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西雙版納勐泐文化園位于景洪市東郊,瀾滄江和流沙河交匯處,景洪至橄欖壩公路旁,離景洪市中心4公里。</p> <p class="ql-block"> 景區(qū)依山而建,落差達120多米,從景洪市區(qū)沿勐泐大道,向南望去,雄偉的大殿、佛像、金塔一字排列。這是一家集南傳文化、皇家園林、傣族風情、 版納建筑、萬佛塔、山頂公園、吉祥大佛、潑水廣場、孔雀文化園于一體的綜合性景區(qū)。進入景區(qū)內(nèi)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景飄大殿。</p> <p class="ql-block"> 勐泐一詞在傣語中的意思是“十二千塊稻田”。在古代就稱為“勐泐”。</p> <p class="ql-block"> 南宋時,傣族首領帕雅真統(tǒng)一勐泐,在瀾滄江畔的南蓮山上大興土木,修建宮殿佛塔。其中有座叫“景飄佛寺〞,就建在南蓮山上,是一位名叫撥龍的傣王為紀念病故的王妃南紗維扁而建,景飄佛寺、富麗堂皇、香火旺盛。</p> <p class="ql-block"> 千百年來景飄大佛寺、莊凱大塔作為皇家塔寺代代相傳。后因高棉人入侵,千年古塔古寺毀于戰(zhàn)火中,西雙版納勐泐大佛寺的前身即為景飄大佛寺。</p> <p class="ql-block">這是世界最大的大金塔一一萬佛塔。</p> <p class="ql-block">寺廟門口的龍身雀被稱為娜迦。是印度神話中的蛇神,外表類似巨大的蛇,有一個或多個頭。在佛教中,娜迦被視為天龍八部之一,直稱為龍或神龍?。</p> <p class="ql-block"> 娜迦在佛教文化中有著重要的象征意義。佛教吸納了印度教的神話,娜迦隨著北傳佛教被引進中國時,與中國傳說中的龍混同。在南傳佛教文化中,娜迦的形象常見于寺廟的守護雕像中?。</p> <p class="ql-block"> 寺廟1角。</p> <p class="ql-block">景飄大殿。</p> <p class="ql-block"> 作為展示南傳佛教的傳統(tǒng)文化色彩,園區(qū)內(nèi)從三寶廣場、帕雅真廣場、弘法廣場、景飄大殿、八十羅漢托缽、吉祥大佛、圣菩提樹、山頂公園及明鏡臺等自下而上的布置分格。為園區(qū)打造出即展示佛教圣地,又具有傣族風俗潑水節(jié)融為一體的勐泐文化。因此,門票在西雙版納為最貴的,成人票120元,60至70歲優(yōu)惠票80元,退役軍、學生半價票60元。</p> <p class="ql-block">攝影:泉水</p><p class="ql-block">編輯:泉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