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憶同赴邊城的北京學友

堯野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1970年8月、1965年入學的最后一批大學生畢業(yè)了,按照4個面向的方針分配到邊疆、農(nóng)村、基層、工礦。8月底,整理好行裝,走出北京東郊定福莊北京廣播學院大門,踏上了去東北遙遠的邊陲,剛剛結(jié)束一場震驚世界、硝煙仍未散盡的珍寶島地區(qū),烏蘇里江畔的饒河縣報道。</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孤獨地坐上火車,火車向東北奔馳,北京正是炎熱的伏天、過了山海關(guān)熱度減了許多,但心緒卻很茫然!窗外多彩的景色在枯燥的路軌聲中飛轉(zhuǎn),從一望無際的田野到莽蒼的森林。向東再向東越過一片荒無人煙的沼澤便到了火車的終點站虎林!下車時偶然遇見分到虎林的北廣外語系的唐中華同學,匆匆告別直到若干年后在雞西又一次會面,多年過去、至今他已去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在虎林住一夜,第二天登上開往饒河縣的長途汽車。行至虎頭下車邊檢,第一次目睹了水平如鏡、緩緩北去的烏蘇里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行車8個小時、經(jīng)過大岱邊檢站、越過一道山梁,遠遠望見一座蔥蘢的小山下霧氣朦朧小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在縣革委會門前下車報道,得知分到縣廣播站,當時的編輯孟廣遂和辛國元幫我把行李帶到廣播站安頓下來。晚間在縣革委機關(guān)食堂吃了第一頓飯,在這里結(jié)識不少從全國各地分配來的大學生。北京工業(yè)大學王姓同學當時分到縣郵電局還算不錯、未離本行,另外北京郵電學院兩名大學生王姓同學分到距縣城30多里的西林子公社,另一名董姓同學則分到距縣城100多里的小佳河公社,據(jù)說兩人都分在公社郵電所當話務員和巡線工。在距縣城200多里地撓力河畔的一個最邊遠的西豐公社,遇見了分到西豐小學當體育老師的北京體育學院畢業(yè)的大學生趙峰,最近得知他已去世。還有一位北京化纖學院畢業(yè)的大學生王勝魁分到印刷當工人,后來調(diào)回老家勃利縣。境遇比較好的北京醫(yī)科大學畢業(yè)的孟慶明同學分到縣醫(yī)院當了醫(yī)生,由于鉆研好學,很快成為醫(yī)院骨干、后來調(diào)徐州鐵路醫(yī)院。另一位是北京氣象學院畢業(yè)的陳貌美同學分到饒河縣氣象站,也算是和專業(yè)沾上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當年從全國和省內(nèi)各大專院校分到邊陲饒河縣的大學生有40多名,大多因未被縣里重視而紛紛離去,到了新單位卻受到重用,發(fā)揮了專長成了專業(yè)領(lǐng)軍人或當?shù)馗鞑块T領(lǐng)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當年我曾用筆名寫過《為什么養(yǎng)不住大魚》一文,評論了這些大學生在當?shù)氐木秤觯l(fā)表在黑龍江日報1980年7月29日的頭板、頭條,文中還插配了漫畫。此文在縣里曾引起很大反響!</span></p> <p class="ql-block">每當有一定才能和技術(shù)專長的人調(diào)往外地的時候,人們常常惋惜地說:“咱們這里池淺,養(yǎng)不住大魚”</p><p class="ql-block">養(yǎng)不住大魚果真是因為池淺嗎?未必。拿邊境縣份作例子,據(jù)了解,1970年以前,各縣都分到過不少全國重點大專院校的畢業(yè)生。如今;有的縣仍人才濟濟,而有的縣則流走過半,出現(xiàn)了人才“危機”。從客現(xiàn)條件看,邊境縣偏遠,生活條件艱苦,對于來自祖國各地,畢業(yè)于全國重點院校,并有一定技術(shù)專長的,“大魚”來講,此等“池”可謂淺矣!然而為何有的能養(yǎng)住“大魚”,有的則不能呢?“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關(guān)鍵在于那里的領(lǐng)導者是否認真執(zhí)行黨的知識分子政策。有的縣根據(jù)干部專長合理安排工作,選優(yōu)者進領(lǐng)導班子,生活問題妥善安排;而有的縣把北京郵電學院無線電系畢業(yè)生,分到公社支局當話務員、線路工,商學院畢業(yè)生賣萊。有的人來邊疆十幾年,”政治上積極要求進步,工作上勤勤懇懇,業(yè)務上精益求精,多年申請入黨卻遲遲不能。有的人老少三代住在十幾平方米的茅草屋里,夏天漏雨,冬天透風,長期不予解決,而某些領(lǐng)導干部卻小屋換大屋,年年住新房,越住越高級。在調(diào)級時,搞平均主義,借口大專生工資起點高,不管你才能多大,技術(shù)多高,十幾年工資未動,硬是壓住不給調(diào),而把名額留給親近者。無怪乎人才紛紛出走,寥寥余者,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千方百計挖門子,尋找時機離開這里。人才所以受此冷遇,原因不外兩點:一、縣城內(nèi)大部分干部就地提拔,不免沾親帶故,黨風又不端正,許多大專院校畢業(yè)生,只身一人到邊疆,人地兩生,沒有“裙帶瓜葛”,在辦事要憑門子、憑靠山的地方、你沒有“根底”休想被重用。二、不少大專院校畢業(yè)生年紀輕、閱歷淺,不諳世故人情,不會奉迎溜拍,單純淳樸,敢想敢說,常使那些聽慣了阿奉承的領(lǐng)導人產(chǎn)生不快,當然對這些人就沒有什么好印象,更談不到合理任用了。這就看出,能夠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辦,出以公心用人,人、則留;反之、則“魚游”人走、各奔前程”?!八裕棒~”之去不在池淺,而在水渾也!</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1965年全國招收的大專學生僅16.4萬余人,作為百里挑一的精英,卻被那個時代當作棄子被拋向邊關(guān)、山野,極少數(shù)人憑信仰、毅力、勤奮、機遇在改良大潮中浮起,大多數(shù)卻為生計奔波、勞碌,壯志未籌成為沉舟側(cè)木!如今已近耄耋之年、回首往事,不禁為生不逢時的一代學子而感慨萬分!</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