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十一月初,北方的旅游熱潮漸漸退去,正值秋末冬初之際,我得以清空心靈,放飛思緒,以一種文化游人的姿態(tài),踏上了南京這片土地。在這座城市中,我追蹤著它的歷史脈絡(luò)與文化積淀,深切地感受到了城市與城市之間、文化與文明之間、自然風光與歷史人文之間的深厚聯(lián)系。在中國眾多城市中,每一個地方都是歷史、自然、人文、生活的獨特縮影,而南京作為中國四大古都之一,不僅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記憶,更是金陵文化的發(fā)源地,是中華文明和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更是當今華夏文明的傳承者,長久以來都是中國南方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p> <p class="ql-block"> 朱自清曾在1923年的夏夜,與友人俞平伯泛舟秦淮河,面對著朦朧的夜色,心中涌起無限感慨,留下了膾炙人口的《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他形容游覽南京如同漫步于古董鋪之中,每一處都能讓人觸摸到歲月的痕跡,引發(fā)無限遐想。無論是六朝的興衰更迭,還是王謝家族的風流韻事,亦或是秦淮河畔的繁華景象,這些看似陳舊的故事,一旦經(jīng)過個人的感悟與體會,便煥發(fā)出新的光彩。南京,這座承載著無數(shù)歷史遺跡與時代故事的城市,宛如一部厚重的史書,每一個角落、每一處景色,都散發(fā)著濃郁的歷史與文化氣息。它既擁有江南文化的細膩與溫婉,又展現(xiàn)出現(xiàn)代文明的開放與包容,是中國古典文化和風雅文化的典范之城。</p> <p class="ql-block"> 南京,這片人杰地靈的土地,自古便是金陵六朝的古都。“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碧拼娙硕拍猎谄洹恫辞鼗础分忻枥L了秦淮河兩岸的繁華景象:“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在這短短三天的行程里,我兩次領(lǐng)略了秦淮河在不同時間段的美景。夜晚,秦淮河兩岸燈火輝煌,小船穿梭其間,燈光映照水面,美輪美奐;白天,則是另一番熱鬧景象,夫子廟周圍商鋪林立,各種小商品琳瑯滿目,商販們的吆喝聲此起彼伏,讓人仿佛穿越回了宋代康與之所描述的“龍蟠虎踞金陵郡,古來六代豪華盛”的盛世光景,親眼見證了金陵歷代的輝煌與繁華。</p> <p class="ql-block"> 江南貢院,又稱為南京貢院,是古代江南地區(qū)科舉考試的重要場所。位于夫子廟學宮東側(cè)的貢院,自宋代乾道四年創(chuàng)建以來,歷經(jīng)多次修繕擴建,至明清時期達到了鼎盛,成為當時規(guī)模最大、占地最廣的科舉考場,堪稱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之最。據(jù)記載,從江南貢院落成至清朝廢除科舉制度,共培養(yǎng)出了800名狀元、10萬名進士以及上百萬名舉人,其中明清兩代全國半數(shù)以上的官員均出自這里。如今,這里不僅是中國科舉博物館,也是研究科舉制度、收藏相關(guān)文物的核心基地。夜幕降臨,我來到貢院參觀,正巧遇到一群學生在老師的帶領(lǐng)下體驗古代科舉考試的過程,他們在這里重拾學習的熱情與對文化的向往。貢院與夫子廟遙相呼應(yīng),共同營造出濃厚的文化氛圍。</p> <p class="ql-block"> 南京的兩大佛教文化圣地——牛首山和大報恩寺,更是彰顯了這座城市獨特的文化魅力。大報恩寺的前身可追溯至東吳赤烏年間建造的建初寺及阿育王塔,明朝朱棣年間按皇宮規(guī)格重建,金碧輝煌,晝夜通明,規(guī)模宏大,被譽為“中國南方第一佛寺”。然而,清咸豐年間一場大火將大報恩寺付之一炬。新中國成立后,在原址上進行了重建與擴建,使阿育王塔中的佛頂真骨舍利子得以重現(xiàn)人間,同時發(fā)掘出世界上最大規(guī)模的阿育王塔遺址。牛首山則是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文化象征,當?shù)卣饩拶Y將其打造成為一個集旅游、佛教文化、人文景觀于一體的綜合性景區(qū),被譽為“一座牛首山,半部金陵史”。步入佛頂宮,穿過歐式長廊,萬佛林立,中央圣塔下的八十四瓣蓮花莊嚴肅穆,令人肅然起敬。在這里許下美好的愿望,祈愿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安居樂業(yè),佛文化成為了南京深厚文化底蘊的又一重要標志。</p> <p class="ql-block"> 從古至今,南京這座城市始終展現(xiàn)著中華民族的堅韌與勇氣。中山陵、總統(tǒng)府、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等地,記錄了近現(xiàn)代史上許多偉大人物改變歷史的足跡,見證了中華民族抗擊外來侵略者的英勇事跡,成為緬懷先烈、銘記歷史的豐碑。在巍峨的紫金山腳下,安息著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松柏與梧桐樹環(huán)繞,守護著這位民族英雄。走進總統(tǒng)府,這里是國民黨南京中央政府的所在地,保留了許多原貌,時光倒流,讓人仿佛置身于那個風云變幻的時代。參觀會議室、蔣介石總統(tǒng)和李宗仁副總統(tǒng)的辦公室,不禁讓人回想起中國人民解放第三野35軍解放南京的那一時刻,國民黨政權(quán)土崩瓦解,總統(tǒng)府的國民黨旗被五星紅旗取代,迎風高高飄揚,中國人民從此站了起來。這段歷史不僅是南京帝王文化的象征,更是南京兒女抗戰(zhàn)精神的體現(xiàn)。</p> <p class="ql-block"> 短短三天的時間,我走訪了總統(tǒng)府、美齡宮,漫步在梧桐樹下的街道,拜謁了中山陵,參觀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游覽了夫子廟,親身體驗了江南貢院的魅力,夜游秦淮河,品嘗了地道的南京小吃,聆聽了一個個動人的金陵故事……盡管這只是對南京這幅雄偉歷史畫卷的淺嘗輒止,但我已深深被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所吸引。正如李白在《金陵酒肆留別》中所寫:“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彪m然沒有親朋好友前來送別,也沒有豪飲暢談的場景,但南京這座城市,永遠值得我們細細品味與探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