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劉學剛(錦州)</p> <p class="ql-block"> 眼前這套婚紗照,是我送給老伴兒的遲暮之禮。而下面這張45年前的結婚照,則是老伴兒找給我的青春印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老照片背面記載的“一九八0年一月卄七日·結婚照”兩行文字,就像定格了的時光片段,一下子把我的思緒拉回到了1979年的春天。</p> <p class="ql-block"> 那是個春暖花開的美好季節(jié),經(jīng)前任團委領導的介紹,我和她相識于細紗機前。彼時,我是錦州女兒河紡織廠的團委干事,月工資38塊6;她是細紗車間的擋車女工,月工資36塊5。</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這年的大雪節(jié)氣過后,我倆正憧憬著去首都北京旅行結婚的當口兒,錦州團市委青工部部長打來電話,通知我參加1980年元旦“錦州市青工戰(zhàn)線優(yōu)秀突擊手天安門會師”活動。</p> <p class="ql-block"> 這可真是雪中送炭、喜從天降的大好事!于是我倆趕緊在12月28日這天領來結婚證,并于12月31日乘火車進京,當天晚上就住進了工程兵司令部機關大院我三叔家。</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就是1980年新年,帶著事業(yè)的榮耀和新婚的幸福,我倆早早來到天安門廣場,在冬日暖陽的照拂下,我與團市委領導和全市近百名新長征優(yōu)秀突擊手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會師活動結束后,我拉過守候一旁的妻子向大家介紹,在眾人的祝福聲中,開啟了二人的新婚蜜月之旅……</p> <p class="ql-block"> 接下來的那些天,我倆游覽了北京的名勝古跡和各大公園,購置了一些結婚用品和喜煙喜糖。眼瞅著婚假就要到期,我倆在七機部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她三舅家住了兩晚后,就急匆匆的乘車回家了。</p> <p class="ql-block"> 這是當年在京買來的瑞士產(chǎn)英格手表及發(fā)票,是送給新婚妻子的最貴重彩禮。</p> <p class="ql-block"> 上圖是我們夫妻二人的英格情侶表。</p> <p class="ql-block"> 說是回家,其實回的不是我倆的家,而是我母親的家。盡管那時我早已具備分房資格與條件,但苦于廠里沒有現(xiàn)房可分,只好求助有關領導,將那間給軍轉(zhuǎn)干部預留的“軍官房”,暫借我倆作為婚房。</p> <p class="ql-block"> 這是今年年初拍攝的我倆當年曾經(jīng)借住過的“婚房”,現(xiàn)在早已人去屋空無人居住了。</p> <p class="ql-block"> 那時正值隆冬,婚房的水泥墻面掛滿了冰霜。我倆搬來火爐烘烤,拿來報紙糊墻。略微裝飾后,在1月18日那天,請來兩位前任和時任廠團委領導,還有我和她的各自師傅,六個人圍著岳父親手制作并從省城沈陽背來的炕桌,吃了頓不算豐盛的飯菜,就算大婚告成了。</p> <p class="ql-block"> 那個年代,婚事不興大操大辦,咱也沒有條件大操大辦。大家普遍工資不高干勁高,隨禮不重情義重。聞訊前來祝賀的,印象中級別最高的是原廠黨委書記,其他的則大多是同學、同事、工友。那時人們隨禮一般沒有送錢的,大多送些暖壺、鏡子、枕套、飯鍋之類的生活用品。其中最貴重的,是我四個要好男同學湊錢買的雙層蒸屜大鋁鍋;最高雅的,莫過于黨辦兩位同事贈送的一幅寓意忠貞愛情的松鶴朝陽羽毛畫。</p> <p class="ql-block"> 照片前排左一是作者本人,另外四位是送我蒸鍋的要好同學。其中兩位已去世多年,令人唏噓。</p> <p class="ql-block"> 這只大蒸鍋,我們非常珍惜,一直延用到現(xiàn)在。</p> <p class="ql-block"> 人生大事如此簡約,雖然自我感覺良好,但妻子卻有些委屈。在回沈陽娘家的列車上,她一再抱怨說,“結婚連個喜字兒都沒貼,連張結婚照都沒拍,咱這婚結的也太寒酸了!”見妻子真生氣了,我連忙陪笑解釋:“沒貼喜字,沒拍結婚照,確實怪我忙昏了頭。要不然剪兩幅大紅喜字,對于我這個宣傳干事來說還不是易如反掌?至于結婚照,這事兒好辦,明天我們就在沈陽補拍一張!”</p> <p class="ql-block"> 次日上午,即1980年1月27日,我倆就在沈陽新風攝影社補拍了這張結婚照。</p> <p class="ql-block"> ……時光荏苒,歲月如歌。韶華不負,未來可期。現(xiàn)如今,我和老伴兒衣食無憂住行不愁,兒子兒媳事業(yè)有成,孫子孫女健康成長。少年夫妻老來伴,執(zhí)手相看兩不厭。若說我倆兒這輩子還有啥夢想,或許就是擁有一幅婚紗照吧?</p> <p class="ql-block"> 前些日子,社區(qū)黨委副書記曾熱情邀我參加“中國夢·婚紗情·情系晚年”婚紗照免費補拍活動。但由于時間太過倉促,來不及準備,我倆不得不放棄了那次機會。</p> <p class="ql-block"> 11月15日,機會又來了,銀行客服經(jīng)理和專業(yè)攝影團隊邀我參加“圓夢婚紗·情系晚年”婚紗照免費補拍活動。這一次我倆沒再錯失良機,而是抓緊理發(fā)染發(fā),然后欣然前往。</p> <p class="ql-block"> 12月6日下午,婚紗攝影要求前去選樣,我在挑選好免費贈送的3幅照片后,還違背老伴兒“旨意”,花錢定制了一套彌足珍貴的擺臺和婚紗相冊,既圓了我和老伴兒的婚紗夢,又為我倆的藍寶石婚獻了一份厚禮。</p> <p class="ql-block"> 從結婚照中展現(xiàn)的滿頭青絲,到婚紗照里染過的根根白發(fā),兩張照片足足相隔了45年。那定格的,是光陰的片段;那記錄的,是歲月的變遷;這留下的,是家的溫暖,愛的真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初稿于2024年12月6日</p><p class="ql-block"> 甲辰龍年冬月初六大雪</p><p class="ql-block"> 二稿于2024年12月7日</p><p class="ql-block"> 三稿于2024年12月9日</p><p class="ql-block"> 定稿于2024年12月31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