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特別喜歡春秋兩季的蘇杭,現(xiàn)在家住嘉定安亭,去蘇州特便利,看到晴朗天氣,說走就走,以下是蘇州的半日游。</p> <p class="ql-block">家門口7點出發(fā),騎共享單車→安亭北高鐵站(騎行25分鐘,費用2.5元)</p><p class="ql-block">乘高鐵G1468,安亭北7點47分→蘇州站(行駛20分鐘,費用25元)</p><p class="ql-block">乘地鐵4號線,蘇州站→北寺塔,就乘坐1站(費用2元)。</p><p class="ql-block">8點15分到達北寺塔(報恩寺)。</p> 北寺塔(報恩寺):是蘇州歷史最悠久的寺院,距今已有1700多年。始建于三國赤烏年間(238~251年),據(jù)史志記載,乃孫權為乳母陳氏所建,始稱通玄寺。唐初改稱開元寺,后易名為報恩寺。 <p class="ql-block">報恩寺木制牌坊:飛檐翹角,屋脊正面塑松鶴柏鹿,兩邊有花卉鳥獸浮雕,氣派壯觀。</p><p class="ql-block">此牌樓原在申時行的馬醫(yī)科巷內(nèi)祠堂門前,1978年移建。</p> 北寺塔是中國樓閣式佛塔,塔八面九層,塔高76米,為江南第一古塔。<div>蘇州為了保護古城風貌,規(guī)定古城內(nèi)新建建筑不能超過24米,即到北寺塔的第三層,北寺塔成了蘇州城的天際線。</div> <p class="ql-block">轉塔</p> 七佛殿(古銅佛殿):始建于清康熙十年(1671年)。<div>“七佛”指釋迦牟尼佛及在其以前出現(xiàn)的六位佛陀,供奉七佛,使報恩的含義,更加真切與升華。</div> 張士誠記功碑亭: 張士誠記功碑:原稱隆午造像石刻,是極罕見的元代紀事石雕作品,內(nèi)容是張士誠設宴款待元使伯顏的禮儀場面。。<div>該碑采用高浮雕手法,琢工精細,風格與山東東漢武梁祠畫像石接近,渾樸、雄健,故亭有“武梁遺軌”之匾額。</div> 觀音殿(楠木觀音殿):現(xiàn)存殿宇為明萬歷年間重建,是蘇州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 華藏世界:位于報恩寺中部,于民國十四年所建,門楣上有磚雕“華藏世界”四個金色大字。<div>華藏世界是座獨立小院,典型的園中園格局,園內(nèi)清靜幽雅的房室,碧波綠水的月池,充分體現(xiàn)華藏世界藏而不露,華而不浮(不對外開放)。</div> <p class="ql-block">梅圃:歷史上是寺廟的后花園,是報恩寺自帶的園林,與世隔絕,不惹塵埃,靜隱于寺院深處。</p><p class="ql-block">1978年,在舊址上重建了自然山水園林的梅圃,占地僅5千平方米,但盡顯蘇州精湛造園技藝。</p> 進入園中,面前黃石假山,有開門見山之意,黃色墻壁在提示你,這是一座寺廟園林。 飛英堂:現(xiàn)為茶室,內(nèi)部雅致安靜,平民化的茶室,為市民提供了絕佳的休閑聚會空間。 <p class="ql-block">飛英堂旁的廓橋,如飛虹架水。</p> 暗香浮動水榭 花瓶門洞 <p class="ql-block">在暗香浮動水榭上觀景,讓人感覺,水面寬闊,山石空靈,黃石所疊的假山僅高8米,但站在假山上,如危崖峭壁,蘇州造園技法令人嘆為觀止。</p> <p class="ql-block">在這里可見北寺塔映在園中,想到了拙政園中,堪稱經(jīng)典的借景手法。</p> 山下清溪環(huán)抱,山坡遍植梅樹,正合園名,頗具天然野趣。 假山頂上建有一亭,名曰:疏影亭,為六角攢尖亭,亭中可一覽園景。 俯瞰飛英堂 俯瞰暗香浮動水榭 石拱橋(冷香橋),小巧而玲瓏,古樸而幽靜。 報恩寺出口 出報恩寺沿桃花塢大街,前往唐寅故居,步行約900米,15分鐘。<div>途經(jīng)河沿街隨拍</div> 唐寅故居(桃花塢):現(xiàn)為唐寅故居文化區(qū),主要包括唐寅故居遺址、唐寅祠、文昌閣、桃花塢美術館、綜合街區(qū)五部分。<div>借助唐寅的話題性、故事性和流量,形成餐飲、住宿、沉浸式文化體驗區(qū)。</div> <div>桃花塢可上溯到漢代桑園,宋明期間,桃花塢一帶有梅塢、更好軒、雙荷花池、碧藻軒、寄茅廬、拜石臺、旃檀庵、桂香精舍、漁家巷、楊柳堤、采香庵、小桃源等名勝。雖然屢遭兵燹而毀,桃花塢一直是官宦名流退隱歸田的首選之地。</div><div>桃花塢的出名還因為出了個唐伯虎,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通過蘇州評彈等曲藝形式廣為流傳。不過傳說與實際并不相符。</div> <p class="ql-block">唐寅故居遺址: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三十三歲的唐寅經(jīng)歷了人生的起落,返回故里,治圃、建宅、筑室。</p><p class="ql-block">歷史的歲月,這里多次易主,至民國時,原有的建筑已毀。</p><p class="ql-block">1982年,唐寅故居遺址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遺址內(nèi)開池堆山、植樹造景,遍植桃林,復原雙荷花池,成為蘇州市的勝景。</p> <p class="ql-block">唐寅故居門口的石刻碑:唐寅手跡《桃花庵歌》</p><p class="ql-block">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折花枝當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須花下眠?;ㄇ盎ê笕諒腿眨谱砭菩涯陱湍?。不愿鞠躬車馬前,但愿老死花酒間。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日驅(qū)馳我得閑。世人笑我忒風顛,我笑世人看不穿。記得五陵豪杰墓,無酒無花鋤作田。</p> <p class="ql-block">進門,站小石板橋上,左右雙荷花池,前“六如堂”,回頭“江南水鄉(xiāng)典型民居門樓”,雖為新建,但景色美,賞心悅目。</p> 左荷花池 右荷花池 <p class="ql-block">六如堂:唐寅故居,陳列唐寅生平大事。</p><p class="ql-block">唐寅(1470~1524年),字伯虎,又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等,吳縣人。工詩文書畫,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并稱“吳中四才子”,畫名尤盛,與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稱“明四家”。</p><p class="ql-block">明代著名詩人、畫家、書法家。</p> <p class="ql-block">唐寅非常有才氣(學霸),十六歲中“蘇州府試第一”,二十九歲時中“南直隸鄉(xiāng)試第一”,次年入京應戰(zhàn)會試。因弘治十二年(1499年)科舉案受牽連入獄,后證據(jù)不足釋放,但唐寅深感江湖險惡,絕意仕途,從此游蕩江湖,埋沒于詩畫之間,終成一代名畫家 。</p><p class="ql-block">唐寅晚年生活窮困潦倒,有時甚至依靠朋友的接濟生活,五十四歲時病逝。</p> 故居內(nèi)擺放日常生活起居用品,展覽書畫作品等。 <div>唐寅書法</div>晏起:選自唐寅《行書七律二十一首》,收藏于上海博物館。<div>紙帳空明暖氣生,布衾柔軟曉寒輕。半窗紅日搖松影,一甑黃粱滾浪聲。殘睡無多有滋味,中年到底沒心情。不知窗外雞聲里。多少忙人上路程。</div> 獨宿:收藏于故宮博物院。<div>白木棲床厚疊氈,烏綾袂被緊楒肩。無燈不做謾心夢,有酒何愁縮腳眠。渺渺邯鄲塵滿面,蘧蘧蝴蝶絮漫天。誰知此段安身法,是我新參沒眼禪。</div> 寤歌齋:寤歌,即睡醒后歌唱之意。<div>《詩經(jīng)》中的《衛(wèi)風·考槃》描寫了一位在山澗結廬獨居的幽人隱士閑適自在的意趣,其中有“考槃在澗,碩人之寬,獨寐寤歌,永矢弗諼”之句,意為“在清澈的溪澗旁筑成木屋,賢者的天地何其廣闊。在這里獨眠獨醒獨自歌,美好的感覺永不忘?!?lt;/div><div>唐寅于桃花塢宅園曾筑有寤歌齋,即取此意。他棲居其間,倦則眠,醒則歌,終日與琴棋書畫、詩酒花茶為伴。</div> 學圃堂:明代中葉,蘇州地區(qū)文風蔚然,文人士子“時日不見,輒奔走相覓……”。<div>唐寅筑居桃花塢,建有學圃堂,曾于此繪《墨牡丹》等圖,常邀好友來此雅聚,品鑒書畫,詩酒聯(lián)歡,高朋滿座,尤與祝允明、徐禎卿、文徵明等吳中名士交往,以墨會友,留下了傳頌后世的一段段佳話。</div> <p class="ql-block">寅夢小院,喝茶、聽評彈的地方。</p> 雙荷花池 殘荷 <p class="ql-block">桃花庵: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唐寅宅園中的桃花庵落成,在此過避世絕俗生活,為此寫下了著名的《桃花庵歌》,并刻石志慶。</p> 站假山上俯瞰唐寅故居 園內(nèi)有拍漢服寫真,蹭拍。 唐寅故居文化區(qū)內(nèi)的戲臺 文昌閣 <p class="ql-block">珍饈錄,蘇幫菜面館,位于桃花塢南門,墻上的畫和對聯(lián),古色古香,環(huán)境優(yōu)美。</p><p class="ql-block">點一碗燜肉面,28元,那種味,打小就熟悉習慣,吃著胃舒服。服務真心周到,落座就送上一壺茶,放桌上酒精爐暖著。</p> <p class="ql-block">出唐寅故居文化區(qū),步行去五峰園(700米,約10分鐘)</p><p class="ql-block">途經(jīng)文丞相弄、文山寺打卡</p><p class="ql-block">文丞相弄:位于閶門內(nèi)下塘街北,長236米,典型的蘇州小巷。</p> 文山寺:位于文丞相弄內(nèi),寺院始建于南宋,距今已有八百多年歷史。<div>文山寺由多個寺、庵合并而來,寺院現(xiàn)有韋陀殿、大雄寶殿、凈業(yè)堂、念佛堂、法堂、藏經(jīng)樓等多個建筑。</div> <p class="ql-block">喜歡這暨有禪意又易懂的話。</p> <p class="ql-block">五峰園:始建于明嘉靖年間,為長洲(今蘇州)尚書楊成所建,俗稱“楊家園”。相傳園為文徽明之侄文伯仁所筑,因伯仁號五峰老人,園又以五座太湖石峰著稱,故名。</p><p class="ql-block">全園占地面積約2.5畝,小巧玲瓏精致。</p> 漏窗,起隔墻作用,極具觀賞性。 <p class="ql-block">五峰園林圍墻</p> 園內(nèi)的參天大樹 旱船(柱石舫);陸地上矗起形似船舫的屋,設計精巧,獨具一格。 五峰山房:園中的主廳,室內(nèi)寬敞高大氣派,布置雅致得體。 五峰山房內(nèi)擺放的菊花 五座石峰,名為“丈人峰”、“觀音峰”、“三老峰”、“慶云峰”、“擎天柱”,石峰漏透瘦皺,皆為太湖石峰中之佼佼者。 時值深秋,園內(nèi)多株植物,五彩斑斕。 漏窗 五峰園屢易其主,抗日戰(zhàn)爭前后,園散為民居。因年久失修,水池填塞,石峰傾倒。1982年,五峰園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經(jīng)保護整修,于1998年10月1日修復完畢,正式對外開放。 <p class="ql-block">報恩寺,唐寅故居,五峰園的景區(qū)不大,游覽不超過1小時,景區(qū)之間不遠,均可步行到達。</p><p class="ql-block">到11點45分,想回家了,從五峰園步行前往地鐵2號線石路站,約1.2公里,用時20分鐘。</p><p class="ql-block">途經(jīng)泰伯廟和閶門,打卡隨拍。</p><p class="ql-block">泰伯廟的欞星門。</p> 泰伯廟:始建于東漢永興二年(154年),一千八百多年歷史,奉祀?yún)菄甲嫣┎闹匾獜R宇,是尋找蘇州吳地歷史、吳地文化源頭的重要歷史文化遺跡。 <p class="ql-block">閶門:蘇州古城之西門,始建于春秋時期。</p><p class="ql-block">附近有蘇州著名的山塘街,紅塵中一二等富貴繁華地,今天不去了。</p> <p class="ql-block">乘地鐵2號線,石路站→蘇州站,就乘坐2站,(費用2元)。</p><p class="ql-block">乘高鐵G1463,蘇州站12點52分→安亭北(行駛20分鐘,費用25元)</p><p class="ql-block">騎共享單車從安亭北高鐵站→家(騎行25分鐘,費用3.5元)。</p><p class="ql-block">下午2點前到家啦!</p><p class="ql-block">今天游覽的所有景點都免門票,花費88元,走走逛逛,看了美景,鍛煉了身體,退休工人實惠的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