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錢鐘書先生說:如果不讀書,行萬里路,也只是個郵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余秋雨先生說:“在讀了很多很多書,經(jīng)歷了很多很多災(zāi)難之后,我終于驀然醒悟,發(fā)現(xiàn)一切文化的終極基準(zhǔn),人間是非的最后衡定,還是要看山河大地。從此,我的腳步再也不會蹈空凌云,我的文筆再也不會高談闊論,我的思緒再也不會離開蒼野蒼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兩者關(guān)系如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沒有兩者。路,就是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讀萬卷書,是為了獲得心靈上的自由,而行萬里路,是為了獲得身體上的自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但如果心上綁著枷鎖,縱使行到天涯,也如人間桎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所以還是得先讀書,獲得認(rèn)知,然后行路,最終如王陽明大師說的那樣一一知行合一:在知中行,在行中進(jìn)一步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關(guān)于”行”,必須要“行萬里路”嗎?其實不然。“行”的目的,不過是體悟。行的意義,并不是告訴別人“這里我來過”,而只是一種改變。改變所處的環(huán)境,敞開塵封的心扉,有所悟,有所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電影《返老還童》中,一位人生走至行將就木的父親,在日記本中留下一段話給女兒:我希望最終你能成為你想成為的人,我希望你有時能駐足于這個令你感到驚嘆的世界;體會你從未有過的感覺;我希望你能見到其他與你觀點不同的人們;我希望你能有一個值得自豪的一生,如果和你想象的生活不一樣,我希望你能有勇氣,重新啟程?!?lt;/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重新啟程的勇氣哪里來?讀足夠多的書,接近足夠溫暖的人,獲得心靈上的自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多年以前,一位朋友曾在KTV里對我說,他最喜歡許巍的《像風(fēng)一樣自由》。我早已不去KTV,但我仍記得他說這話時眼神如星子般閃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或許他終其一生也不可能像風(fēng)一樣自由,但是他說這句話的那一剎那,我相信,他已經(jīng)獲得了完全的自由!</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