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圖/羅維亞</h3> <h3>黃茶老師示范及心得:<br><br>寫了臨寫體會。<br><br>格子11X18厘米,筆很大(筆毫長9厘米)因之筆畫能寫粗。紙比較熟(就是那種寫完之后墨不會滲到背面,背面還可利用寫一遍字),不太吸墨,不會洇,也不易出現(xiàn)枯筆。類似白報紙,但因為是宣紙,手感比白報紙好,有澀感(我個人不喜歡寫太光滑的紙)。<br><br>原帖起收筆都是圓筆藏鋒,光潔飽滿。我注意模仿,但是仍然有時收筆單薄,或虛(這兩種弊病都是因為收筆回鋒不夠完整),或有毛刺,圭角,或枝枝叉叉寫不光潔(我總?cè)滩蛔∠脒@是因為筆不夠好,但是其實可能還是技術(shù)不夠好。)<br><br>我自己覺得筆畫的中段基本能寫好,但有時長豎也會寫得磕磕巴巴,不能寫得光潔爽利沉著。 <br><br>吳讓之的弧線以寫得飄逸纖美光潔著稱,雖然在這個帖中這個特點不明顯 ,但仍然有些地方有這樣的弧線。我臨寫時常常不能保持中鋒,寫得偏斜,而且形也寫得粗笨,比如第二行的納字可看出。要一筆寫出由起筆的粗,到中段的漸細,又到寫出腹部(比起筆時更粗一點),再到細尖的尾的完美弧線,還真不容易。<br><br>同樣在格子中寫,我的字擠得滿,原帖有字距行距,顯得透氣。我的有些字寫得寬了,有些字寫得松散(比如斷字),應(yīng)該寫得更緊,瘦一些。</h3> <h3>1.麗文<br><br>不知為何網(wǎng)上的嶧山石刻只能找到部分的,后面還有大約三分之一找不到,第一張的格子太緊,字寫得太靠近了,第二張以后改進 ,如果周末有空會再把第一張重寫一次。<br><br>麗文,第一張后字左邊的部首,筆畫希望寫得圓轉(zhuǎn),你的中段有一小段寫成了豎,圓弧可以平緩一點,但是不宜寫成了直線。為字可以寫得更修長一點,可對比原帖細看。第二張寫得筆畫勁健,疏密有致。下面幾張也很不錯,欣賞!</h3> <h3>2.棠棠<br><br>自評:因?qū)W期最后幾周有別的安排,就提前感一些進度,已經(jīng)臨完一次泰山刻石。原碑字跡不清,參考了馮寶麟的臨寫。大體上過關(guān),細處需打磨,還有改善通篇大小,減少突兀之處。會找機會對照原帖再臨。<br>另外,也重寫了上次的莊子達生篇,略有改進。字形上接近我想要的效果,以及我理解中的李斯書寫風格。問題是總有些單字處理不好,一眼看見就很突兀,看來還得再寫。自己點出幾個有問題的字,也請老師幫忙看看,給些建議,謝謝!<br><br><br>棠棠, 謝謝進行自查自評。寫了很多字的大張,筆畫很穩(wěn),少數(shù)字的結(jié)體可以繼續(xù)調(diào)整,比如第一張倒數(shù)第三行的慎,左邊豎心旁可以稍小一點,這樣右邊的空間多點,可以寫得更從容。最后一張有自查標識,很贊。我的一個體會是,完善字形結(jié)構(gòu)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有些是同類部首,寫好一個,寫其它都可用這個寫法技巧。有些是一個字有自己的獨特安排,每寫一次就是一個試踐。還有一種情況是一個字的結(jié)構(gòu)可以寫得很完美了,但不滿足于總寫成一個樣子,因之繼續(xù)探尋變化。總之就算只就篆法結(jié)構(gòu)而言也是學(xué)無止境,樂在其中。</h3> <h3>3.JP Yu虞建平<br><br>Jpyu, 第一張第二行刻的中間兩弧寫得完美(粗細,弧度,運筆速度,收筆的自然停頓)相比之下右邊弧線的下面一弧不夠好,左邊的小弧形好,但能看到稍粗,另外第一行的刻字相比之下就弱一些,可對比,看出好的筆畫與不夠好的,爭取更多的筆畫寫得完美。第二張寫成了張完整的作品,流暢優(yōu)美,印款漂亮,欣賞! </h3> <h3>4.呂敏<br><br>呂敏, 筆畫流暢,第一張嗣的左邊,和為字的下面筆幾弧都寫得漂亮,習到了寫這類筆畫的訣竅。后字有些拉得過長,形不準,可細察原帖對比。第二三張臨出趙之謙厚重,婉秀的筆畫,好看。第三張第二行的高字下面空了,可推敲。</h3> <h3>5.曉平<br><br>曉平, 多數(shù)筆畫寫得均整凈潔,整體完成得不錯。建議,少數(shù)地方寫粗了,繼續(xù)多練習,注意保持筆畫的穩(wěn)定,讓過粗或過細的筆畫減少。有些字/部首注意學(xué)習積累基本篆法,比如最后一行精字的米旁,一般來說中間一短橫靠上,而不中分這條豎線,玉箸篆一般在三分之一處,清篆甚至可以在四分之一處,以強調(diào)疏密對比。</h3> <h3>6.劉小妹<br><br>劉小妹,線條結(jié)構(gòu)都極好,第二張多字的秦小篆能寫得這樣工整很難得,欣賞!第一張禁字下面左右兩弧稍長一點,整個字更協(xié)調(diào),可對比原帖細察。 第二張第五行流字的三點水和右邊三弧可以寫得更優(yōu)美自然一點。倒數(shù)第二行帝字外邊左右兩弧可以稍收束一點字更緊湊優(yōu)美。</h3> <h3>7.麗新<br><br>麗新, 筆畫很好。暴字不錯,但仍可以在寬度上再壓縮一點,可試試。另外,建議注意單字大小與整體的一致,比如五字大,六字小,現(xiàn)在練習時就注意,培養(yǎng)書寫感覺,慢慢積累,以后寫作品時就能自然寫好。</h3> <h3>8.劉蕾<br><br>劉蕾, 第一張從各方面來說都寫得好,氣息從容凈雅,很欣賞。第二張也不錯,極少數(shù)不夠完美處我不一一挑剔了。建議,繼續(xù)多練,自查結(jié)構(gòu)并不斷完善。</h3> <h3>9.陸浩如<br><br>陸浩如, 第一張寫成作品形式,很不錯。正文篆書注意繼續(xù)練習把直線筆畫寫得穩(wěn)定平直,比如第二行于字的兩橫。 落款字寫大一些,寫那個印一樣大就很合適。第二張在字的緊密這一特點上寫得好,贊! </h3> <h3>10.伊湄<br><br>伊湄, 筆畫有力,寫得多寫得好! 第二張沉穩(wěn)工整好看,我不一一挑剔細節(jié)了! 建議自己每張寫完之后花少量時間逐字看看,如果有筆畫沒有寫好之處,或結(jié)構(gòu)與帖有出入之處,記下來,下次寫時改進,會更有助提高。</h3> <h3>11.莉英<br><br>莉英,贊寫了多張練習。第一張萬字下面中間小部首寫大了,可調(diào)整。最后一張第三行因字,這種外包圍結(jié)構(gòu)的字在視覺上容易顯得大,所以外框宜細心對比,不然很容易就寫大了。對比因字與上面的石,刻等字的大小,希望它們排在一起能大小相對均勻。其它字基本上都寫得很好。 </h3> <h3>12.Tina格?;?lt;br><br>格?;?, 筆畫輕松,凈潔,有落款,印章,很贊! 可注意對比原帖,把結(jié)構(gòu)寫得更精準一些,比如第一張第一個臣字,左邊從上至下的長弧斜度過大,整個字上部和中部都小,顯得局促,原帖中這筆弧線寫得擴大,飽滿一些,可細察學(xué)習。同一行的朝字寫得松散,可調(diào)整。 第二行第二行的休字左右部首分得開了,寫緊密為好。第五行第二個宇字頂上少了一點。</h3> <h3>13.山居秋楓<br><br>山居秋楓,能看到圓筆藏鋒起筆,多數(shù)筆畫都寫得好,少數(shù)起筆的痕跡大一點,多練習會更自然無痕?;劁h收筆也宜如起筆一樣,把運筆動作做完整。以第四行的能字為例,頂上第一筆的起筆寫得非常好,整個字的筆畫勁潔有力,結(jié)構(gòu)不錯,如果右邊幾筆的收筆回鋒寫得更好一些,就很完美了。</h3> <h3>14.吳源<br><br>自評: 嶧山碑寫在白報紙上,字距9X12.5厘米,圓入筆有改善, 仍需努力。再臨吳讓之在生宣,字距14X8.5厘米。<br><br>吳源,第二張筆畫控制很好,均勻工整。結(jié)構(gòu)緊密,弧線優(yōu)美這幾點做得很好。 臨吳讓之作品穩(wěn)健優(yōu)美,欣賞!不足,少數(shù)地方筆畫粗了,或洇,可繼續(xù)推敲,調(diào)整。 </h3> <h3>15.意婆<br><br>自評:這次再臨嘗試著放鬆緊捏的筆桿感覺順多了,因為沒有仔細想好行氣與呼應(yīng)還是一個字一個字的寫??需要再精進還有需要啄磨如何增加入紙的磨擦力感覺!<br><br>意婆, 謝謝寫了自評。線條非常光潔精美,很贊的玉箸篆。第一張看著帝,莫,止都字形稍長了些,可對比原帖再看看。最后臨吳讓之一張,整體不錯,但第二,三條,看著行距有些零亂,原因是有些字寫大了,有些字寫小了,可注意寫得更穩(wěn)正,工整。</h3> <h3>16.張華<br><br>張華, 臨秦小篆這張字寫得輕松從容,線條優(yōu)美,很多字寫得很好,比如莫,能。禁字中間兩行過長,可對比調(diào)整。臨吳讓之這張,可注意把字形寫得更精準,比如第一行的聞字,你的兩長豎弧寫得過長,可細察。</h3> <h3>17.唐放鳴<br><br>唐放鳴,第一張筆畫寫得輕松流動,很多字寫得漂亮,比如止,元,之。第二,三張筆畫入紙,工整優(yōu)美。建議繼續(xù)多臨,同時注意把字越寫越精準,包括線條粗細,部首之間的距離,一筆的長短,筆畫之間的空白大小,與原字有什么不同,什么原因?qū)懙糜谐鋈耄ㄒ驗楣P?寫法?等)。</h3> <h3>18.瑩<br><br>瑩, 如果用正方形格子,寫時可留意左右留一點邊,這樣也可以寫長方形的篆字。比如不字你就寫成了長方形,很好,但久,六寫得方了,可調(diào)整。滅字的三點水形有些別扭,可摹一下原帖,找找感覺。古人摹,臨兩種練習方法并重。摹有助于練習字形準確,臨有助于練習運筆順暢,我們可借鑒。第三張灑字的三點水順了,但又過于平直,應(yīng)宜有弧度,可細看原帖,雖然平緩,但三點水的基本篆法(即寫成弧線)的感覺仍在。</h3> <h3>19.穎勤<br>穎勤,第一張五,帝的橫看著稍有些斜,可注意寫得平直。第二張無可挑剔,很好的把臨作寫成作品的范本,欣賞!<br></h3> <h3>20.Jin正進<br><br>正進,第一張第二行的止這樣的筆畫很好,即起筆既有,又不過度,筆畫自然,希望寫其它字時能寫出更多像這樣的筆畫。第二行的能字這樣的緊密結(jié)構(gòu)很好。結(jié)構(gòu)寫得好的字,當然不至于筆畫粘上,或顯得擁擠,但又絕對不松散的感覺,就是要險絕到剛剛好。有時看鄧石石的篆書,很厚重的一筆一筆,仿佛馬上就要碰上了,但就是沒有,中間有著極細小的空白間距,想著自己都不敢這樣下筆去寫。玉箸篆結(jié)構(gòu)沒有這樣險絕,相對來說平和,均勻,但是作為一種經(jīng)典書體,當然不會松散了。分享一點學(xué)習體會,與大家一起琢磨。</h3> <h3>21.文萍<br><br>文萍, 第二張第二行的帝,第三行的莫,收筆都有些斜著飄出去,注意一筆結(jié)束處仍留住筆,回鋒,做收筆動作做完整。這一點知道容易做到難,我常常就有收筆時沒寫好之處,但這正是我們需要長期練習之處。去掉不好的習慣,培養(yǎng)符合書法規(guī)律的正確習慣,這樣以后才能習慣成自然,在自然書寫中仍有著嚴謹?shù)臅ㄖ?,或者說才能持嚴謹?shù)臅ㄖǘ匀粫鴮憽?lt;/h3> <h3>22.素英<br><br>素英, 筆畫勁健圓轉(zhuǎn),李斯小篆的圓中有方的特點表現(xiàn)得鮮明,欣賞! 少數(shù)筆畫可再推敲,軌的右邊三弧形不夠好,可再觀察,練習。第一行成字左下部分的三弧的長短位置可更精美,第二條的長短在第一和第三條之間,寫出參差漸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