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9月下旬與幾位朋友一同出游東營“黃河口生態(tài)旅游區(qū)”。東營是我國最年輕的一塊陸地,她是由黃河流入渤海時夾帶黃土高原的泥沙堆積而成。當時黃河正值泄洪期,因游船停航觀光黃河的計劃被迫取消。碼頭通道的坡下已漲有幾十公分的河水,游人已不能靠近圍欄。河口是一望無際的黃色水面和波濤洶涌的泥浪。親眼目睹黃河猶如氣吞山河之勢流入渤海是如此磅礴壯觀!</p> <p class="ql-block">不到黃河心不死,到了黃河落眼淚”。這是一句從小聽到大的口頭禪。作者很想在黃河入海口得到詮釋。事與愿違,直到游覽結束還是沒法回答。為此,查資料看地圖,總想尋根溯源找到答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黃河全長5464公里,其流域占中國土地總面積75%,是中國第二世界第四大河,她是中華文明的發(fā)源地,因此又被稱作是母親河。黃河發(fā)源于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脈約古宗列盆地,流經(jīng):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nèi)蒙古、山西、陜西、河南、山東九省,最終流入渤海。黃河流域?qū)砂度嗣窬哂兄卮蟮挠绊?,特別是對青海、甘肅、內(nèi)蒙古這幾個半干旱地區(qū)來說更是成了不可或缺的甘露。黃河以其豐富的水資源和肥沃的土地,滋養(yǎng)了沿岸的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人民生活。在歷史長河中黃河與長江一起,哺育了中華民族,孕育了燦爛的中華文明。從夏商周到元明清,眾多朝代在黃河流域建立了政權,形成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黃河不僅是條自然河,更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p> <p class="ql-block">凡事都有二重性,黃河也不例外。從公元前602年起至1938年的2540年中,黃河決口1590次,改道26次,大的改道5次,平均“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民諺是黃河中下游人民對黃河改道的形象描繪。</p> <p class="ql-block">原來黃河水在上游也是清澈的,流經(jīng)黃土高原后才夾帶泥沙而變黃,古時候黃河每年從黃土高原沖刷掉的泥沙是2億噸,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現(xiàn)代黃河每年夾帶的泥沙是32.9億噸,是原來的16倍,大量的泥沙被沖刷,下游的河床不斷抬高后河堤也越修越高,黃河成了懸河,稍有薄弱環(huán)節(jié)就出現(xiàn)塌陷,雨水多時嚴重的部位就有可能造成決堤,“十年黃河七年濫,無家可歸妻兒散”。這是作者自編的一句順口溜,大概這就是“到了黃河落眼泿”的真實寫照吧!</p> <p class="ql-block">這是2020年8月底作者在蘭州拍到的黃河水</p> <p class="ql-block">蘭州黃河母親塑像</p> <p class="ql-block">蘭州中山橋附近</p> <p class="ql-block">在人類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華兒女在得到黃河哺育和滋養(yǎng)的同時也在對她不斷的呵護。1957年開工建設,請前蘇聯(lián)專家設計,在三門峽修堤筑壩,1960年建成著名的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水壩高353米,庫容162億立方米。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在服役的幾十年中它雖然為河南、河北、山西三省提供了豐富的電力,為河南提供了灌溉的水源,對河南、山東的防洪起了重大作用。但三峽大壩設計綜然存在嚴重的缺陷,大壩使用二十年后渭河下游的水位平均抬高了3~5米,形成了長達160公里的地上懸河,直到2003年渭河爆發(fā)了50年難遇的洪水,渭南5縣市嚴重受災,毀壞農(nóng)田107余萬畝,倒塌房屋19余萬余間,受災群眾57萬余人,造成經(jīng)濟損失35.33億元。這時,才真正引起國家高度重視。</p> <p class="ql-block">一時間,三門峽大壩被推上了風口浪尖,水利部也向人大交提案,大壩再次進行改造??紤]對下游患得患失,已不再高位蓄水發(fā)電。為了解決排沙問題,2003年實施了小浪底水利工程,基本解決了三門峽到潼關之間的黃河泥沙堆積。</p><p class="ql-block">2024年黃河古賢水利樞紐工程也相繼開工,大壩位于黃河北干流下段,壩址右岸為陜西省宜川縣,左岸為山西省吉縣,上距磧口壩址230余公里,下距壺口瀑布10余公里,控制流域面積近50萬平方公里,占三門峽水庫流域面積71%。它是“十四五規(guī)劃”中黃河流域又一項重大工程,控制黃河流域總面積的65%,控制黃河73%的水量、60%的沙量和80%的粗泥沙量。建成后,大壩立于大河,攬萬頃黃河水,將充分發(fā)揮防洪減淤、供水灌溉、發(fā)電降碳、生態(tài)保護等綜合效益,進一步織密國家水網(wǎng),為推動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zhì)量發(fā)展提供有力支撐。</p><p class="ql-block">黃河作為母親河滋潤著國土75%的陸地,在投入渤海懷胞的同時每年新增陸地3~5萬畝,華夏兒女只有對她長期不斷的呵護,她才可能向我們提供更多的福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