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朱德“請客”</b></p><p class="ql-block"> (評書小段.節(jié)選)</p><p class="ql-block"> 作者/表演:楊 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話說:</p><p class="ql-block"> 1927年的夏天,中國的上空烏云密布。大資產(chǎn)階級、大地主的總代表蔣介石和汪精衛(wèi),公然叛變國民革命,向共產(chǎn)黨人和革命群眾舉起了屠刀。</p><p class="ql-block"> 為反擊蔣汪叛變行徑,中共臨時中央決定,在反動勢力相對薄弱,革命群眾基礎(chǔ)較好的江西南昌,發(fā)動武裝起義。</p><p class="ql-block"> 7月31日,賀龍、葉挺、劉伯承等各路英雄齊聚南昌,一切盡在計劃之中。以兩萬余兵力解決六千守敵,應(yīng)該說,起義成功是有把握的。為確保萬無一失,朱德又提出一個大膽的想法,那就是,利用他在滇軍中的影響,于當日傍晚,在南昌城西北角的,大士院32號嘉賓樓“請客 ”。請誰?--敵第三軍23團和24團的正副團長。因為呀 ,這兩個團,是守敵中裝備最好,戰(zhàn)斗力最強的兩個團,且都駐在城東老貢院(就是現(xiàn)在的蘇圃路一帶),這一東一西,只要將他們的主官調(diào)開,就會失去指揮,便于解除這兩團的武裝,當即得到了周恩來和前敵委的批準。</p><p class="ql-block"> 因為是滇軍中的故舊朱德請客,所以呀,那23團的團長盧麻子和24團的團長肖胡子等,欣然赴宴。席間是開懷暢飲,高談闊論,他們呀,對即將到來的紅色風(fēng)暴,還蒙在鼓里呢!</p><p class="ql-block"> 酒過五巡,菜過八道,幾個團長已喝得昏昏沉沉,東倒西歪。朱德趁機向守在門外的警衛(wèi)人員交待了幾句,又從里屋拿出兩瓶好酒,分別往外間隨行士兵和里間雅座軍官們的桌上一擱:“各位,今晚一定要喝好、吃好,喝完再擺上兩桌麻將,咯老子今夜鬧它個通宵!”“要得,要得,鬧它個通宵!來來,干!……</p><p class="ql-block"> 可是呀,沒等那兩瓶酒喝完,這幫家伙便一個個東倒西歪,躺椅子上打開了呼嚕。朱德,當即示意警衛(wèi)人員及賀龍派來配合的小分隊,下了他們的槍,爾后獨自放心大步地往起義指揮部去了。</p><p class="ql-block"> “噹!噹!”,已經(jīng)是8月1日的凌晨兩點了,隨著“河山統(tǒng)一”的口令聲和“叭!叭 !叭!”三聲清脆的槍聲劃破寂靜的夜空,南昌城頓時沸騰起來,起義軍官兵們從四面八方撲向敵據(jù)點:“沖啊,殺啊!”,一時間大街小巷是槍聲大作、殺聲震天!由中國共產(chǎn)黨人領(lǐng)導(dǎo)的八一南昌起義,終于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p><p class="ql-block"> 而大士院32號里,醉成爛泥的那幾位團長,這才被槍聲和喊聲驚醒過來,并知事情不妙,一個個四處找槍,奪路逃命。這時,只聽一位青年軍官一聲斷喝:“哪里去!?我們奉朱德同志的命令,前來‘保護’你們,想活命,就老老實實在屋子里呆著!”敵團長們這才知中了朱德的“調(diào)虎離山”之計,只得一個個乖乖舉起了雙手……</p><p class="ql-block"> 這正是:</p><p class="ql-block"> 八一槍聲震長空,</p><p class="ql-block"> 朱德同志建奇功。</p><p class="ql-block"> 設(shè)宴擒敵傳佳話,</p><p class="ql-block"> 足智多謀老英雄!</p><p class="ql-block"> 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謝謝!</p><p class="ql-block"> 2007年7月寫于南昌</p> <p class="ql-block"> 文旅融合,紅色傳承一一2024年11月16日下午,本人應(yīng)東湖區(qū)融媒中心和滕王閣街辦邀請到南昌八一起義紅色景點之一大士院嘉賓樓,再次宣講了紅色故事《朱德“請客”》,大士院西區(qū)社區(qū)20多位居民和部份老黨員、退役老兵,還有10多位南昌航空學(xué)院大學(xué)生和不少路過游客,也聞聲前來圍觀賞聽,并熱烈鼓掌,紛紛與本人合影留念,記者同志還全程跟拍了視頻,令我十分感動……在這里一并感謝?。ǜ缴闲v視頻,請多多教正!)</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楊 斌</b></p><p class="ql-block"> 楊斌(筆名星光),軍旅作家,影視劇、兒童劇作家。1941年10月出生,江西南昌人。1959年12月入伍。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州軍區(qū)政治部文化部文藝干事、團職創(chuàng)作員兼部黨委秘書,南京軍區(qū)駐南昌鐵路分局軍事代表辦事處政治委員,參加過1979一1984年自衛(wèi)反擊戰(zhàn)鐵路運輸保障工作,在部隊榮立三等功二次、嘉獎五次。1986年轉(zhuǎn)業(yè),歷任中共江西省話劇團支部書記、江西省木偶劇團團長兼書記、江西長城影視中心總經(jīng)理兼總編導(dǎo)、江西省關(guān)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老藝術(shù)家委員會主任。被評為全國“百姓學(xué)習(xí)之星”、江西文演集團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南昌最美退役軍人、南昌市關(guān)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南昌市十佳優(yōu)秀宣講員。是中國電視藝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話劇藝術(shù)研究會會員、中國木偶皮影藝術(shù)學(xué)會理事、江西省電影家電視藝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著有《皮旅——中原東路突圍記》《矮砣砣——解縉》《包二爺打工》《狀元老表》《快樂嫂》等多部影視劇,《閃光de水晶》《清貧》《擺渡》《家園》等多部舞臺劇,出版發(fā)行《毛澤東與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李伯釗和藍衫團的孩子們》《我是一片楓葉》《春天的信息》《苦楝花開》等多部文學(xué)專著,獲得過國家“金童獎”、“金鷹獎”提名和全國“優(yōu)秀行業(yè)電視劇獎”、華車優(yōu)秀電視劇“銀燕獎”、南方八?。▍^(qū))“課本劇比賽一等獎”、江西省文藝創(chuàng)作“三個一”工程一等獎、江西省“優(yōu)秀電視劇獎”等。入編《當代中國電視人》辭書和江西《文演名家》系列紀錄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