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11月30日下午三點,江蘇省新四軍研究會五師分會和衛(wèi)生分會組織會員到南京市建設規(guī)化展覽館一樓臨展廳參觀鹽城新四軍紀念館南京巡展。</b></p><p class="ql-block"><b> 主題:認真貫徹習總書記2023年參觀鹽城新四軍紀念館后做的重要指示,做好紅色文化的傳承和宣傳。民心向背決定著歷史的選擇,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新四軍紀念館館藏革命文物巡展。</b></p><p class="ql-block"><b> 承辦單位:</b></p><p class="ql-block"><b> 鹽城市文廣局、新四軍紀念館、南京市規(guī)化建設展覽館。</b></p> <p class="ql-block"><b>二十多位會員參加了這次有意義的活動,上了一堂黨史、軍史、一堂深動的黨課教育。</b></p> <p class="ql-block"><b>講解員來自鹽城紀念館,在南京巡展的十五天里每天接待院校、單位、社區(qū)街道組織的參觀團隊。</b></p> <p class="ql-block"><b>劉華明老書記向鹽城紀念館負責人捐贈父親劉毓標生前的文物資枓。</b></p> <p class="ql-block"><b>下圖老照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左2程江江父親江天輝,是皖浙贛邊省委特委組織部長。右2劉毓標當時是皖浙贛邊紅軍團政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這張照片是1938年初新四軍整編前,皖浙贛邊紅軍游擊隊主要負責人的合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照片提供者程江江當年問父親:“紅軍三年游擊戰(zhàn)最痛苦的是什么?她的父親沉痛地說:最痛苦就是找不到黨找不到黨組織啊。”細心的講解員將這對父女的對話插入講解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2023年習主席在參觀鹽城新四軍紀念館時,聽到這個故事也不禁為之動容。</b></p> <p class="ql-block"><b>宋劍平副會長、華明大哥在父輩的老照片前緬懷留影寄托哀思。</b></p> <p class="ql-block"><b>在新四軍紀念館文物巡展展臺上的喬信明家子女,捐贈的方志敏夫人謬敏為了解方志敏同志的情況,寫給喬信明的信,及喬信明的回信和喬信明夫妻合寫的長篇紀實小說《掩不住的陽光》的有關材料。</b></p> <p class="ql-block"><b>抗戰(zhàn)時期新四軍主要是戰(zhàn)斗在江蘇,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殺敵故事,如今解放已75周年了,但宣傳鐵軍精神讓后輩知道這段歷史依然是吾輩之使命和責任。</b></p><p class="ql-block"><b>左一:胡祥軍醫(yī)擔仼分會副會長,負責組織發(fā)展工作,父親是新四軍三師的老兵。</b></p> <p class="ql-block"><b> 凝望展版上新四軍將領的相片,焦寧不僅回想起父親生前描述從上海奔赴皖南軍部的過程;1939年12月焦應元在上海老怡和紗廠地下黨支部書記身份暴露,負責上海工運的劉曉,及時通知連同父親在內譯報館、自來水廠7位地下黨員,由父親保管介紹信和盤程, 他們從16鋪碼頭坐船到泰州口岸,再走小路歷經艱辛終于來到皖南軍部報到,項英、袁國平、周子昆等軍部領導在大禮堂熱情歡迎這些從上海來的地下黨員,后被分到教導隊三隊、四隊進行學習。</b></p> <p class="ql-block"><b>會員大多是新四軍后代,如今他們也都七老八十的老人,但因情結多年來一直發(fā)揚鐵軍精神,參加為老百姓服務的義診公益活動。</b></p> <p class="ql-block"><b>戚主任走到這塊展板:講到2023年習總書記來到鹽城紀念館,館長指著這塊展板念到:吃菜要吃白菜心,當兵要當新四軍。</b></p><p class="ql-block"><b> 這時習主席飽含深情地念到:新四軍,新四軍,你為人民死;人民得你生,大家來參軍。</b></p><p class="ql-block"><b> 鹽城館的工作人員報以熱烈掌聲。</b></p> <p class="ql-block"><b>右一:心內科吳奮主任認真聽講解,他父親吳子昆曾是王必成六師16旅部隊的一名老兵。</b></p> <p class="ql-block">吳奮主仼在義診中</p> <p class="ql-block"><b>第三代金蕾的外公邊春元戰(zhàn)爭年代是新四軍戰(zhàn)地醫(yī)院的院長,救治過許多傷員。爺爺的故事伴她長大。</b></p> <p class="ql-block"><b> 朱新星是一位95歲新四軍紅醫(yī)使者,戰(zhàn)爭年代是野戰(zhàn)醫(yī)院麻醉師,當時用乙醚全麻,經他手全麻傷員很多,沒有發(fā)生一例意外。他的事跡在2022年央視七臺做過報道,今年我們前往朱老家看望衛(wèi)生分會1~5屆的老副會長,第三代金蕾在爺爺家跳了一段才學不久的《花好月圓》江南舞蹈,老人家開心開懷的大笑說:今天我好開心呀!</b></p> <p class="ql-block"><b> 分會副會長邊紅月妹妹的女兒金蕾。</b></p> <p class="ql-block"><b>薛護士長從3甲醫(yī)院退休,即加入會員投入分會義診工作,父親是新四軍3師老戰(zhàn)士。</b></p> <p class="ql-block"><b>這是南京軍區(qū)總院的紅醫(yī)使者,他們的父母是:</b></p><p class="ql-block"><b>左1鄭群主仼 母親新四軍女八隊 張瑾。</b></p><p class="ql-block"><b>左2王理理主仼 父親皖南新四軍軍部王繼武。</b></p><p class="ql-block"><b>左3 彭辛幸主仼 父親23軍彭克。</b></p><p class="ql-block"><b>右1 劉迎新 父親黃花塘陳毅秘書劉志誠。</b></p> <p class="ql-block"><b>王主仼是軍總眼科專家,她積極參加為民服務關愛老百姓疾苦的義診,提供最佳治療方案和辦法,咨詢看病的老百姓非常滿意。</b></p> <p class="ql-block"><b>衛(wèi)生分會會長周民(皖南事變犧牲的新四軍參謀長周子昆烈士后代)</b></p><p class="ql-block"><b> 帶領團隊繼承和弘揚新四軍精神,多年來他們送健康送溫暖走社區(qū)進養(yǎng)老院,架起黨和人民的心橋。</b></p> <p class="ql-block"><b>他們曾是武警醫(yī)院戰(zhàn)友,父輩分別是六師、一師的新四軍老兵</b></p> <p class="ql-block"><b>十三分部第695野戰(zhàn)醫(yī)院三位老兵相聚。他們曾在1973~1976年分別執(zhí)行羅布泊參核、79年參加對越反擊戰(zhàn)二線醫(yī)院救治傷員特殊任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衛(wèi)生分會蔣啟曾老主仼是新四軍老后代,他今年已82歲了,堅持參加義診活動仍保持一位軍人本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講講蔣主任搶救孟排長的故事吧。2018年3月焦寧在家接到一位從山東打來的尋恩人電話,經詳細尋問才知是被蔣軍醫(yī)救治的孟排長。傷員1979年2月在老山前線負重傷因腹部貫通傷、頜面部口腔牙大面積創(chuàng)傷全身用紗布包裹,從前線轉入二線醫(yī)院救治。蔣軍醫(yī)當年在病房24小時陪伴含孟排長在內的4位重傷員,換藥、引流、喂流質、幫著傷員排二便…,孟排長在電話里急切地要見日夜思念分別39年的恩人蔣啟曾軍醫(yī)。</b></p> <p class="ql-block"><b>2018年4月我和昔日的戰(zhàn)友蔣啟曾一起到南京南站拉著橫幅<39年再聚首戰(zhàn)友你好嗎>去迎接從山東臨沂專程來看恩人的孟排長,見面的那一刻他們擁抱落淚,我拍下了這個感人的瞬間畫面。</b></p> <p class="ql-block"><b>2018年4月南京的16位戰(zhàn)友在華江飯店與這位39年后再相聚的孟排長團圓,79年2~5月搶救過他的蔣啟曾、楊以成、房美玉等戰(zhàn)友回憶起護理他的經過,孟排長老淚縱橫…。</b></p> <p class="ql-block"><b>曾在軍隊高級院校擔任教官,新四軍一師老后代黃教員,對軍史有深度的專研、現任新四軍抗大九分校分會秘書長黃江浩在認真留言。</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衛(wèi)生分會副會長宋劍平留言:</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信仰的力量鑄造了新四軍精神</b></p> <p class="ql-block">67年老兵八路軍后代秋琳姐</p> <p class="ql-block"><b>新四軍老后代們如今都是一群心中有信仰年齡70將奔8的老人,生命在奉獻中才更有意義,牢記父輩革命精神,不忘黨的宗旨和初心,退休后發(fā)揮余熱服務社會服務人民是吾輩責任。</b></p> <p class="ql-block"><b>傳承新四軍鐵軍密切聯系群眾的精神,衛(wèi)生分會從1999年義診近25個年頭,烈士后代靳定安院長今年80歲了(父親靳干在淮海戰(zhàn)役中犧牲)他不忘初心每場義診必到,是我們會員學習的好榜樣。</b></p> <p class="ql-block"><b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b></p> <p class="ql-block">謝謝觀看。</p><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焦寧</p><p class="ql-block">2024一11一3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