四周上下打量了一番,整個車廂內(nèi)部烏央烏央的煤炭色,這車廂該不會是平時運煤的車廂吧?乘客們也是三五成群扎堆似地坐在一起,毫無秩序可言。只是大家都自覺地給通向車廂大門處留了一條小小的通道。我還看見車廂的一隅放著一個鐵桶,鐵桶上方張貼著一張手寫的描有仿宋體輪廓的兩個原珠筆字:廁所。我萬分驚訝:“誰會在眾目睽睽之下在這上廁所呢?”事實也證明了我的猜測是對的:沒人去那上過“廁所”。因為所有的人都離那躲得遠(yuǎn)遠(yuǎn)的。也是?。簾o遮無攔的廁所,最起碼的隱私何以保護(hù)?所以,每到火車??空九_時,乘客們都紛紛下車去站臺尋找方便或是活動活動筋骨去了。</p><p class="ql-block"> 姐姐和妹妹是在杭州站臺下車去上廁所的。我一個人待在車廂里照看著隨身攜帶的行李。(其實所謂行李也無非是自己幾件替換衣服而已。)杭州是大站,??空九_的時間相對比小站長,可時間再長眼看著馬上就要發(fā)車了呀!姐姐和妹妹怎么回事?居然在站臺鳴笛響了之后還沒上車?我正突然,“哐當(dāng)”一聲,沉重的兩扇車廂大門被站臺下的列車員用力關(guān)上了。幾乎就在這大門關(guān)上的同時,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眼淚奪眶而出:“這可怎么辦啊?姐姐和妹妹還在站臺上呢!只留下了不知所措的我。怎么我第一出遠(yuǎn)門就會碰到這種事?少了姐姐的陪伴,人生地不熟的我上哪兒去找哥哥位于紹興的家呀?”由于棚車是不配備列車員的,所以千萬不要指望誰可以幫我解決問題的。</p><p class="ql-block"> 棚車可全然不顧我的憂愁繼續(xù)行駛著。正當(dāng)我為自己接下來該怎么辦一籌莫展淚如泉涌時,耳邊突然聽到了有人在喊我的名字。這喊聲在此時此刻響起無疑似一棵救命稻草把我從無助的邊緣拉回到現(xiàn)實。我快速地抹去眼淚、轉(zhuǎn)過身來循聲望去:是我的姐姐和妹妹!此刻她們正朝我快速地走來。只是等我見到她們后卻哭得更傷心了,仿佛有一肚子的委屈要向她倆傾訴……</p><p class="ql-block"> 事后得知原來姐姐帶著妹妹在聽到火車鳴笛后立馬就近車廂上了車。而我卻不懂火車車廂是相通的,只要上車就可以走到自己所在的車廂位置。害我白白流了一通眼淚,擔(dān)驚受怕了一場。</p> <p class="ql-block"> 我從十四歲那年開始第一次乘“棚車”出遠(yuǎn)門,到現(xiàn)在乘坐“復(fù)興號”高鐵周游全國,這其中乘坐了太多太多的火車,見證了當(dāng)年“棚車”為解決出行難以及為“春運”所作的貢獻(xiàn),見證了火車在逐步的升級換代中越來越趨向于智能與舒適。我也可以說是火車歷史發(fā)展的見證者和親歷者。當(dāng)我坐在“復(fù)興號”上望著窗外田野里那齊腰深的一隴一隴麥穗在高速行駛的車速映襯下向后延伸形成流線形麥浪時,我禁不住又想起了14歲那年乘坐的那列“棚車”?;蛟S正是由于那列“棚車”的初駛,開啟了我周游世界的旅程。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