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7月20日,我們前往尼姆,被路邊成片的向日葵吸引。</p> <p class="ql-block">中午我們到尼姆游玩。尼姆是法國南部加爾省的省會,公元前一世紀這里已經(jīng)是繁榮的城鎮(zhèn)。</p> <p class="ql-block">在法語里,“尼姆”是泉水精靈的名字。沿著市區(qū)街道,處處都可以看到造型特殊的噴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尼姆有“羅馬城市”之稱,市區(qū)到處都有古羅馬的遺跡。尼姆競技場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它是當前世界保存得最完整的古羅馬競技場,也是世界上現(xiàn)存400座羅馬競技場中最大的20座之一,可容納1.63萬觀眾。原來在公元前49年,尼姆城淪為羅馬帝國的殖民地。于是尼姆在公元2世紀初建了羅馬競技場。羅馬競技起源于獵人與野獸的爭斗,后來更多的是角斗士之間的爭斗,再演變?yōu)橛柧氂兴氐慕嵌肥總兊臓幎繁硌荩?lt;/span>1863年尼姆競技場改建為斗牛場,每年舉行兩次斗牛比賽,<span style="font-size:20px;">如今競技場演變成劇院,</span>1989年還設置了可移動的屋頂和供熱系統(tǒng)。</p> <p class="ql-block">競技場內(nèi)部隨處可見破損之處,走道中間被人踩踏出明顯的凹痕,真是歲月無情啊。</p> <p class="ql-block">從競技場步行10分鐘就到了古羅馬神廟。古羅馬神廟建于公元一世紀初,當年歸皇家所有。神廟長26米,寬15米,高17米,位于一個方形的廣場中高2.65米的基臺之上,它是當今世界保存最完好的古羅馬神廟。2023年,神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p> <p class="ql-block">神廟由30根高9米的科林斯式柱形成的柱廊包圍著,前廳有10根,其余20根則鑲嵌在墻壁上。</p> <p class="ql-block">柱頭雕刻著非常精美的棘葉。用于建造神廟的石材來自城市附近的幾個采石場,它們是非常致密的白色石灰石,所以才能做出非常精細的雕刻。</p> <p class="ql-block">前廳的天花板由15個這樣的圖形組成。</p> <p class="ql-block">兩千多年的風雨沖蝕了前廳的石柱。</p> <p class="ql-block">神廟的內(nèi)廳。</p> <p class="ql-block">市區(qū)路邊的一座教堂正在舉辦一場浪漫的婚禮。</p> <p class="ql-block">下午我們到距離尼姆不遠的加兒橋游玩。</p><p class="ql-block">加兒橋修建于公元前20年。為了把水引入尼姆,羅馬人修建了一條長約50公里的水渠,加兒橋就是水渠的一部分。加兒橋高50米,長275米,上下共三層,上層走水,下層可以走馬車。修建加兒橋的石材就是當?shù)氐氖規(guī)r,最大的重6噸。整座渠橋未使用任何砂漿來固定,完全依靠古羅馬建筑師的技藝將一塊塊巨石堆砌起來。加爾橋是羅馬水渠橋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至今保存完好。1958年千年一遇的洪水水位曾達到渠橋的第二層,造成35人死亡,該橋卻安然無恙,不能不令人驚嘆古羅馬建筑師們的鬼斧神工。</p><p class="ql-block">橋下的那爾河水質(zhì)清澈,許多人在河邊曬日光浴、戲水,年輕人在巖石上不停地跳水,好一個休閑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傍晚我們到達卡爾卡松城堡??柨ㄋ墒欠▏喜繆W德省的首府,城堡是首府的老城區(qū)??柨ㄋ沙潜な菤W洲最大的城堡。城堡的建造最早可回溯到公元前一世紀,公元四世紀得以加固,公元十三世紀進行擴建,所以卡爾卡松城堡的歷史超過了兩千年。當我們看到巨大規(guī)模的城堡,聯(lián)想它的歷史,不禁暗暗感嘆。</p><p class="ql-block">卡爾卡松古城堡最為壯觀的建筑景觀,莫過于城堡的內(nèi)外城墻與城塔。城墻上的塔樓屋身呈圓柱形,屋頂呈圓錐形,是典型的中世紀歐洲城堡特征。1997年,城堡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p> <p class="ql-block">內(nèi)外城墻之間有寬敞的走道,便于軍事用途。</p> <p class="ql-block">通過木板吊橋就是進入城堡的大門,城門樓高大堅固,易守難攻。</p> <p class="ql-block">城里的石塊路高低起伏,蜿蜒曲折,僅有四五米寬。石頭房屋沿街而筑,風格古色古香。每一條街道,每一座房屋,都掛著它原始面貌的圖片或照片,展示它們的變化和發(fā)展,讓游人憑吊回味。</p> <p class="ql-block">夜晚的卡爾卡松城堡是另外一種美。</p> <p class="ql-block">雄偉的卡爾卡松城堡。(照片來自網(wǎng)絡)</p> <p class="ql-block">7月21日,我們翻山越嶺來到安道爾公國首都安道爾城參觀。安道爾地處西班牙和法國之間,是個內(nèi)陸袖珍國,全部為山地,平均高度1996米,人口8.5萬多,官方語言為加泰羅尼亞語,通用西班牙語、法語和葡萄牙語。旅游是安道爾的支柱產(chǎn)業(yè),占GDP的80%。安道爾的政體非常特別,法國總統(tǒng)和西班牙的地區(qū)主教都是國家元首,稱為兩大公,但無實權(quán),實權(quán)在總委員會。</p> <p class="ql-block">峽谷之屋是安道爾城的一個網(wǎng)紅景點。它是安道爾總理事會的總部所在地,也是安道爾文化遺產(chǎn)名錄中的寶貴遺產(chǎn)。它最早建立于1580年,全部由石頭壘起而成,最初是布斯克茨家族建立的一座莊園兼防御系統(tǒng),1702年被總理事會購買,1962年被重新修復。</p> <p class="ql-block">7月22日,我們到達法國貝納克小村。小村坐落在懸崖峭壁上,擁有中世紀的城堡,小村的前方是蜿蜒的多爾多涅河。自青銅時代以來,這里便一直有人居住,如今這個洋溢著中世紀氛圍的小村大受游客歡迎。</p> <p class="ql-block">傍晚,我們到了里昂老城區(qū)。這是里昂主教座堂。教堂于公元1180年開始建造,建造時間長達三個世紀。這座教堂兼具羅曼和哥特式風格,并不算特別宏偉,但資格很老,地位也高。教皇約翰二十二世加冕的典禮是在此舉行的,公元1600年,亨利四世與瑪利亞皇后又在此舉辦了盛大的婚典。</p> <p class="ql-block">我們在教堂廣場的飯店吃晚飯。</p> <p class="ql-block">7月23日,我們到達安納西游玩。安納西被評為法國最美小鎮(zhèn),人稱“阿爾卑斯山的陽臺”。它位于法國東南部,距離日內(nèi)瓦僅35公里。這里原本是瑞士的領(lǐng)地,法國大革命后被法國占領(lǐng)。</p> <p class="ql-block">我們從停車場上來就看到安納西城堡。安納西城堡歷史上曾是日內(nèi)瓦伯爵所在地,公元12至16世紀為薩瓦王室所有,現(xiàn)在是安納西音樂學院的歷史與藝術(shù)中心。</p> <p class="ql-block">安納西老城區(qū)。老城區(qū)的許多樓房建造于公元12至17世紀,至今保存完好。古老的石板路仍是中世紀的模樣,大部分都開辟為步行街。</p> <p class="ql-block">穿過老城區(qū)我們來到安納西標志性建筑—小島宮,也稱為“老監(jiān)獄”。它曾是安納西的第一個王宮,之后也曾做過行政辦公廳甚至監(jiān)獄,現(xiàn)在則是安納西市博物館。這是一座石質(zhì)建筑,形狀像一條船,建在運河中的一座島礁上。它始建于12世紀,是歐洲上鏡率最高的建筑之一。路邊小店里就有這個建筑的冰箱貼出售。</p> <p class="ql-block">從安納西湖流出的休河水穿城而過,河水清澈見底,兩岸風光旖旎,真是美不勝收。</p> <p class="ql-block">安納西懸掛法國國旗,也懸掛瑞士國旗。為了吸引瑞士游客?</p> <p class="ql-block">吃完午飯,我們到旁邊的安納西湖游玩。據(jù)說法國18世紀思想家盧梭就是在這座橋上與華倫夫人相遇的。</p> <p class="ql-block">安納西湖位于阿爾卑斯山腳下,被譽為全歐洲最純凈的湖泊。湖水來自阿爾卑斯的高山雪水和雨水,如翡翠般碧藍。遠處的阿爾卑斯山脈延綿起伏,青黛相間,藍天白云下人們悠閑地劃船,仿佛是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下午到達佩魯日古鎮(zhèn)。佩魯日位于距離里昂36公里處的一座小山上。小鎮(zhèn)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5世紀,這里的一切都是石頭砌成的,中世紀的風貌被完整地保存了下來。至今,這里還居住著一千多人。1976年,古鎮(zhèn)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p> <p class="ql-block">7月24日,我們前往韋茲萊教堂。中途在休息站遇到一匹土耳其坎高犬。主人告訴我們,此犬4歲了,身高85厘米,體重85公斤。這是我見過最大的犬,以前只在視頻里見過,見到真犬還是有點激動。游客紛紛過來看它。此狗面相兇狠,但兩個比狗高一點點的小姑娘走過來就撫摸它,全當是自己家的狗。</p> <p class="ql-block">韋茲萊教堂位于法國中部約納省境內(nèi)一座丘陵上。教堂建于公元9世紀,建成不久后便安置了圣女瑪麗亞·馬德萊娜遺體,從此便成了朝圣要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中世紀近三百年時間里,這座圣山和耶路撒冷、羅馬及圣雅克一起被稱作基督教的四大圣地。</span></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地下也有一個小禮拜堂。在這里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教堂是建在石質(zhì)山體上。</p> <p class="ql-block">傍晚我們到達第戎圣母院參觀。第戎圣母院是13世紀哥特式建筑的杰作。幾個世紀以來,圣母院一直是第戎人民主要的精神、心靈的撫慰。</p> <p class="ql-block">7月25日,我們到達楓丹白露宮參觀。這是我們南法旅行的最后一個高光時刻。</p><p class="ql-block">楓丹白露宮原來是法國國王狩獵的行宮,是朱自清先生將它翻譯成了富有詩意的漢語地名。1137年,法國國王路易六世下令在此修建楓丹白露宮。后經(jīng)歷代君王的改建、擴建、裝飾和修繕,楓丹白露宮成為一座富麗堂皇的行宮。1530年,被稱為開明君主和文藝庇護者的弗朗索瓦一世想造就一個“新羅馬”,便將行苑擴建為大宮殿。法國大革命后,豪華的家具被搬走、偷竊,或被砸壞。拿破侖抓緊時間重新裝修, 當時搞內(nèi)部裝修的工匠多到 800 人, 還從巴黎搬來不少家具,人們今天才得以看到宮殿當年的風貌。</p> <p class="ql-block">宮殿里弗朗索瓦一世的漢白玉雕像。佛朗索瓦一世在意大利做了10年國王,他把意大利文藝復興思潮全面帶到法國,給法國世俗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宮殿、城堡和貴族的豪宅應運而生,古希臘、羅馬時期的雕塑和油畫被帶進法國,帶動了法國藝術(shù)的轉(zhuǎn)型,開啟了丹楓白露畫派。丹楓白露畫派以高貴典雅的效果為主,后來被歐洲各國宮廷所模仿。</p> <p class="ql-block">長64米的弗朗索瓦一世藝術(shù)長廊。</p> <p class="ql-block">下面三張照片是安娜的臥室。內(nèi)部裝修是1660年完成的。四柱床和其他家具是1860年的作品。</p><p class="ql-block">安娜(1601年—1666年),是法國國王路易十三的王后,路易十四的母親。她是17世紀歐洲最著名的女性之一。</p> <p class="ql-block">臥室正中央的天花板,非常優(yōu)美。</p> <p class="ql-block">安娜的畫像。(來自網(wǎng)絡)</p> <p class="ql-block">衛(wèi)兵廳。廳內(nèi)擺放著文藝復興風格的大瓷瓶。頂部的裝飾是15世紀的作品,墻壁的裝潢是路易-菲利浦時期(1773年-1850年)完成的。</p> <p class="ql-block">下面五張照片是金碧輝煌的大舞廳。</p> <p class="ql-block">16世紀,這里是艾坦斯公爵夫人的房間。</p><p class="ql-block">艾坦斯公爵夫人是弗朗索瓦一世的首席情婦,她被稱贊為“在博學的人中最美麗,在美麗的人中最博學”,國王對她一見鐘情,不惜為了她放棄已經(jīng)跟隨他十年的首席情婦法克斯。國王對她盛寵不衰,她占據(jù)首席情婦的位置整整二十二年,直到國王去世。她對國王的一生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p> <p class="ql-block">下面三張照片是17至18世紀國王在單獨用餐時,王室成員的自助餐廳。</p> <p class="ql-block">墻上懸掛著漢白玉立體浮雕。</p> <p class="ql-block">下面三張照片是國王路易十三于1601年出生的房間。在18世紀,這是國王的辦公室,并舉行政府會議和私人會議。天花板和墻壁是在亨利四世(1553年—1610年)統(tǒng)治末期裝飾的。</p> <p class="ql-block">建于拿破侖三世時期的圖書館。入口處的地球儀是1802年制做的,由地理學家Edme Mentelle(1730-1815)與兩位合作者共同完成。該地球儀匯集了當時最新的地理信息,為拿破侖提供政治和軍事用途。</p> <p class="ql-block">法國大革命前的王后游戲廳和接待室。1786年,為路易十六的王后瑪麗-安托瓦內(nèi)特重新裝飾,以適應王后喜歡的新古典主義風格。天花板被漆成天空;墻壁、門和檐飾上裝飾著阿拉伯式花紋和古典風格的圖案;門楣上裝飾著模仿浮雕的繪畫和石膏圖案。在拿破侖一世時期,這個房間成為皇后的大客廳,其家具至今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從亨利四世的王后到拿破侖三世的皇后,所有法國的王后、皇后都居住在下面三張照片顯示的房間里。家具和裝飾分別出自不同歷史時期:金色的木質(zhì)天花板是17世紀的,18世紀在拱頂上方進行了擴展;門和門框都是為瑪麗-安托瓦內(nèi)特設計的;家具是約瑟芬皇后使用過的;床是為瑪麗-安托瓦內(nèi)特設計的,但她未使用過;墻壁和家具的奢華絲綢是1968年至1986年在里昂根據(jù)18世紀的原始模型制作的復制品。</p> <p class="ql-block">金碧輝煌的天花板。</p> <p class="ql-block">下面這張照片是國王的臥室。</p> <p class="ql-block">下面這張照片是會議廳。18世紀,路易十五將這個房間改造成會議廳,并徹底翻新了它的裝飾。天花板描繪了阿波羅的馬車,周圍是一群扮演四季的孩子們。墻上的寓言人物象征著國王的美德。家具來自拿破侖一世時期。</p> <p class="ql-block">這間是拿破侖的臥室。為了使室內(nèi)顯得靚麗,拿破侖在路易十六時代裝修的基礎上增加了金色裝飾,家具是1808年至1809年放置的,上面覆蓋的天鵝絨是1988年至1995年重新制作的。</p> <p class="ql-block">拿破侖的小臥室兼辦公室。巨大的書桌是應拿破侖的要求設計的,他希望大的書桌能夠攤開他的文件。</p> <p class="ql-block">拿破侖的退位室。1814年4月6日,拿破侖在這間房間里簽署了著名的退位詔書。墻壁和座椅上鑲有豎琴和玫瑰花紋的錦緞,是1986年至1994年按原樣復制的。家具是1805年放置的。</p> <p class="ql-block">圣三一教堂。圣三一教堂最早由圣路易在13世紀開始興建,后在弗朗索瓦一世、亨利四世和路易十三時期進行了多次改建和裝修??。教堂被設計成兩層,二層有一個平臺,專供國王和王后使用。二層的穹頂鑲嵌有描寫圣經(jīng)故事的油畫。整個教堂富有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金碧輝煌,反映了當時高超的藝術(shù)水平?。</p> <p class="ql-block">主祭臺的對面就是專供王室使用的二層平臺。</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二層平臺。當年王室成員在這里做禮拜。這里視線很開闊,教堂的全景盡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宮殿內(nèi)的一個天花板上的波旁王朝族徽。</p> <p class="ql-block">下面這些房間我沒有拍下說明,不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和用途,非常遺憾。</p> <p class="ql-block">傍晚,我們到達圣米歇爾山。圣米歇爾山是法國著名古跡和天主教朝圣地。位于芒什省境內(nèi),距離海岸2公里,漲潮時是座島嶼,而退潮時則通過灘涂與大陸聯(lián)通。小山由聳立的花崗石構(gòu)成,海拔88米。圣米歇爾山是天主教除耶路撒冷和梵蒂岡之外的第三大圣地,歷史悠久。1979年,圣米歇爾山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p><p class="ql-block">公元8世紀,島上最高處修建了一座小教堂,1211年至1228年間在島北部又修建了6座建筑,13至15世紀修建了部分城墻,直到16世紀圣米歇爾修道院才真正完工。</p><p class="ql-block">在1337年至1453年的英法百年戰(zhàn)爭中,曾有119名法國騎士協(xié)助當?shù)厣?,依靠小山的圍墻和炮樓,抗擊英軍長達24年未曾敗北。因為潮漲潮落的原因,他們每天半天戰(zhàn)斗,半天休息。蠻有意思的一場戰(zhàn)爭。</p><p class="ql-block">我們到達圣米歇爾山的時候,天空下起小雨,山上道路濕滑,我們沒上山。因為第二天是巴黎奧運會開幕式,市區(qū)要實行交通管制,于是夜間我們就離開了圣米歇爾山,趕在交通管制之前還車。26日至29日,我們在巴黎游玩,29日傍晚我們乘飛機回國,結(jié)束了愉快的歐洲九國之旅。</p><p class="ql-block">在這里,我要非常感謝萬同學的辛勤付出!他定攻略,訂住宿,每天安排線路,工作之巨絕非一句話能概括。也要感謝陳同學給我在巴黎的旅游提供的許多幫助。人進入老年,有一幫志同道合的朋友真是幸事。</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