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祠 堂 里 的 往 事 之 箍 木 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祠堂,顧名思義,就是姓氏宗族之間興建起的大型活動場所,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起到供奉、祭祀祖先,教育議事,解決宗親之間的問題、村民文化娛樂活動的功能和作用。例如家族中的一些重要的、重大的事情,要利用祠堂這個比較特殊的場景進行舉行,以示隆重。比如某家當年添了大胖小子,馬上到祠堂內(nèi)焚香告祖,來年的年初一,必定燃放添丁炮仗,以示人丁興旺。祠堂也會對外起到其他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箍木桶是木匠師傅的延伸手藝,挑個擔子,帶上刨子、鋸子、斧頭等修理工具,挑子的一頭掛滿木條藤條,在村口就開始吆喝,圍著村子走一圈,邊吆喝邊走進祠堂,在祠堂中廳找一個光線好的地方,小木凳一放,工具一擺,坐等鄉(xiāng)親們從村子四面八方走過來。在農(nóng)忙前,農(nóng)戶必須準備好農(nóng)忙時節(jié)用的生產(chǎn)生活用具,農(nóng)忙后就比較清閑,可以從容修補家具。比如說日常用的挑水做飯的水桶壞了,挑不了水,影響干農(nóng)活的回來喝水吃飯,挑水是要到村莊里唯一的水井去挑,早晨是挑水的旺季,整個村莊,家家戶戶都在為一天的用水做準備,熱鬧的村莊從挑水開始,燒開水、洗菜淘米,做飯刷鍋,其它的洗洗刷刷,用水量非常的大,所以水桶起到了井水到缸的重要運輸作用。箍好的木桶,只要是為裝水,或者是腌制菜用的,箍桶師傅就會抓一把木屑,灑在桶底,用削制好的竹片,一下一下地把木屑插進木桶底部的空隙當中去,當水浸泡木屑,膨脹起來后,起到堵漏的作用。能夠用箍的家具,還有飯甑、木制菜盆、桶房(腌菜用的大木桶)、豬食用的斗盆,甚至是尿桶等等,都能用木條或藤條修理,對于木制家具、農(nóng)具,木匠師傅都能修修補補,修補后保證使用起來都非常順手,那個年代的手藝人,手藝都是杠杠的,注重口碑和信譽。如果你手藝不精,被人當面說道,會非常尷尬。如果被別人背后議論,那是一種羞恥。冬季閑暇時光,木匠師傅走街串巷去箍木桶的比較少,主要的是冬季結婚的黃道吉日非常多,非常的重要,打制嫁妝時節(jié)是木匠手藝人掙錢的旺季,整套家具打制下來,工錢是相當可觀的,而且可以居家做木匠活,主家包吃住,省去了不少的伙食錢,伙食往往也差不到哪里去,餐餐桌上放置有一錫壺滾燙的水酒,富裕一些的主家,餐桌主席位置上顯眼地挺立著一瓶"裸體"章貢(此為贛南客家人對本土章貢牌玻璃瓶白酒的戲稱,別的地方可能用其他牌子的白酒),能用白酒招待,顯得奢侈大方,也表示一種尊重。</p><p class="ql-block"> 中華民族祠堂的存在,絕對是世界人類文明的奇跡,只要是有華人的地方,不管是用什么方式存在的這種場所,其功能就是祠堂的功能,三柱香是少不了的,是刻在腦子里的下意識動作,是流淌在血液里的對祖先的崇拜和敬畏,是對自身和家族來源的一種肯定,并通過言傳身教的這種形式,對后代起到潛移默化的傳承思想教育。 祠堂是中華民族淵源遠流長的的根本,是家族凝聚力量,講究尊卑有序的地方,是在外游子鄉(xiāng)愁的牽掛,祠堂內(nèi)珍藏的家族宗譜,是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文化的最根本的源泉,對于傳承家族歷史和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炎黃子孫洐生的百家姓氏后代,他們長期詳細真實記錄、編撰的家譜,匯聚成一部浩瀚的中華民族文化瑰寶。</p>