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泉潭疊瀑山水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span>程掛壁一程驚 </p><p class="ql-block"> ——游太行大峽谷 </p><p class="ql-block"> 都說八百里太行把最美的一段留給了河南。起初我半信半疑,但是經(jīng)過幾天的慢旅細品,深感此言不虛。 </p><p class="ql-block"> 11月3日中午,從紅旗渠出發(fā),走向林州深處石板巖鎮(zhèn)的太行大峽谷。</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我被硬朗霸氣、高聳云霄的太行山體深深折服,被蜿蜒起伏、連綿不斷的太行山脈深深震撼,被兩邊整齊有序的植被,色彩斑斕的深秋景致深深吸引。待到谷底穿行時,更加震撼,一條由北向南墨綠色綢緞一般的河流一路默默相隨,這里就是太行平湖南谷洞,我們實在忍不住,停車駐足,站在它身邊靜靜感受,慢慢呼吸,它是那樣清澈純凈、嫻靜美好,讓我恍惚看到了漓江的水。我們在這山環(huán)水繞的美麗畫卷中穿行,不知不覺便來到了太行大峽谷。</p> <p class="ql-block"> 心有桃花源 身在水云間 </p><p class="ql-block"> ——桃花谷</p><p class="ql-block"> 桃花谷是一條谷中之谷,據(jù)說是因為谷里曾有“三九嚴寒桃花開,三伏酷暑水結(jié)冰”的奇觀而得名。此行雖然沒有看到“桃花開、水結(jié)冰”,卻于巍巍高山的雄壯中邂逅了泉潭疊瀑的溫柔。</p> <p class="ql-block"> 三點左右,大家出谷,只有我們八個人進谷,又奢侈地享受了一次所有美景專為我們盛放的美妙之旅。可惜的是坐了一段景交之后,高姐和紀哥沒有下車。</p><p class="ql-block"> 桃花谷的確不愧為“百里畫廊”之稱,根本不用移步換景,步步是景,景景相連,絕對讓你目不暇接、驚喜連連。而且對于我來說,看山,是欣賞男子的偉岸雄奇;看水,是欣賞女子的靈秀俊美。山無水不秀,水無山不靈,山水為伴,剛?cè)嵯酀?,才是我喜歡的最好的山水,最好的自然。</p><p class="ql-block"> 一踏進桃花谷就有澄澈碧綠的溪水相迎。先是水上“琴臺”,仿佛看見姜子牙盤石而坐,撫琴彈奏高山流水之音。唯感嘆,千年磐石無轉(zhuǎn)移,而斯人已矣。</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走在石橋上就聽到了飛花濺玉的瀑流聲,果然,向左上方看去,一條瀑布向巨龍一樣從高百尺的兩山中間飛奔而出,落到下面的碧潭里。這便是黃龍?zhí)?。待我們沿著崖壁棧道來到兩山中間相連的石橋時,又看見一道白光帶著“飛流直下”的氣勢從上面山谷飛瀉而下,聲音清脆如散落的珠璣和翠玉,故名“瀉玉”,實在妙極!</p> <p class="ql-block"> 在“之”字形的山谷中漫步,望崖壁,觀飛瀑,聞水聲,見小潭,猶如在詩中行,畫里游,我突然覺得堅硬冷酷的太行山多了一份俠谷柔情,多了幾許柔和與浪漫。</p> <p class="ql-block"> “日月流泉”四個大字刻在一塊孤石上,這塊巨石長滿茸茸的細長的野草,宛如一頭蹲在這里的雄獅,數(shù)千年如一日,看流水淙淙,正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感慨白駒過隙,時光催人老,紅他楓葉白人頭。</p> <p class="ql-block"> 讓人心境如水晶般澄明的還有一組連續(xù)跌水,沿石階層層流下,經(jīng)一處淺潭,最后在寬闊水面鋪開,泛起粼粼波光的碧溪。</p> <p class="ql-block"> 二龍戲珠更是形象至極,兩股瀑布仿佛兩條白龍圍著中間的圓石嬉戲,然后一起跌進蒼翠奪目、溫潤如玉的潭里。兩條白龍億萬年在這幽深的峽谷里玩的不亦樂乎!</p> <p class="ql-block"> 桃花谷里此刻雖然沒有盛放的真桃花,卻有許多名副其實的桃樹。一條長200多米的花溪棧道上方就布滿了桃樹。我想,春天時,這里簡直就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那片仙氣飄飄的桃花林,也難怪這里的水潭叫花溪了,上有映日桃花別樣紅,下有片片桃花逐水流。再攜手登上風(fēng)月橋,與子風(fēng)清月明賞花溪,這不就是年輕人的愛情谷嘛!</p> <p class="ql-block"> 過了花溪棧道就是九連瀑。這里瀑連瀑,瀑疊瀑,形成一系列瀑水相連的瀑布群。這里的瀑布沒有壺口瀑布的“氣勢磅礴聲震天”,沒有黃果樹瀑布的“水云生處龍翻騰”,它們不是氣壯山河,而是潺潺如銀線,絲絲線線帶著柔情,纏住我們的腳步。我們穿行其中,就像縹緲在一簾幽夢里。這哪里是太行啊,不知道的還以為是煙雨江南呢!</p><p class="ql-block"> 流連在桃花谷里,我突然想把李白的詩改一改,“桃花潭水深千尺,峽谷幽光不思歸”!</p> <p class="ql-block"> 太行天路 </p><p class="ql-block"> 從桃花谷出來,大概四點半左右,欣賞太行天路為時已晚,但是在大家極力懇求下,景區(qū)師傅竟然破例答應(yīng)了,成就了我們此行的圓滿。大家心里暖暖的,感受到了太行人的淳樸與善良。坐在景交車上,一邊是陡峭的崖壁,一邊是深谷,我們就在掛壁公路上盤桓轉(zhuǎn)圈而上,陡坡急彎,沉淀了過往的時光。來到太行之巔的觀景平臺夢幻之谷,太行風(fēng)光一覽無余。環(huán)顧,群山如畫屏,挺拔俊美;俯瞰,上下落差千米,太行大峽谷南北貫通,氣勢如虹。更有一條長長的玉帶蜿蜒在谷底。此刻說什么鬼斧神工,都不足以表達這幅天然畫卷的神奇,即使杜牧在此,“縱豆蔻詞工”,恐怕也“難賦深情”。再看看剛剛走過的掛壁公路更是斗折蛇行、九曲十八彎,令人觸目心驚。</p> <p class="ql-block"> 太行之魂——王相巖</p><p class="ql-block"> 11月4日,吃罷早飯,再次進入太行大峽谷,攀登王相巖。 </p><p class="ql-block"> 走進王相巖,就等于走進三千多年前的歷史烽煙,商朝的大幕向我們徐徐拉開。由商朝建立、盤庚遷都、妲己禍國到武王伐紂,一幕幕歷史裹挾著封神演義滾滾而來。但記憶的浪潮里卻沒有小乙和武丁。正好,在這里彌補上一段歷史的空白。</p> <p class="ql-block"> “王相”之名始于商代,王是商王武丁,相是奴隸出身的國相傅説(yue)。武丁年少時被父親小乙送到商都西部(林慮山)與奴隸一起勞作,結(jié)識了采石筑城的奴隸傅説,武丁即位后,啟用傅説為相,二人合力開創(chuàng)了歷史上著名的“武丁中興”,達到商朝的鼎盛時期。在此,我想到《戰(zhàn)國策》中觸龍說趙太后“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和現(xiàn)在一些父母對子女的溺愛相比,小乙的遠見卓識實在令人欽佩。</p><p class="ql-block"> 一進入景區(qū),右側(cè)有一個長方形不大的水池,同伴都把它忽略了。別看它不起眼,它可是采用道教理念設(shè)計的,叫靜心池。明代河北道士趙德秀在此隱居修煉,頓悟道教之根本??梢娺@里是歷代名人雅士修身隱居的佳處。</p> <p class="ql-block"> 我們從靜心池左行,走過蕩魂橋,來到山前,仰觀有數(shù)千級筆直陡峭的石階。大家小心翼翼拾級而上,當氣喘吁吁來到“牧馬坡”時,已登臨796級臺階。牧馬坡的名字也源于傅説,傳說他所牧之馬天賦異稟,能登臨此坡,武丁甚是贊嘆,后人就把二人玩耍之地稱為“牧馬坡”。</p><p class="ql-block"> 沿著王相的足跡,感受古人的氣息,聆聽歷史的回響,不覺腳步輕快了許多,須臾就來到了懸空棧道前。這個棧道分上下兩段,下段高50米,138個踏步;上段高60米,186級踏步??此撇桓撸_階也不多,但它卻是這個景點最驚險的一段。此處斷崖高起,異常獨特。山脈不僅層層紋理清晰而且色彩與眾不同,用“赤壁丹霞”來形容亦不為過。我們緊貼絕壁盤旋而上,下面是深谷。臺階又陡又窄,只能魚貫而行。站在棧道轉(zhuǎn)角處,有一種騰空欲墜的驚悚,甚至不敢遠望,怕一陣風(fēng)吹來就把你變成一粒塵埃。待攀到高處,更有一種頭頂云天、手托浮云之感。難怪河南詩人王懷讓在此即興作詩云“百級千級空中懸,我從此處上青天。步步走在白云里,驀然回首是人間”。</p> <p class="ql-block"> 登上這“下連峰嶺,上接云天”的懸空棧道就來到了太行大峽谷的平臺上。站在這里環(huán)顧四周。我沒有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覺,也沒有杜甫“一覽眾山小”的感覺。相反,我覺得太行的山脈個個山與天齊,直沖霄漢,而且各具特色。東面,蒼山如海,跌宕起伏;北面,層巒聳翠,錯落有致;西面,峭壁嶙峋,點墨如畫。向下望,視野更加開闊,玉帶蜿蜒通南北,峽谷幽光映彩山,美不勝收。</p> <p class="ql-block"> 從平臺出發(fā)上行一段,然后繞山盤旋向下,是一條長約1000米的森林浴廊。這里植被茂密、空氣清新。我們聞著草木的清香,信步游走在這樣一條蜿蜒的林間小路上,感覺大自然又是如此的溫柔與寧謐。偶爾還能看到一兩塊來自遠古雕刻精美的石像,讓人在這閉合的圍谷中欣賞自然風(fēng)光的同時又不失濃濃的歷史風(fēng)韻。</p> <p class="ql-block"> 歡快的腳步伴著嘩嘩的水聲來到“仰天池”前,王相飛瀑從天而降,仿佛是天上的流云從兩座山尖的縫隙飄落下來。這個季節(jié)王相飛瀑水量不大,也稱不上氣勢磅礴,但是懸崖的高度,中間的縫隙,云水一色的貼合,讓我突然就讀懂了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壯闊。</p> <p class="ql-block"> 左邊是嵌在懸崖上、螺旋上升直入云霄的摩天筒梯,高88米,直徑3米,共331個踏步。感謝牛老師和紀大哥相伴,完成了自我挑戰(zhàn)。再一次印證了“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在我看來,有志與力,卻隨以怠,在己為有悔,故欣然前往。然力不足者,不逞一時之勇,合乎本心,順乎自然,亦是明智之舉。</p> <p class="ql-block"> 過了摩天筒梯,是九拱懸橋,正所謂“無限風(fēng)光在險峰”。這是在峭壁內(nèi)部打的通道,大概有二三十米我們都是蹲著前進,稍微不小心就會磕到頭,緊要處崖壁的巨石懸空突出好幾米,下面是萬丈深淵,真是既驚險又刺激。而且王相飛瀑又適時地為我們拉上一個小水簾,給奇崛的峭壁增添了一份靈動與神秘。</p> <p class="ql-block"> 我們帶著滿足與驚喜,經(jīng)過玉皇閣、神龜望日、傅説像,一路蹦蹦跳跳下了山。</p> <p class="ql-block"> 8日下午,在返程途中,路過安陽,參觀了殷墟博物館,有幸看到鎮(zhèn)館之寶司母辛大方鼎和亞長牛尊。其中司母辛大方鼎是在武丁的妻子婦好墓中出土,隨葬品還有其他玉器、青銅器等一千多件。由此也得知婦好在歷史上是一位經(jīng)常率兵出征,具有卓越的軍事才能、像穆桂英一樣的女英雄。還了解了她當時主持商朝祭祀的一些活動,是祭司。還看到了甲骨文,清楚地感知了商朝的文字及占卜活動??傊?,每一件藏品都十分精美,耐人尋味,都是穿越三千年的歷史塵煙,在向我們講述商朝的軍事、經(jīng)濟、文化與生活習(xí)俗。</p><p class="ql-block"> 泱泱華夏,五千年文明,作為炎黃子孫,我們驕傲!我們自豪!游覽河山、探尋歷史是為了銘記,銘記是為了更好的前行,尼采說,“每一個不能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一種辜負”,那我們就滿載幸福與激情,讓生命的每一個瞬間都起舞飛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