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函谷關(the Hangu gate),位于河南省三門峽市靈寶市函谷關鎮(zhèn)王垛村,該關西據(jù)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因其地處“兩京古道”,緊靠黃河岸邊,關在谷中,深險如函,故稱函谷關。是中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p> <p class="ql-block">函谷關建于西周時期?!耙蛟诠戎校铍U如函而得名。東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號稱天險”(《辭?!罚:汝P扼守崤函咽喉,西接衡嶺,東臨絕澗,南依秦嶺,北瀕黃河,地勢險要,道路狹窄,素有“車不方軌,馬不并轡”之稱?!短藉居钣洝分蟹Q“其城北帶河,南依山,周回五里余四十步,高二丈”。關城宏大雄偉,關樓倚金迭碧,因其地處桃林塞之中樞,崤函古道之咽喉,素有“天開函谷壯關中,萬古驚塵向北空”(唐·胡宿詩),“雙峰高聳太河旁,自古函谷一戰(zhàn)場”(金·辛愿詩),“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說。</p><p class="ql-block">秦函谷關復原圖</p><p class="ql-block">周慎靚王三年(公元前318年)楚、趙、魏、韓、燕五國伐秦,秦據(jù)函谷關天險大敗六國軍隊。秦始皇六年(公元前241年),楚、趙、魏、韓、衛(wèi)五國伐秦,“至函關,皆敗走”。戰(zhàn)國時魏占函谷關而鎖秦,秦占函谷關而出山東。六國合縱攻秦也全是以函谷關為戰(zhàn)場。</p><p class="ql-block">秦末楚漢戰(zhàn)爭中,劉邦曾守關阻擋項羽進攻。唐“安史之亂”中,官兵與叛軍在關前進行了著名的桃林之戰(zhàn)。</p><p class="ql-block">自春秋戰(zhàn)國以來的兩千多年中,函谷關歷經(jīng)了七雄爭霸、楚漢相爭,黃巢、李自成農(nóng)民起義,以及辛亥革命、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的狼煙烽火,無論是逐鹿中原,抑或進取關中,都是山東入關中的重要通道,可見函谷關的重要性。函谷關歷來都是兵家必爭的戰(zhàn)略要地。</p><p class="ql-block">長達五十公里的峽谷,東頭是函谷關,而西頭就是潼關?!皻v史上發(fā)生在函谷關的重要戰(zhàn)爭達13次,而潼關則多達45次?!背qv重兵,少則數(shù)萬,多則幾十萬,這段峽谷在軍事上的作用被歷代君主銘記。</p> <p class="ql-block">老子文化</p><p class="ql-block">老子(約前571~?),字聃,號伯陽,又稱老聃,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后人稱其為“老子”(古時“老”字的讀音和“李”字相同),陳國苦縣厲鄉(xiāng)曲仁里(今河南鹿邑)人,是我國春秋末年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學家和文學家,不僅是道家學派理論的奠基人,被后來的道教奉為教祖,而且是先秦諸子百家的啟蒙者。他的著作《道德經(jīng)》,即《老子》一書,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瑰寶。自《道德經(jīng)》問世以來,上至皇帝高官,下至黎民百姓,都對這部經(jīng)典著作有著極大的研究熱情。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有史料記載的版本達1800多種。不僅在國內(nèi)影響廣泛深遠,而且在公元七世紀便以梵文傳到國外,16世紀傳至歐美各國,以后逐漸風靡世界。德國著名哲學家黑格爾曾指出:“中國哲學中另一個特異的派別……是以思辨作為它的特征。這派的主要概念是道,這就是理性。這派哲學與哲學密切聯(lián)系的生活方式的發(fā)揮者是老子。”德國哲學家尼采說:“《道德經(jīng)》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泵绹翱偨y(tǒng)里根在其1987年的國情咨文中,曾引用老子“治大國若烹小鮮”的名言來闡述他的治國方略。老子思想博大精深,蘊含豐富,涉及天、地、人各個方面,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藝術、倫理、養(yǎng)生等領域都有獨到的見解和智慧的光焰。</p><p class="ql-block">研究老子思想成為一種國際性的文化現(xiàn)象。英、法、美、日等40多個國家都在研究《道德經(jīng)》,翻譯《道德經(jīng)》的版本已達600余種,其中日本人著述達330余種。因《道德經(jīng)》成于函谷關,函谷關名副其實成為道家文化的發(fā)祥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