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8 10月22日 多洛米蒂三峰山公園<br>多洛米蒂三峰山公園位于意大利東北部的多洛米蒂山脈地區(qū)。1. 基本概況:<br>? 建立時間:1981年建立,2010 年官方將其重新命名為三峰山公園。該公園面積超過11,000公頃。<br>2. 自然景觀:<br>? 山峰特色:公園內(nèi)最著名的景觀是拉瓦雷多三峰(Tre Cime di Lavaredo),這三座山峰海拔約2,999米,巖體陡峭壯觀,從多洛米蒂山脈起伏的景色中凸起,宛如三根巨大的巖石柱子,是多洛米蒂的標志性景觀,也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ǎn)的象征。<br>? 生物多樣性:該地區(qū)約三分之二的面積由巖石和碎屑組成,因此這里主要生長著喜歡先鋒植被的植物,如地桂、蓍草或風鈴草等。公園內(nèi)也是鷹等猛禽以及白翅雪雀、高山嶺雀等鳴禽的棲息地。<br> 離開威尼斯去往多洛米蒂三峰山公園,車程2個半小時。 三峰山公園停車場,三峰山環(huán)形徒步起點。 三峰山魔戒之路徒步線路9.2公里,環(huán)線4個小時,海拔2100至2400米,大部分路比較平坦,最后網(wǎng)紅打卡點有一段比較窄的小路一邊是懸崖一邊是山,路上有驛站可休息、喝咖啡和品嘗美食,一路風景如畫,真正能看到三峰山的真容。一定要天氣好的時候上去,否則可能上去后什么都看不到,到三峰山公園自駕的話建議花上一整天時間。<div>我們沒有上去,從停車場往下下坡,想挖掘下山谷的風光。<br><div><br></div></div> 路上的風光 出公園的路上看到三峰山打個卡,由于云的遮擋,除了第一個峰外,隱約能看到第二個峰。 今晚入住多洛米蒂山脈地區(qū)smart Hotel Saslong,這里入住三天,游覽和拍攝多洛米蒂風光。去往酒店途中經(jīng)過一家餐館,我們在此休息并享用晚餐,我們點了蝦仁披薩和沙拉,這次的披薩使我又喜歡上了意大利披薩。多洛米蒂酒店的暖氣太給力了,開到最低還是熱,有時要到房間院子去涼快涼快,酒店的貓咪時不時會到院子里來和你親近親近。 D9 10月23日 多洛米蒂刀背山-福內(nèi)斯山谷<br>一 、刀背山<br>多洛米蒂刀背山(Seceda 山)位于意大利北部的奧蒂塞伊(Ortisei)小鎮(zhèn)邊上。以下是關于它的一些詳細信息:<br>1. 地質(zhì)地貌:<br>? 獨特外觀:刀背山的山峰一面是傾斜的黃綠草坡,另一面則是幾乎垂直的銀白色懸崖峭壁,一排山峰如犬齒般尖聳,交錯起伏,從遠處眺望,宛如一把巨大的刀背,這也是它“刀背山”名稱的由來。這種特殊的地貌是由于長期的地質(zhì)作用和侵蝕形成的,白云巖的巖石特性使得山體在風化和侵蝕過程中形成了如此獨特的形狀。 7點半吃早餐,8點半出發(fā)去刀背山。下車后乘纜車上山,纜車分二段,中間需要換乘,下纜車后登上一小段坡路到刀背山山腳下。山腳下還是挺冷的,穿了帶絨沖鋒衣還是有點冷的(沒帶羽絨服),離開前下雨夾雪,感覺更加冷了。 刀背山(無人機拍的) 視頻 纜車中轉(zhuǎn)站拍攝風光 回酒店休息后,下午去福內(nèi)斯山谷游覽和拍攝。 二 、福內(nèi)斯山谷<br>多洛米蒂福內(nèi)斯山谷(Val di Funes)是意大利多洛米蒂山脈中一處極美的山谷。以下是關于它的一些詳細信息:<br>1. 地理位置與環(huán)境:<br>? 福內(nèi)斯山谷位于意大利東北部南蒂羅爾自治州,在多洛米蒂山最高峰蓋斯勒峰之下,是多洛米蒂地區(qū)的一座山谷。山谷四周被青山環(huán)抱,蓋斯勒山峰在山谷的背后巍然聳立,仿佛山谷厚實的臂膀,默默守護著小鎮(zhèn)與居民。山谷內(nèi)植被豐富,有鮮嫩蒼翠的森林、錯落有致的樹木,還有大片的草甸,空氣清新,景色宜人,宛如世外桃源。<br>2. 特色景觀:<br>? 山峰景觀:福內(nèi)斯山谷周邊的山峰形態(tài)各異,極具觀賞性。遠處的奧德樂山峰奇形怪狀,山頂?shù)姆e雪猶如灑在甜點上的糖分,軟綿綿的特別壯觀。而蓋斯勒峰更是雄偉壯觀,為福內(nèi)斯山谷增添了雄渾壯麗的背景。<br>? 小鎮(zhèn)與教堂:山谷中有古老的圣瑪格達萊納小鎮(zhèn),這里的建筑多為棕紅色的小木屋,具有濃郁的阿爾卑斯山區(qū)特色。小鎮(zhèn)中的圣瑪格達萊納教堂位于村北的半山坡上,從村里走上去比較容易到達;還有圣約翰教堂,是一座巴洛克風格的建筑,擁有幾百年歷史,墻身繪有色彩靚麗的壁畫,擁有“洋蔥頭”一樣的穹頂。<br>? 田園風光:山谷中有開闊的草甸,牛、馬等牲畜在草地上悠然自得地吃草,與周邊的森林、雪山、教堂相互映襯,構成了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 福內(nèi)斯山谷網(wǎng)紅景點<div>1、福內(nèi)斯山谷明信片取景地</div><div>??觀景點:Santa Magdalena Viewpoint,拍攝山峰、小教堂和田園同框。</div><div>??停車地址Parkplatz Bergerplatz。全程半小時左右。風景倒是一路都挺美。</div><div>2、洋蔥小教堂</div><div>??觀景點:位置地圖Viewpoint of St.John Church,旁邊就有停車場。</div><div>由于天氣原因,洋蔥小教堂我們沒有去成。</div><div><br></div> <div>福內(nèi)斯山谷明信片取景地(Santa Magdalena Viewpoint),我們是提早在日落前到觀景點拍照。日落位子在我們站的位子的右后方,可惜云霧還是把太陽和山峰給擋住了。</div> 小教堂 回到酒店,在對面的快餐館叫了一份烤肉和蔬菜沙拉,烤肉套餐有薯條和蔬菜沙拉,分量很足,再加上一大捧另點的蔬菜沙拉,蔬菜量有點多。 D10 10月24日 多洛米蒂加迪納山口-福內(nèi)斯山谷<br>一 、加迪納山口 <br>“加迪納山口”可能指多個地方,以下是比較常見的兩個:<br>意大利加迪納山口<br>? 地理位置:位于意大利北部的多洛米蒂山脈,處于南蒂羅爾地區(qū)。<br>? 特點:它是阿爾卑斯山的一部分,海拔約2136米。是一個風景極其優(yōu)美的高山通道,周圍群山環(huán)繞,有壯觀的山峰、草甸和森林景觀。冬季是滑雪愛好者的天堂,有優(yōu)質(zhì)的雪道和<br><br> <p class="ql-block">二 、福內(nèi)斯山谷</p><p class="ql-block">天氣預報是陰雨天氣,下午我們還是再次去到Santa Magdalena Viewpoint,想碰碰運氣,出來時雨天和晴天交替出現(xiàn),到達停車場,天氣反而比昨天好,陽光時不時穿過云層照射到田園,在去到景點的路上風景在線,太美了。到達觀景點山坡下,發(fā)現(xiàn)山峰已被云霧遮住,一直等到日落時間過后,山峰始終沒有出現(xiàn),只能遺憾而歸。</p> <p class="ql-block">富內(nèi)斯山谷田園風光。</p> 這里放一張網(wǎng)上下載的洋蔥小教堂(Viewpoint of St.John Church)的照片。 由于覺得昨天的烤肉味道不錯,今天再次來到這家餐館,套餐薯條換成米飯,另外再點份薯條,正好。 D11 10月25日 休斯高原-博爾扎諾<br>一 、休斯高原<br>? 獨特地貌:休斯高原(Alpe di Siusi)是歐洲最大的高山草甸,海拔在1680米至2350米之間。這里有波浪起伏般的丘陵、綠油油的草地以及標志性的白云巖山峰,景色壯美,仿佛童話世界。<br>? 絕佳景致:休斯高原沒有特別突出的單一景點,但處處都是美景,無論是連綿的草地、壯麗的山峰,還是澄澈的湖泊,都能讓人流連忘返。在這里可以欣賞到阿爾卑斯山的雄偉和草甸的柔美相互交融的獨特景觀。<br> 今天要7點出發(fā)去休斯高原,由于7點前酒店早餐還沒開始,昨天領隊與酒店商量早餐打包帶走,酒店服務挺周到,在昨天準備好早餐并用專用布袋打包好冷藏。<div>休斯高原邊徒步邊拍攝,今天天氣給力。</div> 這里有個咖啡館,我們在這里一邊喝咖啡一邊欣賞美景。 走回停車場沿路風光。 下午去往多洛米蒂小鎮(zhèn)博爾扎諾休整和掃街。 二、 博爾扎諾<br>? 位置信息:博爾扎諾位于意大利特倫蒂諾 - 上阿迪杰大區(qū),坐落在多洛米蒂山脈的山谷之中,處于阿迪杰河(Etsch River)畔。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連接意大利北部與歐洲中部的重要交通樞紐。<br>? 人口特征:這座城市人口具有多元性,由于其歷史上的歸屬變化,融合了意大利、奧地利、德國等多國文化元素。德語在當?shù)匾脖粡V泛使用,形成了獨特的語言文化景觀。<br>歷史背景<br>? 復雜歸屬:博爾扎諾歷史上多次變更所屬國家。它曾是奧匈帝國的一部分,一戰(zhàn)后劃歸意大利,這種歷史經(jīng)歷使其在文化、建筑風格等方面留下了不同國家的印記。<br>? 文化融合:從城市風貌到居民生活習慣,都體現(xiàn)著意大利文化與日耳曼文化的深度融合。比如,在建筑上既有意大利風格的建筑元素,又有典型的日耳曼風格建筑,如尖頂?shù)慕烫谩⑸拾邤痰闹惺兰o風格建筑。 路過一個門洞,覺得這門洞很漂亮,所以就按下了快門,就摁了一張,整理照片時放大看到,餐廳服務員做著V的造型,旁邊的客人也給他逗樂了,神配合! 博爾扎諾小鎮(zhèn)廣場 組織人、歌者、攝像配合默契。 看到一個女孩在演唱者前投了硬幣,照片正好記錄女孩從父親處接過硬幣。 <p class="ql-block">傍晚,我們在廣場餐廳吃了有名的奧地利炸豬排和烤肋排。</p> <p class="ql-block">多洛米蒂路上風光合集</p> <h1><b>下一站佛羅倫薩見</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