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著名的成吉思汗陵園位于內(nèi)蒙古伊金霍洛旗境內(nèi)。</p><p class="ql-block">傳說,成吉思汗遠征西夏途經(jīng)此地,看到美麗的草原和茂密的森林,忘情之間掉落馬鞭,當(dāng)隨從欲揀馬鞭時,他揮手制止了,情不自禁吟誦道:花角金鹿棲息之所/戴勝鳥兒育雛之鄉(xiāng)/衰落王朝振興之地/白發(fā)老人享樂之邦。這是他對伊金霍洛至高無上的褒揚,讓它在鄂爾多斯高原上萬古流芳!</p><p class="ql-block">1227年,成吉思汗在剿滅西夏的戰(zhàn)爭中病逝,運送靈柩的大車途經(jīng)伊金霍洛。當(dāng)靈車走到當(dāng)年成吉思汗失落馬鞭且吟詩之地時,車輪突然陷入泥淖中,任憑多少駝馬都無法拉動絲毫。人們念及其情其景,猜想他留戀這塊風(fēng)水寶地,于是就把他安葬在這里——也就是今天的甘得利爾敖包;并留下五百戶“達爾扈特人”專門侍奉成陵,世世代代酥油燈長明不熄。</p><p class="ql-block">蒙古族人實行“密藏”,即不立碑,沒有堆土,深埋后,用馬匹蹄踏,踏平為止不留痕跡。據(jù)說成吉思汗陵有多處,哪個是真不得而知。這座陵墓是衣冠冢。</p> <p class="ql-block">走進陵園就被它的宏偉規(guī)模所震撼。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這座漢白玉牌樓。</p> <p class="ql-block">陵園占地面積約55000多平方米。</p><p class="ql-block">陵宮“主體建筑”由三座蒙古式的大殿和與之相連的廊房組成,建筑雄偉,具有濃厚的蒙古民族風(fēng)格。建筑分正殿、寢宮、東殿、西殿、東廊、西廊6個部分。</p><p class="ql-block">下圖為牌樓上由烏蘭夫題寫的文字。</p> <p class="ql-block">成吉思汗陵的整體布局是中軸線型,即石牌樓,銅像廣場,九十九級臺階,成吉思汗陵宮一字排開。陵宮西側(cè)設(shè)有蘇勒德祭壇,東側(cè)南部有阿拉坦甘德爾敖包。</p> <p class="ql-block">從石牌樓至陵宮有一段較遠的距離,景區(qū)提供游覽車服務(wù),每人單程十元。游覽車從石牌樓走中軸線西側(cè)的道路,繞道直達陵宮。</p><p class="ql-block">我們選擇的路線是,乘游覽車直接抵達陵宮,參觀后步行返回。</p> <p class="ql-block">?成吉思汗陵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西遷至甘肅榆中縣西興隆山?。由于蒙古族盛行“密葬”,成吉思汗的真正陵墓位置至今仍是一個謎?,F(xiàn)今的成吉思汗陵經(jīng)過多次遷移,直到1954年才由青海的塔爾寺遷回故地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p><p class="ql-block">1982年入選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開始進行全面修繕。</p> <p class="ql-block">成吉思汗陵的主體是由三個蒙古包式的宮殿一字排開構(gòu)成。三個殿之間有走廊連接,在三個蒙古包式宮殿的圓頂上。金黃色的琉璃瓦在燦 爛的陽光照射下,熠熠閃光。圓頂上部有用藍色琉璃瓦砌成的云頭花, 即是蒙古民族所崇尚的顏色和圖案。</p> <p class="ql-block">成吉思汗名為孛兒只斤·鐵木真,蒙古帝國可汗,尊號“成吉思汗”(Ghinggis Khan),意為“擁有海洋四方“,是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p><p class="ql-block">成吉思汗1162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難河上游地區(qū)(今蒙古國肯特省)。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國,此后多次發(fā)動對外征服戰(zhàn)爭,征服地域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p><p class="ql-block">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時候去世,享年66歲。</p> <p class="ql-block">中間正殿高達26米,平面呈八角形,重檐蒙古包式穹廬頂,上覆黃色琉璃瓦,房檐則為藍色琉璃瓦;東西兩殿為不等邊八角形單檐蒙古包式穹廬頂,亦覆以黃色琉璃瓦,高23米,整個陵園的造型,猶如展翅欲飛的雄鷹,極顯蒙古民族獨特的藝術(shù)風(fēng)格。</p> <p class="ql-block">正殿上方烏蘭夫題寫的匾額。</p> <p class="ql-block">兩座站崗的石獅。</p> <p class="ql-block">正殿正中擺放成吉思汗的雕像,高4.3米,身著盔甲戰(zhàn)袍,腰佩寶劍,相貌英武,端坐在大殿中央。塑像背后的弧形背景是“四大汗國”疆圖,標(biāo)示著700多年前成吉思汗統(tǒng)率大軍南進中原,西進中亞和歐洲的顯赫戰(zhàn)績。后殿為寢宮,安放三個黃緞?wù)种撵`包。</p> <p class="ql-block">坐像的后面是寢宮。祭臺上有成吉思汗的金色坐像,坐像后面有三座靈包。</p><p class="ql-block">祭成吉思汗陵是蒙古民族最隆重、最莊嚴(yán)的祭祀活動。有許多穿著貴重的民族服裝的蒙族人,虔誠的拜坐在祭臺前,口中頌?zāi)钪牪欢慕?jīng)文。</p><p class="ql-block">來拜祭的人很多,由工作人員安排分撥進入。</p> <p class="ql-block">在正殿的東西廊中有大型壁畫。主要描繪了成吉思汗出生、遇難、西征、東征、統(tǒng)一蒙古各部等重大事件。</p><p class="ql-block">壁畫還表現(xiàn)了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統(tǒng)一中國,定都北京,于公元1271年正式改國號為元,并追封成吉思汗為元太祖的盛況。</p> <p class="ql-block">按照蒙古民族的習(xí)慣,人將死時,他的最后一口氣—靈魂將離開人體而依附到附近的駝毛上。根據(jù)史料記載,吸收成吉思汗先祖最后一口氣—也就是靈魂的駝毛,幾百年來就收藏于鄂爾多斯成吉思汗陵。</p> <p class="ql-block">成吉思汗頭盔。</p> <p class="ql-block">成吉思汗銅像廣場象征蒼天大地恩賜于世間的博大的福祿。</p><p class="ql-block">高大的成吉思汗出征銅像,再現(xiàn)成吉思汗西征時贊美鄂爾多斯是“梅花鹿兒棲身之所,戴勝鳥兒育雛之鄉(xiāng),衰落王朝振興之地,白發(fā)老翁享樂之邦”的情景和崛起于馬背上的偉人震撼山河的氣度。銅像高6.6米,廣場直徑66米,寓意成吉思汗壽年。廣場周圍的松柏以傘形向外延伸,象征成吉思汗精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銅像由三塊紅色的巖石托起。底座上鐫刻著成吉思汗對伊洛霍金這片土地的贊美之詩。</p> <p class="ql-block">底座下面可以通行,壁上刻著很多詩文。</p> <p class="ql-block">站在底座中間,向上仰望就看見了這根著名的金馬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蘇勒德祭壇位于陵宮的西側(cè)。</span></p><p class="ql-block">雕刻蒙古民族圖案的漢白玉蘇勒德祭壇是供奉成吉思汗戰(zhàn)神的地方。</p><p class="ql-block">蘇勒德在蒙語中意為“矛”。象征著權(quán)威與和平。它是成吉思汗軍隊的軍旗與軍徽。</p><p class="ql-block">以主蘇勒德和四柄陪蘇勒德組成的“四斿哈日蘇勒德”是成吉思汗所向無敵的戰(zhàn)神,平安吉祥的保護神,是成吉思汗勇往直前精神和壓倒一切邪惡的力量的象征。蘇勒德的纓子用九十九匹公馬鬃制成。祭壇上還安放著大蒙古國的阿拉格蘇勒德(花纛)。祭壇高15.4米,直徑54米。</p> <p class="ql-block">傳說,成吉思汗下葬時,為保密起見,曾經(jīng)以上萬匹戰(zhàn)馬在下葬處踏實土地,并以一棵獨立的樹作為墓碑。為了便于日后能夠找到墓地,在成吉思汗的下葬處,當(dāng)著一峰母駱駝的面,殺死其親生的一峰小駱駝,將鮮血灑于墓地之上。等到第二年春天綠草發(fā)芽后,墓地已經(jīng)與其他地方無任何異樣。在這種情況下,后人在祭祀成吉思汗時,便牽著那峰母駱駝前往。母駱駝來到墓地后便會因想起被殺的小駱駝而哀鳴不已。祭祀者便在母駱駝哀鳴處進行隆重的祭奠??墒?,等到那峰母駱駝死后,就再也沒人能夠找到成吉思汗的墓葬了。所以除了蒙古高原上的疑似墓地以外,再沒有任何已經(jīng)獲得證實的陵墓。</p> <p class="ql-block">紅色宮墻</p> <p class="ql-block">東路的十三個小敖包。</p> <p class="ql-block">阿拉坦甘德爾敖包,是古人為紀(jì)念成吉思汗掉馬鞭而設(shè)立。成吉思汗率軍路過鄂爾多斯,目睹這里水草豐美,是一塊風(fēng)水寶地,留戀之際,失手將馬鞭掉在地上。人們?yōu)榧o(jì)念此事,便設(shè)立了敖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九十九級臺階是設(shè)在從牌樓至陵宮的主道上。</span></p><p class="ql-block">蒙古民族崇拜蒼天,認為主宰人間一切的天是由九十九個天組成。成吉思汗當(dāng)年在克魯倫河畔拉起萬群牲畜的練繩,以九十九匹白騍馬之乳灑祭蒼天。</p><p class="ql-block">九十九級臺階,是吉祥福祿的象征,從遠望去,又相似永不停息的河水,寓意著成吉思汗締造的“蒙古”(蒙克·郭勒)這一“永恒的河”源遠流長,永世長存。</p> <p class="ql-block">供游客休息的座椅設(shè)計成勒勒車的形狀。</p> <p class="ql-block">看這些蒙族人的服飾就能看出對成吉思汗的敬仰。</p> <p class="ql-block">成陵牌樓前的視頻。從停車場的規(guī)模可以看出高峰時的游人會有多少!</p> <p class="ql-block">鄂爾多斯市成吉思汗陵旅游區(qū),簡稱成吉思汗陵旅游區(qū)和成陵旅游區(qū),俗稱東聯(lián)景區(qū)(并非成吉思汗陵),位于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伊金霍洛旗。緊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吉思汗陵,是世界上第一座以成吉思汗文化為主題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區(qū),是國家文化產(chǎn)業(yè)示范基地、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內(nèi)蒙古龍頭旅游景區(qū)。每年農(nóng)歷的三月二十一、五月十五、八月十二和十月初三,這里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許多海內(nèi)外游客都會前來祭祀。2006年,“成吉思汗祭祀”被正式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文中部分資料,個別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p> <p class="ql-block">去成陵返回時路過這個旅游區(qū),體力有限就沒去游覽,隨手拍了視頻。并以它作為此篇的結(jié)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