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萊茵河上的“胡思亂想”------李毅軍歐洲寫生札記

藝術(shù)視角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萊茵河上的“胡思亂想”? ? ? ? ? ? ? ? ? ? ? ? ? ? ------李毅軍歐洲寫生札記 <p class="ql-block">李毅軍/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年前就報名參加維京的萊茵河之旅。這次旅行特別值得期待,同行的旅伴是藝術(shù)界響當當?shù)念I(lǐng)軍人物,能學(xué)到很多東西。再者坐著游輪白天觀景、寫生,夜晚可以枕著水聲“胡思亂想”。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21日 </p><p class="ql-block"> 我們在阿姆斯特丹登上了“奧丁號”,開啟了為期11天的萊茵河之旅。</p><p class="ql-block"> 阿姆斯特丹是歷史悠久且文化遺存豐富的國際大都市。倫勃朗的《夜巡》、梵高的《向日葵》、《星空夜》等作品就收藏在這里。我特別感興趣的是梵高,他的作品借鑒過日本的浮世繪,而浮世繪又受到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深刻影響, 是研究東、西方文化借鑒的理想標本 。這次到歐洲的一個想法, 就是探討、驗證東、西方藝術(shù)的相互影響。當我們趕到梵高藝術(shù)館時,由于沒有預(yù)約到參觀名額,錯過了集中欣賞梵高作品的機會,只在后面的旅程中零星看到幾張梵高的作品。不過問題不大,前幾年游歐洲時在美術(shù)館看到不少梵高的作品,國內(nèi)的展覽也引進過梵高的作品,對他的作品還是比較熟悉,所以并不影響我的探究。 </p><p class="ql-block"> 梵高這一代畫家是在照相機出現(xiàn),西方寫實藝術(shù)被逼到墻角,畫家這個職業(yè)面臨消亡的時候把視線瞄向東方的,由古典繪畫的向“外”求轉(zhuǎn)向現(xiàn)代繪畫的向“內(nèi)”求,這一轉(zhuǎn)變把繪畫推向了真正的藝術(shù)的道路。而幾乎在同時期,一批走出國門的中國畫家也將目光看向了西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東、西方藝術(shù)的碰撞,少不了觀念的沖突和技法的借鑒。很現(xiàn)實的問題,借鑒些什么?堅守些什么?照搬是行不通!有人說:西方向東方學(xué)習(xí)平面的結(jié)構(gòu)和線條的造型;東方向西方學(xué)習(xí)精準的造型和寫實的色彩。但東方的繪畫在用線,西方的繪畫也在用線;西方的繪畫在用色彩,東方的繪畫也在用色彩。東方和西方繪畫的線條和色彩有什么不同呢?國畫的線條追求含蓄、厚重、有力,崇尚用筆的功力,力求一筆把對象的造型、筆墨趣味、精神內(nèi)涵都表達出來。西畫的用線在追求激情、厚重、有力,線的形態(tài)與國畫的差異很大。梵高用的線短促,富有韻律,而韻律是靠短線組成的形態(tài)實現(xiàn)的,并不是線條本身。在巴黎奧賽美術(shù)館我認真研究過博納爾的線條,看似一條黑線,其實是由許多各種色彩的細線組合成的。西畫的色彩與國畫也不同。國畫的色彩是在固有色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過來帶有裝飾趣味的色彩,追求平實、寧靜。西畫的色彩是在寫生色彩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過來帶色調(diào)的色彩,追求跳躍和光感。</p> <p class="ql-block">  東、西方都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特征和審美理想。我經(jīng)常聽到朋友說:水彩和國畫很像,可以相互借鑒、融合。對此,我花了很長時間對國畫和水彩的異同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國畫和水彩除了用水做為調(diào)合劑之外并無其他的相同之處 。首先它們產(chǎn)生的文化背景不同。國畫的東方文化思維特征是強調(diào)概念間的聯(lián)系和整體思維,跳出現(xiàn)實,注重對生命的思考。這決定了國畫強調(diào)神韻和詩性的意境。在審美取向上追含蓄,追求自然美和人文的統(tǒng)一。水彩的西方文化思維強調(diào)科學(xué)方法,實證主義和實用主義,在審美取向上更加直接、富有激情和多元化,注重個人的審美體驗和技術(shù)創(chuàng)新。其次,繪畫的本體語言不同。國畫用宣紙,生宣的吸水性極強,對水墨的變化極為敏感,適合畫大寫意;熟宣則不吸水,適合畫工筆;水彩用紙的主要原料是棉漿和木漿,紙性和宣紙有較大差異。用的筆也不盡相同,國畫用毛筆,適合拉線條,水彩多用扁形筆,適合涂抹塊面;顏料也有差別,國畫顏料更有質(zhì)感,水彩顏料更傾向透明 ; 不同材料衍生出來的繪畫技法差別非常大。最重要的是傳統(tǒng)不同,國畫和水彩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長期的審美體驗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相對穩(wěn)定的審美取向和技法特點。如果簡單地把國畫的線條用到水彩中,把水彩的色彩用到國畫中,畫面效果是非常惡心的!東、西方的繪畫想要相互借鑒,沒有高深的修養(yǎng)和堅強的定力及清醒的頭腦是做不到的。</p> <p class="ql-block">  從梵高、高更、馬蒂斯等西方現(xiàn)代大師的作品看,他們對東方藝術(shù)的借鑒,都是從觀念入手,在精神層面吸取有益的養(yǎng)分,摒棄與文化傳統(tǒng)、審美觀念不兼容的元素,讓作品呈現(xiàn)新面貌。東方藝術(shù)對西方藝術(shù)的借鑒,也是這個道理。我們借鑒西方的藝術(shù),并不是把中國畫改造成油畫或水彩畫,而是讓中國畫的傳統(tǒng)融入有益養(yǎng)份,更加健康,更加強大。我相信像畢加索、梵高、高更等大師向不同文化學(xué)習(xí)的初衷,并不是想把油畫改造成中國畫或非洲土著畫,而是吸收新觀念,讓油畫煥發(fā)青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23日</p><p class="ql-block"> “奧丁號”經(jīng)過一個晚上的航行,在太陽初上的時候慢慢地停泊在了小孩堤防。我走出艙室,順著樓梯來到游輪的頂部,只見萊茵河霧氣蒸騰,所有的景色與建筑籠罩在薄霧中時隱時現(xiàn),一輪太陽在霧氣中閃爍著溫柔的白光,我驚喜地喊道:透納之光。</p><p class="ql-block"> 透納,是18世紀英國浪漫主義風(fēng)景畫家,以其對光線色彩和大氣效果的非凡表現(xiàn)而聞名于世。擅長捕捉自然界中瞬息萬變的光影效果,并將其轉(zhuǎn)化為生動、富有韻律的視覺語言。 初看透納的作品,畫面中穿過霧氣變幻莫測、富有戲劇性的光線,原以為是畫家為了烘托畫面氣氛而刻意強調(diào)的,直至看到眼前 ‘’ 超現(xiàn)實 ” 的霧氣和迷幻的光線時,才發(fā)現(xiàn)畫家的描繪并非夸張而是如此的寫實。 </p> <p class="ql-block">  幾年前,我初到歐洲游歷,看到的許多景色都非常的親切,有似曾相識的感覺,許多建筑和樹木的形態(tài)與色調(diào)是那么的熟悉。原來在歐洲大師的作品中都見到過這些形像與色調(diào)。柯羅的溫情,莫奈的燦爛,塞尚的理性,梵高的激情都能在這里找到源頭。以為是畫家臆造的形象與色彩,原來都是實實在在的現(xiàn)實。</p><p class="ql-block"> 看來,“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藝術(shù)來自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放在歐洲也適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25日</p><p class="ql-block"> 我們吃中飯的時候,“奧丁號”啟航從德國的科布倫茨開往施派爾。萊茵河的兩岸群山疊嶂,矗立著幾十座各個時期的城堡,給這片秀麗的河谷沫上了厚厚的歷史包漿。西斜的陽光把大地染成了一片金黃,習(xí)習(xí)冷風(fēng)無處不在提醒你天氣已經(jīng)到了深秋。金燦燦的山坡上種植著一排排整齊的作物, 導(dǎo)游告訴我們,這是雷司令的葡萄園。</p><p class="ql-block"> 雷司令,是白葡萄的一個品種,有特殊的香味,釀造出來的雷司令葡萄酒是歐洲頂級的葡萄酒。雷司令有許多產(chǎn)區(qū),以德國萊茵河兩岸的品質(zhì)最好。 晚餐的時候。我特地要了一杯雷司令葡萄酒,輕輕搖晃杯子,清澈的酒體順著杯壁緩緩的旋轉(zhuǎn),一股淡淡的果香味慢慢地溢出,沁人心脾。 </p><p class="ql-block"> 我對品酒并不內(nèi)行,對酒的品質(zhì)也不敏感,只是覺得好喝,并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不過有一點我是明白的,好的葡萄才能釀出好的酒。雷司令葡萄酒據(jù)說從葡萄種植、采摘、釀造,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步都要按要求嚴格把關(guān),生長期、日照、氣溫都達到一定標準的葡萄才能釀出高品質(zhì)的雷司令葡萄酒。 我喝著杯中的酒美,腦子突然閃過一個問題:如果在種植、釀造過程中不按要求去做,雷司令葡萄酒還會這么迷人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是一個畫者,和農(nóng)民希望種出好葡萄一樣, 希望能畫出自己的好作品。 好葡萄的標準大家都是明確的,但好作品的標準卻是眾說紛紜。有人說藝術(shù)作品的好壞沒有標準,其實,這是掩人耳目的障眼法, 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才這么說的。 每一個藝術(shù)家的心中,作品的好壞都有一個明確的標準,這樣才有了氣象萬千、婀娜多姿的藝術(shù)江湖。如果沒有標準,全國美術(shù)作品展覽或威尼斯藝術(shù)雙年展作品入選或獲獎是憑什么評選出來的? </p> <p class="ql-block">  農(nóng)民的“好葡萄”是釀出好酒的基礎(chǔ),藝術(shù)家的‘’好葡萄‘’是什么呢?就是扎實的基本功,良好的色彩修養(yǎng)和運用各種造型手段組織畫面的能力。如果只有觀念,沒有讓觀念落地的手段和能力,那就和想釀雷司令葡萄酒,卻沒有達標的葡萄是一個道理。</p><p class="ql-block"> 聯(lián)想到現(xiàn)在的藝術(shù)圈,有人把觀念擺在至高無上的位置,對傳統(tǒng)嗤之以鼻,認為造型、色彩等繪畫技法已經(jīng)過時了,觀念的創(chuàng)新才是最重要的。</p><p class="ql-block"> 其實我覺得觀念重要,技法也很重要,兩者缺一不可。如果只有觀念,沒有讓觀念落地的手段與能力,那觀念只是浮在空中的海市蜃樓,空有絕妙的創(chuàng)意和滿腔的熱情。 觀念是重要的,讓我們的作品有了靈魂;技法也是重要的,讓我們的作品有了生命。藝術(shù)家既要注重觀念的培養(yǎng)和創(chuàng)新,也要注意繪畫技巧的提升和磨練,就像種葡萄的農(nóng)民一樣,認真管理、精心耕耘才能釀出迷人的“雷司令”。</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 28日</p><p class="ql-block"> “奧丁號”停泊在德國的舍諾,吃過早餐后我們出發(fā)前往被稱為最浪漫地區(qū)的法國城市科爾馬??茽栺R景色美麗,仍然保留著16世紀建筑風(fēng)格木筋屋,使小城充滿著濃郁的阿爾薩斯風(fēng)情。圣馬丁教堂的周邊有一個跳蚤市場,這里有二戰(zhàn)德軍和盟軍的鋼盔、炮彈殼和勛章,有老相機、膠木唱片、珂羅版原版……,最吸引我的是一個非洲藝術(shù)品的攤位,這里的非洲面具、木雕、銅雕造型奇特,用色大膽,極富想象力和表現(xiàn)力。我挑了個鳥形的面具,作為這次旅行的紀念品。 非洲木雕對非洲人講,木雕是祖先靈魂的化身,是他們與祖先溝通的重要媒介。非洲木雕不刻意追求形象的逼真和細節(jié)刻畫,局部看顯得十分隨意,但整體看卻透露著一種活力四射的內(nèi)在生命力,有著一種感人至深的淳樸、稚拙與粗獷。畢加索對非洲木雕情有獨鐘,他在作品中吸收了非洲木雕的大寫意手法,形象夸張,色彩艷麗,線條簡潔,注重整體形象的鮮明、跳躍。畢加索將非洲木雕的靈魂融入了自己的作品中,形成了獨特的藝術(shù)風(fēng)格,成為世界藝術(shù)史上不同文化借鑒的成功典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我國,有著非常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和民間藝術(shù)資源,唐三彩、漢陶俑、民間石雕、布老虎等,在造型和色彩上都非常有特色。特別是漢代陶俑的造型,形象夸張,動態(tài)強烈,不過分追求細節(jié)的雕琢,以寫意手法,在不經(jīng)意中傳達人物的神態(tài)和氣韻。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陶俑,大多是沒有色彩的,其實在陶俑出土的時候是有鮮艷的色彩的,只是出土后色彩迅速氧化,成了陶土本身的顏色。從考古發(fā)現(xiàn)來看,漢代陶俑的色彩豐富多樣,主要有黃色、紅色和黑色,用色大器、質(zhì)樸且富有裝飾性,與非洲木雕有異曲同工之妙。非洲木雕天真爛漫,充滿了野性和放蕩不羈;漢代陶俑熱情奔放、幽默含蓄,充滿東方情調(diào),更具有人文的溫度。</p> <p class="ql-block">  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豐富的文化遺存,為我們提供了眾多的可供研究、借鑒的文化標本。對不同文化傳統(tǒng)的借鑒,固然可以體現(xiàn)作品文化內(nèi)涵的廣度,而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民間藝術(shù)的借鑒,無疑可以增強作品文化內(nèi)涵的深度,讓我們更直觀地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更好地了解自己。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民間藝術(shù)都是經(jīng)過了時間洗禮,它們承載了歷史的記憶和民族的智慧。在這些寶藏里,有很多可供我們借鑒的獨特表現(xiàn)手法、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和深刻的哲理思考,給我們以靈魂的啟迪。在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和民間藝術(shù)中吸收營養(yǎng)和尋找創(chuàng)作靈感。這是一條讓作品獲得強大生命力的康莊大道。</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游輪溯著萊茵河從荷蘭、德國、法國彎彎曲曲地來到瑞士,沿途的風(fēng)景或開闊,或險峻,或秀麗,或壯美,喘急的河流就像一部美術(shù)史,從對自然的模仿,到對情感的表達,再到對精神的詮釋,直到冷冰冰地按公式作畫……。每一個階段都有每一個階段的精彩,而流入大海的萊茵河水,有人知道它的精彩嗎?也許只有大海知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李毅軍歐洲寫生作品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李毅軍 斯特拉斯堡教堂 水彩 54cmX39cm</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李毅軍 雷司令的葡萄園 水彩 38cmX54cm</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李毅軍 科爾馬的午餐 水彩 26cmX38cm</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李毅軍 鐘聲 色粉畫 26cmX38cm</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李毅軍 阿姆斯特丹的風(fēng) 色粉畫 38cmX54cm</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李毅軍 流云 色粉畫 26cmX38cm</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李毅軍 吹薩克斯的人 炭筆 38cmX26cm</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李毅軍 女孩 炭筆 色粉 38cmX26cm</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李毅軍 歐洲小景 色粉畫 26cmX38cm</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李毅軍 萊茵河 水彩 色粉 26cmX38cm</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李毅軍 阿爾卑斯山 水彩 26cmX38cm</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李毅軍 萊茵河的早晨 色粉畫 26cmX38cm</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李毅軍 盧塞恩湖 色粉畫 26cmX38cm</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李毅軍 萊茵河畔 色粉畫 26cmX38cm</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李毅軍 施派爾街景 水彩 色粉 26cmX38cm</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李毅軍 阿姆斯特丹街景 色粉畫 38cmX54cm</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李毅軍 德國之角 水彩 色粉 26cmX38cm</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李毅軍 沃爾姆斯教堂的圍墻 水彩 色粉 26cmX38cm</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李毅軍 小法蘭西 水彩 38cmX54cm</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李毅軍 風(fēng)車 水彩 色粉 26cmX38cm</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李毅軍 紅綠燈 色粉畫 38cmX26cm</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寫生掠影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作者簡介 <p class="ql-block"><b>李毅軍 </b></p><p class="ql-block">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p><p class="ql-block">一級美術(shù)師</p><p class="ql-block">河北美術(shù)學(xué)院教授</p><p class="ql-block">浙江省中國人物畫研究會藝術(shù)指導(dǎo)委員會委員</p><p class="ql-block">浙江省國際美術(shù)交流協(xié)會理事</p><p class="ql-block"> 浙江省水彩畫家協(xié)會三、四、五屆理事</p><p class="ql-block">2017年至2020年任浙江畫院研究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